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原理5——解體的神經系統研究
原作:《Feeling Unreal》
譯者:CAIN
若以一個精通精神病學綜合征的人的眼光來看,神經學的浩瀚文獻提供了許多重要信息,頗為發人深思。顱腦損傷、中風、癲癇、腦瘤、以及其它各種腦部疾病所造成的腦結構異常,可能模擬任何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失常、抑鬱症、躁狂症、焦慮症等。解離症和人格解體也不例外。通過仔細解讀神經學相關資料,我們發現,在形成類似人格解體的感受的過程中,後感覺皮質(顳區、頂區和枕區)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那麼,我們不妨看看神經學文獻中關於人格解體的報告。
癲癇發作的病人,尤其是左顳葉損傷者,經常出現人格解體的癥狀。另外,因頂葉病變而患癲癇者也聲稱有過人格解體的經歷,所述癥狀包括軀體感覺先兆、體象障礙、眩暈感、以及視錯覺等。前文我們曾提過一名癲癇患者,被外科醫生在他的頂下葉的右角回進行電流刺激時,生平第一次出現靈魂出竅的體驗。(除了中風以外,頂葉的神經系統問題都可能造成類似人格解體的癥狀。)
1954年,英國一位醫生阿克納(Ackner)發表報告稱,頂下葉皮質和角回中的腫瘤可能表現為人格解體。集中於右側下頂葉區域的中風常常導致類似「忽視」的各種癥狀:無視半邊身體,彷彿那一半不存在似的;而這再次令人聯想到人格解體的軀體隔離感。另一項相關研究是調查108名局灶性腦病變患者的視覺情感識別能力。這個結果又一次表明,與前文所述相似的頂葉區域(右側體感皮質和緣上回腦回【與角回相鄰】)是關係到情緒的準確視覺識別的關鍵部位。
西蒙(Simeon)與他的研究團隊是第一個提出人格解體的不現實感可能與感覺聯合皮層普遍存在的功能失調有關——前文呈上的所有神經學研究成果均與該理論吻合。獅子山與其同事遵循類似的原則提出,人格解體的非現實感包含的兩個子分類也許可以歸於兩種截然不同的神經迴路。其中一個子分類是「視覺上的非現實感」,與枕顳皮質缺陷相關,而另一個子分類「軀體的陌生化」則與頂葉皮質的機能障礙有關。目前,針對存在這些癥狀的人格解體患者的腦成像研究尚未將這兩項子分類的具體情況梳理清楚。
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給我最好的鼓勵
你的每一次分享轉發,都能幫助到其他為病痛所苦的人
公眾號CAIN-HOLD-ON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認知行為療法是心理治療中的黃金標準 ▎基於循證研究
※網路詐病患者的非藥物心理諮詢治療
※變化的動力學(心理諮詢)
※童年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傳連載之四
※跑步是否就能治癒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