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滋擾中國背後的目的
本文基本觀點來源於葉海林老師有關於中印關係觀察的演講
各位客官大家好,明治書齋第一期有關於事實的觀察就從2017年7月以來的中印邊境摩擦開始了,歡迎大家來讀。
本期的主題著眼於中印,根據葉海林老師對於中印關係的觀察,我們基本可以總結出以下觀點:
- 中印最終走向惡性競爭的可能性很大
- 印度要想真正崛起必須要將中國的資本和商品擠壓出印度乃至其他地區的市場
基於這兩點,我們大體上可以明白此次衝突背後的邏輯,以及衝突發生後印度國內發生的一些現象。
對於第一個觀點,葉海林老師認爲,中國認爲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美國。而印度認爲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因此對於印度來説,想要超越中國最簡單的方法,不是通過千辛萬苦的自身建設這種良性的競爭方式,而是通過和美國一起把中國給毀掉這種惡性的競爭方式。因此中印之間最終走向惡性競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第二個觀點,葉海林老師認爲,印度要想真正成爲一個世界強國,必須首先成爲一個製造業強國,而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巨大的市場來消化其產品。因此,印度絕不會輕易對中國開放其12億人口的巨大市場,這對於其發展本國的製造業毫無益處,尤其是目前中國的製造業產品仍然大量的屬於人力密集型產品的情況下,因爲對於印度來説,他們的製造業,在可見的未來,也將主要會是人力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商。故此,印度是絕不希望看到同類的中國產品占據印度市場的。然而事與願違的是,中國產品強大的競爭力,已經在印度人力密集型製造業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情況下,佔領的相當規模的印度市場,其中尤以中國的手機,服飾,玩具,小商品居多。這讓印度領導人很是頭疼。
那麽爲了削弱中國,並且將中國產品擠出印度,印度急需一個由頭。這個由頭,最好是,既能拉住美國對中國形成地緣壓力,又能煽動國內民族情緒。於是這才有了這次的越境事件。
我認爲,印度的這一行動,其實是成功的,因爲他基本達到了他的兩個目的。第一,拉近了美國和他的距離,並對中國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第二,他成功的煽動起了國內的民族情緒,大量抵制中國商品的行爲開始出現。
那,面對印度一箭雙雕之計的成功,我們又應該拿出什麽樣的對策呢?我認爲我們應該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深入思考並拿出一個可行的對印戰略了。
最後我不得不説,雖然印度現在看起來還是可愛的小貓,但有一天他可能會長成吃人的老虎,當心養虎爲患啊。
推薦閱讀:
TAG:中印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