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送你一本書
周日早上,被放在床邊的鬧鐘吵醒,隨手按掉,卻又睡不著了。習慣性的重新拿起手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自己也不知道腦子裡究竟記住了些什麼。這時,幾個推送彈來,才發現這天是「世界讀書日」。
大腦運作脖子,艱難的扭過頭去,看了看床頭上放的那一疊想看,卻又嶄新的書。
感覺他們已經用灰塵做棉被,進入了屬於他們的冬眠。
這一天才剛剛開始,但閱讀已經是陳舊的事情了。
不知道是否大多數人早就忘記了閱讀的快樂。至少身邊的人總是沉浸在碎片化的快感當中。
他們狂歡、吶喊,卻發現能記住的和說出口的一樣蒼白。
日常距離閱讀越來越遠,我們都成為了碎片化的人。
「讀書日」是好的。
某個人想,至少在今天,我要重新回歸閱讀。
某個人期待,在這24個小時,閱讀能夠回歸我們的生活。
某個人歡笑著,和節慶一起流入閱讀的狂潮。
可是,還有某個人疑惑著,我們閱讀到底是為了什麼?
「世界讀書日」雖好,但仍舊不過是一個產品。
書商很高興,他們僱人精心製作的書單派上了用場。
媒體很高興,因為又能掀起一輪語境的高潮。
人們也很高興,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參與,似乎我們還和以前一樣享受著閱讀。
我們拿起一本書。
打開一頁,拍照上傳,然後一天之中都忍不住關注有多少人給我們點贊。
我們放下一本書。
擺在床頭,心裡惦念,然後想著總有一天我們會將它看完。
我們拿起又放下,行動又疏離。我們欺騙自己,認為這是我們精神的回歸。
但是我們做的一切,往往和讀書毫無關聯。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需要用一個紀念日才能提醒自己,我們應該試著去閱讀。
也許書本太過深奧,而我們的時間卻只剩下瑣碎的零散。
電子媒介隱藏了深度,提供了新奇,從而改變了世界。
如果能在30秒內能體驗到快樂,為什麼要去選擇一本厚厚的書?
這些厚重的或承載思想的或嚴肅的或隱晦的書籍,註定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
這些輕快的或生動有趣的或優美的或高雅的書籍,可能也沒有人願意付出太多的時間。
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也許總有一天它們會變為歷史。
但是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我們又為什麼要做呢?
至於為什麼。
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讀一本厚重的書,會產生高於閱讀信息十幾倍的成就感。
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讀一本實用的書,能夠獲得一個終生受益的點贊。
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讀一本高雅的書,可以暫時逃離這個世界的喧囂。
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讀一本有趣的書,能夠獲得屬於他自己的奇幻。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只是覺得應該去讀一本書,
因為我們知道,讀書,是好的。
至於怎麼做。
我想,我們可以試著閱讀。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分享。
分享你的閱讀,也就是分享你獲得思想的源泉。
我想,個人的力量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身邊的人。
我們為什麼不從身邊的人做起,讓閱讀傳遞下去?
康夏送書,送出了一片質疑。
地鐵丟書,丟成了一地狼藉。
可能大家都總想搞出一個大事件,總想一次就能幫助所有的人。
可是也許,現在更需要的只是緩慢,專註,不浮躁。
靜靜的從身邊做起,讓文化復甦。
你好,我是一本書。
我的身體上銜刻著大量的財富。
我不想與灰塵攜手,
我的使命感讓我不堪孤獨。
你好,我是一本書。
我想要去流浪,我想要經歷更多的過往。
我和我的幾百個兄弟一樣,為我陳舊的樣子而感到自豪。
不過我不想被扔到地上,也不想被快遞到天涯海角。
如果你非要把我分享,麻煩你,為我找一個合適的地方。
某個著名圖書館的朋友提供了一份她個人的書單。
書單里的書我自己都試著去看,有的能看懂,有的看不明白。
但如果豆瓣評分可以信,那麼這些書一定都值得一看。
總共23本書,每本三份,如果需要,我繼續買。
如果你想讀,我就儘力找人給你親手送。
不過前提是,你一定是我認識的朋友,你一定要對書保有一份尊重。
這個世界上免費的午餐容易毒死人。
所以當你得到一本書,就要附加一個小小的責任
希望你:
讀完一本書之後,把它交給你身邊一個靠譜的朋友。
他要對書好,他要願意看,他要嘗試專心去閱讀。
當他看完,還要捨得繼續分享。
分享思想,用朋友做橋,讓書去旅行。
也許當傳遞給十個人以後,我們可以見見面。
說不準那時你會得到九個新朋友。
下面是書單
(如果你想閱讀並分享其中的某一本,請偷偷地回復我書名和地址,或者在下面留言,我會儘快找到你。)
《西南聯大行思錄》- 張曼菱
《出梁庄記》- 梁鴻
《我的涼山兄弟》- 劉紹華
《霍亂時期的愛情》- García Márquez
《病榻雜記》- 季羨林
《說謊者的撲克牌》- Michael Lewis
《花田半畝》- 田維
《瓦爾登湖》- Henry David Thoreau
《我們仨》- 楊絳
《洛麗塔》- Vladimir Nabokov
《直到那一天》- Michel Bussi
《血色黃昏》- 老鬼
《八萬四千問》-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正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一九八四》- George Orwell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
《白說》- 白岩松
《萬物有靈且美》系列- James Herriot
《人間有戲》- 汪曾祺
《去年天氣舊亭台》- 葉廣苓
《一個被稱作它的孩子》- David Pelzer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Raymond Carver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 Selma Lagerl?f
擔心上面字太小,就再說明一下:
如果你想閱讀並分享其中的某一本,請偷偷地回復我書名和地址,或者在我們的公眾號下面留言,我會儘快找到你。
對了,這個是我們的公眾號。
如果你喜歡這個創意,麻煩你將文章和我們的想法分享給更多的人。
如果可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和你成為朋友,畢竟我們都試著閱讀了同一本書。
2017.4.28 「世界讀書日」過後
End
文案:中陽
編輯:中陽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分想吧
微信號:weiyoufenxiang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UzODMwMQ==&mid=2247483747&idx=1&sn=22a11782f43ff39f97972cd84a2e29bf&chksm=e9d3bbf1dea432e7a28e6c2e8587e31dc5d00a68e80dabf5f41faa53c3ccc861b1827abcfdff#r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UzODMwMQ==&mid=2247483747&idx=1&sn=22a11782f43ff39f97972cd84a2e29bf&chksm=e9d3bbf1dea432e7a28e6c2e8587e31dc5d00a68e80dabf5f41faa53c3ccc861b1827abcfdff#rd推薦閱讀:
※一冊傳家寶,尋回久違的年味
※拆解《3G資本帝國》第一章
※《愛的藝術》思維導圖
※你的閱讀時間是怎樣分配的?如何篩選自己要讀的書?
※陳天權《數學分析講義》與A. Browder的Mathematical Analysis 一個章節的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