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奧斯卡和中國爛片的共同點是什麼

前幾天啊,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落下帷幕,《水形物語》、《逃出絕命鎮》、《三塊廣告牌》、《敦刻爾克》等影片成為贏家,《水形物語》還同時斬獲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看到如此結果,小樹的白眼已經翻到眼肌勞損,俺的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裡形容得很好,而也不知道這句話已被重複利用了多少個年頭了——

「近年的奧斯卡在令人失望方面真的從未令人失望。」

有的讀者就說了,嘿,雖然《水形物語》確實該吐槽吐槽,可《逃出絕命鎮》怎麼也算合格的軟爆米花片吧,《三塊廣告牌》在年末也勉強算是口碑之作啊。

哎,說得是沒錯。可美國作為世界上娛樂產業最興盛、電影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同時奧斯卡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頒給的居然是一些剛過合格線的作品,這豈不是頗為弔詭又違反邏輯的事兒嘛?

其實這一點也不違反邏輯,咱就來捋清它好了。

電影作為一種古老的金融產品,它的相關獎項當然只會為利益相關方負責,而不是為觀眾負責,觀眾在行使完自己的投票權(買票入場)後,便被關在了這個狹小的名利場之外。誰來得獎,當然是資本家和戲閥在決定,他們有情懷時,或者恰好自己投資到了口碑炸子雞,便能使得觀眾對頒獎三呼評委英明、實至名歸;他們不講情懷時,那觀眾也無可奈何,能罵誰?能控訴誰?畢竟這事兒跟自己幾乎無一毛兒關係——銀屏又沒加蓋,去看別的頒獎直播吧您。

還記得小樹曾寫過的美國#MeToo運動嗎?它的爆發,便是起源於著名「奧斯卡之神」/「好萊塢政客」哈維·韋恩斯坦對各色女明星常年的性騷擾被曝光。這位集資本家、戲閥和掮客為一身的哈維·韋恩斯坦,這些年的著名「戰績」就包括:

1998年,砸下500萬美元為《莎翁情史》公關,收買了大批學院成員為其遊說,甚至不惜違反奧斯卡規定,私下舉辦派對邀請多名評委到場,在面對指責時他狡辯說這些評委們只是「恰巧在場」。最終《莎翁情史》擊敗熱門大作《拯救大兵瑞恩》獲獎。

2011年,《國王的演講》面對強勁對手《社交網路》,結果後者在評獎季期間突然被爆出大量負面消息,先是FACEBOOK員工紛紛指責電影捏造事實,接著原著小說爆出抄襲風波,輿論公關的精確操控,成就了這樁「奧斯卡最大冤案」。

2012年,不僅最佳影片《藝術家》擊敗《雨果》讓所有人感到驚愕,當年最佳女主角獲得者梅麗爾·斯特里普也得益於韋恩斯坦的運作:他向《好萊塢報道者》的訂閱者們群發郵件,違規提及斯特里普之前的獲獎記錄,最終拿回了又一座小金人。

其他韋恩斯坦的公關黑歷史還包括:頻繁打電話給評委們遊說影片,甚至成功說服了從來沒看過影片的評委為他投票;《上帝之城》落選之後他將這部電影又發行了兩次,在影院里放了54周,終於在兩年後的奧斯卡上得到四次提名;在評獎季四處炒作《美麗心靈》略去了原著中的同性戀取向等。

(摘自 @畫外hoWide )

韋恩斯坦雖然倒了,卻是倒在了性騷擾之上,可好萊塢想必還有更多的韋恩斯坦正在明處吃香喝辣,畢竟名銜的交易可是高利潤買賣。情懷這個東西,只能仰仗人家的心情了,純情少年們對於學院派的憧憬,聊聊可以,但別當真。而中國能好到哪裡去呢?Angelababy和李易峰的百花獎獎盃還捧在懷裡呢……嗯,也許真的是情懷在肯定他們的表演藝術水準,各位粉絲別著急……

但是呢,想必讀者們也感到奇怪了,甚至不禁喟嘆起來:為啥近些年奧斯卡戲閥和資本家們的指縫落下的情懷已經變得那麼少了呢?就連用來撐門面和表演公信力的抉擇,看起來也像是矮子里挑高個兒。是的,人們已經隱隱感到了某種趨勢,即,美國電影的黃金時期正緩緩地、緩緩地過去。

翻閱奧斯卡歷屆之最,這個獎項從1929年開始,集多項榮譽於一身的影片大多出現在2013年之前——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至八十、九十年代達到高潮,如同一個正態分布曲線。而觀察這個曲線,恰好可以看出,它和美國經濟的黃金時期也是重疊的。

是的,只有最黃金的時節,才有最隨心所欲和不計代價的資本四處蔓延,才能延攬到最聰明最頂級的人才。也只有最聰明最頂級的人才所講述的故事,才能說服另外那批掌握話語權的最聰明最頂級的人才,藝術的盛世由此而生。

話鋒一轉,我們回到中國。中國電影、電視劇為什麼爛片頻出,簡直到了不忍直視、大便裡頭挑豆子的地步,其根源自然也是人才匱乏。可是呢,你以為他們是故意拍爛片、故意把故事講得毫無邏輯、故意陳列著毫無審美水準的畫面嗎?他們也不想啊,他們也想名利雙收啊,他們也想為投資者負責啊,可他們就是沒這個能力啊!

中國藝術從業者的人才匱乏首先要責怪的是供給制度的結構性問題。藝術生被人為地置於一個次等的位置,中國最聰明最優秀的那批學生對此是避之不及。粗暴點說,你不可能指望高考考300分的人詮釋的故事能說服那些考600分的人。雖然整個國家考300分的人占絕大多數,市場也龐大,但600分的人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啊。

小樹曾經也以為,中國難出影視藝術傑作是因為審查。事實上啊,審查自然是要背鍋的,可絕不是大頭。中國的審查都是人定的,意味著是有可能能開綠燈的,可你一高考考300分的人,怎麼能說服那些當年考600分的官僚給你開綠燈呢?(如果《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甚至《人民噠名義》確實是爛片的話,相關部門會為其背書嗎?很難很難)

中國最聰明最優秀的那幫人在哪呢?在國家部委、在金融圈、在高校、在500強、在海外……唯獨沒有多少會在娛樂行業里。出不了那個錢,而且是能彌補收入不穩定性和遭遇歧視風險的數額,是僱傭不到這幫人的。並且不能雇兩三個統攬一下全局就完了,得僱傭很多很多個,才能形成產業優勢啊。

美國只是隱隱有這個頹勢,況且電視劇製作領域人才儲備還相對充足,但我們可以看看咱自己的周邊。香港的喜劇、八點檔和港樂,台灣的流行樂和偶像劇,日本的遊戲、漫畫與動漫,都曾是盛極一時,如今早已在下坡路上跌得程度不同的青皮臉腫。很簡單,也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經濟都不行了,用於投資藝術的額外資本也就不行了,自然也就無法招徠和培育最頂尖的人才了——而只有最頂尖的人才,才能提供所有人都讚賞的作品啊。

說到文化產業的招牌,還別忘了泰國著名的廣告業。泰國的廣告質量在全球都是有名的,各種獎項也是拿到手軟,它的發展軌跡,其實可以很好地為港、台、日做一個詮釋:

為什麼泰國廣告從1995年開始爆髮式崛起呢?這個時間點是很值得玩味的。

答案是經濟泡沫。同日本一樣,亞洲金融風暴(1997)前的泰國一片欣欣向榮,經濟泡沫非常嚴重。過於誇大的經濟繁榮造就了一批土豪公司,而土豪公司們是不差錢的,為了擴大自己的產品銷量和推高股價,紛紛在廣告里砸下重金。當時一條廣告的製作費可以輕易達到三千到四千萬泰銖(約七百萬RMB),這還是泰銖大幅貶值前的價格。有了錢當然一切都好說了,泰國廣告一時間成為了年輕人最想要去的職業,人才、資金的投入效果非常明顯,大量優質廣告都誕生自那個時候。

97金融風暴之後,泰國廣告業收到了非常嚴重的衝擊。一時間客戶嚴重流失,金主也該破產的破產,該裁員的裁員,一片哀鴻.....但是並沒有妨礙泰國廣告業在國際上的各種繼續亮相,直至今日。

(來自 @元卜 )

嘿嘿,泡沫啊泡沫,你在何處不是個警示標呢?不過呢,泰國的實體經濟確實不行,人才流失了也找不到好下家,被困在這一畝三分田裡了。香港、台灣、日本畢竟產業相對發達,港台精英還能往大陸跑,文化產業自然日漸枯竭。

美國雖然依舊牛逼哄哄,但整體來說,經濟已經不復往日獨霸全球、說一不二的無上榮光了,更別提日暮沉沉的歐洲大陸。無他,因為中國這個「發達國家絞肉機」正在全速開動,大口蠶食所有發達國家因各種壟斷所形成的超額利潤,甚至有人云:比自己起變成發達國家,中國未來更有可能的是將所有的發達國家變回發展中國家。

美國的好萊塢,不過是經濟放緩導致的資本減少而被殃及的池魚罷了,雖還未到流波枯竭之時,可魚兒的呼吸困難時扇動的嘴,已是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文化巨擘步緩(美國),文化中龍徘徊(日本),以前曾不斷接棒的文化小龍餓死的餓死(香港、台灣)、割據的割據(韓國、泰國),絞肉機中國自己的藝術人才結構性問題目前看來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況且,絕大多數國民剛填飽肚子還沒多少年,擠出的資源還在數理化上磨絞肉機的刀片,何談將雪月風花吹遍神州呢?

礎潤識風雨,見微而知著,所以大家要準備好的是,我們確切地將會迎來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產業的低谷期了。

還記得上一張你被完全吸引的專輯,上一部你被完全震撼的大片是多少年前的事,或是多少年前的作品嗎?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九樹三花】。政治相關,敏感有趣。


推薦閱讀:

第90屆奧斯卡:本屆小金人,大家都有份
美國行動中的湯姆·克魯斯有望贏得奧斯卡小金人嗎?
女兒被侮辱致死,案情未破,她包下鎮上三塊廣告牌懟天懟地!
成龍為什麼會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
全家拿下8個奧斯卡獎,他卻7年敗光12億財產,為還債拍了10年爛片

TAG:奧斯卡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