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解讀-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做自我心性的主人?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什麼是『心』?『心』是人的『根』與『塵』相對而喚起的一種感覺。它是對客觀環境的一個反應,實際也是我們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各個相應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對而生出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六根、六塵、六識集合起來,而產生了種種的念頭和想法,這就是我們的『心』。

假如沒有客觀環境,那麼就沒有心,所以說心不是孤單、孤立的存在。佛門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心本無生因境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客觀的環境和外在的境界,是我們生起心的外在原因。既然它有外在的原因,那就一定還有內在的原因。內在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生起心的能量,也是心的本源。如果說沒有性,對境肯定生不出心來。

《楞嚴經》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體是真空,無有形相;無相之真空方是性體。一切有相之色,俱是妄色。妄色無體,猶如空花水月不可得,但妄想而已。

『性』雖然是我們的本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但是它又是無形無相,無聲不嗅、不可耳聞、不可目睹、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只可以叫作『妙觀』、『慧照』,也叫心領神會。所以過去有一個古德這樣講:「體無形相,非用不顯,性無狀貌,非心不明。」意思就是說,如果要見性,必須要先明心,要從明心上下手。如果離開了心,那當然就無性可見。

如果我們從平常的一切作用,都知曉了這就是性的作用,由此而悟出了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而且心深信不疑,那麼這就是見性,這也叫做開悟了。

「性是體,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性實際上它是真實的、永存的,但是它卻無形無相。我們經常在佛經里經常把性稱之為『真心』。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對的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出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那些集合起來而產生的覺受的感覺就叫做『妄心』

正因為我們的心是妄心,它是虛妄的,但是卻因為六根和六塵以及六識的集合而形成『有形有相』,因此我們經常會被這種虛妄的假合之相而迷惑了,叫做「認妄為真」,就以為這個妄心它就是真心,所以執著、追逐不已,因而就產生了種種的無明和煩惱,也被各種業障所蒙蔽,不見自己的真心,因而不能夠解脫。

明白了什麼是性?什麼是心?然後又知道了兩者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那麼就明白了心與物實際上是虛幻不可得的,進而可以放棄對身心世界的這種執著,那麼就可以把它叫作「明心」,不再執著,這就叫做「明心」。那什麼是見性呢?見性就是因為明心,就不再用眼睛、不再用頭腦去想,更不會用第六識去分別、猜度而執著。而是用法眼,我們叫心地法眼,去深徹的體會和神領,那麼就叫作『見性』

所以我們想要成就,想要修行,想要學佛成道,要學的就是要善用這個妄心而成就自己。但是一個修行的人,首先要判別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要知道真心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而妄心只是僕人。既然是僕人,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僕人做很多的事,成就很多的事業。但是我們平常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一定要把握住主人與僕人的關係,要時時刻刻認得這個主人,要認得這個真心。千萬不要把僕人當做的主人,如果你把僕人當做了主人,那麼就會被僕人所利用。就會被你的妄心所主宰。

因此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心不能夠顛倒,不要執著於外面的環境,就是你的六根不要被六塵所轉,所動搖。如果我們念念流浪在外,那就會遇到好事的時候,順境的時候,就會喜愛、就會攀緣;遇到壞事、遇到逆境的時候,就會惱恨、捨棄,這就叫「迷真認妄,執妄為真,主僕顛倒」

所以我們要『隨緣起用』,隨緣起用我們這個妄心,但要念念為真,要念念要記住我們的真心是什麼。如果說能夠這樣,那麼在工作的時候,心念雖然動,但是又不能著於相,心無所住,就好像是別人在做一樣。做過之後呢,就好像沒做一樣,這樣才是真心真正的做主人 。

「十界無他,唯心自造」,實際上這十法界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性而成就的。如果我們善於利用這個心性,那麼我們就是佛,如果我們不能夠善於利用這個心,那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六道輪迴。

推薦閱讀:

TAG: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佛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