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影視作品與原著的異同與為什麼 問題未開放回答?
2 (一)主題不同 《畫皮》電影與原著主題的不同在於:原著《畫皮》隨著時代的發展,主旨大意的定位由清朝末年「對輕率納妾者的批判諷刺」轉變為當今社會對「世人正派行事,勿被華麗外表蒙蔽的警示」;電影《畫皮》則圍繞「愛情」展開。 就原著來說,《聊齋志異資料彙編》中記載了蒲松齡寫作《畫皮》時依據的資料、典籍:晚清學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六《王樹廬芮錄·聊齋志異》云:「《畫皮》本之《宣室志》(卷一)吳生妾劉氏,又見《鬼董》(卷一)第四條吳生,殆即一事。」???,吳生「納妾得虎」一事,說江南吳生游會稽時娶劉氏為妾,後發現她喜歡以小動物和生肉為食,原來美妾是一隻兇惡的老虎;《閑居雜綴》錄《潞安志》「虎變美婦」一則,講述一虎褪虎皮變美婦,留宿孤館,男主人公心生愛慕納其為妾,怎想幾年後猛虎又披皮化虎,咆哮而去。 可見,清代人以「納妾得虎」作為《畫皮》寫作的原型,在他們心中,蒲松齡的《畫皮》主要想表達對男子輕率納妾的批判 當今時代,學者又為《畫皮》賦予新的定義,雷群明的《聊齋寫作藝術鑒賞》這樣寫道: 《畫皮》直到今日,仍然對我們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它告誡我們:一定要百倍警惕化裝成美女的惡鬼那樣一種現實生活中的兩面派,不要被他們彩繪人皮所迷惑而受騙上當;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自己行得正,站的直,不能為私情和貪慾所動,否則難免殺身之禍。??? 該文中,已經沒有了對男子輕率納妾的批判含義,取而代之為警示世人端正行為,認清本質的意義。包括李洪武的論文《新版<畫皮>,只是原著一張皮》中,也將原著主旨定義為說教警示文。 之所以對原著中心的理解出現轉變,段宗社在其《<畫皮>的傳播與意義轉換》一文中作出分析:其一,二十世紀的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個大的變革,社會革命、新舊鬥爭成為二十世紀中國主流思想意識,對《畫皮》的理解將善惡鬥爭的主題凸現出來;其二,當今社會不再存有一夫多妻制度,納妾問題被隨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將現實社會的特點孕育到對文章的理解中。 綜上所述,不論是清朝末年的納妾觀點,還是當今社會的警示作用。
3 在相應的時代給讀者提點,讀者從中得到共鳴和啟發,這也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 再說電影,導演陳嘉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的《畫皮》是「用愛情包裝了一個鬼故事」。影片以江都都尉王生、王妻佩蓉和九霄美狐小唯的愛情糾葛作為主線。這條愛情糾葛的主線以小唯闖入王生夫婦的幸福婚姻為始,以小唯的放棄和退出、王生夫婦的婚姻復歸溫馨平靜作終,其間的情節曲折有致,人物內心和人物之間的矛盾錯綜交織,但這條愛情主線始終清晰可循,使故事給人以一氣呵成、酣暢淋漓之感。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婚姻愛情問題。 時至今日,社會經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下,大製作影片更多傾向迎合觀眾,獲取利潤。影片《畫皮》主旨傾向的改變正是體現了當代商業電影的特點:對人物、情節作平面化處理,能消除觀眾的理解障礙,更容易得到普通觀眾的認可,獲取票房。新版《畫皮》雖然摒棄了原著說理性主旨,欠缺內涵深度,但作為一部商業影片,很好的滿足了觀眾觀看影片的心理需求,保證票房推動經濟,亦是成功之作。 (二)矛盾衝突不同 《畫皮》電影與原著矛盾衝突的不同在於:原著《畫皮》將矛盾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的矛盾衝突表現在書生和惡鬼,第二部分的矛盾衝突表現在異人和王夫人;而影片《畫皮》就是一場愛情衝突 從原著來看,《聊齋志異選評》中將《畫皮》的矛盾衝突根據原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除鬼」,矛盾衝突體現在「妖(醜惡)」與「美(人)」之對,寓意就是當今所謂的「現象」和「本質」之對,王生因為貪戀美色被美的外表迷惑,不知美人的內在本質乃是醜陋的惡鬼,道士除鬼,畫皮後的本質顯露無疑,「妖」與「美」不分形成「外」不符「內」的矛盾。第二部分「救生」, 衝突在王夫人和異人之間展開,涉及的是「因」與「果」之對,王夫人為了解王生種下的「因」,忍受了異人侮辱謾罵的「果」。兩部分衝突很好的連接起來,使文章結構緊湊合理,並別出心裁的說明作者心意。 從電影來看,影片整體就是一場複雜的愛情衝突。電影的重心放在了愛情糾葛上面,妖愛人,人愛妖,妖愛妖,人愛人;妖為妖死,妖為人死,人為人死,人為妖死......看似複雜的衝突,其實都是圍繞一個「愛」字展開,雖然表面上容易被多角戀迷惑,但抽絲剝繭,「愛」始終貫穿影片,算是為中心的突出下足了功夫。
推薦閱讀:
※鞏崢有哪些影視作品?
※陳赫有哪些影視作品?
※溫心近兩年參與了哪些影視作品?
※金智媛參演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陳學冬發文恨「嫁」,陳學冬出道以來都有過哪些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