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情緒是你的孩子
想些這個主題已經很久了,以下的分享是我在和一些來訪者的工作中得出的體驗。許多有育兒經驗的人可能會感觸頗深。如果此時此刻的你還青春年少,沒有孩子。那麼不妨從善待自己的情緒開始,積累一些和「孩子」相處的經驗。
很多朋友在強迫症或焦慮症的中早期,是不願意接受焦慮情緒的。說來其實很像有的家屬不願意接納自己家裡有個「生病的」孩子,認為就是自己作的或者太懦弱。畢竟焦慮的情緒確實很煩人,就像沒有人喜歡大哭大鬧的孩子。然而,情緒有時候真的就如同單純的孩子,在不會語言之前,只能通過各種哭鬧來獲取所需。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在公共場合見到過孩子哭,有的是因為餓了,有的是因為困了,有的是因為想要得到玩具或者好吃的等等。通常孩子如果得到滿足,那麼情緒也就消退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強迫行為能夠有效安撫焦慮情緒。不過強迫症中的焦慮情緒所傳遞的信息,通常是過度的、不合理的或者沒必要的。就像一個小孩哭鬧著要吃第五根可愛多,或者明明到了休息時間還不肯回家等。
通常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是有一點點窘迫的。有的人會選擇責罵或者揍一頓,拖走;有的人會選擇退讓,滿足孩子的要求,只求能獲得片刻的安靜;也有的人蹲下身來,告訴孩子自己理解他的心情,願意陪伴他,但是不能答應過分的要求,可以等孩子緩一會兒,或者做些別的來分散注意力。
第一種情況是簡單粗暴的,又或者是以暴制暴的。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情緒也沒有地方發泄。這個就像我們厭煩甚至嗔恨自己的焦慮情緒,如果情緒是面前的一個物件,恨不得摔碎它,或者捏爆它。第二種情況是無底線的退讓,情緒就像任性的孩子,每次都是獅子大開口,而我們為了獲得喘息,不停地實施強迫行為。久而久之,聰明的孩子自然知道如何憑藉哭鬧的手段來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於是強迫的人為了滿足焦慮情緒的胃口而疲於奔命。
最後一種情況是充分get到了情緒的信號,但是並不著急消除,也不會隨意的退讓,而是無條件的接納,並且耐心的陪伴。不苛責,不排斥,知道這就是孩子的本性,有時候會任性、調皮、不聽話,就如同情緒出現總會引起身體的不適,或多或少影響做事效率等等。最好的育兒經總是說讓我們愛孩子如同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天使也罷,惡魔也好,孩子就是這樣多面。同樣的,焦慮也罷,快樂也好,情緒就是如此多變,我們要做的,就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容納它,經歷它,陪伴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