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社會上的「道德婊」越來越多

隨著我們的物質文明不斷發展,我們的精神文明也來到了新的階段,現在不管是網路世界還是現實生活,人們遇到矛盾,很少再打罵相向,但相對地,一種新型的隱性暴力卻悄然興起,蔚然成風——即所有人都想當「制裁者」,不管什麼事,只要自己稍覺不對,馬上便要把別人斷定成蠢人無賴,隨即不由分說一通叱責,而且架勢無比凜然,彷彿只要覺得別人有錯,我帶多大的戾氣、朝你怎樣發泄,都是理所應當、無可指責。

這樣的隱性暴力如今已然成為了社會上的普遍現象,只要有一定的社交經歷,想必每個人都有所領略。我有個女性朋友曾在網上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次,她在某個社交平台上轉發了一個手繪愛好者畫的漫畫,轉發沒多久便遭到了一個陌生網友的強烈譴責,對方的理由是,「你這個行為是侵權,就是強盜」。朋友跟她提了三點,第一,她並沒有把這些畫用於商業用途,只是發在自己個人賬號里收藏分享;第二,作者並沒有註明禁止轉發等提示字樣,作者把畫發在公眾平台,主要意圖之一想必也是自我宣傳,因此很多人都轉發了;第三,你可以將此事告知作者,如果作者本人有意見,我很樂意刪除轉發的畫作。但是那個人根本不聽,朋友出去辦個事的工夫,回來一看,她已然在評論區「罵」了5個小時。當然這種「罵」從頭至尾一個髒字沒有(很多人覺得不帶髒字就是講理、就是高尚),但那種性質卻跟打罵別無兩樣。在評論中,有網友看到她把某個動漫人物設為了自己的頭像,於是便反問她,「你用的這個頭像難道得到日本原作者的授權了?」對方正氣凜然地回道,「我這個頭像是我自己在動畫里截的」。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為之折服,你自己截的就成了正版可以隨便用,別人轉發沒有版權聲明的作品就是侵權了?後來那人越說越沒理,但強勢的態度已經擺出來了,如果此時承認「確實是自己沒搞清」,又覺得面子掛不住,所以只好「沒理強說理」,最後實在氣不過,索性花錢到網店買來「轟炸服務」,找一堆盜來的號在評論欄里罵了幾千條污言穢語,以流氓之道草草了之。

另外,我有個男性朋友也跟我提到過很多類似的情況,我舉其中典型的一個。一次,他開著車在路口等紅燈,等燈的車有兩輛,他是後面的那輛。這條路兩邊都停放了很多車,旁邊是個商場,有一輛停路邊的車正準備離開,所以需要借用一段主路,將車慢慢倒出來。由於位置和距離的關係,倒車的司機不得不跟等紅燈的朋友示意,讓他往前挪個20公分,朋友領會,隨即往前開了一點。不過這時候,前面剛好有一家人拎著大包小包打算橫穿馬路,本來他們應該走信號燈下面的人行橫道,位置就在10米之外,但他們可能是懶得走這10米,而且他們家的車就在與此正對的馬路對面,他們大概是想以最短的距離走到自家車那邊,所以便打算從等紅燈的兩輛車之間穿過去,然而朋友往前這一挪,剛好把能夠過人的那條縫隙堵住了,那家人里有個中年男人見狀當即大怒,他以為朋友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大概覺得,朋友是嫌他們不守交通法規,那麼近的人行橫道不走,偏走這裡,所以「為了治你這種人的臭毛病,老子偏不讓你過」。那中年男人歪著頭指著車裡的朋友大嚷道,「你這人怎麼一點風度沒有!沒看我們拿這麼多東西么?!我們這還帶著孩子呢」,朋友好聲好氣跟他說明狀況,但那人認準了朋友就是個混蛋,一邊叱責著「一點事不懂!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一邊帶著家人從斑馬線那邊饒了過去。朋友看了看副駕上給女兒買的尤克里里,又看了看那家人遠去的背影,心裡又無奈又氣惱。

諸如此類的事幾乎每天都在重複,每個人對此都不再陌生,有些人認為這只是很普通很常見的個人素質問題,但負面的事常見才更應引起警覺,並需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及時找到問題的根本。為何社會上會忽然出現這麼多追著別人叱責討伐的「制裁者」?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我大致找出了5點原因。

第一點,負面新聞(見聞)過多,使人產生了無法自控的「小人之心」。

社會上的惡人,向來都是利用法律和執法不嚴等漏洞,拚命破壞社會的善意,譬如碰瓷;醫鬧;不少人故意借錢不還,欠債者轉移財產,打官司百戰無果;有人虐殺動物,路人看不下去,上前勸阻,結果被對方拳打腳踢;一群家長天天帶著孩子在別人窗根和居民樓道長時間喧嘩嬉鬧,因為我們沒有明文規定不準白天擾民,警方無法可依,所以「報警沒用」,你忍無可忍,下去好言相勸,結果被對方以「釋放孩子的天性」及「我工作那麼忙,好不容易才跟孩子玩一會都要被你多管閑事」等無賴歪理白眼相待,甚至惡言相加;一個騎車的人打算去銀行存款,車筐里裝著十幾萬現金的袋子鬆了,現金掉了一路,路人撿起交給警察,之後經統計,發現一分不少,此新聞剛剛報出,結果有人又開始在網上大發陰氣,不管事情怎麼發展,他們都能扯到「國人素質低」上去:路人哄搶時,他們說人貪婪無德,當別人把錢送還時,他們又說,這幫人交還並非出於本心,那乃是害怕被「官方」懲處。

這樣的事每發生一次都在對社會形成影響,雖然多數人只是屏幕前的路人看客,但是那種無奈、不甘、委屈、氣憤都會悄無聲息地在內心積沉,使人對社會的看法日漸消極,直至這種消極漲滿四溢,把人推向病態的崩潰邊緣,亦即往後只要稍微看到點什麼,他馬上便會把別人誤解成不懷好意的陰毒小人,繼而不管細節真相,呲起白牙便朝人一通怒叱。

社會上,人都是為了防備拿著武器的人而拿起了武器,為了迷惑那些戴著面具的人而戴起了面具。這世上真實存在著不計其數的溫暖和關愛,但如果我們讓大眾覺得社會上凈是小人,凈是陰謀,那為了自保,那些普通人也會不自覺地做起小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盡「度君子之腹」的小人事。

這裡我舉個自己身上的例子。以前我跟一個20歲出頭的青年共事過一段時間,在剛開始相處時,青年總是對我顯出一副傲慢不羈的樣子,語氣十分冷硬,好像時刻都在煩悶生氣,你朝他說一句「早」,他會斜著眼白你,然後看著旁邊的空氣回道「啊,(你)來了」。後來過了2個月,他漸漸了解了我,態度也大有轉變,恢復了本性中自然的靦腆樸實。有一天吃飯時,我向他問起為何一開始對我那個態度,是不是我什麼地方做得不妥?青年如實告知,他跟陌生人相處的原則就是這樣,因為他的性格太老實了,如果一開始對人太客氣,很多人不會覺得他尊重人、懂禮貌,而是覺得他好說話、好欺負,往後共事時很多人就會在他身上找存在感,拚命朝他命令呵斥抖威風。此後又過了2個月,有一回我無意間看到了他的體檢單,年齡一欄寫著「21歲」,所以小聲問了他一句「你不是25歲么」,他愣了一下,然後不好意思地回道「我一般都會說大一些,如果讓別人知道我年齡太小,他們會欺負我」。聽罷,我不由心頭一沉,暗暗唏噓。

第二點,嫉惡如仇,想要講理,但卻沒有足夠的分辨力和理解力。

有些人總想消滅自己眼中的「黑惡勢力」,但凡碰到「可疑的人」,便當即擺出剛硬的態度跟人糾纏到底、「寧折不彎」。在網上這些人表現得就像「黑網警」,在現實里就像個獨斷的「梁山英雄」,什麼事,他覺得不對,他就要拔刀相助,「懲奸除惡」。但我們說,個人畢竟不是企業,企業里某個員工犯了錯,你要懲處他,首先要調查審核,看他的違規情況是否屬實,其次要開會商討,確定給何種處分,這樣才能盡量做到公平公正。然而這些「制裁者」並沒有正規企業那樣的審查機制,什麼是惡人,什麼是惡行,全要仰仗他們自身的分辨能力,如果他目光敏銳,批評得當,那利大弊小,無可厚非,但更多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發聲者」並不能辨析準確,我們知道,行正氣的前提是明理,人不明理,正氣便難免要被帶歪領偏,變成戾氣,或許有些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沒有足夠的能力,你給人的「當頭棒喝」便難免要變成污衊誹謗,你以為自己在行俠仗義,但實際上只是為社會製造了更多的怨憤和冤屈。

第三點,心性差,缺乏涵養和耐心,出了事,不願去思考問題,搞清問題,上來就把人和事斷定成自己以為的那樣朝人一通惡批。

什麼東西一旦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在看、在聽、在說、在做,那它就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培養」,現在國內是什麼時代,什麼都不願動腦、什麼都不想花時間的「快時代」,在快時代里,你修個圖都不需要去系統深入地學習,因為到處都有傻瓜軟體,你直接點個「一鍵美化」,萬事大吉;很多口水小說,本來就已夠通俗、夠商業,但改編成影視作品後,你會發現就連少有的一點抒情文藝元素都被刪得一乾二淨;包括很多文章也是這樣,現在你想看好文章,必須要到網上耐心自淘,而不能光看網站和APP給你推薦的那些,真正的好文章必定具有內涵和深度,為了承載這些,它勢必要有一定的篇幅和文學性,因此這就觸犯了快時代推送的兩大法則:1、不能讓受眾覺得花時間;2、不能讓受眾覺得費腦子。一旦違反法則,你的點擊量和經濟效益立刻就要受之影響,急轉直下。

此外,與此類似的還有那些被推送的視頻,有不少視頻你會發現解說員的嘴皮都跟機槍一樣,恨不得一秒連說十幾個字。他們在做後期的時候,為了竭盡所能地縮短時間,通常都會剪掉解說的所有氣口,並且接近極限地調快語速,不給受眾任何覺得「浪費時間」的感覺。因為很多人就是這樣,一旦覺得什麼地方稍拖一點,他們馬上就要關了你的改看別的。

在快時代里,推送的一方和接收的一方總是在相互影響,蠶食著彼此唯有的耐心,然而當我們大眾的耐心從原本就很浮躁的《一本書讀懂24史》,最終變成《視頻:5分鐘看完〈紅樓夢〉》之時,除了暴戾和浮躁,你又該讓他們拿什麼去應對生活中的誤解和矛盾呢?

第四點,假借別人的事,大泄私恨。

在那些動輒帶著戾氣朝人說教叱責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並非真的出於義憤填膺,而是眼前的事物讓他想起了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和事,所以他要「惡意曲解」,故意把別人的某種行為理解成他想像中的惡行惡舉,然後再對之瘋狂討伐,從而為過去的自己報仇雪恨。

我們不時在社會裡見到的那些極端恨窮者就是這樣,在人性規律中,人都會忍不住去憎恨那些曾經深深傷害自己的事物,如果一個人被貧窮或者自以為的「貧窮」折磨過,在攀比風氣中被大俗者譏諷過,那麼在日後的生活里,他十有八九就要憎恨貧窮,憎恨沒錢的自己,憎恨有錢人,更憎恨這個以經濟能力為主流評判標準的現實社會,所以當別人跟他們提起理想、尊嚴的時候,堅定地走在求金路上的他們立刻就要被勾起仇恨,從而怒不可遏地跟人大講「有錢才是硬道理,沒錢你屁都不是」或者「沒錢你還談個屁理想!談個屁尊嚴」的恨窮氣話。

人一旦對某類事心懷私恨,他的評判便很難再做到客觀公正,甚至為了「復仇」,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極端行為。以前我在某網站看體育新聞時,有個網友的評論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那條新聞寫的是關於足球賽場上黑人球員遭到種族歧視的事,那個網友在評論欄寫了一大段文字,大意就是黑人被歧視,純屬活該,他們本來就是那樣的生物。後來有其他網友看不過去,回擊了他幾句,讓他注意保持尊重。這人一看,馬上惱了,隨即又發了大段文字,道出了他持這種看法的具體理由,即以前他到非洲某國家留學,那的黑人都有槍,而且都非常看不起黃種人,經常欺負他們,甚至把人摁在地上用自己的陰莖抽打對方的臉。所以基於這些經歷,那些網友剛駁斥他一句,他當即便用極度憤慨的言辭回應他們:「當你被他們一邊用槍頂著頭一邊拿大黑陰莖往你臉上蹭的時候,你還會為他們據理力爭么?也不好好想想!真是蠢到極點!」

這個人雖然狹隘極端,但至少把自己憤怒或抱有偏見的原因講了出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社會上的大部分人並不會講明緣由,很多時候都是陡然暴怒,朝人大肆開火,因此這便給了人一種挑釁、針對的感覺,你這邊莫名發作,趕上脾氣差的,肯定要跟你爭凶鬥狠,糾纏不休。

第五點,心態失衡,尋求發泄。

社會上,很多人都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他們從中無法得到任何認同感,乾的活計只是為了拿一份錢養活自己;他們平日里的業餘愛好就是喝酒、打牌、玩網遊,看的書基本都是口水小說,看的視頻大多都是快餐視頻;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有技術性的特長,一年到頭也得不到一句真心讚揚,甚至工作和生活中都很少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精神上的唯一「收入」,就是購物晒圖、炫耀攀比,但是在攀比的過程中,又往往落於下風,因此只好打腫臉充胖子,一口子花掉大量存款去購買一切能夠附庸風雅、裝裱門面的東西。然而錢在這方面都花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自然要大打折扣,一旦紙包不住火,到頭來還要被跟自己同屬一類的人惡意戳破,大肆譏諷。

這些人因為心裡總充溢著各種各樣的憤怨不平,所以每天上網看新聞時,但凡看到某某人幹了有損公德的事,他們當即就要「急公好義」地挺身而出,即便當事人已經付出了代價,受到了法律懲處,他們仍要憤怒又興奮地用最惡毒的聲音對之大加侮辱,甚至無聊到要千方百計地人肉對方的信息,查出他們的單位,使之丟了工作,生活一片狼藉才算消火滿足。在整個過程里,他們沒有絲毫愧疚,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並和大眾輿論同站一側,無比安全,所以不管言辭多麼過分,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人干卑劣的發泄勾當,除了釋放平日中積累的不滿情緒,必定還有心理方面的深層原因,即來自於精神根部的自卑感。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發泄者,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是些自我認同感極低的自卑者,為何我們說「卑微之人必有齷齪之心」就在這裡:一個人如果內心過度卑微,他往往便要習慣性地認為周遭的人都遠強於自己,人若自慚形穢,長此以往,其內心就會漸生怨恨、嫉妒、不平衡,以至不由而然冒出卑劣的想法,開始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別人失敗、痛苦、發生不幸,在「期待」的過程中,如果有機會,他們甚至還要親手製造別人的不幸,因為只有看到別人跟自己一樣糟糕,他們才會略感「公平」、稍得寬慰。

紛雜世事,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如果我們能找到「病患」的本因,便往往也能找到「治療」的方法。以上五點原因,我們自古即有「醫治」之法,其中最紮實、最有效的就是讀書自修。讀書的功效都是千百年來被人們反覆驗證過的,比如讀書可以修身養性,凈化心靈,讓人增長見識,開闊胸襟,教人明理,辨別是非……現在很多機構,官方的、非官方的都在設法讓人讀進更多的好書,但這個方法畢竟需要時間,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吸收能力,所以現在我們除了推出更容易吸收的讀書方式(比如有聲書、話劇、根據原作改編的優秀影視作品等),我認為更加實用奏效的,是要大力推廣「情商教育」,特別是要把「情商課程」融入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學和大學可以開設相關的必修課,社會上也可在網路各平台、電視台、廣播電台多投放相關的節目(娛樂、綜藝、對談)、講座、微電影、公益廣告等,讓大眾潛移默化地學會最基本的相處之道。

與漫長的讀書樹人相比,情商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簡單直接,很多時候你只消知道禮貌謙和的應對方式即可——什麼情況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哪種行為會惹人嫌憎、干哪些事會不合時宜,包括如何客觀平和地處理矛盾——而不必去一一深究事物背後的繁雜道理。做人總是先循原則,再悟道理,在良好的原則領航下,所有的道理都會在日後的「實踐」中逐一領悟,所以在融入生活的情教熏陶里,我相信每個人的文明行為都會成為新時代的風向標,因為不管你對未來有著怎樣的強國想像,彼此尊重的文明環境總能給人最直接的舒適體驗,人總是願意親近理性陽光的人,而疏遠暴躁卑劣的人,如今「制裁者」的大量湧現,或許顯示了我們的主流風氣已經開始主動排棄那些惡人惡行,但在現今這個階段,在我們既不明事件隱情,也不知他人苦衷的情況下,我認為我們還是要盡量控制氣勢懾人的不羈氣節,不要草率評斷,輕易發聲,從人性規律講,我們大部分人都很難接受冷硬的「勸告」,你硬打硬碰,只會激起別人的逆反心理,別人聽不進不說,往往還要惡言相向(甚至施加暴力),得不償失。在碰到不得不出面勸阻的時候,我想圓柔平等的協商態度,總好過冒昧傲慢的質問叱責,如果你的正義真的是出於對社會大環境的整體考量,而不是因觸犯了個人利益而堂而皇之地發泄私恨,或許「不去製造新的矛盾,對事不對人地冷靜解決事情」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成年人最應遵循的行事準則。

作者:阿馨;首發於【阿馨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shinri

閱讀我的更多文章,請百度「阿馨的新浪博客」,通常第一個搜索結果就是。

歡迎大夥加入我的讀書q群:194069424(主題:讀書、二次元、電影、資源分享等)


推薦閱讀:

一個玩的比較好的女生把我手機密碼改成了她的生日還順便設置了指紋,這是什麼行為?
如何做一個受貓歡迎的人類?
請推薦一些對提升技能和情商比較有用的日劇?
我就是想知道,你們都是怎麼一點一點讓自己的心理強大起來的?
如何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TAG:道德綁架 | 尊重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