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建築效果圖的分析圖做法

Alex Hogrefe 大神的網站上有一套十分酷炫的分析圖,我也是欣賞了很久,終於在今天給大家簡單示範一下如何製作(就是封面的那一張)。

製作之前還是給大家欣賞一下整套圖的魅力。

分析階段

分析圖並不難畫,幾乎所有分析圖的製作過程主要用到三個技巧,即簡單又不簡單,接下來我會給大家逐一介紹。

製作階段

先看一遍製作過程。

第一個技巧——如何畫出漂亮的流線

分析圖的宗旨就是簡潔,讓人一看就能看出你在敘述什麼即可,切勿喧賓奪主。

製作的底圖用模型的AO圖,不會做AO圖的同學可以百度一下於德傑大神的「秒圖」系列(免費),裡面有非常非常詳細的講解。或者等我的更新(挖坑中。。。)

AO圖是不帶陰影的,上面這個圖是我修改的原圖得到的,並不是真正的AO圖。大家出圖的時候再多導出一張陰影圖,方法在「秒圖」系列中有詳細講解。

OK。開始製作流線。

初次使用的技巧我會講的非常仔細,沒有PS經驗的同學也不要放棄。

使用鋼筆工具,快捷鍵P。

我的PS是2015CC版本,與有些同學的PS可能略有不同,大概就是圖標樣子不同。:-D

選擇鋼筆工具之後,先在圖中單擊一個流線的起點,然後再向想要方向的合適位置再點一下,此時注意,如果第二下你直接鬆手,那麼就畫成一條直線;如果按住不動,你會發現線段會隨著你滑鼠位置向不同方向彎曲,這樣便可以輕易地畫出曲線。

鋼筆的好處在於所畫的曲線圓滑,且易修改。ctrl+Z的指令對鋼筆工具有效,不用因為畫錯一筆而從新來過。

對了,別忘了新建一個透明圖層。

Careful and patience。

之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圖。

將鋼筆工具放到鋼筆線上,右鍵,選擇「描邊路徑」。

選擇用畫筆填充。

此時注意你的畫筆要選擇100%硬度、透明度且大小合適的筆刷。下圖中的是3個像素。

根據相同的方法畫出第一梯隊的流線。

再繪製出第二(圖層透明度50%)、第三梯隊(圖層透明度15%)。

在重要的節點用黑色低硬度畫筆點一些點。

將四個圖層複製一份並合併。用快捷鍵ctrl+u調節其色相飽和度,參數如下。

別忘了勾選著色。

得到下圖。

流線部分完成。

第二個技巧——畫水。

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透明著色法,另一種是紋理貼置法。

今天主要講透明著色法,只用這一種方法就可以製作出絕美的總圖。

例如。

首先選出所要畫的區域。

在選擇一個喜歡的水彩筆刷。我的所有筆刷會打包送給大家,方式見文末。

在選擇一個漂亮的藍色(以畫水為例)。在這推薦大家一個選色網站。

color.uisdc.com/

繪製需要三層,層數越多模擬的越生動,但是不能少於三層。

先畫面積最大,顏色最淺層。調整好筆刷的透明度,畫出下圖。

然後是第二層,如果是河水湖泊,越靠近岸邊的水顏色越深。反而海水越離岸邊顏色越淺。

第三層。畫筆顏色主要選擇低飽和度的,效果更好。

簡單水面基本上完成了,由於是分析圖,所以這種程度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總圖上,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還有配景(遊艇、島嶼、海鷗和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的布置也是至關重要,你花的時間越多,效果就會越好。

同理完成左側的廣場(草地)。

第三個技巧——紋理(輔助線)的添加

這個技巧最為出效果,最能豐富圖面,卻是最容易操作的。

選擇水面區域,執行「編輯」-「填充」,快捷鍵即shift+F5。

選擇內容為「圖案」。選擇橫條圖案(你喜歡什麼選什麼,覺著哪個更適合你的圖紙選哪個,這裡只是演示技巧)。

適當調節透明度,得到下面的效果。

如果軟體自帶的圖案你不喜歡,還可以自己畫哦,下面給大家演示如何進行。

新建一個60*60像素的透明圖紙。

將圖面周邊兩個像素塗黑。

執行「編輯」-「定義圖案」,將其變成圖案。

回到之前的分析圖上,「填充」新畫的圖案。再運用ctrl+t和ctrl+u來更改方格的位置大小和顏色。適當調節其不透明度,得到下圖。

添加文字說明。

上圖的文字是亂碼,通過下圖添加,我經常在排版的時候使用,很棒的功能。

最後蓋印一層,進行最後的調色。依舊是Camera raw 濾鏡。

增加明暗關係,調節對比度,完活。

··· 完 ···

(PS:最後說兩句閑話。經常看到某乎上有人提問XXXX的效果怎麼做到的之類問題,有些回答是「啊,就用什麼什麼工具(方法)就可以,很簡單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想到要這麼做」。雖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您這就相當於只給人一支魚竿卻不教其技,未免太不負責任了吧。)

無饑寒,父母不曾虧我

人無長進,我何以對父母

資源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分析圖1」

么么噠(づ ̄ 3 ̄)づ


推薦閱讀:

請問這種碎片的效果怎麼做的?
這種材質 紋理的感覺是怎麼做出來的呀?

TAG:Ps教程 | 建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