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江湖往事(五):棋逢對手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萊布尼茲
前言
上回書說道洛克,又一個偉大的英倫哲學家。他的影響像笛卡爾一樣,超越了國界和時間。他的經驗主義心理學成為布朗和哈特利的英國聯想主義來源。還為法國的孔狄亞克和愛爾維修提供營養。其中直接影響了貝克萊,休謨,乃至後來的康德。而和霍布斯同為培根繼承者的他,又發展出和霍布斯不同的道路,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其本質核心並沒有離開培根最開始的經驗哲學「大綱」。
而拋開哲學,他在政治,經濟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上的貢獻也無法估量。後世的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都受其影響。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直接用了洛克的很多理論。美國的《獨立宣言》起草核心甚至引用了他的原話——「人人生而平等」。
因為洛克的影響是遠遠超出哲學範疇的。所以在洛克那一篇我並沒有詳細展開他的影響和貢獻。更多的是想激起大家的閱讀興趣。而說到經驗主義哲學,必須還要提到貝克萊和休謨。當然,這兩個人都在我們今天說的那個人後面。咱們說江湖,必然離不開人,說到人,必然要按照時間線和影響力。洛克,貝克萊和休謨被並稱為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的三大代表人物,而這三人的時間跨度將近百年。而這百年的江湖,可不是這三個人說了算的。
哲學的江湖向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撕逼」和「扯蛋」的高級推演,是「唾沫星子」和「呵呵噠」的輾轉迂迴。前回書說道既然哲學這個江湖大派分為科學和數學兩大宗,洛克暫掌科學的大旗,那麼數學宗那邊又會派出什麼樣的人呢?
一、天降大任
洛克是1632年生的,14年後,萊布尼茲降生。他的出現似乎是上帝特地給洛克設置的障礙。你想一統江湖?沒門兒。於是萊布尼茲就來到人間。他的任務就是告訴洛克——
你還是太連清,圖樣圖奈義污。
萊布尼茲當然知道自己的使命。他生於萊比錫,在阿爾特多夫和耶拿大學學習法律、哲學和數學。12歲就把能熟練用拉丁文聽說讀寫,20歲時先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說到拉丁文,那時候對於歐洲人來說,這算一門外語。非上層知識分子不會使用。而法學博士。。。20歲獲得,我覺得我已經不需要多說什麼了。之前反覆說過,洛克的影響是跨時代的,各個領域通吃的。既然萊布尼茲是上帝為洛克選擇的對手,那麼,很顯然,他一點一不差。
他被譽為是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除了哲學外,在政治學,法學,語言學,神學,宗教,歷史,倫理學,知識論上都有建樹。而他的作品大多是拉丁語,法語和德語寫成。這個逼裝的讓他的粉絲們都猝不及防。不多學兩門語言,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萊布尼茲粉,畢竟連偶像原著都讀不懂要靠譯文的好意思說自己鐵粉的?
值得注意的是,德語是門非常變態的語言。當你看到萊布尼茲能用德語著書立作的時候,心裡妥妥就應該知道,他是德國人了,基本上放眼歐洲,除了德國人自己,應該不會有人閑來沒事去碰這惡魔的語言。
18世紀前,德國哲學幾乎毫無起色,別看後來出了康德,馬克思,尼采,叔本華,黑格爾,巴拉巴拉的,那時候的哲學看上去是英國對抗歐洲大陸,其實就是英法的對抗。培根和洛克是英國人前面說了。而笛卡爾,帕斯卡是法國人前面也提到過。而我沒有提到的米爾頓,蒙田,拉辛,莫里哀等等不是英國就是法國。【斯賓諾莎:哈嘍,須盡歡,我是荷蘭的可以出個鏡嗎?】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的德國還沒有建國,是由日耳曼人建立的叫神聖羅馬帝國。後來發生了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之後的歷史大家都清楚就不累述了。所以這邊還是會習慣的把那時候的神聖羅馬帝國稱為德國。
繼前文說的,德國在當時相當衰落。德國的大學並不參與思想的傳播。之後是因為普芬道夫等第一批振興德國的人開始,慢慢帶動了德國在歐洲的思想地位。而萊布尼茲,便算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普芬道夫和洛克都是1632年出生。可能上帝一開始選的是他吧。然後發現自己給洛克的配置太強了,只能再造一個萊布尼茲。
這樣看來,上帝的選擇是沒有錯的。他要挑一個人,這個人呢,還不能是英法裡面的,還要對抗哲學裡科學的宗派,還要有數學功底。為了鎮住洛克的藝通八方,這個人還得要十項全能。於是,萊布尼茲就出來了。他的誕生不僅僅是哲學史的幸運,更是對德國思想史上有劃時代的影響。所以,萊布尼茲一出場,就仰天長嘯——
我要打十個!
二、風華正茂
和笛卡爾一樣,萊布尼茲也是數學出生,歷史是一種輪迴,培根的繼承者們發起了攻勢,海峽對岸,得有人接招不是?
在培根和笛卡爾時代,宗教神學還是非常強大的。動不動吧禁書,燒人。所以很多哲學著作都是哲學家死後才發表的。比如笛卡爾,我在笛卡爾那篇還說到這事兒,羅素這個毒舌公知還因此說笛卡爾是膽小鬼。脖子上面架把刀,換誰都要哆嗦兩下,不能用膽小膽大來論。對於他們來說,多活兩年指不定有更大的貢獻。
而笛卡爾的招式就是一面表現虔誠,一面搞自己的研究。這套方法當然也被萊布尼茲繼承來了。隨著後來教會勢力的越發羸弱,伏爾泰敢咒罵基督,尼采敢大喊上帝已死,都是因為前人的不斷努力。羅馬非一日建成,不是他們的不斷努力去推翻教會的權威,也就沒有後來的思想解放【這當中只有一個異類敢在教會勢力還很強大的時候提出和教會學說相左卻被教會奉為座上賓的,他的名字叫牛頓】。
萊布尼茲就謹遵祖師爺教誨,一面表現的格外虔誠,正所謂,叫一聲上帝,保一世平安:
上帝天恩浩蕩,我萊布尼茲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死人,么么噠~
一面又搞自己的學術研究,把後來地下黨那套直接穿越拿過來用了。
上帝老兒,吃俺萊布尼茲一棒!
萊布尼茲也是膽兒肥。他直接去找了斯賓諾莎。這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我在《哲學江湖往事》過去的篇章中特地強調了下那時候斯賓諾莎的處境,那是連親爹都不願意和他多說一句話的人。不喜基督,又發現自己的宗教猶太教的各種漏洞,普天之大,無處容身啊!性格還特別的清高,不畏強權,國王的賬都不買。也正因此,他更不需要拋頭露面,是宅男的鼻祖。一筐土豆吃一個月,悶在屋子不出來的那種人說的就是斯賓諾莎。
所以,萊布尼茲找斯賓諾莎是真的為學術而去的。這種獻身真理被教會整的眾叛親離的硬骨頭,不是誰都敢碰的,指不定就被搞臭了。而懷著程門立雪之心的萊布尼茲一開始還沒有得到斯賓諾莎的信任——那麼多人都想遠離我,你小子是不是另有所圖?斯賓諾莎趕緊看下屋子裡的財產,就剩一筐土豆了!不夠兩個人吃!一定要保護好!
萊布尼茲當然不是為了那筐土豆去的。他就潛心抄錄斯賓諾莎的手稿,並做筆記,不懂的就問問,也不多打擾。慢慢斯賓諾莎就放心了。心想:
雖然看上去有點呆,我的理論怕是讀不懂,但是小夥子怪俊俏的,臨走給他兩個土豆吧。
是的,您別看我配圖的萊布尼茲長這樣,萊布尼茲年輕的時候那是風流倜儻的很啊。十里八村的小姑娘就指著看萊布尼茲一眼來保持一天的好心情了。
而萊布尼茲也確確實實是地地道道的婦女之友。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男生,微信,QQ上最前面常聊天的總有十個八個美女,還都半推半就陪著萊布尼茲聊天,而他還都得心應手,那麼你可以感慨一句:嗯,這很萊布尼茲。
那些上層貴族小姐夫人可不就都吃這套嘛!各種被撩撥的不要不要的。然而萊布尼茲可不單單是靠這俊俏的臉龐,他是典型的明顯能靠臉上位,偏偏要靠才華吃飯的人。貧嘴貧的都不可模仿。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語言上全能,各國美女來者不拒;才華上全能,全場颱風眼。沒有接不上的話題,沒有他不懂的東西。還都能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點到為止。既不顯優越,又不顯做作,既寓教於樂,又讓人格魅力處處留香。
好一個撩妹高手!真可是下至二八年華,上至貴族熟婦,通吃。
然而,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他萊布尼茲志不在此!除了女人,他還要男人!
他給當時很多偉大的人都寫過東西。有的是別人求他的,有的是他主動的。雖然有時候也會寫跑題,但是吧,這志向是好的。別的不說,我說一個冷門的,他給康熙大帝就寫過一封信,信的內容嘛。。。
其實吧,萊布尼茲既然去找了斯賓諾莎,就註定他是為真理獻身的人。為了他的研究才不得不明面上做以上這些功夫來掩蓋他的真實目的。好表現出是教會眼中的好教徒,權勢眼中的好伴侶。他寫得那些東西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全球建立科學院。讓科學和教育分布全球每個角落,從而推動人類的進步。寫給康熙大帝,也是想在北京建立科學院,好發展對真理的研究。真理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是全人類的事業。
三、指點江山
萊布尼茲是笛卡爾那一波的,又接過了斯賓諾莎手裡的接力棒,他的工作要開始了。他不僅發展出自己的哲學體系,還和洛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過程也是棋逢對手。
之前笛卡爾為哲學立規矩,模仿歐幾里得給哲學設公理,從而推論。先不說笛卡爾的結果怎麼樣,這條路在萊布尼茲看來起碼是沒有問題的。而培根那一派,尤其是洛克覺得所謂的公設就是大自然的度量衡,說到底就是尺子,這刻度還是人為設定的,本身就不算是正兒八經的科學。真理更多的來源於實踐和經驗。
這裡插一句,笛卡爾也認為真理需要來源於實踐和經驗,這和笛卡爾的學說並不衝突,只是重點不同。
萊布尼茲的反對很有意思,如果沒有公理作為真理的準則,那人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它們吃喝拉撒哪一個不是靠經驗來做的呢?一味的強調經驗而忽視自然規律,這真是禽獸不如!真理需要工具,數學就是!
這下洛克懵逼了。上來就說我們是禽獸不如,這還怎麼繼續。
以上多是我玩笑話,大家大概能感受下氛圍就好。萊布尼茲是非常有風度的人,而且心胸非常寬廣。但凡他覺得有道理的,正確的,甭管說話人是誰,他都會虛心接受。這個我在之後說到牛頓的時候會談到。而萊布尼茲把他和洛克的很多對話辯論都集結成書——《人類理智新論》。
還記得我上一篇說洛克的時候,引用洛克其中一本著作嗎?那本書叫《人類理智論》。萊布尼茲這本是《人類理智新論》。大家不要混淆了。畢竟他倆相愛相殺。
而萊布尼茲既然繼承了笛卡爾那一套,他自己的公設在哪裡呢?笛卡爾有「我思故我在」,斯賓諾莎有「萬物皆實體」,那他的公設在哪裡呢?
無限分割。
是不是很熟悉!對嘛,被高數折磨過的人一定想到了微積分。不錯。這個時候萊布尼茲只是提出了一個概念。既然物質要佔據空間,那麼就可以無限分割。斯賓諾莎提出類似「無生一,一生萬物」的理念,那萊布尼茲就是那個反過來提出「萬物分一,一分無」的人。
現在我們都知道,物質最後能分到原子,原子再分就是原子核、電子,再分原子核又有質子和中子,再分還有夸克。而那個時候的人還不知道啊。萊布尼茲覺得,只要存在就可以繼續分。
分到沒有為止。
那麼問題來了,分到沒有後,那「沒有」是什麼?
萊布尼茲認為是精神。所以,萬物是由精神構成的。精神是物質的基礎。
這和笛卡爾證明「存在」與「上帝」真是異曲同工。
就像前面說的,笛卡爾假定了兩個相互區別的概念,身體和精神;斯賓諾莎則提出普遍實體,既有廣延性,又有思想性。而萊布尼茲在大學的時候就熟知了經院哲學,加上他對微積分的發現,而耶拿大學他的數學老師威格爾更使萊布尼茲確信了笛卡爾這條用數學引導哲學的路是正確的。他在從斯賓諾莎那裡學到的東西並沒有還回去,而是對其進行的雕琢,承認了宇宙是一和諧整體,數學和形而上學是基礎學科,論證的方法則是哲學的真正方法。
但這恰恰是理性主義者的弱點,只要在推理中有那麼一點點不可描述的東西,最後的結果就是天馬行空的。當然,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存在對錯,都是值得尊敬的。而很顯然,萊布尼茲的這條公設【指精神構成物質】是錯誤的。但是方法值得學習。
四、揮斥方遒
笛卡爾是發明直角坐標系的人,是提出動量守恆並為日後能量守恆定律打下基礎的人,這個前面的《哲學江湖往事》已經提到過。有這麼一座靠山,比起培根來,至少是絕對沒有畏懼的理由的。
萊布尼茲認為洛克所在科學派有他們的漏洞。物體從運動到靜止再到運動存在問題。科學派在當時還並沒有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牛頓:你給老子等著,有你好受】。在萊布尼茲的體系中,自然的狀態已經不是靜止的了。靜止的自然可以用幾何來解釋。可真正的自然是動態的。所以就被運動和能量的觀點所取代。
也正因此,空間在萊布尼茲的學說中格外重要。前面說的物質無限分割,就是建立在空間的基礎之上。而空間本身被萊布尼茲認為是力和諧共存的結果,不具備絕對存在的條件。如果沒有物質,空間便會消失。而力是單獨存在的量,空間依賴於力,而力不依賴於空間。如果宇宙沒有了力,則會消亡。
這簡直超前的一筆啊!我可以想像他在舞會上一邊和貴族名媛拋媚眼,一邊扯他這套沒有人能聽懂但感覺就是很厲害的言論。所以了,能看到這裡的單身公狗們,記住,知識可以用來撩妹的,殺傷力比聊人生談理想要大得多。當然,你最好是要有萊布尼茲那樣俊俏的臉龐。括弧笑。
萊布尼茲既然提出無限分割,並且把最後都分割沒了,得出精神構成了物質,顯然,他自己也不甚滿意。所以他提出了單子論。認為吧,物質是由很小的動態單子或單體組成的,每一種物質都是獨特的實體,由獨特的單子組成,這被萊布尼茲稱為形而上學的點、形式的點。他將這些動態的單體解釋為精神或物理的力量。單子具有知覺和慾望。人類精神的本質就是一種單體的活動。一切動植物以及一切無生命的物質也都由單體帶動著。
在笛卡爾那裡,精神中不存在無意識之物,然而物理學的事實證明,力本質和物理學類似。而心理學又表明精神有時候也是無意識的產物。所以,萊布尼茲在這裡完善了笛卡爾的理論,通過建立物理學和心理學領域的橋樑來克服笛卡爾式的二元論,從而走出形而上學帶來的誤區。
每一個單子都是有知覺和表象能力的。這個就如同斯賓諾莎說的萬物皆實體一樣,單子組成了這個宇宙。它本身也是一個微觀宇宙,用來表現體現力,表現出能量。此外,單子形成了一個逐漸前進的序列,從最低級走向最高級。萊布尼茲還提出沒有兩個相同的單子。就像前言說的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
他的單子多元論和早期的一元論和多元論哲學相對比的話,不無益處。而多元論和斯賓諾莎的一元論形成鮮明對照。這個得益於曾經去斯賓諾莎那裡學習,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再放眼神學,既然走的是笛卡爾的路,自然是把上帝和自己的學說聯繫到一起。上帝是最高的單子,單子中的單子。他同時和單子又是永恆共存的。作為單子的上帝是一個體,一人格。但又是超過所有單子,超越理性的。而前面提到的單子是動態的,而上帝的這個是趨於完美的。所以,萊布尼茲說了下面這句話:
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
前面說了洛克藝通八方,而萊布尼茲十項全能。除了哲學和對應的神學外,他在倫理學,邏輯學,知識論上都有相當的見解。而且很多都和是和洛克對著乾的。真是相愛相殺啊。
你是風兒我是沙,你要裝逼,我不傻。
洛克曾經論證說不存在先天的或固有的知識,因為它們的存在首先要讓我們認識到它們。萊布尼茲就說了,這種論證只有在——「凡是心靈意識不到的失誤都不是心靈所固有」的前提成立下才有效。
這種固有真理並不是作為被意識到的真理而存在的,萊布尼茲覺得我們並不能從理性的實踐中讀出永恆的真理。即便像數學,幾何學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也只能去發現他們。
萊布尼茲不僅僅出色完成了上帝給他的使命,正面硬剛了洛克,還差點超額完成任務,開了天眼,領了新任務。他試圖去調和先驗論和經驗論兩個學說,讓培根和笛卡爾的分歧徹底大一統。
如我前面所說,萊布尼茲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只要你說得有道理,哪怕你再討厭他,他也會尊敬你,稱讚你。所以在他看來,這場哲學江湖場上的大辯論,看似血雨腥風,說白了都是為人類找尋真理而已。為了減少紛爭,他想更進一步。
可上帝不同意啊,這個副本是我為康德準備的!康德前還有個大魔王休謨呢,你這個人怎麼不講道理啊,讓你干洛克,你就老老實實和他互爆,怎麼還耍賴皮翻看後面劇情了呢?不行,得讓英國那邊出來個人讓萊布尼茲知道知道哲學科學宗派的厲害。
上帝選擇了一個人。這個人必須和萊布尼茲同時代,最好差不多大。不然萊布尼茲萬一領了新任務完成了,就沒後面休謨,康德什麼事兒了。蛋糕得大家分著吃,你一下刷完BOSS了,後面沒人玩了。所以必須要有個人來拖住萊布尼茲。
與萊布尼茲同時代,差不多大,英國,科學宗派,嗯,看這個傻小子在蘋果樹下坐著怪可愛的,就他吧。於是,上帝把這個任務藏在了蘋果里,帶著上帝使命的蘋果,砸向了牛頓的腦袋。
敬請關注下篇——哲學江湖往事(六):開宗立派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藍天的小屋,快來調戲我呀~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人物 | 萊布尼茨GWLeibni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