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魏延是什麼樣的人?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
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才)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千古奇冤
魏延(三國無雙中的形象) 但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卻寫成了腦後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為當年被劉備親手提拔上來的牙門將,魏延很快就證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劉備手下時間短,在諸葛亮手下時間長,我們由此發現,就在諸葛亮與司馬懿在隴西拉鋸般交戰之際,兩人手下同時都有一位出色的將軍,同時在體味著某種壯志不得伸的生命狀態。張郃好在還有一個街亭大捷可供誇口,同樣渴望建立戰功的魏延,則幾乎從諸葛亮手上領不到一點真正的機會。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領一支萬人大軍,像當年韓信那樣,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合,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絕。於是,就在張郃私下裡抱怨司馬懿怕諸葛亮的同時,魏延也牢騷滿腹地認為"諸葛亮膽小",使自己奇志難酬。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曾有過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大業,至少有望將長安併入蜀地。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著與魏文帝曹丕的關係才獲得這一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大膽向諸葛亮提議道:"給我五千人,自帶糧草,循秦嶺以東疾進,不出十日可到長安。膽怯的夏侯茂見我蜀兵天降,必然倉皇而逃。曹丕若想率軍親征,最起碼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達。這樣,咸陽以西可一舉而定。" 有人認為: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考慮到後來蜀國滅於魏國之手,乃是由於魏國大將鄧艾採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是一個令人遺憾的錯誤。但同樣也有人認為魏延的「奇計」是具有冒險性的,雖然五千人看起來並不多,可是對於蜀國這種小國,五千人的損失也是輕易承受不起的。而且對於諸葛亮來說,魏延的冒險沒有必要性。比如首次北伐,如果不是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的穩紮穩打是可以成功的。 換句話說,在沒有預知馬謖的意外失敗之前,既然穩紮穩打可是獲勝,又為何要冒險呢? 雖說「兵貴奇變」,但是絕不能機械的照般這句話來潤色魏延的計策。 就算是鄧艾,在偷渡陰平時,也是歷盡萬難、被逼迫的不得不裹著羊皮從山崖上滾下來。可見鄧艾的計劃雖然能成功,也是十分僥倖的,如果鄧艾事先就知道會遇上必須要從山崖上跳下去的窘境的話,他也未必敢這麼做,能做出跳崖的舉動實在是逼出來的潛能,顯然不是深思
熟慮的結果。 因此,對於這個兩千年前的「微觀」軍事問題,實在不能草率的認為魏延就是對的,諸葛亮就是錯的,畢竟就算是軍事家,也是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角度,這種問題讓現在的軍事家去評論,也同樣會糾纏不清。 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方略,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推薦閱讀:
※二戰後日本通脹嚴重,馬克思主義流行
※當年的蒙古鐵騎為什麼能無敵天下?
※為什麼古時新娘出嫁,要在頭上蓋一塊紅布?
※521.讀歷史18~淮南三叛
※1979年對越作戰裝甲兵戰術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