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問題的根因是它——童年情感忽視

此文是基於情感忽視問題的專家,臨床心理學博士珍妮絲·韋伯(Dr. Jonice Webb)的研究成果。部分內容來源於韋伯博士的個人網站drjonicewebb.com/about-和goodtherapy.org.

我感到生活沒有意義。

有時候感覺到內心空虛。

我有時難以自律。

明明成功了,為什麼我缺沒有感到真正的開心和滿足?

總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兒。

為什麼難以與他人建立滿意的親密關係?

覺得自己像個局外者,看著裡面那些真正活著的人。

如果你有時有類似的感受,也許你的問題來自於童年時期父母對你的情感需求的忽視。

也許你問題的根因是它——童年情感忽視

什麼是「情感忽視」

情感忽視是指,在你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你的情感需求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因此你的情感需求長期處在得不到滿足的狀態。在某種意義上情感忽視是父母虐待孩子的反面,因為它並不是源於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不該做的,而是源於他們並沒有做一些他們應該做的。他們很多時候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緒,沒有對孩子的情感給予足夠的恰當的關心和回應,甚至否認孩子的感受。比如說,經常不在家的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寂寞的心情。以及對孩子期待過高的父母,沒有傾聽孩子內心的感受,還時常否認他們的感受(「好孩子是不會為這種小事傷心的」,「有這種感覺是不對的」)。以至於孩子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的感覺,認為有這樣的感覺是值得羞愧的,不應該的。

情感忽視問題雖然源於父母的疏忽,但不應該責怪父母。大多數父母是真心為了孩子好,但他們可能並不懂得察覺和應對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自身可能也是情感忽視問題的受害者。

情感忽視不像兒童虐待問題有淤青,傷疤等引起人關注的明顯痕迹,因此兒童情感忽視問題得不到更加廣泛的關注,時常被忽略。它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悄無聲息的,孩子和家長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直到孩子成人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情感忽視」導致的問題

情感需求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視的孩子,在長大後容易有一系列的情感問題。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感受不被重視,甚至是被否認,他們長大後也容易忽視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他們常常無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感受,情感比較麻木。即使意識到了也不信任自己的感覺,不會跟著自己的心走,甚至為自己有某種感覺而羞愧。他們不僅僅是不理解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也不理解別人的感受。同時,因為成長過程中,自我很重要的一部分,即自己的真實情感(emotional self)被否認和壓抑了,他們會經常感到生活空虛,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卻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在人際上,因為真實的情感被忽視或壓抑了,無法對他人展現真實的自己,而且不容易完全信任和依賴他人,因此難以與他人建立真正親密的聯繫。很多情感忽視的人,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哪裡有問題,但又不確定問題出現在哪兒。

另一種情感忽視源於父母對孩子疏於管教,他們沒有為孩子提供足夠的教導,因此這些孩子在長大後,不善於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有自律方面的問題。

兒童情感忽視問題不像兒童虐待那樣容易察覺,因此孩子常常在自己的記憶里,找不到解釋自己問題的原因,所以他們可能會把這些由情感忽視導致的問題歸咎於自己的不足。

也許你問題的根因是它——童年情感忽視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人的情感忽視問題的具體表現都不一樣,以下是韋伯博士在臨床工作和研究中發現的一些頻繁出現的癥狀(不止於這些):

● 感覺麻木,與自己真正的情感分離

● 覺得內心空虛寂寞

● 討厭依賴他人,不善於向他人求助

● 誇大和在意自己的缺點多過於優點

● 對他人的在意多過於對自己的關心

● 時常感到內疚羞愧或自責,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

● 害怕向他人展現真實的自己,覺得若他人了解真實的自己,就不會喜歡自己

● 不善於自律

一些克服童年「情感忽視」問題的方法

1.學會注意到自己所感受到的正面和負面的情緒

對於那些在成長過程中與自己的情緒分離的人,學會體會自己所感受到的負面或正面情緒很重要。當你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正面還是負面後,可以觀察自己的一些更細微的情感,試著意識到自己在經歷哪幾種負面情緒,並學會如何表達它們。

2.了解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並去滿足它們

很多童年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經常不能意識到他們的需求,他們在內心深處不認為他們的這些情感需求值得被滿足。每一種感情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理解它們有助於你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需求,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建議讀一些有關情緒的自助書籍或是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來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

3.如果你內心深處相信你的情感不值得被滿足,請意識到這只是你的觀念而不是事實

不管你是誰,你的情感需求都值得被滿足。告訴自己那些否認你個人感受的觀念是不正確的,慢慢瓦解你內心長期存在的「我不能有這樣的心情,我的情感需求不值得被滿足」的觀念。

4. 從小事開始,溫柔地對待和照顧好自己

小時候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時常難以好好地照顧自己,因為他們不善於理解自己所經歷的感情和需求。試著像對待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溫柔地照顧好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溫暖的關懷,丟掉那些對自己過於嚴厲的批評。

5.如果你的情感忽視問題特別嚴重,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譯者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童年情感忽視,從而更好的了解和解決自己的問題。

作者:珍妮絲·韋伯

譯者:翹了個楚——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榮譽學士

推薦閱讀:

放下期待 才更容易跟孩子相處
小孩輸不起,這種心理父母如何教?
這兩段視頻讓孩子知道:夢想可以很大,失敗並不可怕!
這些睡眠訓練誤娃一輩子(0-3歲父母須知)
你知道怎麼培養孩子自信心嗎?95%父母不知道,可以看這裡

TAG:心理學 | 情緒心理學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