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不被情緒影響理性

說實話,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情緒總是能控制理性。在我們的大腦里,情緒是老大,理性只能看情緒的臉色行動。

但是我還是嘗試了兩種控制情緒的可能性。一種是從情緒的源頭控制情緒的發生。第二種是情緒發生後,通過認知控制情緒的影響。

舉個例子,前些天和朋友A去商城購物,回來的時候要搭專線班車。結果我們由於某些原因錯過了預定的班次,要等下一班(半小時後) 車。

這時我的朋友A開始發起了脾氣,行為主要包括:摔手機,對候車室的工作人員發脾氣等。

一.大多數的情緒都是來自於預期與結果的差異。即預期能趕上車,結果錯過了。 於是內心反差過大,需要通過外部途徑發泄內心的憤懣。其實這種思維犯了一種心理學上稱為「柏拉圖化」的錯誤。即把事件簡化了。

我們習慣把事件片面化,比如我們總是做正面的假設:「不堵車」,「不塞車」「股市不跌」「銀行利息會降」等。但這些情況往往是我們無法預期的。

世界本來就是極端無常,「金融風暴」「次貸危機」「英國脫歐」「火車晚點」「女朋友發脾氣」等等。各種事件隨機發生,無任何規律。(不要以為金融學家能預測金融危機,不然08年危機的時候為什麼半個紐約市的銀行都破了產)

我們每次搭車,或者做計劃的時候,總是假設「不堵車」「不晚點」或者「計劃不會有阻礙」。諸不知80%的計劃都是延期,而且完成質量也不如預期。於是當結果不如意時(決大多數情況如此),大腦輕而易舉被情緒控制。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做好反向預測。即「預計會堵車,於是提前出門」,「預計計劃有變,要留有餘地」。

二.要理解什麼是沉沒成本。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就是屬於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就應該像我們丟棄的垃圾,扔了就不要再想。回到剛才的例子,既然車已經開走了,那麼即便摔更多的手機或者把工作人員揪出來暴打一頓也無濟於事。車不會回來把你載走(有可能是警車),你也沒有法力能把車召喚回來。

曾經有一段時間,也許是上個月吧,我突然醒悟,原來我可以控制我的大腦。

大腦控制我的行為,而我控制我的大腦,豈不快哉?

要理解這一點也不容易。舉個例子,我習慣把大腦當作一個孩子。孩子總是有各種無理取鬧甚至可笑的想法,比如突然想買一雙鞋子(儘管屋裡鞋櫃已經裝不下),突然想吃芝士蛋糕(儘管可能剛鼓著肚子從餐館出來),突然想看愛情動作片(儘管剛加班回家已經累得趴下)。這時我就會默默孩子(大腦)的頭,對它說「乖,別想入非非」。

這招真有點奏效(儘管半數情況並不如意),發現能控制大腦之後,我變得更加自律,更能管理自己的計劃,所謂心念一動,威震四方。

部分科學家認為,提高cognition(認知力)能增強情緒控制能力。所謂認知力,我的理解就是「認識自身以及周圍世界的能力」。明白世界的無常性(極端性),通過控制自身以適應世界。

推薦閱讀:

「易文化」之猜想——爻變,我們的認知瘤
學習臨界知識,提升認知能力
《生命的起源》
大學最重要的事,是這件看不見的事

TAG: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