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靠誰?
老有所養,每個人都面臨這個養老的問題。但身處不同的年代,思路也截然不同。
如果有兒女能在膝前盡孝,子孫三代乃至四世同堂其樂融融,固然是盡善盡美。但是世事古難全,還是難免有種種原因,兒女無法悉心照顧。問題就出來了,養老院?保姆?如何選擇,這無疑困擾著很多人。
老外們的福利待遇好,家庭觀念沒那麼強,養老院自然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對於他們的子女們來說,很早的放飛以及相互間財產的切割,也是其原因之一。至於國人呢,根深蒂固的老觀念,養兒防老啊。養老院是什麼地方?有兒有女的,幹麼去那種地方啊?自己家裡挺大的房子不住,跑去縮在那麼小的房間裡面,那多憋屈。諸如此類想法觀念,源遠流長。
看看,老人們的想法很簡單。其實呢,從根子裡面說,還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固定思維在作怪。即便在兒女們的強迫下去養老院溜達了一圈,看到專業的設備和更多的同齡人,洋溢在臉龐上的笑容似乎表明對這裡的認可。但往往回家以後,一切都改變了。彷彿又變回了以前的老頑固,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不去,讓子女們無所適從。
從老人們的角度出發,本身就已經從社會的主流中退出,在心理層面上已經存在一種挫敗感。如果能適時的適應新環境,再輔助一些熱衷的愛好興趣,這無疑是能彌補心中的那種缺憾。在自己的老窩裡,一切都是自己做主。哪怕是再多生活上的不便,身體生理上的不舒服,那也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種歸屬感和所有權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老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了這種不便所帶來的重大負面影響,也認可了養老院的理念和形態,但往往礙於老傳統,受困於面子問題,不願讓老朋友老街坊說三道四,於是乎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如何改變這種觀念?這是養老機構和社會層面需要解決的。
記得台灣之前有過一篇報道,有家養老院做成了一種概念,在裡面可以賺錢,可以消費,某種程度上講,是延續了老年人的社會年齡。其實國內的養老機構也可以借鑒這種思路,從增強滿足老年人的掌控欲和歸屬感著手,為老年人真正打造一個老年樂園。
那麼,另外一個選擇,保姆呢?
前不久發生的保姆縱火案,不由得讓很多家有保姆的人心有戚戚。正所謂斗米恩升米仇,對保姆的親密層度拿捏的分寸,也是眾說紛紜。甚至勾起了很久以前的舊新聞,虐待孩子的,招搖撞騙的,勾引男主的等等,保姆這個詞,隱約間就被戴上了某些被審視的框框。
我們善良的相信人性的本能,不能一棍子打死。但讓某些需要照顧的老年人接受保姆的存在,無疑也是一種挑戰。咋然間出現一個陌生人在家裡進進出出,一應生活事物都交代出去。對於挑剔的老年人來說,這種骨子裡的不信任油然而生,也是無可厚非的。
買菜燒菜做飯,用水用油用電。伴隨著保姆的活動半徑,往往就是老人們的目光巡視所在。唯有長期的相處和人品的保證,或許才能贏得信任。而這一點,對於參差不齊的保姆人群,的確很難。
孝順有閑的兒女們,舒心順心的養老院,人品保證的保姆。
你家的老人們渴望的是什麼?
推薦閱讀:
※請問養老保障金改革了嗎?
※新政速遞丨上海民政發布養老機構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關於養老會員制是否涉及「非法集資」的討論
※應對「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專項法律服務
TAG: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