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我們談論職業規劃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一場諮詢下來,華姐深有感觸地說——

「在諮詢之前,我覺得應該通過規劃,在這場變幻莫測的生涯之旅中找到一個穩定而牢固的依靠,用來安放我的焦慮與不安。現在,我發現了問題的本質,卻感到有那麼一絲難過,因為我要艱難地告別過去那個想要掌控一切的自己。」

尋求專業的幫助,是勇敢者的行為。

因為,剖析自己並願意做出改變,從來就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兒;然而,一味地留在過去,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

一、案例背景:一名出納的十年之惑

談起自己過往的職場經歷,華姐頻頻嘆氣。

華姐大學時讀的是中文系,畢業後留在廣州找工作,因為偶然的關係,她進入了一家汽車4S店做起了收銀,那時候的工作壓力特別大,華姐兢兢業業,經手的款項更是做的一清二楚,沒有絲毫差池,兩年之後,領導就提拔她進入財務部做出納。

又經過了兩年的磨礪,華姐對出納工作也基本上駕輕就熟了,正值華姐結婚生子之際,整個集團內部需要安裝全新的財務軟體——SAP系統,華姐的工作量陡然增加,漸漸心生厭倦,她找領導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有機會能夠內部轉崗做會計。

當時擺在華姐面前的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到一家剛成立不久效益不太好的分店做會計,工資和之前出納的差不多;

第二條路,另外一個效益不錯的分店出納離了職,如果她願意去,工資比之前高出2000元。

一想到每個月可是整整多出2000元吶,華姐選擇了後者。

後來的華姐再也沒有機會轉崗做會計,她在出納這個崗位上做了整整十年。

這兩年4S店的生意出現了明顯下滑的局面。最近公司的管理層下達了這樣一個決定,將這家分店撤銷,並鼓勵員工出去尋找其他就業機會。

一想到自己年近35歲,去人才市場找出納工作沒有什麼優勢,可自己除了出納工作,好像又不會別的,她突然感到背後有股冷風嗖嗖地吹著。

我要做規劃!

我想,這恐怕不是某一家企業某一名職場人的個別困惑,它甚至可以代表某一類職場人群,那就是,之前仰仗著公司不錯的薪資待遇,一直悠哉悠哉過日子過慣了,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很快就要失業了,並且更糟糕的是,自己竟然一點準備也沒有!

二、職業規劃,從來不是畫個圈圈

華姐焦灼不安的情緒溢於言表,她恨不能我的手上能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直接給她畫好一個圈圈,從此她就呆在這個圈圈裡,安穩無憂地過完一生。

華姐告訴我,她在找我諮詢前曾經對自己這十來年的職場路進行過梳理,赫然發現,如今的她並沒有太多選擇,即便她現在有意轉向會計,也因為這十來年並沒有任何會計經驗被拒之門外,這些年她忙著家庭忙著孩子,確實在專業方面荒廢了不少。

如果現在再去找出納工作,會覺得自己這麼大年齡還在和二十多歲剛畢業的小姑娘搶飯碗,論年齡論反應速度都比不過這些小姑娘,同時自己總覺得心有不甘,一直這麼糾結著,遲遲做不出任何選擇。

這就是華姐的困惑了:難道從事了十年出納工作的人,未來也只能做個出納嗎?

三、你的職業生涯有什麼可能?

我意識到,鑒於華姐的家庭情況以及她目前所處的年齡階段,不能僅從職業的角度幫她挖掘可能性,還需要綜合她的家庭及社會角色,做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職業方案。

首要的問題就是,還有什麼可能?

我聽出來了,華姐既不想放棄職業,又不想繼續延續原來的工作,同時對於一些其他的可能,她還不曾系統考慮過,這塊是她的認知盲區。

我問華姐,你可曾留意過其他的職業?

華姐經我一提醒,突然想起來說,她們小區里有一家親子機構,這家機構的校長就是她的鄰居小陳,小陳原先是做銷售工作的,在公司里是有名的拚命三郎,連續好幾年都是公司的銷售冠軍,同時也攢了一筆積蓄。

生了孩子之後,小陳辦起了一家親子機構,專門託管一歲到三歲幼兒園前的兒童,以及寒暑假父母忙著上班沒人照顧的幼兒園孩子和一到三年級的小學生。

華姐說,如果繼續現在的工作,一是年齡是個問題,單位要不要還不好說;二是自己做了十來年,說實在的早已感到乏味與厭煩,她想過實在不行就回去做一段時間的全職媽媽,又怕長期與職場脫節,最終影響自己的家庭地位。

華姐說可以考慮去親子機構,她覺得她挺喜歡孩子的,也有考慮要個二寶,她喜歡那種溫暖的、親切的感覺,同時也有個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到了這家親子機構上班之後,不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帶過來一併照顧嗎?

華姐無法確定的是,眼下的這個機會不知道是否是開啟新職業方向的契機呢?但這樣一來,意味著前面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全部清零,代價會不會太大了點兒呢?

四、決策的關鍵:重心

我告訴華姐,世事從來都難以兩全。

在不同階段,我們會遇見不同的問題,我們在尋求解決方案的時候,千萬不要指望一個答案走到黑,因為時代在變,你的能力也在變,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其他的機會,後期都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策調整的。

就現階段而言,我們需要理出的是,現階段你考慮問題的重心到底在哪裡?

我問華姐:「生命有三個維度,分別是高度、深度和寬度。高度代表你的影響力和權力能到達怎樣的位置上,深度代表你在某個專業領域的精深程度,寬度代表你多樣的生活角色。現在,如果讓你就你理想中的狀態打分,這幾個維度你覺得能打到幾分,如果滿分十分的話?」

華姐想了想:「對高度來說,我並不是一個特別擅長鑽營的人,因為從小到大我都不太喜歡和人爭,也覺得那種攀爬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高度方面不是我追求的重點,6分吧;我希望自己能活得比較有尊嚴,在某一領域能夠有所建樹,8分;我也喜歡多姿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找到一份可以長久發展的工作,並將之發展為自己的事業,在這個過程中能感受到富足和快樂,8分。」

我告訴華姐,一個人是可以逐步實現各維度的滿意,但在現有階段內,因為時間、精力、資源等各方面限制,不可能樣樣兼顧,有了重點,我們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華姐想了想,對分數做了調整,高度降為4分,深度還是8分,寬度為6分。

五、選擇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

其實就華姐可能的兩條職業選擇來看,不論是做會計還是從事親子教育,其實對她而言,都不具備相關工作經驗,都是兩個陌生的職業領域。

我給華姐提供了一個問題清單,給她留了一個任務:進行職業調查,並儘可能深度體驗這一領域的職業,可以通過訪談、實習等方式接觸這兩個領域的從業者。

幾個關鍵問題如下:

1、如果現在轉行會計,最大的障礙在哪裡?起步會計工資大概在多少範圍?如何尋求這個起步機會?

2、如果轉行親子教育,這個領域將來的發展如何?服務的客戶從哪裡來?單筆支出的消費額度會有多大?

3、這兩個職業各自有什麼進入要求?目前差距有哪些?

4、兩份職業,做到比較不錯的程度是怎樣的?

5、這兩份職業最大的尷尬與困難是什麼?回報與價值又有哪些?

6、結合當地經濟情況,這兩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華姐看了看說,這是她以前不曾意識到的,現在終於知道要從哪個方面考慮問題了。

我告訴她,這些問題的答案,絕對不是靠百度出來的,更不可能經由道聽途說得來,只有在這個領域持續發展的人,才能給到客觀的陳述。你可以尋找這樣的人,也可以關注這些行業動態和信息,當然如果可能,最好親身體驗。

說到親身體驗,華姐說,親子教育領域她倒是可以和小陳溝通下,看能否在小陳開的那家親子機構里做幾個月,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入的了解。

而在會計領域方面,她目前可以找一些做的不錯的財務人員進行訪談。

經過一番梳理,華姐清晰多了,也明確了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她感覺不那麼焦慮了。

對於具體實施層面會遇到哪些問題,等華姐實際遇到的時候再找我做第二次諮詢。

六、職業規划到底是什麼?

通過上述分析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所謂職業規劃,不是諮詢師直接給建議,也不是給你畫個圈圈,而是結合你自身實際情況和現有資源,進行步步排查,理清主次,找到當下最合適的路。

很多人做完諮詢之後,會長舒一口氣,頓時感覺輕鬆許多。

殊不知,在一場又一場的諮詢里,諮詢師憑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已經在前面幫對方把所有的雷都掃完了。

小貼士:

職場糾結往往是對外界無奈無力的一種表達,層層迷霧之下,很多人看不清自己未來的路,也始終不敢踏出關鍵性的第一步。

職業諮詢師像是一位掃雷手,每一次正式諮詢之前,都需要收集信息並進行精心準備,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把所有可能的雷先掃一遍,這樣才能確保在正式諮詢時帶你一步步探究真實的自己,並挖掘其他的可能性。

這個過程會充滿痛苦,因為它註定是一場自我剖析與否定之路,它會挑戰你的舒適區,另外很多問題的累積是長年累月的結果,想要達到預期效果,可能需要多次諮詢。

世界上沒有哪位諮詢師能在諮詢前就承諾你怎樣明確的答案,因為這一切,都需要你主動探索、積極配合,並付諸艱苦的努力。

因為,你值得自己如此費心。

——生涯規劃師:趙曉璃

文|趙曉璃

作者簡介:職場作家、生涯規劃師。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微信公眾號「璃語」(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趙曉璃。

推薦閱讀:

你的職業價值觀是什麼?
如果有一天要去流浪
在職場如何中提升自己,獲得更加長足的發展?
你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
SAP那些事-職業篇-1-如何入門

TAG: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