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為仁」——憑什麼文化自信?
【目錄】
1.中日演技大比拼
2.向自己學習
3.快情感KO慢理智
4.股市比的是情懷
5.治病不能靠科技
6.到底誰領導誰?
7.吃出真理
8.信記和義記的生意經
9.「手機殭屍」別嚇人
10.炮打司令部
案例分析: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
前言
論語演義?顏淵(1)
【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意譯】顏淵問孔子關於仁愛的問題。孔子回答說:「克制自己去踐行周禮就接近仁愛了。一旦克制自己去踐行周禮,就可以感受到天下人都是歸宿於仁愛。獲取仁愛必須聽從自己,難道能夠聽從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具體的程序。」孔子說:「違反禮的不要看,違反禮的不要聽,違反禮的不要說,違反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不聰敏,但請讓我按照這句話去實行」。
【注釋】「為仁由己」的「為」字是表示「指向某種目的的行動」,這裡指「獲取」。「克己復禮為仁」中的「為」字是引申用來表示「指向某種目的」,是「接近」的意思。
演義正文
「克己復禮」就可以達到仁愛的境界?仁愛又有什了不起,天下都歸它了? 仁愛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感覺,看在孔夫子的份上就先相信它是一種很厲害的東西,先假定仁愛就是真理吧。現在要去弄明白「禮」到底是個什麼鬼。
1、中日演技大比拼
話說周公制禮並以禮治天下,孔夫子說的禮就是周禮。按照中華文化的標準,周公是一位聖人,也是一位仁者。他所制訂的禮,就是一位仁者依照自己的行為標準來編寫的一部關於行為規範的劇本。他的設計理念就是,一個人如果能在特定的情景之下按照周禮來「表演」,那麼他就能體驗到仁愛的感覺,領會到仁者周公心中的仁愛,感悟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歸宿於仁愛。周公這個設計真的很有創意,用今天的常識也是不難理解的。好比一位演員,如果他足夠投入地演繹角色,他就能體驗到角色的情感,並且不容易抽離出來,這就叫戲假情真,或假戲真做,又或弄假成真。所以周公就鼓勵人民都去當演員,在行禮的「表演」中感悟仁愛,以推動仁政。孔夫子說的「克己」是投入的意思,就是要剋制住真實的自己,全情投入於禮所設定的角色之中。從個人修養來說,禮這種方法屬於借假修真的辦法,還是挺有效的。據說孔夫子小時候就很喜歡在家裡擺上禮器,經常玩過家家式的行禮遊戲,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孔夫子是由禮入道的。從文化角度來說,禮治也成就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令中華民族更深刻地體會到仁愛的感覺,更堅定地去追求仁政和大同社會。
但成也禮治敗也禮治,當演藝培訓班的祖師爺周公和孔子都已遠去,再無仁者對禮進行維護和升級,在世易時移之下受到了各種腐儒黑客、腦殘病毒的入侵。特別是被統治階層刻意改造利用,逐漸地,為仁的禮義墮落成吃人的禮教,束縛了人們的真情實感。影帝影后們淪落為戲精,違反了求仁的初衷而走向了反動。這都是由於禮文化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它的虛擬性,同其他文化相比,遵守禮文化的人特別擅長弄虛作假。禮要求人們在真情實感還未產生的情況下就先作出相應的行為,這看起來象是表演,所以它很容易被看作是虛偽的。比如古人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先結婚後談戀愛,在缺乏感情基礎的情況下就要先行夫妻之禮。當然有些婚姻是成功的,但必然也有相當多失敗的案例,因為每個人的演技真是千差萬別。無數失敗婚姻造成中華民族的童年陰影總面積達到了鋪天蓋地的可怕程度,對那些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慘痛歷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現代的婚姻也好不到哪裡去)。
禮文化的色彩已逐漸淡薄,但還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仍有一些人群在頑強地堅守,最典型的莫過於日本人了。日本人當年從中國引進了禮文化,而當時的版本跟周孔的版本已經相去甚遠,經過本土化之後更是面目全非,估計再怎麼「克己復禮」也不容易從中找到仁愛了。日本禮文化的弊端與中國的不同但仍有相似之處,它也是一種「演藝文化」。
日本人總是活在一部部戲劇的不同角色之中,按預定的情節認真地表演著。他們忠實於人物角色設定、恪守本分的人生觀和感知場景氣氛的「讀空氣」能力,不正是職業演員應有的修養嗎?如果一位演員因為太有個性,脫離了預定的情節和角色之間的默契而出了戲,那叫其他人怎麼演?每一位演員都必須念叨禮文化「劇本」的台詞而不能說出真心話,一旦說了真話其他人就沒法演、沒法活了,得馬上換一齣戲來救場,所以在戲裡面說真話是不道德的。人的真實情感就這樣被隱沒,人類的天性被嚴重壓抑,從而作出違背人性的事情。
我們要求日本人為二戰的罪行道歉,但從日本人的邏輯來看這是荒謬的。這就好比要求一位新演員在一出新戲中為一出舊戲裡老演員的情節道歉,這是多麼荒唐!他會覺得那些老演員也不想犯下罪行,但那都是角色的安排,他們只是做了敬業的演員應該做的事情,有什麼值得道歉的?反而應該尊敬和紀念才是。只有那些不認真演戲和意外齣戲的人才需要道歉,所以那位被ISIS斬首的日本人質的家屬需要向日本人民道歉,因為這位日本人質意外齣戲了,讓日本人難堪了,而且還需要馬上演一出惡搞的新戲來救場,這也給大夥添麻煩了。他們認為這種事情才需要道歉。就算我們有本事讓日本人再開一出為戰爭道歉的新戲,那種道歉也仍然是演戲。讓人唏噓的是,精益求精的日本工匠精神或許也是一場逼真的大戲而已。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日本還有不少對抗虛偽的禮文化而追求真情實感的仁人志士,在眾人皆醉之中卓然獨立,他們是日本文化的希望所在。
中國人至少在數千年前就找到了真理,但卻玩世不恭地將真理當成了魔術玩具,不時變幻出各種稀奇古怪的文化,禮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種。相比於中國人對真理的輕視和揮霍,日本人對真理的追求可謂努力而執著,令人感慨!世上再沒有人比日本人更堅守中國的禮文化了,所以他們對於中國人對禮文化的「背叛」有所不屑,覺得自己才是禮文化的正宗。世上也沒有人比日本人更會演戲了,因而日本的娛樂事業異常發達,製作水平非常之高。其影視、音樂、漫畫、文學等藝術,題材之廣泛、意境之深刻、表現手法之生動讓人嘆為觀止。這也許是因為情感被長久壓抑的人極度需要用藝術娛樂去安慰吧。但從這些或凄美、或勵志、或悲壯的作品中,卻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即使在極其壓抑的精神世界中,人類仍然執著頑強地追求著美好的情感——仁愛。由此可以推測,「天下歸仁」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界的真理!
2、向自己學習
任何一種有效的方法都會有它的缺點,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歷史地看待「克己復禮」的禮文化,況且孔夫子還為禮的失靈準備了一個錦囊。錦囊?有嗎?在哪裡?不就在下面這句話里嗎?——「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句話是說:獲取仁愛必須聽從自己,難道還能聽從別人嗎?如果「克己復禮」是一種漸悟法,那麼「為仁由己」就是頓悟法了。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方法,前者要「克己」,後者則要「由己」。孔夫子在這裡是想點化顏淵,追求真理、獲取仁愛不能光靠聽話。顏淵是想從孔夫子的嘴裡問出真理,以為只要老老實實地聽孔夫子的話就能直達終點。孔夫子在這裡送了他一個錦囊,是想告訴他,獲取仁愛最重要的是聽從自己,而不是聽從別人,不論這個別人是孔夫子還是周公,都沒什麼卵用。也就是說,當「克己復禮」的方法不靈光的時候要會「轉膊」——換到另一邊肩膀;當聽別人的話這招用盡的時候,就要反手使出另一終極招數——由己,聽自己的話。可惜顏淵實在太聽話了,自主性還不夠,一下子未能領會其中的微言大義,還在繼續追究細微末節的問題,沒能接住飛來的紅包。孔夫子也只好從戰略高度的層面回到技術細節的層面,以滿足顏回的好奇心。不論是禮文化還是其他的一些文化,無論多高明,始終都是「別人的話」,而中華文化的過人之處,恰在於對「追求真理需要自悟、自求和自得」這個道理擁有獨特的理解。中國人都知道,求人終不長久,自主才是出路。孔夫子在這裡饋贈的錦囊印證了中華文化的正宗所在。毛主席也經常教育我們,做人不能太聽話,要敢於造反。所以,聽從自己、向自己學習可不是開玩笑,而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無上秘笈。
3、快情感KO慢理智
因為禮的負面作用漸漸顯現,千百年來,禮文化逐漸式微,由古人的禮樂、禮義、禮教退化為現代人的禮儀、禮金和禮物,而智文化卻越發興盛。智文化崇尚理智、講究邏輯,主張根據大腦理性思考的結果決定人的行為。同禮文化相比,智文化看起來沒有禮文化的缺點,它是聽從自己的,是先思考再行動,無需「表演」,不用假裝,比較簡單直接,效率高一些,但智文化也不是沒有缺點。情感和理智是人類的兩大本能,那麼它倆誰是領導誰是下屬就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了。智文化認為理智應是人類的總指揮,而情感只是它脆弱而貪婪的累贅。所以智文化極盡弘揚理性之能事,而極力排除情感對理智的影響。殊不知,相比於理智,情感是更加高級的本能。不是吧?不相信的話就先從反應速度上來說吧。當我們面對某一事情時,理智的運作方式是思考、回憶、研究、對比……搞老半天才能得出結論,總是三思而後行。而情感卻連一秒鐘都不需要就作出了反應。所以,跟隨著理智來行動的人總是想來想去、反覆無常,顯得遲鈍笨拙,而跟隨情感行動的人則心直口快、果敢決斷。「跟著感覺走」總被認為是那些地位超然的人物才有資格追求的奢侈境界,但實際正相反,只有跟著感覺走的人才能達至超然的境界。理智只有追隨情感、輔助情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效。孔夫子說:「再,斯可矣。」意思是說,先跟隨情感來確定戰略方向,再用理智去選擇戰術方法,這樣就可以行動了,不用想太多。理智只能思考局部的、暫時的問題,而無法同時思考所有問題,但情感卻可以,情感可以整體把握宇宙人生。沒有情感的高度參與,理智甚至無法同時思考兩個完全相反的問題。
4、股市比的是情懷
再從處事效果來看,先說說投資股票那些事。老股民都知道,除了能造市的大鱷以外,就只有情商高、心態好的人能賺錢了,而愛耍小聰明、想憑智商搞定股市的人大多虧錢。投資股票的原則簡單得狠,就是低買高賣,小學生都能弄明白,並不需要很高的智商。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還有那麼多人會搞砸呢?是因為那些人不信任自己的情感卻去信任自己的理智。理智處理不了太複雜的事情,邏輯太過單調,適應不了多變的世界,機關算盡太聰明,卻逃不掉上當的命。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人們在專註於一大堆邏輯的時候,更強大的邏輯已在他身後發出嘲笑。那些信任理智排斥情感的投資者總是受到情感的報復和嘲弄,在貪婪與恐懼的漩渦中浮沉。
人類的理智同動物相比很發達,但同真理相比,真不是同一維度的東西。就算是標誌著所謂先進科技的人工智慧「阿爾法狗」,也只能處理棋盤大小一塊平面上的簡單事情。所以人類絕不可能單靠理智就找到真理。而人類的情感與生俱來,跟宇宙萬物全息對應,和宇宙真理處於同一維度,能時刻感應環境的變化,這叫天人合一。信任情感的人,能順從自己的喜好,故能順其自然地適應萬物的變化,輕而易舉地就堅守了投資的原則,因而受到財神的眷顧、命運的垂青。大老闆們不會經常將自己的公司買來賣去,小商販們也不會每天改行,所以持之以恆才是致富之道,長期持有才能克服市場的波動並最大限度地實現低買高賣。但人們只會對那些有感情的事物才能夠長期堅守,老闆們的恆心源於對自己的生意抱有感情。而對於那些僅憑理智計算去買入卻毫無感情的股票,只要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就必然心驚肉跳、棄之如弊履,再也顧不上低買高賣的原則了,在追漲殺跌的惡性循環中虛耗彈藥。如此愴愴惶惶豈是賺錢的格局?那麼怎樣才是賺錢的格局?在喜氣洋洋的日子,以滿心歡喜的價格,買入充滿愛心的股票;春暖花開的時節,打開電腦跟這支股票聊聊天;寒氣迫人的隆冬,寫幾行安慰的留言一起取取暖;想念革命聖地的時候,兌現些利潤為自己和家人買幾張機票……股市是信任理智者的傷心地,也是信任情感者的提款機。
5、治病不能靠科技
再談談醫學。當今雖然醫學倡明,但不治之症卻越來越多,是科學家和醫生們智商不夠高嗎?不能這麼說,這麼說很傷人。科技高明卻治不好病是因為治病所依靠的不單只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當今之世,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症是醫藥從業者們發家致富的滾滾財源,任何高智商的從業者都不會愚蠢到去發明一些足以治癒這些疾病的方法和藥物,以令這些財源受損。可見,理智、科學、技術、先進、新發明這些東西在獨尊理性者的手中,對於患者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而只有那些注重情感、充滿愛心的從業者,才會真正地替患者著想,堅持不懈、勇猛精進地為患者探尋高效、簡易、安全和廉價的治療方法。理智和邏輯、科學和技術在他們那裡才能成為人類有用的工具。能夠治癒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症的醫生其實不少,為什麼大多數患者都無法找到他們呢?是由於患者們堅信理智而無視自己的真實情感,這也正是他們得病的內因:壓抑情感的人必然遭到情感的報復,在負面情緒的風暴中飄零,因而病由心生。通過理智,人們只能找到前述的那些聰明、權威和富裕的醫生;而只有追隨情感,才可能發現那些真正關心患者、願意同患者並肩戰鬥、勇闖醫學難關的良醫。情感是比理智強大得多的搜索引擎,這個時代並不缺乏大師,而只缺乏發現大師的眼睛。用理智去尋找真理,真理總是遠在天邊,而憑情感去尋找真理,真理就近在眼前!
6、到底誰領導誰?
下面聊聊政治。在社會上,總是情商高的人能成為領導和老闆,因為他們會做人、會管人。而那些僅僅是智商頗高的「公知精英」大多只能管理自己的知識,寫寫文章吵吵架,編編書籍講講話,對於管理人這種複雜的事情不太擅長。只要有很多人點擊他的文章、買他的書、聽他的演講,他就覺得自己已經成功了。至於他的知識對社會有沒有實際的、正面的作用他是不用負這個責任的,如果實踐證明他的理論錯了,那麼他只需要另外再寫一本書,就可以繼續賺他的稿費了。責任的大小決定了權力的大小,領導和老闆要為自己的錯誤埋單,因而領導和老闆的權力大。而人民群眾則要成為所有責任的終極承擔者,所以最大的權力屬於人民,如果「公知精英」想要得到更大的權力,他就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
任何知識和理論都是片面的,不能照搬,而人的本能是全面的,所以要用人的本能對其作出基本判斷。為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為實踐就是要將人的全部本能參與到實際行動中,要動手、動腳、動心、動腦、動嘴,不斷將知識、理論進行甄別、加工、改善、整合,才能逐漸符合現實的需要。而其中的關鍵就是隨時隨地要用人的感觀、感覺、情感去對理智、理論作出終極的判斷。就像判斷鞋子合不合穿,設計師不知道,售貨員不知道,尺寸不知道,電腦也不知道,只有腳的感覺才知道。實踐=人類本能+客觀對象,由於客觀對象是相對被動的,而人類本能是相對主動的,因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就可以理解為「人類的本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情感是理智的裁判、領導和老闆。
這樣,在提供理智、理論的知識分子和提供情感判斷的人民群眾兩者之間,誰領導誰就一目了然了。我們無須太過尊重知識,因為知識可能是有毒的,我們只應尊重那些真心實意用知識來為人民服務的知識分子,而不應容忍「公知精英」喧賓奪主、高高在上、自命不凡地用理論來冒充真理去忽悠民眾,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天理自在人心,真理就在每個人的心中,而並非掌握在專家學者的手裡。比如某些權威機構高調地宣布含馬兜玲酸的中藥材和中國特色食物鹹魚是致癌物。這些權威機構懂得治癒癌症的方法嗎?當然不懂!既然不懂癌症為什麼還要大談致癌物呢?這種不懂裝懂的癌症權威其實就是在賣弄知識混飯吃,想操控輿論以從中牟利。
類似這樣的各種權威如今還是風光無限、有恃無恐,還在精確策動各種謠言為其金主服務。所以說,「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人民群眾是人類本能的汪洋大海,脫離群眾的人就好比脫離了水的魚。那些鄙民眾為刁民、屁民、蟻民和低duan人口的所謂精英人士,實際上是自絕於人類的本能,他們所搗鼓的所謂新經濟、新科技最終將因為脫離民眾的利益而破產。而那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人,他們所創造的新道路、新模式最終將因符合民眾的利益而取得成功。
知識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服務於人也可以用來害人。知識可以讓人變得智慧,也可以讓人變得愚蠢,關鍵在於人們對待知識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崇拜知識、拜倒在知識的腳下、任由專家學者灌輸知識,那麼他將變得愚蠢;而如果他想成為知識的主人、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民眾的真實需要去掌握知識,那麼他將變得智慧。
7、吃出真理
當今社會,有很多人連自己應該吃什麼食物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要求助於專家學者,更不用說其他問題了。這已經意味著在智文化的誤導之下,人們放棄了越來越多的本能,將思考權、決定權拱手相讓,打算永遠跟在專家學者屁股後面做寵物了。那麼,人類社會將失去判斷能力,危害人類的行為將不會被制止。就象轉基因糧食問題,本來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連一隻小鳥都能解決,但人類竟然還要爭論不休。對於任何食物,只要堅持一條原則就足夠了,就是用身體的本能來決定取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好吃的吃、不好吃的不吃,吃了身體舒服的就是好東西,不舒服的肯定有毒。只要嘗一下轉基因糧食的味道就可以了,如果味道鮮美,請繼續,要是不好吃的話,請拉倒!這就是終審判決,哪裡輪到專家學者們啰哩巴嗦的?什麼科學研究能比得上大自然的傑作——人類的本能?
由於理智的過度膨脹而導致的本能退化,讓人們總是因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生產併吞下了太多味道不佳的有毒食物,這就是得病的外因,也是傳說中的「病從口入」。比如人們會因為餐廳的富麗堂皇而心甘情願地咽下味同嚼臘的食物,也會因為特價大酬賓而不介意地溝油小炒。那些怪味真的吃不出來嗎?非也,是因為太過相信僵化的社會邏輯,失去了情感本能的警惕性而「智」迷心竅,吃飯的時候總在盤算著其他事情,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味道上。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的核心利益,無論是否轉基因,無論是一碗粥還是一個饅頭,也無論是一棵青菜還是一粒糧食,它都必須是好吃的!不好吃的肯定有問題!但崇尚理智的人們卻不得不咽下食物主權被侵害的苦果。
孔夫子還說過:「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意思是說,聰明的人因為過度使用理智,故而無法合理地運用本能,連吃都不懂,所以難以獲得真理。生命的本質就是本能,放棄本能而獨尊理智的必然後果就是加速滅亡。智文化的荒謬之處就在於太過重視一棵理智之樹而忽略了本能的森林,我們寧願崇拜一隻鳥也不應崇拜科學。
人類本能的核心是情感,而情感的核心是仁愛,仁愛是人類所有美德和力量的源泉。忠實於自己情感的人必定能找到仁愛,而仁愛的人必然能掌控理智。知識的貧乏無法阻止一個充滿熱情的少年登上學問的殿堂,科技的封鎖也無法遏止一個志存高遠的民族傲然崛起。只要擁有仁愛的心,一個人就能成為知識的主人,一個民族就能衝破科技封鎖的牢籠。理性、知識和科技都不是人類可以依賴的靠山,只有人類的情感、仁愛,才是值得絕對信任的終極依靠,只要激活人們心中的仁愛,什麼科技啊、財富啊等等都不算多大的事,理性與情感亦必能和諧相處。
8、信記和義記的生意經
在此世界上,除了禮文化、智文化,還有信文化、義文化等。信文化是指各種宗教信仰,當下,各種正教、邪教正在糾結在一起泛濫橫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以神的名義宣判人類的原罪,矮化和奴化人類自身,鼓勵人類用自虐的方式來贖罪以取悅神靈、求得心靈的安慰。但是人類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喜歡自己、善待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這種虛幻的心靈安慰和酒精、毒品的作用又有什麼分別?人類的本能因此而嚴重中毒。義文化是指忠誠於某種狹隘承諾的忠臣烈女、僱傭兵、蠱惑仔、打工仔們所秉持的所謂契約精神,這種愚忠文化一直腐蝕著人類的智慧。這四種文化都是要借假修真,它們所憑藉的支點都是一些外在的、虛構的、不完整的、碎片化的存在。這些文化對於人類的改造世界和自我覺悟都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但弊端也非常嚴重,因此都不是人類前途之所在!
9、「手機殭屍」別嚇人
關於「非禮勿視」四句在此作一個簡單的解釋。視和聽是接收信息的感官,言和動是發射信息的行為,所以,視聽言動是人和世界交流信息的一扇門,是開合的關鍵。如果人的主觀意志不對它們進行有效的控制,它們就很容易被外界所控制。比方說,如果一個人上網的時候隨意地點開一些文章、圖片和視頻,他的意志就暫時被這些信息控制了,如果這些信息有不良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會動搖他的意志,然後誘惑他一步一步走向陷阱。而他從中自拔的意志力肯定要比還未點開觀看時弱得多了,這就產生了風險。風險可大可小難以評估,但最常見的風險就是停不下來,吃飯看、走路看、開車看……欲罷不能。只要一點開,魂魄就不再屬於自己了。
所以,在尚未點開觀看且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就應該控制自己的視聽,加強審查,絕不要輕易點開任何一個坑蓋,這就是風險管理。而一個人的言動又會成為別人的視聽,當他中了邪、被別人勾魂奪魄之後,也會擁有用言動來勾引別人魂魄的慾望,看過殭屍片的朋友就最了解了,此時此刻,有良心的殭屍都會選擇拚命忍住。孔夫子的「四勿」就是一種保護修鍊者的功夫,防止修鍊者被不仁的事物所吸引和散播不仁。當意志力被動搖,人就容易失去自主性,有變成扯線木偶和傳聲筒的危險。控制自己的視聽言動是每個人保護自主性的必要手段。如果自己控制不了,有人幫忙控制一下或許是好事,所以政府對媒體網路的監管實屬必要。
孔夫子表面尚禮,實則崇仁。「四勿」是「入道功夫」,是戒律,有被動的因素,只要將其中的「禮」字置換成「仁」字,就成為「了道功夫」:非仁不視,非仁不聽,非仁不言,非仁不動,以至於非仁不可!這就由被動變為主動和自動,一切就簡單了,功夫就上身了,風險就評估了,真理就到手了,天下就歸仁了,民族就復興了,世界就和平了。至於升級置換的具體方法,古時候叫「正心誠意」,現代則叫「實事求是」 ,各位可向此中求索 。
10、炮打司令部
仁義禮智信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五種美德,只由於稟賦因緣各異而側重有所不同。義、禮、智、信四種美德是仁德這種最高美德的衍生物,它們都是小德,是相對的美德,比不上仁這個絕對的大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擁有四種小德的人都會有歧視人的毛病,仗義的人會歧視沒義氣的人,講禮的人會歧視無禮的人,智商高的人會歧視智商低的人,信教的人會歧視異教徒。這些歧視必然循環報應於歧視者自身而導致自我歧視,人一旦接受了歧視的邏輯他就會連帶地歧視自己,無法倖免,這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方說一個人如果歧視窮人,那麼他也不得不贊同更富有的人對自己的歧視,而他的贊同就等於接受了自我歧視,這是邏輯,無法反抗。進而自輕自賤、自卑自憐,再進而自虐自殘、自討苦吃。而擁有仁德的人卻不會歧視不仁的人。孔夫子說:「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意思是說,我未見過愛好仁德的人歧視不仁的人。只有仁愛的人才能理解、包容、關懷、重視那些糾纏於義、禮、智、信的不仁者。因為不歧視他人,也就不會歧視自己,這也是邏輯,故而能自尊自信、自由自立、自愛自強、自然自得,所以仁者所向無敵。
正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人類受義、禮、智、信這四種借假修真文化的苦久矣。借假修真其實就是指,以跟仁愛的目標相背離的手段去追求仁愛的方式。比如用戒律、教條、苦行、跪拜、虐待、嫉恨、苛責、威脅、欺凌、懲罰、破壞甚至殺戮等方式來表達愛心。這些也算表達愛心嗎?是的,不止這些,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表白,這也是「天下歸仁」所表達的意思。前述那些負面的表白方式是人類長期和普遍使用的,但是效果不穩定,而且「能耗」非常高,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傷害,人類紛紛表示受不了,難受、想哭!借假修真只是一種特殊方法,長期濫用必定得不償失。只有充滿愛心的人能夠對這些讓人難受的表白心領神會,只有仁愛的人能從這一切事物中識取仁愛、獲得能量,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實現無線充電,所以才敢放「萬物皆備於我」、「無入而不自得」的豪言,發「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的壯語。
人類在漸悟法中折騰了千萬年,是時候見識一下頓悟法了。中華文化的靈魂正是仁愛,所以中華文化的正宗可稱之為仁文化。仁文化可以不用借假修真,而能夠以真求真、以實求實、以仁求仁,以愛求愛,方法和目標高度統一,這種方法能耗極低,效率極高,非常環保。它是孔夫子禮文化之外的教外別傳,簡單直接,直指人心,能夠頓悟真理,實在是人己兩利的上乘功夫。這種功夫薪火相傳、不絕如縷,它的傳承者們屢次在民族危亡之際展現出仁者風範,也肯定會在人類處於水深火熱之時大顯身手。中華民族的聖人和偉人為了幫助人類脫離苦海,殫精竭慮、功高蓋世,為什他們那麼厲害?只是因為他們解決問題的「演算法」與眾不同。
普通人都是運用四小德的「演算法」,因為這些「演算法」都有缺陷,所以總是無法把世間的事情想通,總在迷惑和混亂中折騰。而聖人和偉人都是以仁愛這個大德為「演算法」,因而能夠對世界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瞭然於胸,能為人類的前途指明方向,說起話來、做起事來自然就不同凡響。他們都曾極力地向世人解釋其「演算法」,而被他們公開卻又被人們誤解的秘密就是他們博大的仁愛之心,其巨大的勇氣和驚人的智慧都來源於仁愛這一本質和首要特徵,而絕不是其他。他們的本來面目就是仁者的本色——親切與關懷。
中國為什麼能夠崛起,靠的是什麼?是中國人特別有契約精神?特別有禮貌?特別信神?明顯都不是。是因為特別聰明?有一點道理,但中國人一直都是這麼聰明的,為毛近古以來又衰落了?因而聰明也說明不了問題。那麼原因就只能落在仁愛上面了,只要忠實於仁愛就能崛起,只要玩物喪志於四小德就要衰落,概莫能外!仗義是搞利益朋友圈,講禮固化了階級觀念,尚智縱容了空談誤國,迷信令人虛幻軟弱,這些就是虛偽與腐敗的根源,只有崇仁才讓我們保存了充沛的本能和真實的生命力。中國人的明顯優勢就在仁愛二字,幾千年的積累,一切浮華都被雨打風吹去,只有仁愛永遠心中留。一位經常來中國的日本老奶奶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人的「親切」,她看出了中國人的首要特徵。古往今來,那些最需要勇氣和智慧的奇蹟,都是由充滿愛心的人們所創造。仁愛是人類本能的核心,也是人類的使命和生命的源泉。今天,仁文化的合法繼承者們早已重新出發,力挽狂瀾、勵精圖治。不再陶醉於假仁假義的所謂「禮義之邦」,而是用蘸滿仁愛的糖衣炮彈,精確打擊四小文化的司令部,用實事求是的仁文化重新整合仁、義、禮、智、信,徹底解放人類的本能。
結語 :
如果明白了天下歸仁的大勢,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順應形勢把日子過好呢?最佳答案應是這樣:自己的事情交給情感去定奪,社會的事務交給有愛心的人去管理。組織要交給熱愛組織的人,事業要交給熱愛事業的人,要將人民交給熱愛人民的人,將國家交給熱愛國家的人,將人類交給熱愛人類的人。就象將嬰兒交給父母,將小鳥交給天空,將小草交給春暉!
附案例分析: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
以理智為主導的思考和以情感為主導的思考是截然不同的,以情感為主導的思考會更加敏銳和深刻,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這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特殊角度。這是一件社會反響強烈的校園欺凌事件,而社會上的欺凌事件其實屢見不鮮,被權、錢、勢、力欺凌的人們多是逆來順受、屈服於現實。而幼兒園、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它們無法脫離社會現實,園長、校長欺凌老師、校工,老師、校工又欺凌學生、幼兒,跟社會現實不是很一致嗎?又或者我們在社會上欺凌別人,而別人又欺凌我們的孩子,這種天理循環不是很正常嗎?為什麼校園的欺凌現象讓家長們如此痛心和憤怒呢?就因為平時我們大都壓抑情感而用理智來思考,認為屈服於強者和欺凌弱者都是符合某種社會邏輯的。但當被欺凌的對象變成我們的孩子時,我們就無法不用情感去思考了。孩子是強大的父母之愛的對象,任何理智、邏輯都無法對抗這種愛,父母無法忍受孩子受到欺凌,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行。儘管他們平時能夠忍受社會上的不公和欺凌,也曾不經意地欺凌過他人,在麻木不仁的理智中默默地接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以實力、財富為導向來建立人際關係的商業規則。但在愛的情景中,父母比平時更加敏銳和深刻地體味到欺凌的可怕和可恨,更有可能領悟到金錢社會以強凌弱的邪惡本質,更加痛徹心扉地體會到以強凌弱的現實簡直讓人無法接受。所以,是愛令到我們的覺悟達到事物的本質,讓我們的本能更加敏銳、更加強大,自我意識更加強烈,能夠體會到平時視而不見的社會邏輯的荒謬性。由此案例可知,情感比理智更接近人類的本質和更接近真理。
(全文完,感謝閱讀,歡迎評論!)
推薦閱讀:
※怎樣儘快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重境界?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孟子則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如何評價這兩種處事方式?
※選人用人有訣竅,古為今用最有效
※75、繪事後素:為什麼子夏說的「禮後」二字給了孔子很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