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流行的超市攻略:溜邊逛,不要去中間!

- 食通社說 -

做為現代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並不缺吃的。但想要吃得乾淨、健康,卻沒那麼容易。購買食物是門綜合性的學問,要有知識、懂品質、有常識、有生活實踐……在超市越來越大,貨品越來越豐盛的時代,面對琳琅滿目的食物,如何高效地完成健康採購?住在加拿大的孫姍給我們介紹了這幾年在北美盛行的「shop the perimeter」法則,在中國的連鎖大超市同樣適用哦!

最近我接觸到好幾位廚師,都提到去逛超市時「買溜邊,不要買中間」原則——shop the perimeter。

如圖所示,「溜邊」指的是,從右下角逆時針向上,最邊緣的一圈。綠色是主食、蔬菜水果;藍色區域代表海鮮、肉類,蛋奶等;橙色是酸奶和乳酪。「中間」呢,除了必要的一些調料,中間的那些行,都是以冷凍食品、包裝食品、加工食品為主。靠近下方收銀台的那道淡黃色區域,則通常會放滿糖果、巧克力等「放任衝動型」貨品,等待那些漫不經心排隊結賬的顧客「中招」。

看來,去超市買東西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呢。

逛超市六大「黃金法則」

那麼怎麼挑選又乾淨、又實惠、又有營養的食物呢,這裡有幾條「黃金法則」:

1.「溜邊逛,不要去中間」

菜店內四周櫃檯通常擺放的是鮮貨:果蔬、鮮肉、海鮮、蛋奶,這些食品營養成分更高更紮實,加工程度更低。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逛超市至少應該是先買這部分食物,再去中間 - shop the perimeter first - 先買溜邊的一圈。

2.同類食物,要買簡單(的鮮食),不買複雜(加工過的)。

例如:寧可買全穀物食物,也少買精米精面;寧買帶豆莢的豆子或整塊乳酪,也少買剝凈或切好的。因為沒經歷一次加工、尤其是精加工的過程,食物本身的新鮮度和微營養就少一些。一盒漂亮的胡蘿蔔餅乾,盒子上畫著橙色誘人的胡蘿蔔,甚至標註「低糖」、「XXX維生素」、「高纖」這些誘人的辭彙,可是想想,做這盒餅乾要很多種原料、經過各種長途運輸、花費很多人工。它的包裝也會產生垃圾——如果是塑料袋塑料盒,甚至幾百年都不會降解。再仔細看看複雜加工食物的配料表,少說也有一二十種,可疑的油脂不說,其中還有各種添加劑或保鮮劑。相比來說,一把胡蘿蔔,從農場土地到消費者餐桌,經歷的過程要簡單很多。因此營養成分也得以保持更多。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不是在吃真的食物,我們是在吃那些看著像食物的加工產品。

3.包裝越少越好。

買幾個蘋果不必非得用塑料袋去裝吧!這些塑料袋生產時污染一次環境,丟棄時再污染一次環境,大部分都不會回收再用。真正負責的超市和生產商,在行業的推動下,一直在尋求少量和可降解的包裝方式。執迷不悟還用漂亮塑料製品對食物進行過分包裝的生產廠家,不值得我們用錢去支持。

4.買散裝,實惠又安心。

米、面、糖、鹽這類食物,越來越多商店開始提供散裝,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瓶子去打——玻璃瓶可比塑料袋安全、乾淨多了。散裝食品想買多少買多少,不用囤貨,減少浪費。而且,品質好不好可以看到、摸到、甚至嘗到。想想看,這年頭各種食物的過度包裝,都要使「打醬油」這個詞失去現實意義了!有時候忍不住會盼望孩子可以幫著家裡打醬油的那一天重新到來!

超市裡的散裝食品區。圖片來源:naturesemporium

帶自己的容器去買散裝食品,避免了浪費,減少環境污染。食物裝在玻璃瓶里還很漂亮!圖片來源:ctvnews

北京的有機農夫市集也支持消費者自帶容器按需來「打」。圖片來源:北京有機農夫市集

5.以新鮮蔬食為主。

這裡所說的「蔬食」除了蔬菜之外,也包括各種植物來源的非加工食物,如堅果、穀物、豆類、南瓜土豆、山藥、紅薯,等等。在我們的日常食物結構中,快餐和便餐所佔分量越來越多,新鮮的蔬食和水果反而越來越少。而人體必備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益生元、纖維……往往大量存在於這類食物中。

左圖是70年代的「金字塔形」食物結構,目前逐漸被右圖的最新的營養學觀念取代。可以看出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要求一日三餐中新鮮的果蔬所佔比例更大。這些食品富含益生元(probiotics),可以促進腸道健康,對很多慢性長期隱形的病症有預防的作用。

6.去農夫市集。

如果你家附近有定期舉辦的農夫市集,那就要恭喜幸運的你了!在北美,各類農夫市集一般會要求種菜的人直接賣菜。你會知道這把菠菜是哪個農場出品的,甚至哪個農民種的,種菜的方式是什麼……所以更值得購買,實屬買菜方式的上上選。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周日農夫市集,全年無休。渥太華市整體人口不到100萬人,卻有1300個註冊農場以及25個以上的各地農夫市集。「農夫市集」的數量和普及程度,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很多人一周的食物幾乎全部在農夫市集解決。市集也是吸引遊客的地點之一,因為這裡可以買到生產者種植

「食物沙漠」 vs 「食物綠洲」

我最近學了一個詞,叫「食物沙漠」——food desert(編者註:「食物沙漠」的概念首創於上世紀70年代,一直被用來特指美國那些缺乏超級市場、居民難以獲取和負擔得起有營養的新鮮食物的低收入居住區。相比之下,如果一個地區有超級市場或蔬菜店,則被稱為「食物綠洲」)。在超市裡,下圖就是典型的「食物沙漠」:貨架上擺滿了罐頭、爆米花,和各種加工食品。這是逛超市的「下下選」——哪怕這些包裝食品多麼漂亮、牌子多麼高檔、包裝多麼精美,也最好免碰。不要迷信標籤和廣告詞,它們之所以可以長期擺在貨架上,是因為保質期長,添加劑多,並且經過了高溫消毒,因此幾乎毫無例外是低維生素、低營養、高化學物質的代名詞。這些「垃圾食品」,只適合偶爾充饑食用。

下邊兩張圖,屬於買菜「中選」。這是經典的超市生鮮櫃檯。鮮菜的保質期不長,擺上貨架的時間都和它們離開土地的時日,相差不會太多——尤其是綠葉菜。

這是超市裡,對你的身體真正友好的部分貨架。

最後,買菜真正的「上上選」——農夫市集,或者各大農場門口的直營。在市集,無論是前後左右還是周邊中間,都可以暢快地買! 在這裡不光可以買到更新鮮的菜,還可以和種菜的人打聽如何辨別鮮蔬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支持良心農場,支持踏實種好菜的農夫,短期也許只是普通的買菜行為,長期來看,這種購買會通過你的參與,慢慢構建一個更有活力的、更負責任的在地經濟圈。所謂影響力投資(編者註:impact investment,意即讓自己花出去的錢和投資來支持「好人好事」)的真義大概不過如此!

本文作者孫姍在位於加拿大的農夫市集上銷售自家農場蕺菜園(Chi Graden)的蔬菜。這裡位於加拿大五大湖之一休倫湖的旁邊,小鎮上只有幾千人口,周六的農夫市集總有一批忠實的顧客。越是居住在農業區的顧客,越知道新鮮好蔬食的寶貴。

在中國,我們也有自己的農夫市集!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為:廣州城鄉匯農墟、昆明采耘農夫市集、西安農夫市集、南寧都市農墟、深圳農藝市集、上海農好農夫市集、成都生活市集、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重慶市農夫市集。你生活的城市裡有農夫市集嗎?

吃那些「真實的」東西!

說了一堆關於「買菜」的法則,最後再講兩句關於「吃」的。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是美國新聞學教授與暢銷書作家,他近幾年發表了多本思考現代人如何選擇食物的暢銷書籍,還製作了紀錄片。他的作品初看是關於「舌尖上」的美食,細看卻要深入許多——穿插了對於美食的本質、食材的來源、食品與農業的深入觀察思考。最近的他作品陸續有了中譯本,這本《吃的法則:經典日常飲食手冊(飲食覺醒系列)》談到的一些「食物法則」很有道理,摘錄幾條如下:

食物法則

  • 吃真實的食物 - 上文提到的超市周邊賣的那些,就是真實食物;
  • 不吃將糖(或甜味劑)列在成分表前幾位的食品。最典型的是飲料,比如:冰紅茶;
  • 水是最佳的飲料;
  • 不吃宣稱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 不吃名稱中帶有「清淡」、「低脂」或「無脂」等字眼的食品;
  • 不吃在電視廣告中看到的食品;
  • 不要食用要求戴白帽進入的場地生產出來的食品;
  • 吃五顏六色的食物;
  • 好食物來自健康土壤;
  • 「麵包越白,死得越快」;
  • 珍愛石磨糧油;
  • 想吃垃圾食品就自己動手做;
  • 細嚼慢咽;
  • 想一想食物來自何處;
  • 下廚做飯。

這最後一點「下廚做飯」最關鍵。邁克爾·波倫寫書、教書、到處做講座,如此忙碌依然堅持自己做飯。只有堅持親歷親為,才能逐漸體會到買菜、下廚的真正益處。就讓「自己做飯」這件事成為2018年最樸素,也是最重要的願望吧。

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 ,1955年2月6日-)美國作家、專欄作家、行動主義者、新聞學教授及柏克萊加州大學科學和環境新聞學奈特項目的主任。他的作品《植物的慾望》、《素食者的兩難》、《吃的法則》、《為食物辯護》、《烹》均已發行中文版。

作者: [美] 邁克爾·波倫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原作名: Food Rules:An Eater』s Manual 譯者: 紅琳 出版年: 2017-5 定價: 39.00元 叢書: 邁克爾·波倫「飲食覺醒」系列ISBN: 9787508661278

食通君為大家推薦以下國內各地的農夫市集

每月一次的成都生活市集一景。攝影 | 陳怡樺

文獻來源:

[1] 8 Ways to Make Your Grocery Cart More 『Green』

onegreenplanet.org/life

[2] Shop the Outer Perimeter To Find Nutrient Dense Foods

shapefit.com/diet/shop-


推薦閱讀:

大型超市排隊結賬問題,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
被雷軍怒贊的Costco超市究竟是什麼鬼?
超市怎麼防止收銀員作弊的?
千分之一個韃靼騎兵

TAG:超市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