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融創631億交易解讀:文旅賣的虧、酒店賣的賺,一切都為衝鋒上市?
7月10日,萬達商業和融創中國聯合發布的一個公告,直接引爆了中國商業輿論場。
一時間,各路媒體紛紛出爐解讀報道。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通過《財新》向外界發聲,表示此次交易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二是推進「輕資產」運營。
萬達以註冊資本金的91%即295.75億元,將西雙版納、哈爾濱等13個文旅城項目91%的股權轉讓給融創,並由融創承擔項目現有的全部貸款;另有北京萬達嘉華、武漢萬達瑞華等76個酒店作價335.95億元轉讓給融創。
作為跨界進入旅遊的巨頭企業,萬達的一舉一動都在業界掀起了驚濤駭浪:從大規模搶購區域性龍頭旅行社,到大手筆入股同程,再到如今以雷霆之勢變現文旅酒店重資產——那麼,萬達的這一次的撲騰有哪些看點?從旅遊酒店業的角度看,又有哪些值得注意之處?
出讓文旅:以優惠的價格?
首先,萬達與融創的此次交易,確實與萬達商業的負債有關。王健林在接受《財新》採訪時表示,「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於還貸。萬達商業計劃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
據萬達商業披露的數據顯示,其2016年上半年的資產負債率為72.6%,負債總額約為5047億元——事實上,外界對萬達負債一直很關心,王健林在去年12月也曾進行回應,稱「資不抵債是空談。」
王健林同時強調,萬達商業目前的負債並不算高,這一點得到了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的肯定。他也從自己的角度,解讀了萬達此次的動作:「面對緊縮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將進一步大幅下降,也無疑也將降低萬達集團整體的金融風險。」
作為曾經萬達的獨立董事,劉紀鵬對這次交易有著含蓄的判斷:「萬達以較為優惠的價格,果斷邁出這一步。」
這種「優惠」具體指的是什麼?我們只能從公開資料的層面,做簡單的分析。
根據2016年網易財經的統計,萬達在全國目前已布局13個文旅城,項目計劃總投資近5000億元;另外,據最新公布數據,融創以7912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在全國房企中排第六,萬達以7332.6萬平方米排第七;其中,可售物業貨值達7924億元,一二線城市可售貨值佔79%——據財新報道,萬達內部人士介紹,萬達現有的土地儲備大部分即為萬達文旅城。
如今,這一切的91%的股權,以及萬達文旅應承擔的未知債務,被295.75億元轉讓給了融創中國。這引發了部分業內人士的熱議:「為什麼萬達要把自己的『未來』轉讓出去?」
當然,這可能與萬達想要的「未來」有關係。王健林向財新表示,萬達已經到了可以靠品牌賺錢的時代,未來將全力發展創新型、輕資產業務,如影視、體育、旅遊、兒童娛樂、大健康、網路、金融等。「除網路明年才能整體盈利外,其他板塊都有利潤。」
無論怎樣,看起來萬達通過這次交易,已經讓自己「輕」的很徹底了。
76家酒店賣的很賺?
「萬達文旅一開始就在輔助集團拿地,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各個方面都是效率優先。當時我們就覺得,萬達以後可能會找一個國際大運營商,保留部分股份的前提下(沒人全買得起)出讓,沒想到接盤的是另一個地產商。」業內人士華佗(化名)告訴TBO(旅遊商業觀察)。
在華佗看來,按融創中國的一貫風格,或許接下來會為文旅項目引入運營商;業內人士曹丕(化名)也贊同這個觀點。
「融創更擅長資本運作,而不是項目管理,這其實和美國很多投資機構有點相似:他們的特點就是資金運作、投資;運營團隊只負責線下管理、品牌塑造。如果讓融創去運營不是很現實。」
這可能是萬達文旅項目未來的走向。但業內對被出讓的76家酒店,卻有著另一個角度的解讀。
「目前,我能夠查到的萬達文華、瑞華、嘉華這三個品牌,應該差不多就有70家酒店。」曹丕告訴TBO,「所以根據公告,我現在還有幾點不確定的信息。一是轉讓的這76家酒店,是否包含萬達一些國際酒店品牌的項目;二是這裡面部分酒店項目的貸款,融創中國是不是也接手了?」
無論怎樣,按照曹丕的通盤分析,萬達這76家酒店的轉讓「是最好的選擇」,而335.95億元這個價錢對融創來講有點偏高。「因為萬達的酒店在一線城市的很少,其他都是在包括保定、赤峰、廊坊這樣的三四線城市,有很多酒店收益一般。」
「這些酒店如果通過市場一個個出售的話,會極其難賣。就像其中有個項目,從3個多億一直降到1.8億。」曹丕覺得,萬達能以這個價錢打包轉讓「應該非常高興了」。
「我相信以上這些酒店的建設成本,肯定會超過335.95億,或者說是持平。因為萬達在拿地上有優勢,很多地方為了引進萬達,都是半賣半送的。如果沒有土地成本,他這些應該基本能夠持平。」
曹丕猜測,這可能是萬達與融創中國交易中的一個「附加條件」——畢竟,拿到萬達文創項目的融創中國已經賺了。「萬達和國外的酒店業主方還是不一樣,它自建品牌、自持物業,這部分肯定是要變現的。」
借殼上港股or排隊上A股?
然而,融創中國也不是運營酒店的行家裡手。那麼它將如何處理萬達的這些酒店?
業內對此的解讀紛紛出爐。比如,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融創中國並不會接管酒店運營——萬達此舉是為了打包旅遊業務,通過融創中國在香港整體借殼上市。
據澎湃新聞報道,萬達商業於2016年9月20日在港交所退市。而此前萬達私有化項目書顯示,萬達商業計劃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同時,如果公司在退市滿兩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內地主板市場上市,大連萬達集團將回購全部股份,並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
趙煥焱認為,以退市兩年的期限看,萬達在A股排隊上市顯然來不及,因此選擇在香港借殼上市。
當然,也有另外的解讀。比如,曹丕認為帶著這76家酒店,對萬達上市A股是種拖累。
「如果把這76家酒店做資產融進去,這個財報上會難看。而且酒店業已經有將近有快10年沒有過上市的案例了。除了錦江和首旅,已經上市的公司狀態都一般,基本沒什麼機會了;如果去美國上市,一個是程序問題,另外是估值問題,應該也會成為障礙。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包出售,直接變現。」
無論怎樣,「輕資產」三個字對於萬達在資本市場的未來,似乎是利好。萬達內部人士向財新透露,萬達商業回A計劃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定性」:萬達商業不希望被劃入房地產板塊,目前房地產公司IPO發行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萬達換回632億現金,可預計降低40至50億元左右的財務費用,大幅提高萬達商業公司的實現利潤。這也將進一步為萬達商業回歸A股創造更有利條件。」劉紀鵬表示。
時至今日,這場令人議論紛紛的商業交易,還在進行中——其中內幕究竟幾何,只能交給時間去揭開了。TBO將繼續保持關注。
TBO千人讀者社群歡迎你
媒體聚焦 觀點切磋 資源對接 廣交英雄
入群&合作,添加微信:1143991693
城市+公司+名字實名申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