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以為愛情不需要任何條件?別傻了,不可能的

如果說世上有什麼話乍一聽特別感人,稍微一想就不可能,仔細思考還顯得很假,下面這句話準會在我這兒入選:

「我愛的是 TA(或者你) 這個人」……

它的一種翻版是這樣的:

「我看重的是 TA(或者你)帶給我的感覺」……

我並不否定愛情,也不認為說這些話的人必然虛偽或言不由衷。我只是想從表象出發,做一點有深度的探討:我們在說「這個人」的時候到底在說什麼?我們在談論「這種感覺」的時候到底在談論怎樣的感覺?

也許有人會反問「討論這樣的問題有什麼意義?」作為心理諮詢師,我認為討論「有深度」「有細節」的問題永遠是有意義的。在諮詢中,來訪者給出一個比較籠統的描述,諮詢師總是會問來訪者,「能不能多談一點兒細節?」「能不能舉個例子?」比如說,來訪者認為「TA 給我的感覺很好」,卻說不出具體的「好」在哪,也舉不出具體的例子……嗯,就算你不是諮詢師,只是一個八卦的吃瓜群眾,也不會輕易放過這位說話人罷?

回到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在談論「這個人」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我想我們總繞不開 TA 的三個部分: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個人首先是其成長史和過往經歷的總和,這些歷史和經歷決定了此人「until now」——也就是直到此時此刻——的諸多特點,比如相貌,比如社會經濟地位,比如受教育程度。我們與一個人建立關係,愛上一個人,真的不需要考慮這些特點中的哪怕一個嗎?或者說,我們真的完全不介意 TA 過去的任何經歷嗎?恐怕極難。畢竟,你不會隨機從人群中挑出一個來表白的。

一個人同時也是其未來一切可能性的總和。我們常說「一切皆有可能」,但對一個具體的人來說,TA 向著某個方向發展的概率也許會高於其他的概率,例如我明天健康地活著的概率高於明天心臟病發作死亡的概率。我們愛一個人,難道絲毫不會權衡其各個方向的概率孰高孰低?例如,TA 在可預見的未來有多大的風險生病死亡,有多大的可能拒絕和你結婚,有多大的概率和你異地分隔……對你來說,總歸不是毫無意義的罷。

在未來和過去之間,一個人也是 TA 的此時此刻。潛在的可能性在此時此刻不斷成為現實,這意味著新的經驗不斷出現,新的事件不斷發生。對方今晚說出的一句話是否讓你感到愉悅或受傷?對方在約會的這一秒的舉止是否讓你滿意或反感?每一件發生於上一刻的事都可能在下一秒引起你的反應,我們當然是會在意的,不是嗎?

不同的人對愛情有不同的期望和偏好。有些人偏重現在和未來,「不需要你有 XXXX,我在意兩個人一起奮鬥的過程」;有些人偏重過去和未來,「你最好有 XX 和 XX,這樣我們將來的生活可以是 ABCD」;有些人只願意享受當下,哪怕「一邊享受一邊淚流」……但如你所見,似乎並沒有哪個人會將過去、現在和未來全都排除在外的。愛一個人,但愛的既非其歷史,也非其可能性,又非現在的樣子,那你愛的究竟是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我愛的是 TA 給我的感覺」,但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因何而生呢?或者說,這種感覺是來自於具體的、兩人之間的關係,還是來自一個人對對方的期待甚至幻想呢?前一種緣由可能被追溯到某種特定的特點,即所謂愛的條件或理由;後一種緣由就只能稱為投射了。

那麼,到這裡,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變成了這樣:

脫離一個人的歷史、發展方向和此時此地的狀態,我們還是否可能談論「這個人」?

一個剝離掉過去、未來和現在的人,還可不可以算作一個「人」?就算我們完全不考慮物化的人,只考慮精神層面的、所謂「純粹」的人罷,這個精神性的人,無論其人格(或同一性)、情緒、思想、記憶……不都是其發展歷史的總和嗎?上述成分不都有在未來某一時刻向某一方向發展的概率嗎?這些成分不都需要在當下時刻發生嗎?可見,脫離了過去、未來和現在,人就不能成為人。也正因為如此,完全剝離掉這三個部分,我們也就無從談論「愛一個人」。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以認為愛一個人總是出於一些緣由:我們因為這個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的一部或全部而愛 TA,這種愛是有條件、有理由的,絕非籠統的「因為愛,所以愛」。

當然,我們可以說人是一個整體,不能被拆解為部分,故而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一個人特定的過去、現在或未來而愛 TA:我們愛的是作為整體的「這個人」。然而整體不正是包含著部分的嗎?我們難道能夠說自己讀了一本精彩的小說,卻並未「攝入」作者用到的每一個字詞嗎?我的立場並非是將人物化、拆解為具體的「條件」或「要素」,將其中「值得愛」的部分加以稱許、將其中「不配被愛」的部分加以排斥——這恰恰是許多自詡「理性」的人所謂的愛。我認為我們可以(且應該)將一個人分析為種種要素或事件;然後,如果我們選擇愛這個作為整體的人,我們就接納這個整體,而非想要其中的一部分、拒絕另一部分。這不是將人物化,而是「想明白為什麼愛一個人,然後愛 TA」。則這裡的想明白,恰恰等於為自己找到一些愛的理由和條件。反過來說,發覺自己缺乏愛一個人的理由,卻依然抓著這段關係不放,不就有假愛的名義行苟且之事的嫌疑了嗎?

然後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感覺」了。我在上文中已經提到,感覺可能來自於兩個人的關係,也可能來自我們內心愿望的投射,又或兼而有之。我在本文開頭也已談到,籠統的「有感覺」卻無任何具體細節或例子,這種感覺似乎總有虛假之嫌。如果感覺有據可循,我們能夠說出對方「特別帶給自己感覺」的例子,那就恰恰說明 TA 不同於大街上隨機找來的人,恰恰說明了 TA 的獨特和不可替代——儘管我們沒必要將這歸結於某種特定的要素或緣由,但我們可以知道,這種緣由一定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不是絕對無條件的愛。

與之相對,如果關係中的一方在過去沒有滿足我們的需要,在未來沒有滿足我們需要的可能,在當下也沒有做可以滿足我們需要的事,我們卻仍然體驗到「愛」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願望或預期的投射。比如說「我希望用我的愛感化 TA,這樣 TA 一旦醒悟,就會加倍對我好」。我們知道,這不是真誠的愛,而是假犧牲之名企圖操控對方的願望。如果我們的愛出自這種投射,我們就並非在愛一個具體的人,而可能「愛」著自己內心的一個影子——或者說,在滿足自己病態的自戀。這種關係是不健康的,根本不應該稱之為「愛」。但恰恰是這種病態的「愛」,在個體極度缺乏覺察的情況下,可能被認為是「無私」「不求回報」「高尚」的情感。當然,對方是否也會和你同樣犯病,就很難說。這後一種病態的愛,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當另文再議。

那麼,一定程度上「無條件的愛」是否還可能存在?或者說,不必斤斤計較、不必將對方物化、順從於某種內心感覺的愛是否可能存在?我認為可以。我對此的理解無甚創新,不過「活在當下」四字。活在當下意味著不因對方的過去而產生成見、妄下評判,也不因自己對未來的預期而挑剔、苛求,只是關注不斷發生的此時此刻,接納兩個人相處的每時每刻的經驗。這也許就是很多人想要的「純粹的愛情」罷。但我們也必須謹記:這樣的關係需要磨合,這樣的 TA 需要挑選——而且挑選 TA 的種種「標準」或「感覺」,本身就是愛的條件。不是隨機挑一個人你都會愛上的,就是如此。

最後是直白的結論,毋寧說是我提出的觀點。我們根據種種未必能明確言說的條件或標準篩選出了我們認為值得愛、值得相處的對象,並繼續根據種種條件決定在這一刻和下一刻是否繼續愛 TA。在此過程中,能夠不過分計較過去,不過於擔憂未來,更多地享受和接納當前與 TA 相處的每一刻,就已經足夠好了。

只不過,腦子不夠用、心智不夠明晰的人,或許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擁有這樣的愛罷。

2017 年 9 月

推薦閱讀:

一個人自殺之前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如何克服自殺之前的恐懼?
對一個閨蜜佔有慾很強怎麼辦?
家庭變故,父親生意失敗,欠債將近2000w,求知友支招!?
一個人過生日,是什麼感覺?
大家常開玩笑說的老公(男朋友)跪鍵盤,跪遙控器什麼的是真的嗎?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