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虛懷若谷

中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記得講的是歷史上有個「將相和」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後,趙王封他為上卿,位在功臣名將廉頗之上。廉頗因此很不高興,揚言一定要當面侮辱他一下。藺相如知道後,並不計較。每次上朝都稱病迴避,不與廉頗爭高下。每逢外出看見廉頗的車,都主動避讓。為此藺相如的手下人不服氣,認為藺相如沒有必要怕廉頗。藺相如對他們說:「我單身赴秦,連秦王都不怕,何怕廉將軍?只是因為秦國所以不敢侵略趙國,就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如果我們不和,國家就受難了。」廉頗聽說這話後,愧感萬分,親自負荊到藺相如家裡請罪。從此,兩人成了「刎頸之交」,共扶趙御秦。

古往今來,許多志士仁人為了國家、民族、集體的利益,而忍辱負重,盡心效力。作為集團總部機關的一名工作人員,更應該有豁達大度,能屈能伸的胸懷、氣量。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話生動地頌揚了人應有的寬廣坦蕩的善容他人的良好素養。縱觀古今中外,無論哪一朝代,官處何職,凡在歷史上有所貢獻、有所成就、為世人讚頌的,大都是具備豁達大度,善於容人、忍讓,能化解各種誤會的心胸和雅量的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不記恨管仲射他的一箭之仇,並任其為相,尊為仲父。三國時劉備,冒著風雪兩顧茅廬,諸葛亮不見,但他不在乎掉了他這個「劉皇叔」的價兒,又三顧茅廬,終於感動諸葛亮,出山輔佐劉氏重創江山。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儘管曾一度受到不應有的排斥打擊,但當黨需要他再度「出山」時,他一如既往地熱愛黨的事業,忘我地為黨的事業貢獻餘生。他們所以能有所成就,稱譽天下,同他們有非凡的心胸和氣量有很大關係。

豁達大度,能屈能伸,是做一名黨員幹部應具有的胸懷和風度,也是凝聚部屬、團結「一班人」的一種「粘合劑」。作為黨員幹部怎樣才能做到豁達大度,能屈能伸呢?具體講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一、當別人誤解時,要做到「宰相肚裡能撐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由於經歷、認識角度、生活習慣和工作方法的不同,在看待和處理問題上難免有一些差異,產生一些誤解。在實踐中,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首先要持有一副表示理解和諒解的態度,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作必要的實事求是的解釋。如果這樣暫時還無效,仍然受到誤解,那麼就要有點「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的精神了,要耐心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千萬不能因為受到一時的委屈就發火,泄私憤,與人過不去。如果事後證明你確實對了,也不要搞「秋後算賬」。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中說:「世界上完全不被別人誤會的人是沒有的,而誤會遲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我們應該經得起誤會。」我們黨許多前輩領導人為維護革命團結,經受住了各種冤枉委屈。劉少奇同志的晚年就是在錯誤的批判和迫害中度過的,當他與世訣別時,只說了一句話:「好在歷史是由人民寫的。」這種為顧全革命大局所表現出的諒解氣度,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二、當別人不服時,要做到「讓他三尺又何妨」。現實工作中,存在有的同志由於工作需要,職務往往比一些年齡比自己大、工作時間比自己長的同級甚至上級提得快。對此,有的同志會正確對待,有的則表現出一副不服氣的態度,工作中不是十分盡責的配合,談吐中話里藏話地譏諷。遇到這種情況,大家要做到千萬不能爭強好勝,用權壓人,這樣做只會結下矛盾,於己於人於工作都無益。而應凡事多誠懇地向對方請教,尊重他們的意見,關心他們的生活,做到虛懷若谷,在一些非原則的事上禮讓三先,以達到感化、團結的目的。安徽桐城縣城有個「六尺巷」,相傳在清康熙時,有個姓葉的與當朝宰相張英的家屬在此居住,葉不服張英的官職和才幹,常故意和張家爭地界。張夫人忍無可忍寫信給張英求助。張英朝中得信後即修書一封:「一張紙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遵命,便拆牆讓了三尺。葉家深為張英的大度心懷感動,不再當小人,也退牆三尺,使兩牆之間形成一個六尺巷道,從此兩家也相處和睦。這個故事與「將相和」的故事一樣,告訴我們一個與人「讓一事,和萬事」的道理。

三、當別人讒言時,要做到「一笑了之」。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有的人思想品德修養較差,喜歡背後搬弄是非。遇到這種人背後說自己的壞話時,要像陳毅元帥說的那樣:「話雖然 難聽,但傷不了筋,動不了骨,有則改之,無則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說起來簡單,看起來瀟洒,但要做到,沒有「容百川」的胸懷是很難的。領導要修得這種胸懷,首先要陶冶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時時行得端,走得正,俗話說只有心中不懷鬼,才能不怕鬼敲門;其次要立足於單位大局和穩定團結的高度上考慮得失,想到為解個人的「一口窩囊氣」去吵架,排斥、整治人家,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破壞了團結大局。這方面宋朝宰相富弼的例子頗能給人啟迪。《史書》記載著他遇到有人辱罵他,就像沒聽見一樣。別人告訴他:「有人在罵你哩! 」他毫不在意地說:「恐怕不是在罵我吧?」別人又告訴他:「那人在指名道姓地罵你哩!」 他還是不在意地說:「不會吧?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著呢!」他對一些不明事理,不知原委而背後亂加責罵他的人,從來是寬宏大量,不計較,並且照樣推薦,委以重任,因而團結了大批朝臣,一度使宋王朝出現中興。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繆建民就團結問題,也為全系統幹部員工提出了「四個團結」的具體要求,即「團結出力量,團結出士氣,團結出幹部,團結出人才。」

四、當別人錯怪時,要做到「不計前嫌學會淡忘」。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健忘是一種不可有的習性,而在化解嫌隙、消除摩擦問題上,善於淡忘過去,倒不能不說是好事。在文章剛開頭舉的「將相和」的故事中,廉頗、藺相如之所以能夠重歸於好,不僅有廉頗負荊請罪的作用,關鍵是藺相如善於淡忘而不記恨廉頗羞辱自己的昨天,否則就沒有了膾炙人口的「卒相為歡,為刎頸之交」的「將相和」的故事了。在實際工作中,不與別人發生矛盾是不存在的。當別人以前曾與自己發生過矛盾,而且已被實踐證明是對方錯了時,你不是盯著人家的過去不放,而是寬宏大度,多看看別人的好處,這樣肯定比記著他的過去更有利於團結和工作。反之,如果對過去的一點舊賬,老是耿耿於懷,常念不忘,甚至你別過我的「象眼」,我就想法絆你的「馬腿」,那麼就會陷於僵局,怨氣也會越積越深。明代馮夢龍在《廣笑府》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笑話:有父子性俱剛,不肯讓人。一日父請客,支使其子去城裡買肉,將出城門,正遇一人對面而來。雙方各不相讓,對立良久,其父一等二等不見子歸,於是找到城裡來,見其子正與人對峙,便對子說:「你把肉拿回去,陪客吃飯,待我與他對立。」可見,這樣互不相讓的做法,於人於己皆無益處。只有互相忍讓,打破僵局,才能化解矛盾,利於工作。

推薦閱讀:

【當眾講話】堅決不做當眾講話方面的灰姑娘
你不敢辭職,是因為你太容易被替代
歐洲貴族階層瘋傳的六條黃金法則,影響你一生!
職場中,聽取這3種建議你就完了
我倒想給你百萬年薪,可你有沒有來拿的本事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