20年後,我們的孩子在拼什麼?

大概17、8年前,我在飛機上看過一本航空雜誌,上面寫道,今後手機將非常普及,出門買東西刷手機就可以,還能拍照,而且外觀超薄。

我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那個年代,大哥大也不過是少數人手裡的闊綽玩意兒。而今天手機早已超越了通訊工具本身的意義,他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別說是手機,就是無人車、無人機、VR、AR那些在當年想都不敢想的新鮮事物,已經成為可以觸摸的現實。

機器人正在跟人類搶工作,甚至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員,未來學家庫茲韋爾說過:2045年,完全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將會消失。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寫道:人類已經相當成功地戰勝了饑荒、瘟疫和戰爭,接下來人類的三大議題是:永生,幸福快樂,從「智人」進化為「神人」。 只要是有利於生存和繁衍的行為,生化系統就會用愉悅的感覺來回應。 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我們擁有越多數據,對歷史了解越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得越快,知識也過時得越快。

所以,20年後,我們的孩子在拼什麼?

20年前,我的父母對我人生的設定是,大學畢業後在公務員體系里,安穩等待退休。在我從部隊轉業那一年,我偶然聽到一句話:沒人能在一個單位干一輩子。我莫名恐慌起來,我不在這個單位,我能去哪裡?我能做什麼?

我學過的專業、我念過的書,如果出了那個古舊斑駁的大門,就要失靈了。

我怎敢想像有一天,我竟然辭職了。並且成為東家自1953年成立以來,第一個辭職的體制內人員?

不更新的知識與技能是不牢靠的,想要蝸居在某個屋檐下,與世無爭的安穩度日是不牢靠的……

那麼什麼是可靠的?

保持向前奔跑的能力

我很欣賞一個詞「終身學習」。前陣子,在某群里看到集體焦慮的父母們。從一兩歲開始規劃刷題、英語辭彙量……我緊張地退群了。

我無意去評判不同的教養方式,因為不同的父母註定了不同的教養方式,除非明顯失當、虐待孩子,否則教養本身是沒有正確或謬誤的。這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態與對未來的理解與預期。

未來可以預測嗎?是我們作為一個普通個體可以去預測的嗎?至少我不能。那我能做什麼?

如果不被社會淘汰,是我們最大、最普遍意義的安穩,那麼如何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保持向前奔跑、不斷學習的能力。

前些天自在爸爸去附近的一個菜市場買菜,回來告訴我:繼那位賣紅薯粉條的大伯開啟了微信支付,這個菜市場已經全面實現了微信、支付寶支付全覆蓋。雖然我知道現在連廢品回收的師傅也都有了自己的APP、微信支付,但是一個偌大的菜市場能夠全面實現無現金支付,還是讓我小小驚訝了一下。自在爸看到我的表情,笑著說:不開通怎麼辦?不學著用、不開通就耽誤生意啊,這是最基本的競爭力。

是的,最基本的競爭力,其實就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如果把競爭力列成一個金字塔型,那麼保持向前奔跑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只有不斷向前奔跑,才不會被身後追趕的「獅子」吃掉。

格局觀

這是一個宏大的詞。有人說,站得高,格局自然就高。那麼,站得高,是因為站在哪裡呢?

第一級台階是閱讀能力。如果向前奔跑是一種能力,那麼閱讀,就是奔跑的動力。

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於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是的,為了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我常常說,人生不設限。向前奔跑只是為了生存,而格局則決定了你的奔跑將往何處去。每一年,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即將或已經消失的職業」,瀏覽一番就會發現,那些職業聽起來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一度炙手可熱,但是時間就像一張網,一旦他覺得這個職業的效能在降低,就會迅速收網把他們拋向過去。

當你不知道要跑向哪裡時,閱讀會給你方向。

滴滴創始人程維喜歡歷史,看了不少二戰、現代戰爭的資料,他認為,幾年前的打車補貼大戰很像一戰的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太殘酷了,於是二戰孕育了閃電戰」。和Uber的對壘,就被程維稱之為「閃電戰」,而最終的戰果,也正如我們今天所見,滴滴正在擴張的路上極速狂奔。

不僅如此,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看書學會造火箭,於是有了Space X,蓋茨一目千行,貝佐斯稱自己是地球最大書店的老闆 ……

閱讀的力量看起來無需多言。

或許有人說,電子書、紙質書、有聲書、知識爆炸、知識碎片……我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了。我們的閱讀怎麼能變得有效,能讓閱讀的價值最大化?

「如何讓閱讀的價值最大化「這聽起來近乎功利,巴菲特有次被人問到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隨手一指一摞書:每天讀500頁書。知識就是這麼神奇的東西,它會逐漸累積,就像複利一樣。所有人都可以這麼做,但我敢保證,很多人並不會這麼做。

從這個意義來看,閱讀沒有捷徑,唯有積累。

如果用另一種「道與術」的眼光來看待如何讓閱讀變得有效,這也是我們格局觀的第二級台階:信息獲取能力。

這種獲取能力,有兩層含義,一是信息抓取,二是信息篩選。但是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大量的閱讀積累是前提和基礎。這就好比網路爬蟲技術——把信息收集到自己的電腦(大腦)中,再進行過濾,篩選,歸納,整理,排序等等,只要數據量足夠大,演算法足夠好,就能為我們提供優質的檢索服務。

這個過程中的過濾、篩選、歸納、整理、排序,其實就是我們的運算(思考)、解碼(分析)的過程。

所以,在大量閱讀積累的前提下,去提高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降低解碼的失誤率,這就是閱讀效率的提升。

格局觀的第三級台階:「善」的能力和意願。如果前兩級台階,我們更多的是在講「術」,那麼到了這一級,我們則要談論「道」。閱讀搭建的是一個人的三觀秩序,保持「向善」的能力,追求「善」的理想,擁有「善」的審美,這才是正道,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創造力

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有人認為喬布斯的這句話更適合成功學的勵志名言,但我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說法,你活著,已經改變了世界。

你不想做飯、不想出門、甚至連訂餐電話也懶得撥,於是有了外賣APP。你希望便捷出行,於是有了滴滴、Uber、也有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

是的,我們的吃喝拉撒睡都在改變世界。

但是,改變世界的人,卻又不是我們啊。同樣吃喝拉撒睡,喬布斯創造了iphone,特朗普當上了總統,我們天天出門擠公交、擠地鐵、吐槽打車難,也沒有想過有一天創辦出一個「滴滴」或者「嗒嗒」或者「滴滴答」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為什麼?

這是基於向前奔跑、格局觀而蛻變出的另一種能力:創造力。

當我們說創造、談創新,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想像力

喬布斯曾經說過,不被嘲笑的夢想是不值得實現的。所以,當孩子們說,我要做一個巧克力的太空飛船,先別忙著笑他是「吃貨」,說不定,他真的會有一個精妙甚至偉大的創意。

很多時候,想像力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呵護的力量。

創造力里還蘊含著邏輯能力。有人說「邏輯或許會扼殺想像力、進而扼制創造力」,知乎網友給了這樣的答案:愛因斯坦邏輯縝密,想像力爆棚,有他在前面開路,你就不用操心了。

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革命就此開始。

1913 開發出了全世界第一條流水線。到了 1927 年,他的流水線每 24 秒就能組裝一部汽車。加快的效率給消費者帶來了直接的好處:T 型車的價格下降了一半還多。T型車之後,福特又推出了A型車,據說當時訂購的盛況就像今時之iphone,萬人空巷。

創始人亨利·福特也被尊為「為世界裝上輪子的人」,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這句話還是很值得去細細品味的。

除此之外還有專註力。「心流之父」、積極心理學大師希斯贊特米哈伊通過與包括1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91名創新者進行對話之後,分析他們的人格特徵,以及他們在創新過程中的「心流」體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富有創造力的人提到最多的是好奇心,其次是專註力。如果沒有這種品質,他們便無法堅持艱苦的工作。從很多方面看,好奇心和專註力就像陰陽兩面。為了實現創新,人們需要兩者的結合。首先需要對外在刺激保持開放的態度,其次要保持內在的關注。第一個是玩樂性質的,第二個是嚴肅認真的。」

專註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後來的人們在評價喬布斯時,也常常會提到,「專註」正是這個傳奇人物的過人之處。

除了上述,我們的孩子還要拼什麼?

我想:還是拼爹媽。回到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句話:「人生不設限」,你很難去預測未來,你也總是很難總是做出對的抉擇。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路途平坦,工作光鮮、婚姻幸福,但是,當孩子在年幼時,無法自主、無法獨立思考時,父母的陪伴、教養方式,的確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軌跡。

無論孩子拼格局、拼學習能力、拼創造力、都取決於父母的眼界、耐力、人生智慧啊。

所以,拼孩子之前,我們還是先修鍊自己吧,但願我們每一位為人父、為人母,都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推薦閱讀:

不打招呼≠沒禮貌,逼孩子打招呼才是害了他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27
孩子身上的哪些部位不能碰?
用金錢激勵提高小孩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這事靠譜嗎?
新課預告|仰望星空!《創意天文課》來報到!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