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療法6——心理教育:了解人格解體

原作:《Feeling Unreal》

譯者:CAIN

————————治療慢性人格解體的原則概述————————

在這一章節,我們總結了治療人格解體症的心理療法的基本原則,其理論基礎來源於大量文獻和實驗資料,包括:

·關於該病症及其治療情況的詳盡史料,

·西奈山研究中心為研製系統治療手段所作的努力,

·其它頂級研究中心的工作成果,

·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

·與人格解體患者交流的豐富經驗。

————————心理教育:了解人格解體————————

讓病人明白自己所承受的痛苦的本質是什麼尤為重要,特別是如果這種病症在過去曾被以各種方式斥為胡說八道或根本無人理解、也不當回事。儘管近幾年來網路交流已經大大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孤立的狀態,但是,大多數人格解體患者仍然很難遇上同病相憐的人。給這種病症一個名字,並告訴患者它的典型表現、什麼因素可能誘發該病症、未來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等,可以為患者帶來莫大的安慰。同樣令人安心的保證是,無論多麼嚴重的人格解體都不會發展成其它更可怕的疾病:人們從未因解體而發瘋、精神失常、或精神分裂。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DPD造成了不可逆轉的腦損傷,至少這個時代我們能獲得的腦成像和腦活性評測技術都沒有DPD患者大腦受到破壞的數據。另外,DPD的病程雖然通常都很漫長,卻也相當不可預測,知道了這一點也能給患者一些寬慰。對有些人來說,病情可能持續幾周、幾個月、或者甚至若干年,然後逐漸消退。每一個人獨特的病史是他未來病程發展最好的預測指標。

有時候,人們也可能陷入愧疚或自責中,為了過去自己本應該做卻沒做而誘發了該病症的一切事,也許是縱容自己吸食大麻,或者是讓自己忍耐了極端而長期的壓力。戰勝與這些思維相關的過度的責任感或自責感,對解體也有很好的療效。畢竟,人類會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而做各式各樣的事情,卻不一定會導致某種慢性病症。生病或不生病在某種意義上是完全偶然的,超出我們自己的控制範圍,也絕對無法預測。許多人遭受了相似的磨難,可能出現其它類型的病症,也可能完全不生病。也可以讓患者適當地與他人分享部分解體體驗,以此打破這種神秘疾病長期不被理解或被曲解為瘋癲的壁壘,這樣解體者多少也能得到鼓勵。雖然這些措施不會立刻緩解病情,但卻有助於人們形成分享的信心,以及與自己和世界建立聯繫的基本理念,而這對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都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你喜歡他,他也喜歡你,但是兩個人沒法在一起怎麼辦?
跟女朋友講道理?
我祝願你早日與我分離
為什麼女生說喜歡我但是卻不想談戀愛?
為什麼知乎上缺乏有效的思維碰撞?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