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通俗易懂地給別人介紹好「商品企劃」這個職業(三)

上篇大概介紹了一下整個產業的架構情況,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核心競爭力問題。對於任何品牌來說,面料、工藝的好壞是相比設計來說更容易進行直觀判斷的因素。

同樣也提到了管理這個詞兒。對於品牌運營商來說,管理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放在時尚產業,「管理」這個詞兒就有點格格不入了。

比如大家會覺得,個性的設計本身就應該與大眾市場不同,才能展現出獨特性,所以好的設計師應該盡量做一個獨立設計師,擺脫公司運營的管理束縛,遠離那些滿身銅臭味的商人,才能出好的設計。

嗯,這倒是個挺有趣兒的現象。如果你參與上海時裝周的論壇,幾乎每一年被邀請的新晉設計師都會被提問如何平衡商業與設計。然而討論了這麼多年,好像都沒人說明清楚。

我始終覺得,人們對「管理」有著天生的偏見,感覺「管理」只意味著約束。

商業著作最暢銷的幾乎都是管理學的書,各種管理技巧實務,各種成功學的忽悠,為了賺個賣書錢甚至會誇張地告訴你這麼管理就一定會成功。然而我問過很多人,什麼是管理?他們都說別開玩笑了,你還問這種問題!卻從來沒直接回答過我這個問題。

什麼是管理?

一個行業水越深,想了解它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基本的問題開始了解!

—— 某前輩的至理名言。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些概念性的名詞弄懵圈兒,比如「新經營」,知乎已經很多大牛在討論的問題,但是多半看的人還是雲里霧裡。

這種情況下,回歸基本是讓自己沉澱知識最好的辦法。

比如,我是學財務的,但接觸很多會計系的娃,發現很多人未必知道怎麼定義「資產」。

不跑題,我們來聊一聊什麼是管理。

假設你突然心動想做20件衣服了,不論是懷揣著時尚的夢想還是只是圖個樂子。也許你會順帶想想下面三個問題:

  • 什麼時候做完?

看心情就好,即便自己掛了,也有無數的子孫後代替我完成這個願望。

  • 讓誰來做呃?

別擔心,全世界的設計師供你差遣,從南半球到北半球你看誰順眼就讓誰來做。

  • 啊,那總要買點工具材料、並且給他們工資吧?

沒事,老徐我喜歡你,錢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

有點理想化。不過確實,如果真的能夠滿足上述三個條件,想實現你的夢想,是不需要管理的。

但大多數貼切實際的夢想應該會像下面一樣更具體一些:

  • 我只有今年比較閑,我希望能在今年內做完這20件衣服(時間限制)
  • 我得先去學習裁縫和服裝設計,或者直接僱傭一個設計師,與TA溝通我的想法,從而做出衣服(人力限制)
  • 我手頭上只有2萬塊人民幣閑錢,可以為我這個夢想努力一下(資金限制)

這就似乎離夢想近了一點,所以為了完成做20件衣服的夢想,我們可以安排一下這年當中如何去運作這些事情,比如什麼時候開始去學設計,如果學不好,及時改變策略去試試能不能僱傭一個設計師,2萬元軟妹幣看看花多少錢在面料上,是租別人的場地設備去做設計剪裁,還是自己買二手的……諸如此類。

當你開始計劃這些事情的時候,管理就出現了

上面三條對應的分別是時間、人力和資金,如何合理的運用這三個資源去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既是管理的雛形。

人人都應該聽過關於企業的目標和定義:為了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的組織。

相應的,企業管理既是:在既定的時間內,運用有限的人力和資金資源,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

既然時間,人力,資金都是有限的資源,那麼如何分配好這些資源,就是管理所要學習的精華了。管理可能是工作流程的設置,比如各個部分都要負責哪些事情;管理也可能是規章制度,比如為了防止某些貪污腐敗的情況,在流程上多設置若干個相對麻煩一點的環節起到監督的作用;管理也有可能是企業文化的塑造,比如在工作壓力較大的IT行業,給員工們一個寬泛的彈性制上班時間或良好的同上級溝通的機制,能極大的提高從業者的工作熱情和創新能力;管理也可能是殘酷的裁員,當發現公司某個業務在未來幾年已經不存在盈利可能性時,需要忍痛割愛讓一個團隊走人。

但最重要的,管理是需要在眾多資源分配的選擇中,果斷摒棄一些低效或風險過大的選項,從而挑選最優的一種方式並果斷執行,即便這一選擇也有一定的風險。

忘了補一句,風險即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正是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到底會怎樣,所以在遵守法律和道德準則的情況下,任何商業決策沒有對錯,只有合理與不合理。

因為有所摒棄,也就代表著有一些人的意見要被否定。以前很多軟文會告訴你你不是CEO或者高層,所以別隨便否決管理層戰略制定,居高臨下的姿態讓一些人覺得霸氣。但從效率的角度來說,有點過分但不是全無道理,在制定發展戰略(也就是近期的管理目標)時,作為管理層是不可能不考慮實際情況瞎定目標的(當然不是否定有某些失敗的職業經理人存在),對於CEO,可能更殘酷。開董事會有可能簡單粗暴的就是一來一回的對話:你做得到這麼多利潤嘛?做得到我們再用你一年,做不到立馬滾蛋換人。

這種摒棄也表現在訂貨會選款上。設計師自然是希望自己精心打磨了這麼幾個月的款式都能在消費者面前出現,但沒辦法,從生產金額、銷售、Marketing等其他維度綜合考慮,有些款始終會將會被淘汰。

講到這兒,我感覺可以說一說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為什麼在我眼中設計師品牌/獨立設計師品牌的老大,其管理者的角色比設計師要重要。

設計師品牌一詞最早舶來於歐洲,在法國和義大利的時尚奢侈品經管專業中,品牌的分類在塔尖部分的,分別是設計師品牌(Designer Brand)和奢侈品這一個群體的。他們多半帶有著已下特徵:

  1. 以人名命名的品牌(多半是裁縫出身)
  2. 歷史悠久,設計風格鮮明獨特,有高識別度的產品群並持續延續下來。
  3. 在某個時期曾引領過當時社會時尚的流行趨勢。
  4. 每年按時裝協會要求定期參加時裝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請注意,從來沒有誰說過設計師品牌就必須要小眾或者另類劃等號。小眾另類品牌和風格鮮明獨特的設計師品牌是有明顯區別的,兩者受眾群也許都不多,但前者受眾群少的原因是其審美只有少部分人接受;後者則是通過定價決定能夠接受其價格的受眾群少,但大部分人的審美還是覺得他們的產品是好看的,是美的,甚至還會以他們的審美作為標杆去評判其他事物。

獨立設計師品牌我就不說了,國外有獨立設計師(不依託某個企業或公司,通過既定合同與製造/品牌商合作),但從來沒聽說過 independent designer brand 這個名詞。也許是因為加一個「獨立」,顯得品牌逼格高一些吧。

但不論如何,我想沒有哪個設計師品牌或者獨立設計師品牌設計的款式只想做一件,並且當藝術品一樣掛著供人欣賞的。在既定的目標客戶中,越多人穿你的衣服,也就表明越多人喜歡你的設計,我們也只能通過這一方法來檢驗你的設計是否成功或者失敗。只不過由於交易的存在,顧客需要支付金錢去交換你的衣服,而你也需要金錢去交換其他原材料等資源。

品牌就是靠將衣服變現持續累積資源並發展壯大的,即便不發展壯大,你也得靠你的設計養活自己,為了這個目標,你需要管理自己的時間,人力和資金,所以這和管理本身並沒有什麼衝突,所謂商業與設計的平衡,似乎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零和博弈的過程,但在我看來,商業和設計的結合,更應該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結合。如果你的品牌還在讓商業模式與設計相互博弈內耗,那說明你的品牌在管理運營上還沒做足功夫。

我並不是管理學的大師。不過以上是我總結的關於管理的一些思考。也許比較淺顯,但是對我自己來說,最起碼解決了很多開會的時候死磕對方的衝動,也能夠讓我更有效的去思考如何完成一項任務。

那麼問題來了,知道了這些有什麼用?

新進公司的基層員工可能很難有決策權,但你有更多的接觸實務/市場的機會。

  • 公司內部實務流程要儘早吃透,比如什麼時候什麼部門都在做什麼事兒。因為你所在的公司正在運用的流程模式,很大一部分上其實是服裝企業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加上根據自己公司特點進行調整的結果。這本身就是一套管理系統。

  • 碰到繁瑣的流程不要感性地怨恨領導怪社會,多想想除了自己部門,是否從財務、從生產、從設計業務上需要我們這麼做,才會有了這麼一個流程(比如出差貼發票,就是財務審計不可避免的一個流程,誰都覺得麻煩但是沒辦法呀)。

  • 會議意見討論時,不要總是用:「你是錯的」「你說的不對」「這個不好看」之類感性的辭彙。多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這麼做是否合理,亦或者還有更有效,更合理的辦法取代它。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特斯邦威模仿 Zara 在國內似乎並沒有成功,今年甚至庫存殘留很多?
女士t恤怎麼搭配好看
女裝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
新飾覺品牌運營|你只是賣衣服,而他們卻在「賣文化」
2017年消費者網購行為分析報告,服裝居首

TAG:時尚 | 服裝行業 | 時尚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