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我們國家原來曾經是最注重女權的國家之一

前言:

今天是婦女節,所以想來說一說和女權相關的問題。

女權一直是互聯網上口水紛飛的焦點問題之一。無數勇士前赴後繼,在這個問題上唇槍舌戰,在討論女權的問題上,可以說是血肉橫飛,口水和爭論聲一直沒有停過。

而在春節期間,山東電視台的春晚里有一個小品,一經播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這個小品里,小品的主角算了這麼一個賬:

「他和他老婆從訂婚到結婚,總共花了四萬塊錢。」

「她24歲嫁給他,假設84歲離開這個世界」

「每天給他家洗打掃衛生、照顧老人、下地幹活、生孩子,平均一天不到兩塊錢。」

看到這一段我的內心是震驚的,為了防止有看幾張圖片就斷章取義的嫌疑,我特地去把整個節目都看了一遍。

看完就放心了:這個節目絲毫沒有貶低這段話的意思,而是正經地把它作為一個「愛老婆理由」在說。

而滿屏幕的「666」、「沒毛病」,看的我也是尷尬一陣接一陣。

我趕緊去看了眼黃曆,發現今年是2018年,並不是1918年。

忽然覺得一陣悲哀——因為這個論點你就算提早100年說,也一樣是會被噴的。

「從女權萬歲,到女子能頂半邊天。」

不管你信不信,中國真的(曾經)是世界上最注重女權的國家之一。

確實,在明清時期,女性地位確實低下。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裹足陋習到女性幾乎不上學。重男輕女的思想一度也很嚴重。、

生個兒子傳宗接代的思想讓很多中國女性的名字變成了「招弟」、「招男」等等。

可是,事實上,在清末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女性解放的步伐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先說清末:

1900年,從台北開始,就興起了天然足潮,並成立天然足會,天然足會旨在解放女性,革除纏足陋習。而辛亥革命後,更是號召全國上下革除纏足陋習。

1902年,吳馨將私塾改名為務本女塾,是中國公認第一個女子學校的雛形。

1903年,金天翮著的《女界鍾》出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系統討論女性權益問題的專著,在書里,作者喊出的口號是:「女權萬歲」。

1907年,女子教育宣布合法化。

1912年1月,孫中山接見女子參政人員代表林宗素,允許女子參與到中華民國的政權建設中來。

我們看看,從第一次女權專著觀點的提出,到女子可參政,這中間不過短短9年時間。而我們不難看到的是,即使在當下,世界上的一些女權狀況糟糕的國家,遑論女子參政權,就連女子基本的受教育權乃至生存率都成問題。而這中間又過了多少年?

時間的車輪依然滾滾向前,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

1915年,青海省遵化縣女學生鄧春蘭寫信給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要求北大增設女子席位,允許女子進大學讀書。

1924年的3月8日,廣州的勞動婦女聯合會在廣州第一公園舉行了桔年活動,從這次活動後,三八婦女節正式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1927年,在西安發生了中國第一個由女子提出離婚訴訟的案件。

眾所周知,在民國時期戰火紛飛,軍閥割據,可是就算在這個時候,中國女性解放的步伐卻算是轟轟烈烈,在全國各地的女子學校和女子權利保障機構(大部分是自發,小部分政府組織)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全國各地。

女子不光參與到日常工作中,還參與到當時的各項社會活動和革命當中來。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就是紀念由於學生活動而不幸犧牲的女學生代表。

同樣的,女性在藝術和文化界也嶄露頭角。從張愛玲林徽因、從冰心蕭紅都是當時先鋒女性的代表(這幾位的作品和履歷,相信也不需我贅述),在這背後的是民國時期大家對於女性固有形象的轉變。

傳統三從四德的女性形象已經不再是社會主流形象,恰恰相反,有知識有文化,敢愛敢恨的新女性形象更受到青睞。

時間來到了19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後。

如果說之前的女性解放活動算是點燃了女權的火把,那麼1949年之後的中國,才算是真正燃起了女性權益解放的烈焰。

1949年7月,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第一本女性刊物《新中國婦女》創刊,毛澤東和朱德分別為這本刊物題詞。而早在之前的3月份,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就已經成立(也就是婦聯的前身)。

除了成立機構之外,新中國更是在第一時間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並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廢除包辦、買賣婚姻,取締關閉妓院,改造婦女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婦女走出家庭,參與社會事務和正常工作,廢除形形色色的性別歧視和性別禁令,宣傳女性應當進入到傳統男性行業當中來。

或許,大家不太清楚這一系列措施代表什麼意義,我這裡有一個比較觸目驚心的數據,不妨給大家看一看:

在《1950年北京處理妓女工作總結》中,有這麼一段:經過血液、細菌等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患性病的學員佔96.6%。在上海的檢查中,也發現了94%的女性患有性病。為此,國家光是盤尼西林就注射了13000多針,當時全部藥物都是進口,光花費就一億多元。

而這一切的時間發生在1950年,也就是國家建設之初。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表示:別的地方可以省錢,這個地方不能省。

在1955年,貴州婦女聯合會刊物發表了文章《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講述了在當時貴州人民公社內,實行男女積分一樣的事情。毛澤東知道這件事後,立刻說: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個口號迅速響遍大江南北,即使在現在的中國,很多地方依然稱女子為「半邊天」。

從另一個小角度或許更能說明當時的女子地位有多高:

在1955年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上,第一次將勞動女性作為鈔票的人物。

在我印象里,各國錢幣上有映元首、有映國王、也有映科學家文學家的,可是將普通勞動女性映上鈔票,中國應該算是首例。

故事講到這裡,暫告一個段落。可是我們不難發現,從第一次喊出「女權萬歲」的口號,到「女子能頂半邊天」,總共也就經歷了半個世紀。

可是在這半個世紀里,經歷了清朝、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大部分時間也在戰火紛飛。在這樣的情況下,僅僅用了短短半個世紀,有些孤獨的「女權萬歲」就變成了響徹全國的「女子能頂半邊天」。速度之快,改革決心之強,足稱世界第一。

先前也說過了,在清朝之前,中國女性權益之差可說是觸目驚心。在當時的中國,女性地位低下程度恐怕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嚴重。可僅僅只用時半個世紀,就把過去傳統上千年的思想進行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可謂不是奇蹟。

而我們不妨再看看,和中國一樣文明源遠流長的印度、歷史同樣悠久的中東地區,女權問題依然是頑疾。

「從她在我家一天只花4塊錢,

到你不給我買口紅憑什麼說愛我?」

可是,在喊出了「女權萬歲」的118年後,在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的63年後,在一個省級電視台,依然能說出「她給我洗衣服做飯照顧老人生小孩,一天只花四塊錢」的荒謬言論,而很多人還不以為忤,覺得有趣。

哪裡有趣?哪裡好玩?哪裡沒毛病?

現在再看這一段,我沒看到有趣,也沒看到好玩,我只覺得噁心。、

同樣噁心的還有丁璇,這個跳樑小丑不知道從哪來的勇氣,到處開設女德班,宣揚的是100多年前就必須要打破的那一套,我說幾條她的言論給大家看看:

女性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

穿著暴露是非常低俗的表現。

女子不經媒介紹而嫁是大不孝的行為,不配做這個家族的後代。

三精成一毒,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患癌症的風險高。

(這真的不是我瞎編的,給我十倍的想像力都編不出這玩意兒出來。)

奇人奇事就說到這裡,下面說一說我最近看到的。

在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女性消費主義的盛行。我說幾個之前看到的文章和知乎流行的問題: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男朋友情人節只發5.21的紅包他是真的愛我嗎?」

口紅和包包被包裝成了奢侈品,而很多營銷號更是起了:《我把青春都給你了,你給我買套房怎麼了》這樣又蠢又壞的標題。

去年的婦女節,我寫了這樣一篇文章:《我們都在說婦女節快樂,但是這些話題卻無人提及》,在文章里,我提過:

在當下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依然很高,在服務行業內,服務員被客人言語性騷擾更是到了家常便飯的程度,女性在一些私企的生育權依然得不到保證,之前我的一位女碩士朋友在入職一家公司的時候被提出「三年不得懷孕」的要求。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消費主義和日常問題的忽視,女性權益這個問題勢必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真正的男女平等,任重道遠,道阻且長。

有問題就必須要解決,儘管很複雜,儘管很艱苦,但是有些問題必須要有人說,有些事情必須要有人去做,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好。這也正是我寫作的目的之一。

就像我們今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在慶祝三八婦女節,那麼就讓這篇文章告訴你,我們的國家曾經在女權這件事情上多麼驕傲、多麼自豪地一往無前,也讓這篇文章告訴你,現在的問題依然嚴重,前路依然漫長。

過去的終將過去,而未來才剛剛開始。

可正是如此,才值得不斷前行。

推薦閱讀:

漢武帝的墓為什麼被盜墓賊遺忘了?
四年睡3000個男人的民國少女余美顏可以說是「泡學鼻祖」了
追憶盛世繁華,回味宋詞雅趣|給孩子講文化
如何比較《羋月傳》與《大秦帝國之崛起》?
毛澤東有什麼藝術成就?

TAG:女權思潮 | 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