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瘦下來的女生都是狠角色
每一個瘦下來的女生都是狠角色
作者: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
一、你的身材,就是你堅持的意義
記憶中的大琪一直以胖乎乎的形象留存在我的腦海里,就因為那時候長得實在太胖了,所以在班上一大半同學們都戲稱她為「小胖妹」。
大學畢業後大家都忙著各奔前程也就再沒怎麼聯繫了,就在前不久我在一次大學同學發來的聚會合影中看到了她。
大學時那個滿身贅肉的小胖妹一下子在合影中明顯的削瘦了很多,皮膚也變得富有光澤且細膩,整個人的氣質和精神相較於以往顯得格外不同。
一時間我完全被驚呆了。
後來我在微信上聯繫到了大琪,問她是怎麼瘦下來的?
她只是簡單的說了句:
「管住嘴,邁開腿,再加上堅持鍛煉就行了。」
緊接著我又追問:
「這個我都知道,可是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手機屏幕里的對話框倏地跳出一行話:
「根本就沒有人在乎你是怎麼瘦下來的,別人只關心你是否瘦了。正因為我現在的身材,才讓我的堅持顯得有意義,誰都不會知道這些年我為了瘦下來經歷什麼,很多人只在乎結果。」
寥寥數語,說的卻是道不盡的人生曲折。
很多事說起來不過是一句話,能在很多人胡吃海塞放縱自己的春節時間裡,通過堅持鍛煉控制自己讓自己瘦下來的人,這樣的經曆本身就是一種值得敬佩的行為。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講的是「一個人瘦下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那個知乎帖子里,一個女孩講述了自己從120斤成功瘦身到100斤的經歷,貼出前後對比的照片,在體型上真的差別太大了。
其實感動我的不是她的減肥過後曼妙削瘦的身材,而是照片中透露出的自信大方和堅定的眼神。
用她的話說就是,這20斤,改變的不單單是她的身材,而是她的人生。
她說她胖的時候,在學校走路總是喜歡低著頭,和別人的合照都喜歡站在最後的角落裡,只要輕輕一瞥,就能看出她身上透露出來的自卑感。
而現在瘦下來的她,穿上了很多以前從不敢穿上身的衣服,摘掉了原先平凡無品的黑框眼鏡,帶上了隱形眼鏡,再加之長期堅持健身和瑜伽練習,無論是走路還是吃飯都是腰板挺得很直。
對很多人而言,身材的改變只是一個開始,這背後藏的是你去改變你整個人生的決心。
所以,千萬別小看那些成功和肥肉說拜拜的人,他們吃過你吃不下的苦,流過你不願流的汗,換回了你求不來的美。
二、人都是天生不善於自控和堅持的
還是這個春節,去了一個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婚禮現場,幾個高中中學簡單寒暄過後,一個同學順手就點上了一根煙,還分給在場的幾位同學,後來我問他:
「我記得高中那會你不抽煙的啊?」
他笑笑說:「這煙抽了又戒,戒了又抽,反反覆復沒有盡頭。」
我也只是笑笑而已,並沒有接話。但是那時那地卻想起了一段電影台詞:
「大家一定要小心那些有六塊腹肌的男人和永遠保持好身材的女人,這些人擁有你所不能想像的決心和意志力,還要小心那些冬天裡能唰的一下起床的人,他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要知道一個擁有好身材的人,他必須是一個克制、謹慎、注重細節、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現代男性,才能始終保持纖瘦、精壯、線條明顯的身材。
在如今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時常能聽到類似的話,隔壁老張口口聲聲要戒煙,同事小李信誓旦旦說減肥。
但結果往往是,幾個月過去了,老張依然在堅持著「自己抽完這一包就戒煙」的說辭,小李仍舊固守著「不吃飽哪來的力氣減肥」的想法。
美國新聞Vox網站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說的是心理學家們對於自控力的最新研究,研究者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人類在抵制誘惑方面,表現都是非常差的。通過自控、用意志力來抵制誘惑,這種方式的有效性,其實被我們明顯誇大了。也就是說,人都是天生不善於自控和堅持的。」
他們對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159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到了學期末,那些自我控制更好的學生,在完成目標方面,並沒有表現得更好,而是感到筋疲力盡,而那些能順利完成目標的學生,只是因為他們經歷了更少的誘惑。
而事實上那些在自控方面做得好的人,實際上都享受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做手頭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不是折磨,而是樂趣,更是一項樂在其中的人生趣事。
「想要減肥10KG」的目標比起「必須減肥10KG」的目標更容易實現,因為比起討厭的事情,人們更願意做喜歡的事。
在朋友圈看過好多關於減肥的勵志故事,那些看似一下子瘦成閃電的人都有過漫長的減肥經歷,有歷時半年的,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都有。
他們身上最讓人佩服的,除了那種不斷挑戰自己的毅力,和要改變自己的決心。更可貴的是對自己熱愛的事物不斷沉浸其中,而非採取一曝十寒的消極態度。
每一個能讓自己瘦下來的人,身上都藏著巨大的力量,因為那些漫長的跑道,和無盡的黑夜,都是他們一個人孤獨走過來的,他們用每天小小的一點堅持和進步,都變成了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
身材的改變只是一個開始,這背後藏的是你願意去改變你整個人生的決心。
三、驚艷的改頭換面,都源於小小的堅持
羅振宇在2017年《時間的朋友》這場跨年演講中分享一些小故事,其中我看到一個有趣的細節,用羅胖的話說就是:
「我鄭重向大家承諾,穿運動服做跨年演講,這是最後一次。對,我也是頭一次看到穿著這麼隨意的演講風格。」
這段演講中羅胖和大家分享了一個關於他穿衣的小故事,他說有人建議他把運動褲換成窄腿褲,說一個胖子穿上會顯得比較挺拔,而羅胖則是這樣回應的:
「我創業掙錢,我就是為了我想穿什麼就穿什麼嘛,沒人敢說我嘛。」
這個時候對方和他講了一句話,
「人生一切努力的價值,就是為了成為美好的一部分。但是,你首先得知道,什麼東西是美好的。你穿著一條經過挑剔的褲子,然後你就會需要一條相對體面的腰帶,然後你就會知道自己身上缺乏一些配飾,你會不斷地追求生活趣味中,讓自己變得更好、更體面,請注意,這就是自律。」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我穿衣服有個特點,我是一個西裝控,我特別喜歡那筆挺與熨帖的外表下,是對生活輕鬆與自在地駕馭。
曾經我看上一套價值四五千的西服,這昂貴的價格倒逼著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而這昂貴的西服又倒逼著我更細心地學會如何護理西服,所以我又買了熨燙機學習如何護理衣物,以保證每次出門西服都是如白紙般的筆挺。
最後我發現,我還要報一個健身房保持身材,不然大腹便便如何能穿的進這套西服?
如果說,這世間真的有什麼可以抵禦時間的改變,那唯一只剩下「態度」二字。
因為你有嚮往美好事物的態度,才會讓你反過來逼著自己自律而優秀起來,畢竟所有的美好事物來的都不是那麼容易。
在健身房裡,你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身材越差越不想開始,身材越好越不想停止。
為什麼?
因為身材不好的人自然體會不到,那種因為身材比例良好而產生自信的快感,這樣的反差只會讓這兩類人的人生差距越來越大。
記得在深圳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姑娘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次吃完午飯大家都在躺在座位上玩手機看劇的時候,只有她一個人靠在牆壁上筆挺地「罰站」。
不僅如此,深聊起來才知道,她每天都堅持在小區跑步,經常做各種有氧運動,抓緊一切空閑時間做鍛煉。
日積月累的堅持鍛煉,讓她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印象最深的是她說的那句:
「其實在你刷朋友圈五分鐘的時候,我已經跑了一公里。」
然而這小小的幾個五分鐘,堆成了她後來的跑道,完美的身材,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改變,有時候不是很大很宏觀的事情,而是很簡短的幾分鐘。每天多一點,就能拼湊出後來你想要的生活。
早睡早起,比昂貴的護膚品管用;
飯後靠牆站立半小時,可以矯正儀態;
每月工資儲蓄5%或者10%用做學習基金;
出門時帶本書,坐地鐵或者公交時可以看一點;
早起喝一大杯清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膩辛辣;
每天鍛煉半小時,沒時間去健身房,就在家練習;
不得不承認,每一次驚艷的改頭換面,都源於無數次小小的嘗試和堅持。
很多人的不自律往往是因為貪圖快速的滿足感,尤其是在智能手機高度化普及的今天,大家的自律被智能手機徹底擊潰。
比如你剛想靜下心去健身房跑個步,但是就忍不住看看微信,然後點開優酷看個劇,刷微博看看段子,刷微信朋友圈看別人在幹嘛。
美國心理學作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關於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時,曾提出「延遲滿足感」的觀點。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在充滿問題和痛苦的人生中,推遲滿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先攻克人生的種種難關,再來享受後來的快樂。在充滿問題和痛苦的人生中,推遲滿足感無疑是唯一可以和慾望鬥爭的生活方式。
四、敢於和自己的惰性作鬥爭
不要懷疑也不要辯解,懶惰是人之天性,但有人能以身體力行抵抗懶惰,有人卻只能在懶惰的泥淖中愈陷愈深。
晚清中興重臣曾國藩曾有言: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一生最強調就是治懶: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在他的行事準則中,每一天必須按計劃做事,一件拖下來就和另一件撞車。
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
晚年身體不好,在家休息三四個月,卻因為浪費光陰而無比自悔。病情一旦有所好轉,馬上給自己寫了工作時間表,上午會客,聽工作彙報,寫日記,寫奏摺。下午處理公文,晚上溫詩寫古文等。
任何時候我們或許都不缺乏瘦下來的決心,我們缺的不過是敢於挑戰自己的惰性。
在你沒有徹底愛上運動之前,同樣的你也不會把跑步跳繩游泳當成為一種享受,反而你會認為這是一種負累。
你每一次偷的懶,都會慢慢變成腰間囤積的贅肉和甩不掉的煩惱。
沒有人會告訴你,每一個人生的舒適區都是將你慢慢煮熟的一口鍋。
一位心理學家斯莫爾的研究表示,忙碌可以提升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更強的人,又會更忙碌。
斯莫爾的團隊觀察了一些老年人日常生活里的幾種活動,像慢跑、園藝;社交活動,比如拜訪朋友;以及認知活動,比如玩電腦,然後觀察這些老年人是不是會經常從事不同的活動。
結果發現,這些活動能減緩認知能力的下降,而且那些認知能力衰退得比較嚴重的老年人,生活方式沒這麼豐富。
如果你真的想做自己,你需要先跳出舒適區,才有機會去擁有更多選擇權。大不了發現掉進了坑裡,再爬出來,也能更從容地做自己。
木心先生曾在《文學回憶錄》中寫道:
「凡永恆偉大的愛,都要絕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會重獲愛,重新知道生命的價值。」
人生不也是這樣么?
誰不是在經歷絕望中,看見一切不美好的事物給自己造成的傷害,才恍然明白自己應該在涅槃中重生,去重塑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不去和那些未曾經歷的人生做一次鬥爭,你或許根本不明白自己可以有多優秀。很多時候,因為瘦下來甚至保持身材這回事,其實就是拿肉體凡胎在和人的天性做鬥爭。
就像我們不斷付出努力精進自己一樣,我們的想法無非是讓自己變成那個隨時可以瘦下來的狠角色。
巴菲特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建議:
「在你的一生中,你應當做你熱愛的事情。」
如果你做的是你熱愛的事情,那你的效率會更高,並且在你的一生中你不曾有一天會將工作看成是一種負擔。
如果讓我選擇一種令人羨慕的成功,那我情願選擇以自己熱愛的方式度過一生。
作者簡介: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一個用文字思考問題,用語言表達思想的寫作人,在文字里深度剖析人性的善惡,在沉思中用文字詮釋人生的來往。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草根回憶錄.上篇 - 生機初動:無法看透的起點,準備好了嗎?
※我們在藝術中尋找什麼
※曾經那些對應試教育奮筆疾書的人最後怎樣了
※一個人的道歉里,藏著他的思維模式
※提升格局,從接觸大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