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劉協

第一卷還差兩篇,這個月補完。

——正文——

但凡讀過范書和袁紀的人都會發現,漢獻帝劉協的事迹記載從進入許都的那時候起,記載逐年遞減,基本上沒有什麼事迹了。

這是曹操專權的痕迹,還是被曹魏政府抹殺的結果?加上後世史書及文學作品針對曹劉孫三人重點渲染,以至於沒有多少人去關注劉協的事迹,甚至有人認為劉協不但是個傀儡,而且還是個飯桶而已。實際在史書上,劉協的作為是可圈可點的。

劉協的幼年是不幸的,是痛苦的,在他出生後第七天,母親被毒殺,父親也不待見他,將他送到後宮暴室交給下人撫養。後來,他才得到父親憐憫,才擁有了疼愛自己的祖母。

可是好景不長,在他八歲時,父親病逝,隨後掌政的大將軍何進又將能照顧自己的蹇碩誅殺,表叔董重也入獄身死,祖母不久也一命嗚呼。在偌大的皇宮之中,頓時沒有了可以依賴的人!

幸好此後何進的政治鬥爭目標轉移到宦官身上,也或許是兄長劉辯的庇護,劉協才能留在皇宮之中,並無性命之憂。

再往後,何進身死,皇宮之中火光衝天,血流成河,劉協在董卓的扶持之下,坐上了兄長劉辯的皇位。次年正月,劉辯又被董卓毒殺,至此,劉協身邊連有血緣關係的人都沒有了!

劉協遷都長安之後,他雖然並未秉政,但是仍然有心尋找親人。於是下詔將親舅舅王斌及其親人征入長安,賜給房屋田產,官拜奉車都尉。

劉協正式元服,臨朝問政的時間是興平元年(194年),此時是李傕等人秉政,他做皇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王榮)正名。當時,百官上書要求設立長秋宮,策立皇后(長秋宮即皇后居殿),劉協下詔回復說:「我母親的葬禮事都沒有處理,心中如結,如何會想立皇后的事!」

范書《皇后紀下》:興平元年,帝(劉協)加元服。有司奏立「長秋宮」。詔曰:朕稟受不弘,遭值禍亂,未能紹先,以光故典。皇母前薨,未卜宅兆,禮章有闕,中心如結。三歲之戚,蓋不言吉,且須其後。於是有司乃奏追尊王美人(王榮)為「靈懷皇后」,改葬「文昭陵」,儀比敬恭二陵,使光祿大夫持節行司空事奉璽綬,斌與河南尹駱業復土。

大臣們自然心領神會,便去籌辦相關事宜,王斌也參與主持劉協母親的追封尊號、改葬等事情,等到一切辦妥,劉協又提拔王斌為執金吾,封都亭侯。

這件事只是劉協秉政的起點,在本年內,劉協問政決策的故事還有兩個。

第一件事是,屯於霸橋的馬騰與掌政的李傕因為私事產生矛盾,約來韓遂要一同攻打李傕,劉協得知此事時,是下詔勸解馬騰了的,只不過馬騰聽不進勸。

第二件事是,本年四月至七月,三輔大旱,長安朝廷放糧賑災。數日後,劉協聽聞災民死亡人數並未下降,於是懷疑負責賑災的官員從中弄虛作假,親自過問此事,侍御史侯汶被判刑杖五十。

另外,早在初平三年(192年)十月,李傕入駐朝廷後不久,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陪伴皇帝左右),劉協下詔回復:李儒之前擔任我兄長弘農王郎中令,逼迫殺害我兄長,我還要問他的罪!(怎麼可能給他陞官?)

此時的劉協不過十一歲,在親情問題上,堅持主見,不肯妥協,李傕也未專橫跋扈,強迫劉協同意,而是上書解釋:「害死弘農王是董卓的主意,並非李儒的本意,陛下不可以懲罰無辜之人。」

這前後三件事,從側面反應出兩點事實:

第一,劉協有執政能力,且有主見;

第二,李傕在入朝早期不敢造次。

這種境況,在建安初,曹操入朝參政早期,也有類似的案例。例如劉協詔使裴茂督關中諸將討伐李傕;曹操出征張綉,還要遵循「三公領兵,覲見天子時需有虎賁夾持」的制度。

袁宏《後漢紀》中也記載了劉協在東歸期間一些自己做主的事,又在朝廷暫時重獲安定之後,追封王允、楊奇、沮儁等在對抗董卓、李傕而死的功臣,可見劉協是個有能力處理政務的人。若把這段時間裡的劉協解讀成傀儡,我是覺得欠妥的,具體細節應是可以商酌的。

實際情況應該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權臣(李傕、曹操)因為形勢變化,為了自身利益著想,於是對劉協採取了種種不敬的舉動。

後世風評還有一種抱著偏見的論調,認為劉協在李傕秉政時,身為傀儡,受人掣肘,仰人鼻息,尊嚴盡失;反調過頭來認為劉協在曹操處,雖然仍為傀儡,但飲食無憂,自由自在,快活安逸。於是乎得出結論:曹操善待劉協甚於李傕。

其實從本質上看,曹操和李傕都是權臣,都是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利益體系,只不過是曹操掌權的時間遠遠比李傕更長,然後逐步完成了自己的權力架構,奠定了魏國代漢的政治基礎。反觀李傕,他執政時間只有三年多的時間(192.6-195.7),期間遭遇郭汜反叛,導致權力架構崩盤,其本人又沒有政治遠見,不懂得劉協的重要性,在東歸之時攻擊王師本已罪無可赦,最後他又放跑了劉協,等劉協緩過氣來,李傕便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至於曹操和劉協的關係又與李傕時期不同,從一開始就不是穩定的,這是因為曹操入主朝廷之時,劉協已經是個正在執政的天子了,而且他還有董承、伏完兩個外戚將軍可依靠,曹操的專權行為與這兩位外戚(特別是董承)之間的矛盾衝突愈發尖銳。

按照史書的記載,從建安元年(196年)九月開始,到建安四年(199年)末,劉協已經與曹操交惡(如楊彪、趙彥事等),所以才引出董承主導的衣帶詔案。次年正月案發,董承伏誅,可以說,此後劉協再也沒有秉政的記載了。

太尉楊彪厭惡曹操,曹操使人誣告楊彪私通袁術,致其免官入獄;議郎趙彥為天子劉協陳言時策,引發曹操不滿,被殺害。

——準確的說:史書上剩下的無非是行政沿革,官職改革等瑣事。

至於伏完,史書上只提到他畏懼曹操的權勢,主動放棄軍職,最終安度晚年。

范書《皇后紀下》:建安元年,拜(伏)完輔國將軍,儀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綬,拜中散大夫,尋遷屯騎校尉。

——「伏完讓輔國將軍,拜中散大夫」的時間點,我覺得推測是建安五年(200年)董承案後,最為恰當,可以解讀成是伏完識時務的選擇。

至此,伏完的示弱自保意味著劉協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外戚力量了,而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的耿紀案又可以說是來自於漢臣們的最後一次反擊,但是史書上並未看到耿紀等人與劉協有什麼牽連,可推測此時的劉協早就被丞相長史王必盯得死死的,也只有太醫令吉丕(其名另作:本、平等,本文以丕為正。)靠著欺騙王必獲取信任,才有機會密謀叛亂,劉協已不能試圖做出任何努力了。

其他的反曹案還有來自於魏都鄴城的嚴才案(僅見《王修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魏諷案,以及荊州南陽將領侯音叛變,這些可以說都與劉協無關了。歸根結底,劉協淪為傀儡皇帝,根本原因並不是劉協無能,而是曹操太強勢了。


推薦閱讀:

第六回 逢紀名謀間漢匈 張郃奮威奪幽城
_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哪些人名副其實?
歷代第一劍客排行榜:三國最厲害的劍客你知道是誰嗎?
五子良將PK五虎上將,誰才是三國正史中最強名將?
任乃強考李氏三龍

TAG:三國 | 漢獻帝劉協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