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聰明,可惜沒什麼卵用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覺得「努力」和「聰明」,哪個更重要?

記住你的答案。接下來,我們一起驗證你的想法是否得當。


1

小時候,十分羨慕那些反應敏捷,凡事透著「機靈勁」的同學。

「我要是用心,肯定拿年級第一名」。

「你用點心啊,用點心肯定比XXX成績好」。

「他真的太聰明了,要是用在學習上就不得了了」。

身邊人時刻提醒著我:這個人很厲害,普通人是比不上的。於是,心中很是恐懼這種「聰明」的對手,為避免落後,就愈加努力學習。

然後,高中時候,突然發現,這種「聰明」的對手,不見了。一打聽才得知,他們都輟學了。瞬間醒悟過來,好像那些自詡聰明的人,「用了點心」,可能也不會太厲害。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聰明會贏得讚美,但真正有力量的是積累。

有的東西,真的很容易學習,比如繞口令,練幾遍就會了;比如撲克,打幾次就精通了。這些東西「好和差」的距離不會太大,用點心,真的就很容易趕上了。

而另一些東西,則不是那麼簡單,比如英語辭彙,他人辛苦背誦9年的量,想要幾個月「用點心」趕超,不是那麼容易的。比如知識量,別人十年閱讀1000本書,你要一年趕上,幾乎不可能的。這些東西的獲得,你再聰明都沒用,要想擁有,拿時間和汗水來換

知識積累,便是這樣的東西,只靠所謂的聰明是替代不了的。

聰明為什麼替代不了「知識積累」?《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書中說:因為,知識比技能重要


2

為了理解為什麼知識很重要,咱們先來看看,知識積累對於個人有什麼影響。看下圖:

我們從「學習和交流」兩個方面,來探討知識積累的重要性。

(1)在學習方面,知識積累能促進學習「合併」,形成「馬太效應」。

舉個例子,上學時候老師講到英語當中的「語態」,我總是記不住。後來,偶然發現,英語語態就相當於語文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這樣一類比之後,再也沒有忘記過,這就是知識的合併。把已知的東西和新學的東西聯繫起來,實現知識合併,可促進知識吸收。

而腦海中的知識積累越多,知識合併的可能性就越大,學習速度也就會越快,就能形成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什麼呢?馬太效應指:人在任何一方面取得成功,就會產生積累優勢,就會越來越容易成功。比如,富有的人會更富有,因為他可以用金錢去投資,賺更多的錢。

有名的人會更有名,因為粉絲多,更容易擴大影響力。同樣,知識也是如此,知識越多,吸收知識的速度也會越快(智商變高)。

在數學上來說,就是指數爆炸的增長。比如阿里巴巴2017年一年的增加,就比2010-2014年5年的總和還要多。

知識積累也是這樣的,不僅僅量在提升,學習效率也在不斷提升的。只要用心,到最後學習1小時,是最初學習5個小時的量,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家阿里巴巴就做到了啊。

因此,不管多聰明的人,不開始積累,時間越長,越難趕上。因為勤奮積累的人已經在「飛」,自詡聰明的人,卻因為平時不積累,速度猶如在「爬」。要實現瞬間逆襲,是幾乎不可能的。

現在,應該明白聰明or勤奮,哪個更重要了吧?

(2)此外,知識積累還能加強我們的理解能力,促進交流,消除「代溝」。反之,後果不堪設想。

生活中時常聽到「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樣的話。簡單來說,意思就是,我年齡比你大,所以比你厲害,你要聽我的。

有這麼一個人,他卻是反著來,那就是邏輯思維羅振宇。他曾說「如果有一天,我和你們意見不同,不要懷疑,一定是,我錯了!」。他總說「老東西們,需要學點東西了」,提醒自己不要和社會脫節,要跟上時代發展。

為什麼羅振宇要這麼說呢?因為,他很明白一個道理「吃過的鹽多沒什麼了不起,因為有可能吃的是過期的鹽,不適用於新時代」。因此,他努力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進行積累。以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時代發展,更好地和新生代交流。

反之,如今很多老師和家長,因為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很反對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導致孩子無法積累時代信息。結果因為這一認知,很可能導致讓孩子與社會脫節,長大後其他人學會充分利用互聯網年收入百萬時,這個孩子還不會做ppt,直接找不到工作。

再比如,老一輩用舊方式指導孩子找對象,上學時候「不準戀愛」,而一畢業就「催婚」,結果留下一大堆剩男剩女。

這種情況就是家長對時代變化發展的知識積累不夠,導致根本無法理解和判斷時代趨勢,自己發展停滯不說,還間接害了後代,你說這後果嚴不嚴重?

所以我們一定要廣泛吸收各類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好地理解時代發展,以便更好地和他人交流。


3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進行大量的知識積累呢?

威廉厄姆說:要明確積累什麼知識,越早越好。也就是:知識要正確,要大量

現有的可行操作,可以參考以下兩點:

1、對外開放

2、去牛人扎堆的地方找優質資源

為什麼先是「對外開放」呢?「吃過的鹽比吃過的飯還多」的現象其實很普遍,我們對「舊知識」有感情,總捨不得放棄多年的東西,就像家裡陪伴我們的小狗。

因此,不知不覺中,就有可能固步自封。所以,我們的心態要對外開放,廣泛接觸。不能以自己「吃過的鹽」為判斷依據,而是去多學習新知識,仔細判斷,不斷進步。

而對外開放要具體怎麼做呢?互聯網上,沒聽過的東西,沒讀過的書,沒做過的事,只要是潮流風口,只要有一定成就,都接觸接觸

這樣做一是為了不錯過機會,二是為了保持敏銳度,跟上時代發展。所以,一定要心態開放,否則會被時代淘汰的。

對外開放之後,則是去牛人扎堆的地方接觸優質資源。你問優質資源在哪裡呢?牛APP上去找。比如「得到」「有書」,這些APP偉大的地方在於「把中國各個行業最頂尖的人才,聚集在一起開課。」這一點,即使是清華北大也做不到

讓我們普通人不用高考得高分,就可以接觸到最傑出的教育資源,你說牛不牛?!當然,還有其他的APP ,聚集著優秀的資源,要充分利用起來。(不是打廣告,是真的覺得好)

此外,牛人寫的書,看過的書,推薦的書,都可以學著去看。只是專欄、音頻更好一些,更具有時效性,觀點更新鮮,讓我們可以和牛人同步生活和成長。

所以,心態開放吧,然後去接觸牛人、牛APP、牛書,瘋狂成長。


4

好,乾貨總結。

原理:聰明沒什麼卵用,積累才是王道。

操作:

1、對外開放;

2、去牛人扎堆的地方找優質資源

你已經明白了,那,趕緊行動吧!


同名公眾號:茁壯的貓。歡迎「愛成長、愛掙錢」的志同道合之人來撩~


推薦閱讀: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淺談中國網民的一些怪現象
電影《蕩寇風雲》中有什麼精神值得學習?
怎麼才能學好語文?有什麼方法?
一位技術牛人講:「奮鬥中的人沒有那麼多時間讀書」,大家怎麼看?
遠程網路教育如何進行期末考試?

TAG:成長 | 學習 | 知識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