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洗腦》—他們設計了我們的一生?

一本把你購物時的潛意識心理、潛意識行為和為什麼最終選中某樣商品購買,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剖析的不能再透徹的一本書。

在購物這件事上,我們每天都在踩坑,只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罷了,這本書的作者恰恰幫我們揭露了這些坑的製造者和製造理由。

如果說做營銷的人都在研究心理學,尚可在我們貧乏的行業知識外去理解,因為趨向對人類心理思維發展軌跡的探究才能更好的滿足人類需求,事實上更讓人驚訝的是,世界500強公司和世界頂級營銷大師們最深入鑽研的學問不是心理學,更不是定價學、設計學、廣告學等,而是生物、基因、大腦神經及腦島???!!

誰能告訴我:我的基因和我買東西到底有什麼聯繫?

我以為,如果他們能高明到從我一出生就掌控我,已經算是逆天了,但是我錯了,從我還沒出生,我的基因就被營銷者們利用了。胎兒和媽媽的相連,讓我一出生就已經帶上了某些氣味、聲音、口感的標籤,這些聰明人有計劃的感染了媽媽從而烙印在嬰兒身上。

我說到這裡的時候,你相信嗎?

書中提到的一個典型實驗能證明這一點,幾年前,亞洲一家高明的連鎖購物中心花心思考察當下的孕婦年齡層、她們喜愛的元素、她們小時候的零食和偶像,營造孕婦們購物時的特製氣味和音樂旋律,提升她們來到購物中心的頻次。結果一年後,這批降生的小寶寶們都「愛上了」這家購物中心,只要到購物中心的環境中來,他們就會特別安靜,即使在門外還在哭鬧,但是一進門就會立刻冷靜下來。

我還沒睜開眼睛,可能就已經在偏愛某個品牌了,這真的難以置信!

我本來不害怕,你一說我就害怕了,然後我就買買買?

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習慣在貨架上眾多同款產品中挑一個擺在最裡面的,彷彿是沒有其他人摸過的那一件,然後買走。

事實上,那一件真的沒有人摸過嗎?生產車間的外包裝製作員或進貨員、出廠時的裝箱員、超市的檢驗員、貨架的理貨員至少都摸過了,他們工作的時候都帶衛生手套了嗎?如果沒帶,他們有嚴格的洗手程序嗎?

我突然回憶起在電視、網路、紙媒上看過太多關於病毒、污染的報道,全球性的傳染病也不時爆發,各種廣告里也不斷的宣傳因不講衛生給自己、家人帶來疾病和隱患,用詞震撼,色彩醒目。

我越想越害怕,想的要崩潰了,這樣不行,細菌太多了,預防和謹慎是沒有錯的。

然後我又回到超市,買洗手液和酒精,然後在賣場這片區域我又看到了無數同類產品,每個產品上都寫著大大的「消滅99%有害細菌」等諸如此類的字樣,我的害怕心理從來沒比這一刻強烈過,最後我又決定買強隔離口罩,買家庭清潔用品及電器,買提高免疫力和營養豐富的保健藥片,買無公害水果蔬菜,買運動用品,並且想著一定要租用運動場地來堅持體育鍛煉。

這下,我好像安心多了。

但我也變成了一個蛇精病。。。

在書中的實驗中,消費者帶著實時腦部掃描儀,在與我有類似行為的人群中,儀器顯示我們的腦部杏仁核區有強烈活動,這個腦區域主要控制人類恐懼、危險和不適情緒,同時還有記憶存儲功能。也就是說一旦形成這種下意識反射,在今後每次購物時都會自動激發。也就是說,早在我很久之前看到品牌廣告那些聳人聽聞的畫面時,我的腦袋就給自動「記住」了。

單單是對細菌這一件事情的害怕就能讓我花費如此多的money,如果讓你列舉害怕的事情,你能列舉出多少條?你又為此買了多少單呢?

你討厭和嫉妒的人,能更好的「說服」你買,你察覺到了嗎?

正因為你的心裡有點討厭或嫉妒他/她們,你以為你會嗤之以鼻他/她們的一切,但你潛意識裡反而會「特別關注」。

你有沒有稍微偏愛看同行的負面新聞,聽討厭或嫉妒的人的小道消息?

你有沒有默默在心裡不停的在否定對方,然後利用各種渠道來了解他/她們過的到底好不好?

你有沒有稍微在意這些人使用的產品,比如包包、護膚品、旅遊地點、汽車品牌?

如果你有以上對某人或某些人諸如此類的小心思,那你現在快數數,你買了多少個因為對方買了而你也去買的產品。

壓力和比較是最好的購買「說客」,有些廣告策略會強烈的明示讓你感知,比如「2017年,你要是沒有一條闊腿褲就out了」,「快扔掉XXX吧,再這麼穿你就要被人笑了」。

買吧,買吧,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重組你的大腦機制,你根本逃不掉!

大腦是人類器官中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腦死亡,就等同於人死亡。如果大腦興奮,那人的行為也會興奮。

如果經常刺激大腦,會讓人體內處於多巴胺含量高水平狀態中,那一時刻心理和生理都會感到愉悅和放鬆。當不再接觸刺激源,身體降低分泌,大腦就開始不適應,於是大腦的「癮症」犯了,想要不斷體驗這種開心的感覺,所以自動自發的指揮著肢體一次又一次的去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東西方菜肴里不可或缺的調味料——糖、鹽、味精,食物中加入糖分會突出鹽味和味精的鮮味,味精會讓你越來越依賴鹽,對鹽上癮,而鹽會麻痹你的味覺,讓你越吃越咸,越咸越嘴饞。

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含有這3種調味料最多,突然就想通了為什麼戒不掉垃食品了吧?

同理可證的還有酒精、煙草、咖啡因、茶葉等等等等。

你要是不上鉤,他們還有「後招」呢

如果你不抽煙、不喝酒、不喝咖啡、飲食口味清淡,你就以為沒事了,那隻好說你「too young too simple」。

勞斯萊斯汽車會特別營造車內的高檔木質氣味,突出奢華的感覺。

果醬公司會偽造開瓶的「呯」聲,讓你以為它很密封很新鮮。

碳酸汽水的廣告上畫很多「汗珠」,看著冰涼又解渴。

果汁包裝上畫了N種色彩鮮艷的水果,顯得純天然(其實裡面沒有幾滴真果汁)。

甚至某些品牌的早餐麥片和薯片的「咯吱」聲都是在實驗室里開發出來的,為了用聽覺引發你的食慾,這些聲音還都已經申請專利和商標。(聳人聽聞吧?)

這種色香味俱全的360度無死角刺激,請讓我搬到外星球算了!

除了以上,我們每天還時刻經歷著明星洗,紙媒洗,社交平台洗,以及互相洗。

其中,還不乏一些惡意洗。

比如幾年前,美國某著名唇膏品牌被發現在產品中添加苯酚

這是一種能更快讓皮膚水分蒸發掉的化學物質,想要用它滋潤唇部只會讓你適得其反,頻次更多的使用,你還會傻傻的感嘆:「我的嘴唇怎麼這麼干,不抹唇膏保濕真的不行。」

比如購買羽絨服服裝品牌商現在慣用的伎倆是寫充絨克數,而隻字不提蓬鬆度

其實蓬鬆度才代表羽絨服的「質」,它是指每一盎司(30克)羽絨所佔體積立方英寸的數值。體積越大,hold住的空氣越多,也越保暖。也就是說,羽絨的蓬鬆度越高,同樣充絨量下的羽絨才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和隔熱。

再比如牙膏廣告中打出的「含氟牙膏會致癌」的說法,根本也是誤導。

科學證明,氟化物能有效預防齲齒。只要不是邊刷牙邊喝牙膏水,那麼含氟牙膏就是安全的。任何物質都可能因為過量攝入引起中毒,一天刷牙3次或以內,使用量適當,不至於致癌,所以你也不必高價去買牙膏廠商出品的無氟牙膏。

總之,作為消費者,時髦的說辭我們最好都要先打個問號,正確看待無需恐慌,理性購物。

這世界上,只要是喘氣的生物,過的都不容易,希望我們大家都少踩陷阱,少花些冤枉錢吧~~~

生活的美在於不斷尋找,用我們不再挑剔的眼睛去發現,用我們寧靜的心去品味,捕捉記錄讓你快樂的瞬間,美好將無處不在,無刻不存。

把你的幸福也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如果您喜歡本文,可以長按二維碼加關注「KeepFinding」公眾號,關注更多相關內容。

weixin.qq.com/r/Ri5SSj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收藏的歷史書單?
十八歲的女孩子應該看些什麼書來提升自己的談吐和內涵?
拆書|《華彬講透孫子兵法》第六章 虛實第六
《連接組》閱讀筆記③
會員風采|夏鼎:有美大、家更美!

TAG:書籍 | 書籍推薦 | 品牌洗腦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