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凡耳之所屬皆從爾——開創時代的蒂德莉特

註:本文內容經過原作者同意轉載知乎,未經授權不準二次轉載

文章來源:

凡耳之所屬皆從爾--開創時代的蒂德莉特(上) | 小浪不知道?

www.wzw131.com圖標

凡耳之所屬皆從爾--開創時代的蒂德莉特(中) | 小浪不知道

凡耳之所屬皆從爾--開創時代的蒂德莉特(中) | 小浪不知道?

www.wzw131.com圖標

凡耳之所屬皆從爾--開創時代的蒂德莉特(下) | 小浪不知道

凡耳之所屬皆從爾--開創時代的蒂德莉特(下) | 小浪不知道?

www.wzw131.com圖標

原作者: sryidk

(上)

在之前《幻之起源》一文的最後,曾經有提到在《羅德斯島戰記》系列中第一個正式登場的角色是蒂德莉特。不過除此之外,蒂德莉特還擁有一個遠比羅德斯島戰記系列中任何一位角色都更加特殊的身份——日式「妖精」(エルフ,elf)的形象奠基者。也就是說,「岀渕裕筆下的蒂德莉特確定了來自西方的『妖精』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這一說法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結城信輝筆下的蒂德莉特

在正文開始前,先明確一下本文中的「妖精」的概念。這裡所說的妖精當然不是中國傳統的狐狸精、白骨精一類的魑魅魍魎,而是指源於北歐神話,在古代挪威語中被稱為「阿魯夫」(alf,?lf)的一種生靈。在英文中就是為我們所熟悉的「elf」。日文的話,則直接用片假名表記為「エルフ」。之後如無特別指出,本文所提到的妖精就是這個日式(不僅局限於日本本土,也包括受其影響的地區)的妖精「エルフ」和「類エルフ」(雖然在原作設定里不被稱作エルフ,但擁有エルフ的特徵;或者其實就是エルフ,僅僅只是名字不同的一些例子)。他(她)們一般或多或少都會有以下的一點或者幾點特徵——居住在森林裡,比人類更纖細的身材,又尖又長的耳朵,總得來說都長得比較美型,和其他種族相比擁有較高貴的地位,動作敏捷,擅長使用魔法或者弓箭,擁有很長的壽命等等。

類エルフ:最終幻想14里的エレゼン(Elezen)。

類エルフ:最終幻想14里的エレゼン(Elezen)。

蒂德莉特之耳

在上文中提到了許多妖精的特徵,其中最直觀,也是唯一能夠讓我們一眼就能夠把其和人類區分開來的特徵毫無疑問只有一個——又尖又長的耳朵。

不過關於耳朵,其實日式妖精和西方妖精是不一樣的。總體來說,兩者都是尖尖的形狀,但是在長度方面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日式妖精的耳朵普遍比西方妖精的長出許多。當然就畫風來說,東西方也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拋開畫風不談,比如某人想分別cos西方妖精和日式妖精,恐怕除了採用不同形狀的耳朵道具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將二者明顯地區分開來。因此耳朵造型上的不同,也可以說是日式妖精和西方妖精在外型上最主要的區別。

左:西方妖精(Arwen,魔戒);右:日式妖精(エルウィン,光明之淚)

而造成這一差異的不是別人,正是蒂德莉特的人設岀渕裕。蒂德莉特的耳朵從角色形象設計上來看,確實是非常出色的表現。但是出渕裕之所以繪製出這樣誇張(在當時來說)的長耳,其實並沒有什麼實在的依據,而僅僅是因為其對西方妖精形象的誤解以及自身設計上的考量。

在蒂德莉特誕生之前,許多日本的文學、動漫、遊戲等作品中也都有妖精登場,但是這些妖精耳朵的長度大致都和西方妖精差不多,甚至被設計成和人類耳朵同樣的造型。直到蒂德莉特這一錯誤(相對原本西方妖精的容姿)形象的出現,才給當時日本混亂的妖精設計畫上了休止符,將「妖精最主要的外貌特徵是又尖又長的耳朵」這一印象在日本人的腦海中固定了下來。 到了今天,在大多數日本人的眼裡,妖精的形象已經和又尖又長的耳朵划上了等號。「妖精就是有著又尖又長的耳朵」、「有著又尖又長的耳朵就是妖精」這樣的概念其實基本已經被固定化了。恐怕出渕裕本人也想不到,自己當初的一個誤解會竟會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80年代中期日式妖精的耳朵外形既有接近西方妖精的,也有和人類耳朵沒有區別的左:ルウ(エルフ?17,1985);右:アンフィリアン(妖精國の騎士,1986)

但是蒂德莉特耳朵的造型也並非一成不變。最早岀渕裕筆下蒂朵的耳朵其實還是比較接近西方妖精的設定的,大致也是筆直向上豎起的驢耳(ロバ耳,donkey ears)造型,只不過較大多數西方妖精耳朵的設定細長一些。但之後就漸漸變成了往左右兩端延伸並向斜後方翹起、更細更長的兔耳(bunny ears)造型了。這一點在許多西方妖精的耳朵設定也漸漸變長的今天,成為了日式妖精和西方妖精外形上最根本的區別。

不同時期出渕裕筆下的蒂德莉特左:在D&D角色卡中首次登場(1986);中:OVA記錄集1封面(1992);右:廣播劇CD1封面(1995)

蒂德莉特風暴

話說回來,蒂德莉特的耳朵之所以能夠對日本的妖精領域造成這麼大的衝擊,岀渕裕出色的人設固然功不可沒,不過更深遠的原因還在於羅德斯島戰記系列本身的影響。就replay來說,時至20多年後的今天,依舊沒有出現能夠出其左右的replay作品。replay的大獲成功,奠定了羅德斯島戰記系列在日本幻想作品中的金字塔地位。系列的小說也是叫好又叫座,甚至成了當時高中生人手一本的必備書。OVA更是鑄就了日本動畫史上的一大經典。一時間羅德斯島戰記系列在日本(阿宅的圈子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90年《animeV》的OVA best10 三萬讀者大投票:羅德斯島戰記一舉拿下了包括最佳作品、最佳男性角色、最佳女性角色、最佳聲樂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大獎。唯一旁落的是與其毫不相干的メカ(機械)獎項(被由岀渕裕擔任機械設定的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拿下)。

當時的羅德斯島戰記系列在宣傳推廣中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量採用第一女主角蒂德莉特的形象。無論是各種宣傳海報、相關製品的外包裝、還是書籍雜誌的封面……蒂德莉特的出鏡率都是最高的。換言之,當時的蒂德莉特就是羅德斯島戰記系列的代言人。於是,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一部分人通過雜誌、海報等渠道認識並對蒂德莉特產生了興趣,但他們只是單純喜歡蒂德莉特(的造型),對羅德斯島戰記系列毫無興趣甚至一無所知。因此,了解羅德斯島戰記系列的人一定知道蒂德莉特,但知道蒂德莉特的人卻未必都了解羅德斯島戰記系列。(到了網路發達、羅德斯島戰記熱潮早已退去的今天,這類只知蒂朵不識羅島的人就更多了orz)從這一方面看,蒂德莉特的人氣其實要比當時已經紅得發紫的羅德斯島戰記系列本身還高……所以,不難想像為什麼蒂德莉特在當年會成為被爭相仿效的對象。由此所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把自己筆下的妖精的耳朵設定成了蒂德莉特又尖又長的造型。於是如標題所示——凡耳之所屬皆從爾,今天日式妖精們的兔耳,追根溯源都是蒂德莉特之耳。除了耳朵,蒂德莉特人設上其他的一些表現也對後來的二次元女性角色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這個會在後文提及。

另外,這場蒂德莉特化所帶來的風暴所波及的範圍不僅限於妖精的領域,許多其實並不是妖精,但最初和西方妖精一樣被設定成擁有尖但不長的耳朵的角色也深受其影響。比如塞爾達傳說中的海拉爾人(ハイリア人,Hylian)。

由右至左:塞爾達傳說(1986);塞爾達傳說 林克的冒險(1987);塞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力量(1991);塞爾達傳說 姆吉拉的假面(2000);靈魂能力2 NGC版(2003)

在《羅德斯島戰記companion2》上刊載的羅德斯島戰記百科事典里,對蒂德莉特的介紹只有一句話——「エルフの耳を伸ばした元兇。」(拉長妖精耳朵的元兇)

*蒂德莉特之耳在當年也被稱為「笹耳」,從字面上看就是「像竹葉一般的耳朵」的意思,不過其實笹耳一詞在日本古而有之,當然,和蒂德莉特之耳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避免產生歧義,現在很少有用笹耳來稱呼蒂德莉特之耳的了。

*在1990年《animeV》的OVA best10投選活動里,蒂德莉特毫無懸念地摘取了最佳女性角色No.1的桂冠(得到的選票比2-5名加起來要還多)。但出乎意料的是從投票者的性別比例來看,投票給蒂德莉特的讀者正好男女各半——可見當時的女性對蒂朵女神崇拜的狂熱程度絲毫不亞於男性。

*文章主標題出自《說文解字》(東漢,許慎)中對耳部的釋義——「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從耳。」

(中)

上篇對蒂德莉特之耳的起源及其在日本的影響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這次的中篇打算稍微扯遠一些。如前文所述,出渕裕當時給蒂德莉特設計出這麼誇張的長耳,僅僅是因為其對西方妖精形象的誤解以及自身設計上的考量,並沒有過多地考慮美學之外的因素。不過其實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長長的蒂德莉特之耳也有其不凡的意義。其中最大的一點貢獻就是明朗化了妖精和半妖精(Half-elf)在外貌特徵上的區別。

出渕裕筆下的半妖精莉芙

席捲全球的風暴餘波

如果說妖精在外觀上較之人類最明顯的特徵是又尖又長的耳朵的話,那麼半妖精的特徵毫無疑問也是他們的一對耳朵。但是半妖精的耳朵與妖精的耳朵又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在有半妖精出現的作品裡,都有妖精登場,和妖精相比的話,半妖精的耳朵要短一些,但和人類相比,又要長一點。所以在今天我們提起半妖精,很容易就會聯想起她們那一對比妖精短,但較人類長的耳朵。

女王之刃中的半妖精諾娃(ノワ,左)與妖精艾蓮(アレイン,右)

但是在早期的西方幻想作品中,半妖精並沒有「耳朵比妖精短,但較人類長」這一特徵。像是魔戒里的Elrond,同時擁有elf、人類和maia(次級神)的血統,耳朵也還是和妖精一個樣。下面以在西方幻想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D&D(Dungeons & Dragons,龍與地下城)為例,列舉半妖精的形象設定在其發展歷程中的變化。(不包括BD&D(Basic Dragon & Dungeon,基礎龍與地下城)之後發展出來的那條線和3R(D&D 3rd edition revised)。因為BD&D下來那條線內容比較多,但是除了羅德斯島戰記replay第一部和第二部用的第四版規則之外,我對其他版本的BD&D規則一點都不感冒,也沒去找那些書來看,好吧其實就是我懶了o(╯□╰)o……而3R里半妖精外貌的設定和3E一樣,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初代D&D里並沒有半妖精,但在1977年AD&D(Advanced Dungeons & Dragons)的怪物手冊中出現了半妖精的設定(同樣也是一開始BD&D的設定)。其對半妖精體貌特徵的描述只有一句話——「being only

slightly taller than the average elf(5 ?』) and weighing about

150 pounds.」(略高於一般的妖精(5尺6寸),體重大約150磅),完全沒有提到耳朵什麼的設定。而從1978年出版的玩家手冊的插圖裡看,半妖精的耳朵居然不是尖的,和人類一樣OTZ(因為耳朵都和人類一樣了,所以根本看不出半妖精和人類有啥區別……)。

由左至右:矮人、人類、妖精、半獸人、半妖精(AD&D玩家手冊第18頁)

到了1989年的2E(AD&D 2nd Edition),這個設定也沒有發生變化,玩家手冊里對半妖精的外形描述和之前AD&D怪物手冊里的完全相同,但插圖裡半妖精的耳朵變成尖的了(這下和人類的區別是有了,但和妖精又沒啥區別了o(╯□╰)o)……在1993年出版的2E規則補充書《The Complete Book of Elves》里對半妖精的外形有了更詳細的介紹,其中包括半妖精的頭髮、眼睛以及膚色等細節,但是依然沒有出現可以清楚地把半妖精和妖精區分開來的設定。

由左至右:半妖精、半身人、人類(2E玩家手冊第31頁)

反觀同一時期日本的幻想作品,因為普遍採用像是羅德斯島戰記中「半妖精的耳朵比妖精短,但較人類長」這樣的設定,所以幾乎誰都可以一眼把被放在一起的日式妖精與半妖精區分開來。而為什麼最初西方幻想作品中沒有這麼方便的設定出現,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西方妖精的耳朵不夠長。傳統西方妖精的耳朵和人類相比只是略尖略長而已,而半妖精同樣也擁有比人類更尖更長的耳朵,所以結果就是二者的耳朵都差不多。因此傳統的西方妖精和半妖精從外表上乍一看,除了半妖精稍微高大一些(這個無法作為100%的判斷基準)之外幾乎沒有區別。而日式妖精則不同,她們的蒂德莉特之耳有足夠的長度讓人將其與半妖精區分開來。於是僅僅憑藉耳朵的外形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對日式妖精、日式半妖精以及人類進行辨別。從合理性的角度來看,「因為半妖精同時擁有人類和妖精的血統,所以耳朵長度介於二者之間」這樣的設定也不會產生違和感,而且反而使人覺得更自然。

但是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設定,直到2000年才正式出現在D&D的3E玩家手冊中,不過那也只不過是一張設定圖片而已。而玩家手冊中真正以文字形式對半妖精耳朵外形所進行的描述,在2008年的4E才出現——「Half-elves』ears are

about the size of human ears, but they are tapered, like the ears of their

elven ancestors.」(半妖精的耳朵尺寸與人類的相似,不過更尖,就像他們的妖精祖先。)

由左至右:人類、半妖精、妖精(3E玩家手冊第15頁)

伴隨著這一設定在D&D中的出現,我們發現,D&D中妖精的耳朵變長了……其實不僅僅是D&D,其他西方幻想作品裡妖精的耳朵也普遍有著漸漸變長的趨勢,甚至一些作品中妖精之耳的長度絲毫不亞於日式妖精。當然西方妖精的耳朵和日式妖精不同,並非直接就是因為蒂德莉特變長的,但確實日式妖精形象對其的影響是存在的,也就是所謂的「逆輸入」(原本妖精的形象是從西方流入日本的,但後來日本獨創的妖精形象又反過去對西方妖精的形象產生了影響)。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半妖精的耳朵比妖精短,但較人類長」這樣的設定實在是太方便了,以前沒有這樣的設定也就罷了,既然現在有了,大家也就都順理成章地採用了這一設定。而妖精耳朵如果太短的話,二者的區別又不明顯,體現不出該設定的先進性……於是西方的妖精的耳朵就這麼「被拉長」了。另一方面,因為總體來說現在西方妖精的耳朵也還是長不過日式妖精的,所以西方妖精的設計者們在拉長妖精耳朵的同時,也在壓縮半妖精的耳朵以突出二者的區別。這樣的結果就是在現在許多西方幻想作品中(包括D&D)半妖精的耳朵變得一點都不長,只是形狀是尖的而已了(比星際迷航的spock ears還短……)。

由左至右:AD&D(1977)、2E(1989)、3E(2000)玩家手冊中的妖精

時至今日,無論是亞洲還是歐美,在大部分有妖精和半妖精同時登場的作品中,「半妖精的耳朵比妖精短,但較人類長」都已經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設定。因此如果說蒂德莉特單純在妖精之耳外觀設計上掀起的風暴還僅僅只局限於日本及其周邊區域,那麼由其所衍生出的「妖精與半妖精耳朵上的差異設定」這一風暴餘波所帶來的影響則是世界性的。

(未完待續)

*其實不同時期D&D自己關於半妖精的外貌特徵細節設定也挺多的,比如較之妖精,半妖精的身高高一點、體型壯一些,男妖精沒有鬍子,但男性半妖精可以有;相對人類,半妖精的眼睛更細,臉型更長,瞳孔是綠色的……感覺得出TSR(WOTC)的設計師是在很努力地想讓半妖精變得更有個性些,但是這些特徵要不然不明顯,要不然有其局限性,都不如耳朵長短差異這一個簡簡單單的設定來得直觀……

*說起受到日式妖精耳朵造型影響的西方作品的話,就不能不提魔獸系列。魔獸中妖精的耳朵已經失去了傳統西方妖精的特徵,完全變成了日式妖精的外形。

魔獸中的暗夜精靈(NightElf)與血精靈(BloodElf)

*由蒂德莉特之耳衍生出來的這一半妖精之耳的設定畢竟是風暴過後的餘波,論強度遠比不上當年蒂德莉特之耳直接給日本妖精界造成的衝擊。因此即便是日系作品中也有像亞切·克萊茵(アーチェ?クライン,幻想傳說)那樣擁有和人類一樣外形耳朵的半妖精;或者是蒂法尼亞(ティファニア,零之使魔)那樣半妖精和妖精耳朵長短不分的例子。

(下)

這次的下篇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篇的補完,話題繼續圍繞蒂德莉特之耳的實用性展開;第二部分則會就蒂德莉特人設上其他(耳朵以外)一些表現對相關領域所帶來的影響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另外,比起上、中兩篇,這次的更新的內容會多一些,所以篇幅也比較長……

OVA中的蒂德莉特

耳隨心動

如前文所述,日式妖精與西方妖精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耳朵的外形差異,起初這個差異來自於長度(這一點現在看來也依然是最為大眾所認知的差異),但是在受到日式妖精形象逆輸入影響的今天,特別是為了更好地將半妖精與妖精區分開來,許多西方妖精也有了不亞於日式妖精長度的耳朵。這個時候二者耳朵外形之間另外一個差異——耳尖的朝向就成了日式妖精和西方妖精最根本的區別。

一般來說,相比傳統的西方妖精,雖然現在西方妖精的耳朵有著越來越長的趨勢,但從耳尖朝向來看,還是基本維持和起初一樣筆直向上的造型,簡單來說就是垂直朝向。而與之相對,日式妖精的耳朵則普遍傾向於向左右兩端或者向後延伸的造型——也就是水平朝向。(這裡只做最簡單的縱橫劃分,細分的話就非常複雜了,相關的文章也不少,比如Flerov的那篇「エルフの耳はどんな耳」(妖精的耳朵是怎樣的耳朵)。因為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略過。)

左:DND4E玩家手冊中關於elf的插畫;右:竜の篭中的妖精ミーナ

其實日式妖精之耳的起源——蒂德莉特之耳最初也是垂直朝向的。岀渕裕自己也說過,喜歡像天線那樣向後翹起的耳朵(ぼく、耳がなんなになってるのがすきなの——アンテナが後ろに、こう立っているとか(笑)。via:コンプティーク1989年9月號)。但是畫師的的喜好也是千差萬別,在其他人的筆下,妖精的耳朵就不都是像天線那樣的立起來的樣子了。在OVA里,蒂德莉特的耳朵幾乎已經完全變成了水平朝向了。憑藉大獲成功的OVA在當時所引發的巨大人氣,這一設定可以說是對後來日式妖精耳尖的朝向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甚至就連岀渕裕自己的畫風也發生了變化(參照上篇)。

由左至右:結城信輝、箕輪豐、美樹本晴彥筆下的蒂德莉特

再把話題回到實用性上來。之前說過,因為長度不同,所以在判別妖精和半妖精這一點上日式妖精之耳相對於傳統的西方妖精之耳有著很大的優勢。而在這一優勢逐漸喪失的今天,日式妖精之耳的另一優勢就顯得更為突出——那就是由耳朵的活動所帶來的「表現力」。因為日式妖精的耳朵不但長,而且耳尖是水平朝向的,所以上下有可以活動的空間。於是在日式的幻想作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妖精的雙耳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垂下,高興或是警覺的時候翹起,激動或是害怕的時候顫抖……這樣的設定毫無疑問把妖精的特性凸顯得更加鮮明。換言之,正如題圖中的OVA動畫所示,日式妖精們的蒂德莉特之耳是一對隨心而動的耳朵。因此通過蒂德莉特之耳,我們不但能夠將妖精和人類以及半妖精區分開來,還能夠大致判斷出妖精(或者半妖精)當時的情緒。甚至通過耳朵的動作,就可以反映出周邊的環境或者是進行劇情的交代。比如像是下面的場景:

——他還好嗎?

——聽到這個問題,妖精一對長長的雙耳垂了下來。

看到這裡,其實我們就可以知道「他」的情況並不好了。

這一設定非常方便,也已被普遍採用(不僅限於妖精,在其他擁有蒂德莉特之耳的非妖精角色身上也經常能看到該設定)。而這樣生動鮮活的表現手法,在早期西方妖精所登場的作品裡幾乎是看不到的。因為西方妖精的耳朵基本都被設定成總是向上筆直豎起的造型,特別是像魔戒里那樣只尖不長的傳統西方妖精之耳,幾乎就是根本無法動彈的樣子,所以和日式妖精相比,西方妖精們少了一份縈繞在耳尖上的靈動,其在文學、影視等作品中的表現力自然也在這個方面大打折扣。再加上之前已經分析過的——蒂德莉特之耳為明朗化妖精與半妖精區別所做出的貢獻,因此可以說,從傳統的西方妖精之耳到日式妖精們蒂德莉特之耳的演變,與其說是一種變化,莫不如說是一種進化。

列達族的伊莎(イーシャ,伊蘇6)

耳朵之外

1.妖精的無乳至上主義奠基者

在原作的設定中,讓帕恩第一眼見到就「為了這份遠超過所聞的美所傾倒」,金髮細身、面容嬌好的蒂德莉特在外形上幾乎就是一個完美的女性角色——除了那對令她自己都感到鬱悶的貧乳。本來在一部作品中,一個角色被設定為貧乳也好,巨乳也好,都不算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但是如果那部作品叫做羅德斯島戰記,那位角色叫做蒂德莉特,其意義就不同尋常了。

在蒂德莉特誕生之前,大概沒有人會把「妖精」和「貧乳」這兩個詞聯繫起來,但是隨著羅德斯島戰記爆髮式的人氣所帶來的影響,蒂德莉特身上的一切,幾乎都成了日式妖精的基準——又長又尖的耳朵、金色的長髮、纖細的身材……以及那對有著「大草原的小小胸部」、「愛的平面」、「悲傷的小山」等一大堆昵稱的標誌性貧乳。於是蒂德莉特風暴的另一副產物——「妖精=貧乳」這一概念也不知不覺地被植入了大家的腦海中。而後來在OVA里登場的人氣原創角色比蘿蒂絲也被認為是「黑妖精=巨乳」這一概念的始作俑者。羅德斯島戰記中這兩個和乳量有關的妖精身形設定所產生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以至於「妖精=貧乳,黑妖精=巨乳」一度被當做常識來看待。

為了文章能過我就不發全圖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頂部的博客觀看

過近年來,無論是三次元還是二次元,胸部豐滿的女性角色都成為了主流。受此風潮影響,不管黑妖精白妖精,會乳搖的就是好妖精。都很容易被設定到C-cup以上,F+的巨乳也很常見,而貧乳則是越來越少了。只是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的設定,畢竟——

貧乳はステータスだ!希少価値だ!

2.將頭盔打入歷史深淵的妖精

雖然現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但在日本早期的幻想作品中,帶著大大的頭盔的女性角色並不少見。確實從實用性的角度考慮,在滿是怪物的架空世界裡,帶個頭盔上戰場顯然要安全的多。但是從美學的角度上看……對女性角色而言,大大的頭盔顯然是一個礙事的存在。只是好像當時的讀者對此也沒有什麼怨言,設計師們也就一如既往地給角色們的頭上畫上頭盔。

為什麼這樣一個在今天看來也許會讓大部分人都覺得有些彆扭的設定,在當時雖然談不上是主流,但也並不少見呢?我想其主要原因有2個:一個是幻想作品源於西方,而在西方早期的幻想作品中,女性角色們帶著厚重的大頭盔是一種很普通的設定。隨著西方幻想作品傳入日本,這一設定也就這麼被帶了過來。另一個原因就是早期的幻想作品中,遊戲類的作品佔據的比率很大,而在遊戲的裝備里,往往少不了頭盔這一物件。於是為了配合遊戲的設定,就像給角色穿上盔甲、拿上劍一樣,戴上個頭盔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ワルキューレ(ワルキューレの冒険 時の鍵伝説,1986)

不過萬幸的是,岀渕裕沒有和其他設計師一樣,給蒂德莉特套上個大大的頭盔,而是用一條細細的額墜取而代之。這樣的設定確實很妙——既不影響美觀,在遊戲的裝備設定中也行得通(如果說頭盔的防禦力是因為厚重的物理保護,那麼額飾所帶來的防禦力則源自於蘊含其中的魔力)。於是伴隨著羅德斯島戰記和蒂德莉特人氣的高漲(特別是OVA播出之後),日本幻想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們也紛紛脫下頭盔,戴上了各種各樣的頭飾,或者就是連頭飾也不戴了。到了今天,除了在像是北歐女神中這樣極個別的作品中之外,日式幻想作品裡戴著大頭盔的女性角色已經可以說是瀕臨絕種……

當然,和羅德斯島戰記同時期、乃至早於羅德斯島戰記誕生的其他日式幻想作品裡,也有和蒂德莉特一樣不戴頭盔上戰場的女主角登場。但是在當時,她們的影響力都無法和蒂德莉特相提並論。因此相比「蒂德莉特是日式幻想作品中女性角色們脫下頭盔的原點」這樣的論斷,「給了女性角色們頭上的大頭盔決定性一擊,將其打入歷史深淵的是蒂德莉特」的說法更為正確。

使用素材:外人4コマ;DQ(鳥山明);岀渕裕筆下的蒂德莉特;ビキニ鎧にバケツ兜(星川月海,pixiv)

3.再見,比基尼

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大頭盔,當年在引進幻想作品時,從西方流入日本的還有一樣奇怪的設定——女性角色們的比基尼鎧(ビキニアーマー/ビキニ鎧,metal bikini,泛指外形類似比基尼的三點式鎧甲、戰袍等裝束)。如果說頭盔的設定還是有其實用性依據的話,那麼讓女孩子穿著這麼暴露的服裝去戰鬥則實在是除了服務讀者和滿足設計師自身的那啥之外,從任何角度都有點說不過去……看來也許歐美人的眼裡,臉長得怎麼樣不重要,關鍵是身體- –

由左至右:麻生優子(夢幻戦士ヴァリス,1986);朝霧陽子(幻夢戦記レダ,1985);綾小路麗夢(ドリームハンター麗夢,1985);ルシア(マドゥーラの翼,1986)

當年大多數日本的畫師在這方面也沒考慮太多,既然人家都是這麼畫的,就照搬了過來。所以在早期的日式幻想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穿著比基尼一樣的鎧甲或者戰袍在戰場里跳來跳去的女性角色。於是當被包裹得相對嚴實的蒂德莉特登場的時候,大家都不禁眼前一亮——「這貨不是比基尼啊!」到了蒂德莉特的人氣爆棚的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穿得越少就越好啊!」和大頭盔一樣,也許蒂德莉特並不是第一個不穿比基尼的幻想作品女主角,但正是受到其在當時無人能及的人氣的影響,女性角色們身上比基尼式的裝束也漸漸退出了日式幻想作品的歷史舞台。雖然比起大頭盔,現在還是偶爾能看到身著比基尼式裝束的女性角色在零星的幻想作品中登場,但是早已不是主流。

確實,暴露度高的設定也許更受一部分人群的青睞,不過正如絕對領域的誘惑力絕不亞於脫掉短裙長襪的光大腿一樣,也不是說暴露度越高消費者就越買賬了。而且暴露度過高,就不適合小朋友觀看了=_,=也容易引起女性的反感(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女性中蒂朵的人氣也這麼高的原因之一)。雖然好像近年賣肉的作品越來越多,女性角色身上的東西越來越少,不過我倒覺得這是一種倒退——與其靠減少布料這樣最原始、最沒技術含量的方法來吸引讀者/觀眾眼球,還不如在其他方面的設計上下些功夫比較好。就像蒂德莉特雖然貧乳,穿得也不算暴露,一樣可以是當年的人氣No.1。幸好那會兒岀渕裕沒有隨大流,也給蒂德莉特穿上三點式的盔甲,否則真的很難想像那樣的蒂朵是個什麼樣子——也許那樣的蒂朵也就不是蒂朵了。

寫到這裡,文章也進入尾聲。最後還是不得不佩服岀渕裕的大膽——拉長妖精的耳朵,丟掉傳統幻想作品中女性角色的頭盔,拋棄當時的街裝比基尼鎧……借著這些在那個年代看來稱得上是顛覆性或者非主流的設定,他筆下的蒂德莉特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時代。我想在眾多的ACG角色中,影響力不亞於蒂德莉特的也未必就是少數,但是她們的影響力大多都源於自身,也終於自身。而能夠和蒂德莉特一樣,將其自身的影響擴大到整個相關領域,改變了人們對某件事物(如妖精)固有認識的角色,真的是吉光片羽、鳳毛麟角。

感謝蒂德莉特,感謝岀渕裕。

全文完


推薦閱讀:

買下獸娘動物園ip需要多少錢?
紛爭無數的角川背後,是支配業界的商業巨人
角川、富士見、電擊文庫這三者是什麼樣的關係?
魔禁3會出么?

TAG:雜談 | 妖精 | 角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