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與其看落腳,不如學邁腿
剛開始跑步的時候
很多人都是怎麼舒服就怎麼跑
畢竟已經好久沒有鍛煉了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起身動一動
自然不能在一開始
就虐到自己第二天出門雙腳發抖
但如果一不小心堅持了下來
竟然越跑越久越跑越喜歡
對飯後百步走越發感到不滿足
胸中如同有千萬隻野馬在呼嘯奔騰
我!要!學!習!
這個時候就不免要關注到「跑姿」了
因為正確的跑姿不但能提高跑步成績
還能減少能量損耗避免傷痛
而跑姿則經常與腳的著地方式聯繫在一起
最常見的著地方式有「腳跟」
「腳尖」、「前腳掌」這三種
而其中腳跟著地和前腳掌著地
(也稱中足著地)最被人熟知
腳尖著地(也稱踮腳跑)則更適用於短跑項目
一般只有相對專業的短跑運動員才會採用這種方式
業餘的跑者只需了解
腳跟和前腳掌的著地方式就基本夠用了
無論是哪一種著地方式
人在跑步時的每一步
都要承受地面施加的反作用力(約為體重2倍)
用腳跟著地會產生兩次衝擊力
而用前腳掌著地時由於足弓、跟腱
和小腿肌肉代替腳跟吸收了作用力
則只會產生一次衝擊力
同時因為前腳掌著地有了緩衝
衝擊力的產生也會變慢並被分散
由於衝擊力大容易使損傷率變高
(比如腳的應力性骨折)
因此緩衝可以預防跑步損傷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運動員
會在著地後將膝關節下壓的原因
為的就是製造緩衝
所以僅從這一點看
前腳掌著地比腳跟著地更有優勢
但這些只是針對外在的受力來說
事實上若從身體內部的肌肉收縮來看
使用前腳掌著地大大增加了足弓、跟腱
和小腿肌肉等部位的緊張度
不但容易使這些部位變得疲勞
嚴重時還會引發小腿脛骨應力綜合征
跟腱炎和足底筋膜炎等問題
所以兩種方式皆有利弊
並沒有哪一種更佔優勢
弗吉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也發現
重要的其實並不是著地方式
而是接觸地面時腳相對身體重心的位置
研究表示當腳接觸地面的位置
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時出現損傷的機會更少
因為此時的髖、膝、踝關節都處於彎曲狀態
可以有效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
而當著地位置在身體的重心之前
無論是哪一種著地方式
膝蓋由於被迫伸直
都會使腿部承受更大的衝擊力
所以與其關注著地方式
則不如重視步頻(每分鐘跑的步數)
因為它可以起到控制重心的作用
低於170以下的步頻由於步伐過大
很容易使得著地位置在身體重心前
加快步頻縮小步幅至每分鐘180步以上
最能有效減少腿部承受的衝擊力
推薦閱讀:
※戶外運動有哪些,幸運葉子體育介紹
※釣魚新玩法,給我一根特製竿!我要在馬桶上瘋狂爆護
※在北京最高峰經歷雷暴和冰雹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釣魚人碰到電工千萬別衝動,教你一招讓他乖乖走人!
※當我們在說山峰很難時,究竟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