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好這一生?這一點也許能給你啟發

電影《後會無期》里有句經典台詞:聽過了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別說一生了,有的人連半輩子,甚至幾十年都沒活過去。

人,往往在面對自己的問題時很難保持清醒,常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死鑽牛角尖,甚至想不開做出偏激行為。這是由於我們天生的「默認設置」在作祟。

那什麼是天生的「默認設置」呢?我是在讀《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一書時得到這個概念的,它指的是:作為人的本能,我們總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看待萬事萬物,無法對事實進行客觀分析判斷,導致思維封閉,走進自己製造的「死牢」里掙脫不出來。

《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封面

作者大衛·福斯特·華萊士是這樣描述的:「如帝王一般獨一無二的自我中心」。而我們往往容易成為這一「默認設置」的奴隸。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是美國最好的當代作家之一,他24歲時就因第一部文學小說《系統的掃帚》在文壇上大放光彩。後來又憑藉《無盡的玩笑》取得麥克阿瑟基金(Mac Arthur Foundation)獎,2005年這部小說還被《時代雜誌》評選為「1923年來世界百部最佳英語長篇小說之一」。雖然取得了這麼大成就,華萊士最終還是因為抑鬱症於2008年在家中上吊自殺,年僅46歲。

《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是由他生前唯一一次在某大學演講的錄音內容整理而成的,他演講的題目是《This is water》,翻譯過來是:這就是水。華萊士認為:真正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不是成績和學位,而是要保持生命的自覺和警醒,這種自覺就隱藏在我們平淡無奇的生活中。

這篇演講後來被權威媒體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畢業典禮演講」,地位僅次於第一名的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

演講開頭,他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兩條小魚在水裡游泳,突然碰到一條從對面游來的老魚向他們點頭問好:「早啊,小夥子們。水裡怎麼樣啊?」小魚繼續往前遊了一會兒,直到其中一條終於忍不住了,他望著另一條,問道:「水是個什麼玩意兒?」

由此可見,日常里,最簡單、普遍、明顯的重要關係,往往是最難發現的。

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日復一日的生活難免枯燥乏味,這時我們往往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所激怒,甚至被擊垮,而自己卻完全意識不到。

比如,早上時間很趕,明明起得很早,卻依舊沒有趕上那唯一一趟開往公司的公交車。站在路邊看著來往車輛揚起的灰塵,不由得心生抱怨:為什麼車不晚點來?為什麼又沒讓我趕上?一想到如果遲到會被扣工資,自己天天辛苦上班的那點兒薪水還要被扣掉就心酸的不行,接著又順著這個思路七七八八地想起其它的不如意事,壞情緒一下子就泛濫,心情一下子就糟透了!最後得出:我真是全世界最慘的人,這一結論。那這一天整個人的狀態就很喪了。

再比如,我們去超市購物,經常會碰上人流高峰期,要排長隊,時間久了我們也會心情煩躁,埋怨前面的人東西買得太多、速度太慢,耽誤了自己的時間,排了半天隊,肚子都餓了,恨不得把東西扔了立馬出去。這時,身邊的人彷彿都變得面目可憎,個個都成了自己的「眼中釘」,巴不得會魔法讓他們立馬通通消失乾淨,好讓自己先結賬走人。

這些順其自然的想法,就是我們天生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默認設置。但如果我們能不受它的控制,換個角度思考,心情會完全不一樣。

比如說這樣想:公交車一般都準點,這趟沒趕上,肯定是我起得不夠早,時間沒把握好,明天早起一點,就能趕上了。這麼積極一想,後面就不會冒出那麼多顧影自憐的想法了,一天的狀態也能維持下去。而在超市排隊,你等得辛苦,別人也辛苦呀,他們也是排了很久才排到前面去的。這樣換個角度想一下,是不是好過多了?

上面講的可能都是些小事,但是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指的就是生活中的小事。有時人很容易受本能驅使因小事衝動,思想下滑鑽進死胡同,往往容易釀成悲劇。

我上學時認識一個學長,人長得帥打球又好,但因為一點小事,他和同學發生矛盾,兩人從校內打到校外,終於另一學長找機會抽刀把這個學長的大腿動脈給割破了。後面雙方家長到學校來扯皮,鬧了很久。我不知道學長的腿有沒有搶救回來,只在一次上學路上看到了他的老父親用拖穀子的板車拖著他,受傷的腿上蓋了一條大紅的毯子,兩人神情都落寞不已。

網上經常爆出因衝動殺人或是其它極端行為的事件,起因常常就是小得讓人瞠目結舌的事。而過後,當事人一般都是萬分後悔的。可想而知,如果自己當時能理智一點,不鑽牛角尖,不任由自己的默認設置思維發散,或許就沒有後來那些懺悔了。

華萊士在演講中說: 在無聊繁瑣的日常中,日復一日地保持自覺與警醒,困難得不可想像。因為無論大事小事,我們最先能感知的永遠是自己的感受。思維是優秀的僕人,可怕的主人。而我們往往就在某一瞬間,成為了默認設置思維的奴隸而不自知。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再說回華萊士,既然他自己深刻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還會自殺呢?其實在文壇取得巨大成就時,他也飽受抑鬱症的折磨,在選擇死亡之前,他一定經過了常人無法感知的痛苦和反覆思考。死亡,是他最後的選擇,雖然叫人惋惜不己,但對於他來說也許是最好的方式。

記得去年看過一部電影《遇見你之前》,劇中男主本來是個成功人物,但一次車禍打破了他的生活。他的脊椎粉碎,四肢也終身癱瘓,下半輩子只能在輪椅上生活。昔日恩愛女友也離他而去,他一直求死,但父母不同意,後來請了一個叫小露的護工,這個大大咧咧、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女孩感染了他,使他重新思索了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樂趣。

《遇見你之前》海報

不過可惜的是,最後男主還是選擇安樂死。這是他經深思熟慮的結果,他的親人雖然很痛苦,但是也含著淚接受了。

相信華萊士的自殺和電影里男主最終的安樂死,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最後選擇,和任由默認設置思維支配的行為是不同的。《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這本書講的不是什麼勵志雞湯,而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往極端方面想,要調動自己的主動思維去抵抗默認思維的壓制。

生而為人,除了活著,我們別無選擇,想要活得自由一些,就要避免被本能的默認設置牽著鼻子走,遇事,換一種角度去思考,時時警醒自己,要活著,如果可以,最好是用積極的態度活著。這是我們終身要學習的事情。


推薦閱讀:

生命太極、太極拳微博四則 沈理然

TAG:生命 | 生命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