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不做VC哪有那麼多考慮

在朋友圈看關於做不做VC的討論看了兩天,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能反覆討論可見如今人心有多迷茫。

今天還有另外一件事,有人跟我說想做個小V,有更大的影響力,讓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幫助更多人。我回答:不要喧賓奪主,影響力是從現實中來,而不是反向。然後對方問我,像我這樣有影響力是不是可以得到很多幫助,比如說得到更好的職位。我只能苦笑,所謂「影響力」除了現在寫東西多幾個人評論以外,哪還有什麼用?不過有個作用我沒說出口,就是多了不少遊戲行業的朋友常常問我如何轉行做投資。他們不知道的是,我13年拿到的遊戲offer待遇都比現在高。

大家都有一種誤解,看到別人過的不錯,就會想像如果我變成她或他,好像就會過的比較幸福。我也不好意思說你趕快醒醒,別再中二了,因為我偶爾也會這樣作夢,變成富二代好像也不錯,這樣就不用上班了。

但我夢通常很快醒,為什麼?因為是夢啊!

現實總是會夢作的最爽的時候,打你兩巴掌,就像我多年前坐公交車的時候,就會想著,如果我中了彩票要怎麼花,都還沒有想完,目的地就到了,然後要工作了,什麼彩票?沒有。嘴裡還要不停的念叨,我熱愛我的工作。

說起來我離開VC這一行和離開遊戲這一行的原因完全相同,它們不適合弱者,而我天生就想安心當個弱者。做項目,你學會了技能沒用,你每天加班沒用,最重要的是組織好一批默默積累經驗的兄弟,然後鍥而不捨。一幫努力拚搏嚮往著屌絲逆襲的年輕人面前,我覺得自己的世界觀太消極了,很難和其他更有狼性、更有取勝慾望的人去競爭、去拼、去搶。

轉來做VC以後,剛開始非常適應,可以找到任何人,但切換方向以後,發現自己對於接觸新領域裡各公司的高管、創業者總是很難提起興趣。於是我才發現對於真正的宅男而言,是根本幹不了這一行的,因為一個宅男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最初在遊戲行業的所謂「人脈」,其實不過是十年工作下來的積累罷了,並沒有改變自己是個不喜歡社交的宅男這一本質。

其實我也寫過很多內向者如何適應社會的文章,但一個人要改變自己需要有內驅力。作為一個物質慾望低,基本不出門花錢,不喜歡收集和佔有,加上有色心無色膽的受,實在找不到追求成功的刺激點(將來會不會變暫時未知)。在這種環境下,我徹底恢復了宅男本色,於是壓抑多年的寫作慾望和文藝青年劣根性被重新喚起,一發不可收。所謂的「影響力」從來都不是目的。

我常會在朋友圈看到一種現象,某人發了跑步的照片,接下來的一個月,就有不同的人,開始曬著健身照、跑步路線圖,或是新購入的跑鞋裝備,接著一個傳一個,好像每個人都是愛上了運動。

某女生開始拼圖,開始畫畫,樂在其中、挑戰自己,接下來很多人也做起手工,搭起模型,可能兩個星期,可能兩個月,總之最後還在玩這些的人,還是那個女生。

某太太秀了她的烘焙,下面留言一片想吃,接著太太圈裡就瀰漫著一股蛋糕香,大家開始購入各種不同的器材及道具,每個人好像都在展示和討論,差不多一個月後,又什麼都沒有了,烘焙廚具丟在角落,麵粉被放到發潮。

你看別人這樣很快樂,你就會以為,跟他做一樣的事,我也會快樂。

別人四處旅行好開心,我也要跟別人一樣四處旅行;別人去吃排隊美食好令人羨慕,我也要比別人先排到,這樣我也偶爾可以讓別人羨慕;別人都在看書培養氣質,我也要跟他一樣;別人都在聽講座,努力學習我也要跟上;別人有那樣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好幸福,我也要找個一樣的,以為幸福是可以被複制的。

這種錯覺就是,以為模特身上穿的衣服,如果放在我身上,我也會變成模特一樣。

你以為學有個性的穿衣服,自己也會變的很有個性;你以為學浪漫的人收集娃娃,自己也會變的很少女;你以為學了大佬的思想做派,自己就能接近成功;你以為學受歡迎的人說話,自己也會變的受歡迎;你以為了解了VC行業的細枝末節,就能成功轉型投資精英。

可是當你學來學去,你就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你可能很宅,但有什麼關係,宅犯法嗎?待在家讓你心情愉快,為什麼非得要出門?

人或許要勇於嘗試,但那前提之下,是你真的明白,你適不適合,而不是勉強去學著別人快樂的方式,然後假裝自己很快樂。假裝才是人生最大的空虛,假裝有跟上潮流,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為你浪費了真正能讓自己快樂的時間。

那些你看起來很快樂的人,也是有悲傷的時候。人活著,各有各的難關要過,幸福很難模仿,悲傷難過更是,不用去學別人,畢竟自己的人生課題,要學的更多。

選擇一份職業,是否有前途,很重要的是它是不是真的是你最愛。如果不是,空虛無非是降臨的早一點或是晚一點。


推薦閱讀:

用王家衛體形容你此刻?
有沒有那麼一句話,讓你因曾不被理解而低落的心情產生共鳴,從而釋然?
你二十歲的時候在幹嘛?
2016——ChinaJoy&IndiePlay遊記流水賬
找回自己對世界的感覺

TAG: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