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奇人:楊度

袁世凱當了83天的皇帝,就倉皇下台。在他當皇帝前,已經繞過國會廢除了內閣,權力的大小已經與皇帝無異。

唯一有點區別,就是名號。

袁世凱有這個心,卻沒這個膽子,他清楚這樣做的後果。可有兩種人使著勁把袁世凱往火坑裡推。

袁世凱

第一種是袁世凱手底下的一部分北洋軍官,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這這些人。他們都指望著能趁著機會,賭一把大的。

所以他們為袁世凱獻上來大量的偽書,各地將領的擁戴,其他國家政府的讚許。讓袁世凱誤以為是大勢所趨,所有人都認同他當皇帝。

袁克定

還有一部分人是想為當時的中國尋找一條出路。這些人大多是學者,比如嚴復。他們希望在中國推行君主立憲的制度,也就是有皇帝,但皇帝要受到國會和憲法的約束。

這些人每天都在告訴袁世凱當皇帝的好處,君主立憲有多好,不試不知道。說得袁世凱不心動都難。

其中對於袁世凱稱帝幫助最大,是楊度。

楊度,人稱湖南倔驢。祖上往上翻,不是什麼書香門第,抖到底都只有土渣子。

可楊度很聰明,17歲考上了秀才。18歲當上了舉人。

我們可以對比下,李鴻章也是17歲考上秀才,而老前輩曾國藩21歲才考上秀才。

當然了,到了北京的會試就沒那麼容易了,楊度兩次都落榜了。

清代科舉考試題手抄

不過沒關係,繼續考。很多人考到鬍鬚頭髮一片白的也是常有。但這一次的楊度卻趕上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的公車上書。楊度一看,也跟著參加了。

當時蠻多人支持,楊度獲得了不錯的名聲。不過開完會還是要回湖南老家,畢竟京城的房價也不是一個普通北漂支撐得住。

一回到湖南,就被大儒王闓運收入主動收入門下。

一時間,倒也挺風光。而且當時他的同學都很牛,有齊白石、夏壽田、八指頭陀、楊銳、劉光第、劉揆一。

一個個都是後來的風雲人物。

自從參加了公車上書,楊度決意留學日本,希望從日本的憲政中找到一個答案。

齊白石

當一個問題,人們常年累月無法解決它時,它就成為那種偶爾被隨口提起,隨後又很快被遺忘的問題。

怎麼拉起中國這輛馬車?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不負此行,楊度認為自己找到了拉動馬車的辦法,還認識了一些也能拉動馬車的人。

除了一開始同行日本的好友黃興,當時的楊度還有一個叫汪兆銘的同班同學。他這個同學當時憤慨清朝的腐朽,以精衛填海的鍥而不捨立志,便改名精衛。

汪精衛

還有一個好基友,每周末都要上楊度宿舍吃頓飯,喝杯酒的蔡鍔。

有蔡鍔的老師,梁啟超。兩人後來成為朋友,又分道揚鑣。

不過最重要的那個人,應該是孫中山。兩個人自從在東京碰面後,每次都是激辯。

孫中山主張革命,要推翻滿清,建立一個新的政府。楊度主張君主立憲。吵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

孫中山

不過楊度還是把黃興介紹給了孫中山,而黃興也成了孫中山發動革命最得力助手。日後,孫中山組建同盟會時,曾邀請楊度,楊度講了這麼一句話:

「「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意思就是我主張君主立憲,如果抱負能夠實現,希望先生幫助我;如果先生號召的民族革命能夠成功,楊度將會改棄自己的主張,幫助先生。今天,我們都為國家的前途努力,希望能夠不要互相妨礙。

楊度晚年和家人的合影

當時,清朝經歷了八國聯軍的慘敗,決意立憲,而最早的立憲草案就是出自楊度和梁啟超之手。楊度回國搞起了君主立憲,不過很快就失敗了。

後來就是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民國實行共和國。

再後來就是前面講到的故事,袁世凱去世後,楊度曾寫下那副著名的輓聯。

共和誤中國,中國不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

明公負洪憲,洪憲不負明公;九原可作,三複斯言。

看到自己推行的君主立憲化為泡影,當時的人都罵他是走狗,就連好友梁啟超也罵他下賤。

梁啟超

當一個人體驗到人生本質上的虛無性,他會選擇厭世,或者更加世俗。楊度選擇了前者,遁入空門。

等到孫中山邀請他重新出山,加入國民黨時。他覺得自己並不像終老山林,而當初也許下了要幫助孫中山的諾言。

重新在政壇上大展手腳,幫助了孫中山度過了危機。做的其他事情也不少,因為和張宗昌關係硬,所以在他主張下,放走了不少當時的異見人士。而且營救過李大釗,還和杜月笙這樣的青幫大佬私交甚密。

幾年後,孫中山去世。蔣介石開始肅嚴,搞起了白色恐怖。看不慣國民黨的楊度就加入了共產黨,因為資格實在是太老,所以只和周恩來單線聯繫。但過於隱秘,直到周恩來去世前,才親口說出楊度是共產黨員的事實。

楊度早已去世多年,直到去世前,他仍被罵為漢奸、走狗、叛徒,政界老油條。

就用他寫給自己的輓聯為結尾!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以上,原文 民國第一奇人:楊度

查看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腦洞外星人(naodonwaixingren)

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推薦閱讀:

汪精衛的木偶人生之三:廖仲愷遇刺

TAG:中華民國史 | 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