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介紹(三)——哈迪斯之火 King crimson(深紅國王樂隊)(第五部分)

1981-1984年:」加麥蘭搖滾」-專輯紀律,擊打,好對成三;以及樂隊生涯第二次中斷

1981年,Fripp結束了前七年在精神修鍊和忙於製作小型Projects的事業(如在David Bowie樂隊中演奏吉他,Peter Gabriel 和Daryl Hall領導器樂敲擊樂隊The League of Gentleman並追求實驗性的個人演奏生涯),他決定去構造一個新的「甲級」搖滾樂隊,但暫時沒有重建King Crimson的意圖。這個新的樂隊已經招收了Bill Bruford作為鼓手,Fripp又詢問當時King Crimson的歌手和吉他手Adrian Belew是否願意參與新樂隊,第一次(樂隊排練)Fripp是和另一名吉他手一同排練的,這暗指Fripp想要一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在Talking Heads的巡演結束後,Belew同意加入並成為了樂隊的作詞者,Bruford建議Jeff Berlin加入並從事貝斯手,但對方因為太忙的原因回絕了他,所以貝斯手的面試在紐約舉行:第三天,Fripp大概在篩選了三名人員後離去,幾個小時後與Tony Levin一同回來(他得到這份工作因在」Red」中從事單人和聲)。Fripp後來承認,如果他最初知道Levin有興趣,他會選擇他作為第一選擇的貝司手而不舉行面試。Fripp將新四人樂隊命名為Discipline,並隨後趕到英國排練與撰寫新的歌曲材料,他們於1981年4月30日在薩默塞特郡的摩爾俱樂部(Moles Club in Bath, Somerset )初次登台,並在The Lounge Lizards(英國先鋒爵士/無浪潮樂隊)的支持下完成了英國巡演,到了1981年10月,樂隊決定將他們的名字改回為King Crimson。

製作人Rhett Davies

1981年,King Crimson在製作人Rhett Davies的幫助下錄製了專輯《Discipline》,這張專輯展現了樂隊迥然不同的一面,這張專輯收到了很多新的風格影響,比如後朋克、新浪潮、近代Funk、Go-Go Funk和非洲式的復節奏。這張專輯的聲音在《新搖滾專輯指南》中被描述為一種使用」驚掉下巴的技巧」的」糾纏的節奏,調和性的演奏」,Fripp旨在創造一種」加麥蘭搖滾」(Rock Gamelan,可能指特定名詞,未搜索到相關曲風和活動)的聲音,使用配對的吉他演奏的環環相扣的音樂曲風,他發現這種曲風接近印尼的加麥蘭合奏。Fripp集中精力在複雜的撥片琶音上,此時Belew提供了一種包含動物吵鬧聲、工業元素、電子踏板效果器的嘯鳴聲的吉他音色。除去使用貝斯,Levin還使用了查普曼琴(the Chapman Stick),一種十弦復調的雙手演奏吉他,包含低音部分和高音部分(綜合了貝斯和吉他的特點),這種吉他幫助他構成了一種」完全原創的風格」。Bruford嘗試了一種缺少鈸的原聲套裝和Simmons SDS-V電子鼓套件。這張專輯的歌曲長度要短於之前的專輯歌曲長度,Belew在專輯中寫了很多詭詐和敏銳的歌詞,這張專輯也深刻地被這種歌詞塑造著。樂隊之前即興演出的品味現在完全收斂,專輯中單曲《The Sheltering Sky》是樂隊綵排時錄下的;嘈雜的、半自言自語半大聲喊叫的單曲《Indiscipline》是部分寫定部分即興發揮的,目的是給Bruford一個機會去在剩下的單曲中逃脫嚴格的節奏要求,盡他可能的與歌曲的節拍對峙。這張專輯發行於1981年9月,這張專輯在英國專輯排行榜達到了第41名,美國排行榜達到了第45名。

1982年6月,King Crimson仿照專輯《Discipline》錄製了專輯《Beat》(這也是第一張用了和上張專輯相同的陣容錄製的專輯)。樂隊中沒有成員收集音樂材料;製作人Rhett Davies一個人承擔了這個任務。這張專輯與「垮掉的一代」的主題及其著作有著鬆散的聯繫,反映在歌曲的標題有如《尼爾、傑克和我(Neal and Jack and Me)》(靈感來自尼爾卡薩迪和傑克凱魯亞克),《咆哮者(The Howler)》(靈感來自艾倫金斯伯格的《嚎叫》)和《薩托利在丹吉爾(Sartori in Tangier)》(靈感來自 保羅·鮑爾斯)。Fripp要求Belew閱讀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並從中得到靈感,這張專輯包含了旅行、迷失方向。孤獨等主題。這張專輯明顯比《Discipline》更熱門,它創造了一種刺耳的、無調性和簡易的歌曲如《Requiem》。

專輯《Beat》中Belew作為出面人物、主唱、主要的歌詞寫作者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有一次,他與Fripp發生衝突,並命令他滾出工作室。在分歧解決後,《Beat》專輯發行後達到了英榜39名和美榜52的成績,King Crimson繼續巡迴演出。單曲《Heartbeat》在Billboard主流搖滾排行中排到了第57名。在這段時間,樂隊還發行了錄像帶《噪音:在佛雷瑞斯的演出(The Noise: Live in Frejus)》,這張錄像帶記錄了1982年8月27日在法國弗雷瑞斯的演出。

King Crimson的下一張專輯《Three of a Perfect Pair》,錄製於1983年,在1984年3月發行。樂隊在籌備專輯過程中遇到了歌詞創作和專輯方向的雙重困難,樂隊最終決定在A面放置四首更流行化的歌曲和一首純樂曲,在B面放置70年代中期無調即興曲風的實驗派歌曲,外加《Larks Tongues in Aspic(肉凍雲雀舌)》的第三部分。這張專輯在英榜排行第30,美榜排行58,歌曲《Three of a Perfect Pair》和《Sleepless》作為單曲發行。2001年重錄發行版包含了另一些歌曲,集合了混音和即興創作樂曲,外加上Levin半開玩笑化的聲音剪輯單曲《The King Crimson Barbershop(緋紅之王的理髮店)》。這張專輯的最後一次演出是在1984年7月11日加拿大蒙特利爾,這場演出被錄製並於1998年被發行為專輯《Absent Lovers: Live in Montreal》。

專輯《Absent Lovers: Live in Montreal 1984》

1984年的巡演過後,Fripp由於不滿意樂隊的工作模式,第二次解散了樂隊。Bruford和Belew對這個決定感到沮喪,Belew 回憶起他是在閱讀《Musician(音樂家)》雜誌時看到樂隊解散的消息。儘管境遇並不理想,這些樂手們仍然保持著友好的關係,Belew把解散的原因歸因於「樂隊應該小憩」,但這最終歷時了十年。


推薦閱讀:

Flash and the Pan - Flash and the Pan [1978]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
Nouvelle Vague - Nouvelle Vague [2004]

TAG:搖滾樂 | 前衛搖滾ProgressiveRock | 新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