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的法則》如何讓「錯覺」對起來?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99%都是錯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99%這個數據似乎讓人太過於驚訝了。

但是你有沒有下面這些經歷?

路過健身房,看到裡面的廣告宣傳中健身前的胖子變成了健身後的俊男美女,於是辦了一張價格是8868的健身年卡,雖然辦了之後,你就再也沒有去過這家健身房了。

無聊的時候刷朋友圈,看到朋友轉的一個性格占卜連接,於是點進去,在回答了一堆不知道是什麼的問題,並且轉發朋友圈之後,然後得到了一個模糊的答案,但是你發現,誒好像每一條都中了哦。

亦或者是你做砸了一件事,男同事笑著安慰你,沒事,這事確實不是女生該乾的。

你雖然覺得有哪裡不對,但是卻沒法反駁。

是的,這上面列出來的分別是「使用前後對比錯覺」、『巴納姆效應』、『先入為主的偏見』三種十分常見的錯覺。

當然了,類似的錯覺還有很多,簡直遍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過等一下,這篇文章並不是錯覺科普或者是心理學科普,而是題目所說的那樣,雖然錯覺遍布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但是如果錯覺能夠幫助你成長呢?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西田文郎的新書《錯覺的法則》給了我這個不同的腦洞。

作為日本著名作家,西田文郎是認知學家和心理學家,在長期對大腦的研究中,他利用心理學和認知學已經腦生物科學,開創性的製造了一個「超級大腦訓練計劃」,而他針對企業家開辦的《西田塾》更是一票難求,吸引了眾多的企業家參與,而他同時還將這套計劃運用於運動員訓練,也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這本《錯覺的法則》就是基於西田文郎四十五年的經驗,總結出的關於成功與錯覺之間的關係的新書。

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

讀完《錯覺的法則》我總結了四個問題,可以分享給大家。

一、 這個世界由錯覺構成么?

二、 錯覺還有好壞之分?

三、 怎麼運用錯覺?

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解讀,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不同的收穫。

一、 這個世界由錯覺構成?

在《錯覺的法則》的封面上,就寫著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大腦認為對的事情,99%都是錯覺。

第一眼看到這句話,顯然大家會認為,這大概是聳人聽聞把?

但是書中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作者西田文郎是在四十五年對於大腦的研究過程中,逐漸體會到的這個數據。

在舉出特定案例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人對世界的認知,本身是來自於大腦的認識。

那麼如果大腦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了錯誤的想法,那麼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會產生偏差。

那麼人的大腦會不會出錯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說,蘋果應該是什麼顏色,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似乎簡直是不需要說的

問題,只要不是盲人,就直到蘋果應該是紅色的。

但是事實上全世界有8%-1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弱,也就是說,即便是一個紅色的蘋果,在不同人看來,顏色也有區別,有的人看到的是血液一般的紅色,而有的人看到的卻是玫瑰紅。

這是基於人類基因上不同導致的,而如果一個人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看到同樣顏色的紅蘋果,這無疑就是一種錯覺。

那麼你覺得這種基於生理問題導致的錯覺是非普遍的現象,那麼下面的這幾幅圖就可以告訴你,即便是沒有見缺陷的普通人,也會出現視覺上的錯覺。

卡尼莎(Kanizsa)三角,因工作於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義大利心理學家蓋塔諾·卡尼莎(Gaetano Kanizsa)而得名。為一個大的白色正三角形呈現在三個黑色圓盤之前。而且這一白色三角形也許顯得比圖形的其餘部分更亮一些。這種錯覺白色三角形的輪廓常被稱為「錯覺輪廓」

這是繆勒萊耶錯覺,也叫箭形錯覺,對於這種錯覺有一種理論,叫神經抑制作用理論:當兩個輪廓彼此貼近時,視網膜上相鄰的神經團會相互抑制,結果輪廓發生了位移,產生錯覺。另外,箭頭起到了一定的透視作用,這種錯覺應當從屬於「大小恆常錯覺」。

這就是視覺上的錯覺,而類似的錯覺,在社會上比比皆是,還記得文章開頭的那幾個問題么?

《錯覺的法則》中一共十一種這類錯覺,基於各種認知上的錯誤,可以說人的大腦幾乎存在與於一個錯覺的世界也是不為過的。

不過只是了解到這個世界中充滿了錯覺,似乎除了加重我們的焦慮之外,也沒有別的用處了。

但如果是這樣,那麼《錯覺的法則》這本書也就沒有學習的必要了。

而作者西田文郎跟著又提出了一個反常識的認知。

二、 錯覺也有好壞之分?

如果大腦有著各種缺陷,而我們的認知也充滿了錯覺,是不是世界也就是虛假的呢?

在這裡我們並不進行哲學上的探討,而是進行認知心理學上面的解讀。

按照西田文郎的分類,他將錯覺分為了積極的錯覺和消極的錯覺。

他認為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的,主要是消極的錯覺。

這一點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容易理解,比如作為中國的年輕人,誰的童年裡沒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學習好、自律、懂事、聽話……

幾乎充滿了小孩子應該有的各種優秀品質,但是卻從來沒人見過這個完美小孩的真實面孔。

而與之對比的,就是自己這個不聽話,調皮搗蛋的壞孩子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種錯誤的認知,而導致各種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

這種認為自己不聽話,不完美的認知,不就是一種消極的錯覺么?

其實你未必比別人家的小孩更調皮,而別人家的小孩也未必就真的是完美,一切只是因為父母給你灌輸的負面錯覺而已。

並沒有任何的證據真正的證實這些。

而與消極錯覺的對立面,如果建立了積極的錯覺,那麼人生很有可能就會不同。

書中西田文郎就舉例,他的身邊總會遇到那麼意中人,他們積極向上、行動力超強,但是能力上未必真的比旁人強很多,但是總是會在各個領域中獲得成功。

西田文郎於是對此產生了好奇,他採訪了這些人,然後發現,這部分比較容易成功的人對比一般人,最大的一個差距是在於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優秀。

僅僅是這樣一個觀念上的區別,就導致了他們在遇到機會面前會更加努力的爭取,面對想要的東西也會比一般人更快的行動。

當然他們對比一般人或許成功率並不會更高,但是他們做的次數更多,從最後的結果來看,自然是比一般人更加成功。

而作者西田文郎還發現,這些人當中很多人都擁有一種叫做「運感力」的能力,也就是更能感覺到自己的好運。

擁有運感力的人來說,覺得自己是被好運加持的人,所以他們會更加積極進取。

這就是積極的錯覺的好處,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積極的錯覺,就是一種沒來由的對自己的相信。

當然,如果只是相信自己好運和優秀,但卻不努力去做出成就,那麼不過是可憐的自我安慰者罷了。

但是不得不說,真正做出成績的人,首先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出成績來的。

不管這個相信是否有充足的證據支撐。

三、怎麼擁有積極錯覺?

說了這麼多,只是知道這些知識並沒有什麼意義,如果不能在生活中運用出來,那麼除了變成酒桌上的談資以外沒有什麼意義。

積極的錯覺是好東西,但是怎麼才能擁有積極的錯覺呢?

這一點作者西田文郎當然也已經考慮到了。

他總結了三個關鍵詞

1、 語言

語言的力量是超過很多人的想像的。

每天說著不行、不能、不好的人,總會讓人感覺到比較喪。

或許我們不能馬上改變情況,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用積極的語言來改變我們思考的視角。

這樣並不僅僅是阿Q精神,而是確有實際效果的療愈方法。很多世界級的演講家都曾經說過,他們在練習演講之前克服心中對演講的恐懼都曾經使用過語言方面的療法。

告訴自己可以的,這是最簡便的獲取自信的方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的力量並不會那麼快的顯示出來,需要一定時間的堅持。

2、 想像

想像力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但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想像其實也是訓練的一種。

這一點在很多運動員身上都有體現,就是在他們沒有訓練或者是不便訓練的時候,會採用想像訓練法,在大腦中模擬運動過程,這樣也能保持運動水平。

同時想像的細節還可以起到調整訓練狀態的目的。

而且根據西田文郎文中的案例,如果在比賽之前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對於最後的比賽成績也是會有好的影響的。

3、 肢體語言

第三點是肢體語言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般成績比較差的孩子或者是工作能力不強的人,他們的肢體語言都是比較緊縮的。

而成功者,一般都自帶氣場,這個氣場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肢體語言所展示出來的。

同時,即便是普通人,遇到困難,也可以運用西田文郎自創的語言加肢體的形式。

遇到麻煩了,打個響指,然後說一句「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樣面對困難也就覺得沒什麼了。

以上三個種獲得積極錯覺的方式,還是需要一定的訓練的,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從來沒有試過。

但是只要堅持一段事件,就會發現隨著積極錯覺的建立,慢慢人也會變得更加正面和充滿了動力。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擁有積極的錯覺的重點在於,增加了自己的行動力和自信心。

擁有這兩樣東西的人,即便是一時不能成功也至少會獲得別人的尊敬。

而自怨自艾沒有意義,努力才是個體崛起的關鍵點。

錯覺的本質,其實就是看待世間萬物的思維方式和角度的不同。

所以調整了思維方式,即便是錯覺也會變成成長的助力。


推薦閱讀:

純情蔡小馬
打車記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寫作練習法
作家如何解決 writer's block 問題?

TAG:讀書筆記 | 自我認知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