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入土為安的領袖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無法入土為安的領袖
NO.456-領袖無家可歸
作者:小米桶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白鷗
政治名人不下葬,在五十年前是個流行的做法。不過這個潮流卻不應該算上蔣介石和蔣經國,因為他們有意入土為安。從蔣氏家族到國民黨都沒有長期供奉的意思。
兩蔣的靈柩被耽擱慈湖至今,完全是時局變化。繼續保持現狀,對台灣並無好處;尋一處下葬,又牽動各路政治勢力的神經。慈湖兩蔣之靈,該如何處理,一直是困擾台灣朝野的問題。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蔣氏父子何去何從。
大獨裁者之死
蔣介石自從1945年來到台灣,掌權近三十年。1969年陽明山上的一次車禍,讓蔣介石健康狀況從此欠佳,而後1972年又因前列腺宿疾,使他身體和精神上都一蹶不振。宋美齡曾勸說他前往美國就醫,無奈蔣介石疑心美國人因他掌權日久,會趁機暗殺他,遂寧願在台北榮總醫院長期療養。
此時他名義上還是「總統」,但實權已經交給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和「行政院長」蔣經國。嚴和小蔣則將每日政事拿來與老蔣彙報。至1974年秋,老蔣已病入膏肓,骨瘦如柴到講話時連聲音都發不出來,勉強撐至第二年初春,1975年4月5日在士林官邸去世。
蔣中正遺像
2008年以前經常懸掛於學校或軍營等公眾場所
老蔣死後的第二天,台灣就發布了長達一個月的禁娛令,所有公家場所下半旗致哀;又命所有軍公教人員佩戴喪章、社會傳唱《蔣公紀念歌》,歌中盛讚老蔣是「人類的救星、世界的偉人、自由的燈塔、民族的長城」。老蔣的遺囑也馬上編入教材:「余自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成了當時的學生必須背誦的課文。
1975年的4月9日,蔣經國按照鄉例,給他的父親穿上七件內衣和七條褲子、外著長袍馬褂、佩戴「青天白日、采玉、國光」三枚當時最高階的勳章,移靈至台北仁愛路上的國父紀念館,10日至14日開放民眾瞻仰遺容。
16日清晨,在近三千名中外人士的見證下,蔣介石大斂,棺槨移送至桃園慈湖的一處「總統行館」內停放(暫厝)。暫厝的原因是他希望能在大陸光復後,再回南京紫金山奉安。老蔣只舉行了一半的葬禮,至此凍結,再無後話。
老蔣去世後,「副總統」嚴家淦升任總統並且繼續做了三年,而後才由蔣經國接班。於1978年5月20號出任「總統」。
蔣經國這一做也做了十年。據說他擅吃,如今台灣各地都有小蔣的愛食之物,如屏東的萬巒豬腳、台中的芋仔冰、花蓮的扁食等等,年老後也不忌口。疏於保養使他身體也很快垮掉,於1988年1月13日驟逝。小蔣的葬禮一如他的父親,也僅做了遺容瞻仰和大斂,停放至慈湖附近的大溪陵寢。
蔣與長子蔣經國(左),1954年
想當年孫中山去世後,也曾經在北京香山暫厝十多年,直到國民黨定都南京,陵墓建好之後才完成奉安大典。孫中山斂以銅棺,深埋地下五米,蔣介石在南京淪陷和撤退來台時,據傳曾兩次動念,欲偕國父之靈柩一同離開南京,無奈墓室堅固只得作罷。
既有孫中山的先例,老蔣又以孫中山追隨者的姿態自居,故他想一直有要「和孫中山一起終古於紫金山」之意。至於蔣經國,他自知不夠格再去紫金山湊一腳,於是也預先交代好,要葬於浙江奉化老家的毛福梅墓旁邊,永遠陪伴他的母親。
藍綠的五十道陰影
小蔣人生謝幕後,李登輝時代來臨。無論是出於對島上民意的呼應還是出於對個人權威的追求,這位對小蔣畢恭畢敬的「副總統」,掌權後卻將台灣政壇本土化推向高峰。
其實李登輝在1988年還高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1997年前後卻逐漸顯露出台灣獨立的傾向,1999年正式拋出「兩國論」,在兩岸引起軒然大波。
李登輝
畢竟在兩蔣活著的時代,鼓吹「台獨」可是一件大罪。主要推動者如廖文毅、王育德等人根本無法在台灣落腳,紛紛亡命海外,就這樣都難逃被老蔣的刺客追殺的恐怖。留下來的,輕則被關進綠島監獄(陳菊、呂秀蓮、施明德等人都曾是這裡的階下囚),重則被暗殺甚至滅門(林宅血案、江南命案、陳文成命案等)。
和過往撇清關係的民間呼聲其實是老蔣自己種下的惡果。他自落腳台灣後,一手推出長達五十多年的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其暴政不光針對「台獨」、主要還是用來對付共產黨以及其他左翼人士。
台灣綠島人權紀念碑
一道長約十來米的石牆上
刻滿當年在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名單
當時社會之緊張,外人已很難想像,筆者就曾目睹一次:幾年前筆者住家旁邊的一戶房屋求售,家人帶著我去看屋.此屋原是一國民黨大佬所有,現已人去樓空,唯有卧房的衣櫥還在。中介在帶著大家參觀的時候,無意打開衣櫥,赫然發現櫥內藏一暗門,門後有密道樓梯通往後巷……
蔣介石死後,蔣經國開放黨禁、宣布解嚴,曾被打壓的異見人士和本土化思潮便迅速壯大。
這樣的環境,很適合誕生於台灣本土的民進黨的壯大。在民進黨草創初期,凝結黨員最大的共識,是打倒外來統治階級——國民黨。
1986年9月28日
民主進步黨成立於圓山大飯店
既然是時時處處都要和國民黨唱反調,民進黨就逐漸將「台獨」思想吸納入自己的體系,並將之用於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民進黨追求選舉執政的願望非常強烈,而台獨這個大棒揮起來也是屢試不爽,曾數次為民進黨打下江山。
而今,國民黨在台灣確實已被打倒,而這大棒就揮去了對岸的頭上。
反觀國民黨,似乎只有1945年10月光復台灣那幾日的風光。不久就因頻傳貪污、經濟政策失敗、二二八屠殺事件、近四十年白色恐怖政策等等,引得台灣人對國民政府怨聲載道。
二二八屠殺事件
而國民黨所有陰影中最幽微的那一道,就是「老蔣為台灣到底做了多少貢獻」。蔣介石的功勞,說起來都是北伐和抗日大業。然而對台灣人來說,這些是在對岸的舊事,和切身利益關係不大。至於建設台灣的功勞,蔣介石還比不上他的兒子蔣經國。
在島內反對者和憤青的眼裡,戳破蔣介石被高度神格化的外殼,他也只是一個幻想舊權力的獨裁者。因此拿蔣介石做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政治提款機,民進黨不亦樂乎,而國民黨卻束手無策。
蔣介石當年四處立碑造像,如今全成了民眾割頭潑漆的目標。無奈之下各地只能將這些塑像統統送到慈湖,給陸客看新鮮,戲稱為「台灣兵馬俑」。
民意洶洶並非沒有苗頭,對過往的執政者來說也是一個危險信號。因此早在1996年,蔣經國之弟蔣緯國、和兒子蔣孝勇就曾提出送二蔣陵寢回老家浙江奉化。無奈的是,剛提起此事,蔣孝勇就因食道癌去世,蔣緯國隔年也死於糖尿病。
2004年,蔣經國之妻蔣方良和大兒媳蔣徐乃錦又提出讓兩蔣就近埋葬,待兩岸統一後再移靈回浙江老家。可是沒想到二人又於同年相繼去世。從此,民間流傳誰想下葬兩蔣,誰就早死。
1950年蔣家全家福,前排左二為蔣方良
雖然迷信傳說不足為據,不過這幾人的折損,也確實讓蔣家群龍無首,再無話事之人出來主持。
蔣徐乃錦所說的就近埋葬,指的是位於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內,陳水扁花了一千萬人民幣修建的「蔣陵」。
長眠在五指山公墓的大小國軍將領近一萬人,包括嚴家淦、湯恩伯、何應欽、薛岳等這些國民黨名人。蔣陵設計得也是一副王侯氣派:位於山頂視野開闊,有專屬的入口,入內有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浮雕,還有蔣介石的名言,和老蔣親自書寫的宋詞滿江紅。
萬事俱備,只缺蔣家首肯便可移靈。無奈蔣家現在為首的蔣方智怡質疑蔣陵地方偏僻,守靈憲兵也會撤走。加上公墓保全措施落後,移靈後恐遭更大破壞。
桃園縣政府也把慈湖視為重要的觀光資源。如今的他們希望等到藍營掌權,大陸遊客人數增加,能借著販售兩蔣陵寢的門票和紀念品發財,對轉移靈柩之事極盡拖延之能事。
潑漆政治運動
蔣孝勇當年想要送兩蔣回大陸,曾說兩蔣「寧可在大陸被鞭屍,也不想在台灣被鞭屍」。沒想到一語成讖。消滅蔣介石威權形象的運動,俗稱「去蔣化」,這幾年在台灣愈演愈烈。反蔣的動作,從抹黑蔣介石造像,到割掉造像的頭,進而發生了今年二二八紀念日,幾位激進人士衝進老蔣靈堂潑漆的惡性事件。
去蔣化如同一個不定時炸彈,在台灣凡是與蔣介石相關的事物,都難逃一劫。
以蔣介石命名的道路,像是以前台北的「介壽路」被改為「凱達格蘭大道」;中正紀念堂的牌樓上老蔣的手書「大中至正」也被陳水扁被更名為「自由廣場」;紀念堂裡面循環播放二十多年的《蔣公紀念歌》被叫停;所有展現蔣介石生平的展覽和物件,都被撤除;如今台灣「文化部」已祭出最後通牒,計劃在未來徹底革除中正紀念堂,場地挪作別用;
對於紙鈔上的蔣介石相,也有「立委」呼籲撤換;全台各地公立的運動中心,以前都叫做「中正運動中心」,現已全部改為「XX縣市運動中心」。
事實上,去蔣化已經造成台灣社會嚴重分裂。
對於民進黨來說,這一切行動都符合「報應式正義」的邏輯,並且猶嫌追殺的不夠;對於國民黨來說,去蔣化根本是想要抹殺國民黨過去在台灣的全部貢獻,最終的目的就是台獨。於是種種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問題都糾結在一起,攪得台灣社會進退維谷。
反觀對岸,曾經也有過轟轟烈烈的去蔣運動。曾遍布各地的中正路被改以「解放路」,「延安路」等;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以及原配毛福梅的墓也在文革中被破壞。
直至今日,當年蔣介石和國軍抗日的形象,才重新被社會肯定。而他中華民族主義者的形象,以及對兩岸同屬中國的堅持,也一定程度得到大陸民眾的讚賞。
蔣氏形象在兩岸的反轉,真是歷史製造的一個莫大的諷刺。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