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悠遊歐洲(三)盧塞恩、因特拉肯

DAY5 煙雨朦朧的盧塞恩湖

垂死獅子在湖畔流下了一滴眼

米蘭—盧塞恩

上午10:15分,睡個懶覺起來悠閑的吃了早餐,我們踏上前往盧塞恩的火車。歐洲的城際鐵路真的很方便,就是速度慢了點,如果能像高鐵一樣穩當又快速就好了。沿途的風景變化挺大的,從義大利的鄉村草場到瑞士的雪山湖泊,從一垛一垛收割好的冬草,到小木屋屋頂上積了厚厚一層的皚皚白雪,看看窗外也是樂趣橫生。

瑞士 盧塞恩 0°C—3°C 晴間多雲

盧塞恩,還有個美麗旖旎的名字,叫做琉森。這座小小的、寧靜的城市,也一直是頗受遊人青睞的目的地。

晃悠了三個半小時,快下午兩點的時候,我們抵達了盧塞恩火車站。天公不作美,今天是個陰雨天,到處都陰沉沉濕噠噠的,應該是剛下過雨不久。作為盧塞恩唯一一個火車站,Luzern Bhf儼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來來往往的列車讓火車站從早到晚都熱熱鬧鬧的。火車站旁邊是盧塞恩的旅遊信息中心,裡面有一大堆手冊宣傳冊,在盧塞恩吃喝玩樂住宿出行的一切信息幾乎都能找到,甚至還有少女峰的旅行導覽之類的,蠻有用的,推薦去拿一下。

在盧塞恩,我們預定的是一家公寓,Keyforge City Apartments,就在離火車站兩個路口的地方,非常方便。50平米的大小,一張雙人床一張沙發床,幾乎全是宜家的傢具,風格簡潔明快,很舒服。從一個瑞士小美女手中拿過鑰匙,我們在樓下的超市裡買了些食物,回到公寓里吃了一頓熱乎乎的午餐。收拾收拾,呵著白氣,裹得厚厚地去探索盧塞恩這座安寧的城市。

瑞士 盧塞恩 耶穌會聖方濟各沙勿略教堂 Jesuitenkirche St. Franz Xaver

盧塞恩真的好小,步行大約10來分鐘,就到了盧塞恩湖,基本上好像也是到了市中心了。

在羅伊斯河左岸,與舊市政廳相對而建的,就是耶穌會聖方濟各沙勿略教堂,簡稱耶穌會教堂。這是一座以聖方濟各·沙勿略命名的耶穌會教堂,就位於盧塞恩的市中心,羅伊斯河左岸,與舊市政廳相對而建。教堂得名的聖方濟各·沙勿略(San Francisco Javier)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傳教士,也是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是他首先將天主教信仰傳播到亞洲的馬六甲和日本,所以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是「傳教士的主保」。

這是瑞士第一座大型巴洛克教堂,建於1666年到1677年間。牆面雪白的教堂外有醒目而且極具代表性的兩個拱頂裝飾,18世紀中葉才改建完成,非常漂亮。

教堂內部裝潢也精緻華麗,雖然沒有巨大的穹頂,但挑高的屋檐上也是雕梁畫柱,白底紅紋的大理石裝飾美得令人炫目。精緻的壁畫一路延伸出去,在水晶吊燈折射出的璀璨的光暈中泛著金燦燦的光。尤其是道路盡頭由紅色大理石裝飾的聖壇,鑲金鍍銀,華麗非常。就連門口的雕花大鐵門上都塗著金漆,真是奢華又不失神聖。

偌大的教堂中除了我之外一個人都沒有,安靜的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清楚,清脆的快門聲在這空曠的空間里竟然還有回聲,讓我總覺得似乎擾了一方清凈,趕緊就出去了。

瑞士 盧塞恩 斯普洛耶橋 & 卡貝爾廊橋 Spreuerbrücke & Kapellbrückee

冬日的盧塞恩湖湖面很是平靜,偶爾會有一兩隻胖鴨子抖著他們厚厚的羽毛和短短的腳蹼,慢悠悠的划過湖面,帶起一串漣漪。海鷗倒是活力四射,一塊麵包就能逗得一群海鷗到處亂竄。

在盧塞恩湖面上佇立著盧塞恩最著名的兩座橋——西面那座簡單些的是斯普洛耶橋,東側那座雄偉些的則是卡貝爾廊橋。

斯普洛耶橋又稱谷糠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408年。「Spreuer」一詞在德語中有「穀殼」的意思,因為當時這座橋是唯一能將麥殼傾倒入河裡的地方,因而得名谷糠橋。聖誕時期,橋上也裝起了串串彩燈。正好陰雨天里天色也暗,彩燈也早早點起,讓湖面這略顯單調沉悶的氛圍更添了一份活潑跳躍的亮麗顏色。

旁邊的卡貝爾廊橋是盧塞恩的標誌,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有頂木橋。因為橋的北岸有一座聖彼德教堂(St. Peters-Kirche),所以卡貝爾廊橋也得名「教堂橋」。

1333年出於盧塞恩城的防禦需要,人們在盧塞恩湖上建造了卡貝爾廊橋。這座橫跨羅伊斯河,長達200公尺的木橋有兩個轉折點,橋身近中央的地方有一個八角型的水塔,高達140英尺,由磚建成。這裡曾用作戰時安放戰利品及珠寶之處,也曾用作監獄及行刑室。

木質的橋身是木頭原本的棕色,而橋頂則被漆上了亮眼的紅色。橋的橫眉上則繪有約120幅於17世紀繪製的、關於盧塞恩宗教歷史的油畫,尤其是描述當年黑死病流行景象的「死亡之舞」——1626-1635年間,畫家梅林格(Kaspar Meglinger)以黑死病為主題,在橋上繪製了67幅系列畫,並命名為「死亡之舞蹈」(Dance of Death)。畫中人物無論男女老幼、貴賤貧富,終將難逃死亡的召喚,內容極其震撼。

可惜的是,卡貝爾廊橋在1993年因為一次撞船意外發生的火災而被燒毀,只剩下水塔未被破壞,所幸事後很快得以重建,回復原來的樣貌。雖然現在已經重新修補完整,但新舊痕迹仍可清晰辨認,樑上的圖畫也不及當年那麼色彩鮮艷。

漫步於此,仍可領略盧塞恩那浪漫的中古情懷。站在橋上,平靜無波的湖面、摩登現代的藝術博物館、對岸熙熙攘攘的車水馬龍,都可盡收眼底。現今,卡貝爾廊橋仍是盧塞恩明信片上不可缺少的景色。

下了橋,沿著盧塞恩湖走走,巨大的天鵝很是熱情,伸手去逗結果差點被吃了手機,好險好險。大量的遊船停在廣闊的湖面上,幾乎已經被水鳥海鷗給佔領了。其實盧塞恩湖的遊船是非常出名的,每年都會載著大量的遊客馳騁於廣闊的湖面之上,看看阿爾卑斯雪峰的雄偉,賞賞盧塞恩湖四面的恬靜。喪心病狂的瑞士人當然不會僅僅滿足於看看景而已,他們還開發出了很多別的玩法,比如各國美食主題的遊船、情人節特供的夜遊、家庭野餐游……應有盡有。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個一小時的遊船(1-hour round-trip cruise),路線囊括了湖上幾乎所有的著名景點。半價15CHF全價25CHF,持有Swiss Travel Pass則是12.5 CHF,性價比相對要更高。出行前可以提前在官網上查時間表和安排,冬季淡季的班次可能會稍微少一些,不過還是有個十幾班的。

瑞士自由行的確是很方便,英語普及率極高,治安也好,社會運行也井然有序。所有需要的信息幾乎都能夠在官網上查到,一條一條清清楚楚,用各種語言列出來,只要在Google里輸入關鍵詞就行了,簡單快捷,比那些要跳轉好多頁面還找不到有效信息的網站方便多了。而且瑞士幾乎所有的時刻表都是準時的,火車時刻表甚至可以用來校準自己的手錶,所以如果能提前在網上查好列車班次和時間,就可以省下很多等待的時間了。

瑞士 盧塞恩 垂死獅子像 L?wendenkmal

盧塞恩真的不大,景點更是集中,步行不會超過10min就能到達目的地。從盧塞恩湖一路向北,我們前往著名的垂死獅子像。這是位於盧塞恩湖附近的一座負傷獅子的雕像,位置還挺偏僻,在一個街頭小公園裡,公園的門也小小的,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如果是夏季的話估計會有很多遊人在這裡進進出出,相對還比較醒目,但是冬季本就是淡季,遊人寥寥,所以還是推薦使用Google Map等導航工具來找路。

垂死獅子像是世界上著名的紀念碑雕塑之一,由丹麥雕塑家巴特爾·托瓦爾森設計,用以紀念在1792年保衛巴黎杜伊勒利王宮的戰鬥中光榮犧牲的約1100名瑞士僱傭兵。瑞士僱傭兵一直在世界上享譽盛名。在瑞士還沒有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之前,瑞士人的職業之一,就是外出當僱傭兵。驍勇善戰的瑞士僱傭兵直到現在,仍然還擔任著許多重大的安保工作,包括梵蒂岡的守衛等。

在1972年的法國大革命,暴民襲擊法國杜樂麗宮。為了保護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有大約760名瑞士僱傭兵戰死,僅350名生還。隨後人們立起這座雕像,幾年在戰亂中犧牲的瑞士勇士,同時也意在祈求世界和平。

據說,岩壁上的這個洞是早年為了建教堂,在取石頭的時候留下的。而雕塑家巧妙地利用這個洞,將其重新雕鑿成為一座紀念碑雕塑。在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為「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人」。石碑的下方則用文字描述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下方刻字的第一行是「DIE X AUGUSTI II ET III SEPTEMBRIS MDCCXCII」,表示慘劇發生的時間:1792年的8月10日和9月2、3日。下面的文字看起來像是犧牲者的名字?而石獅右前爪的兩面盾牌上,則分別刻有象徵瑞士的十字徽章和法國王室的香根鳶尾。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一生遊歷了無數的地方,卻唯獨對這座紀念碑雕塑讚賞有加,他稱其為:「世界上最令人難過,最讓人動情的石頭」。

一節斷裂的箭頭直直插入獅子的肋骨,就是它讓獅子如此痛苦。雄獅本應威風凜凜的鬃毛如今有氣無力地耷拉下來,傲氣凜然的百獸之王在傷痛的折磨下眼角下垂,眉頭緊鎖,面部痛苦的扭曲著,看起來真的非常悲傷和無助。石像前有個小小的水潭,平靜的水面將獅子那負傷痛苦的表情清晰地倒映出來。四周的綠草和紅葉,讓這裡變得頗為寧靜。驕傲的雄獅在受傷後頂著自己的錚錚傲骨,找到一處無人打擾的清靜之地,準備長眠於世。在這個清冷的午後,垂死獅子像的蹙眉和悲嘆真是令人動情而難過。

瑞士 盧塞恩 霍夫教堂 Hofkirche

離開垂死獅子像,向南面走一點,路過一些精緻小巧的木屋,感受到濃濃的歐洲風情。當然,如果屋頂能有厚厚的積雪就更夢幻了。結果人家門口才是最令人驚艷的部分,滿滿的裝飾品帶來撲面而來的聖誕氛圍。掛起彩燈的小聖誕樹,門上用松枝製成的花環,還有窗前用木材自己搭建的小木屋和木質聖誕樹,似乎就是複製了自己家,特別溫馨。就像是童話故事裡森林中的小木屋,會有慈祥的老奶奶戴著眼鏡坐在爐火旁織著毛衣,膝蓋上可能還趴著一隻昏昏欲睡的老貓咪。

走不遠,在盧塞恩湖東面的小山坡上,佇立著一座雄偉的雙塔教堂,這就是盧塞恩的霍夫教堂。這座哥特式的建築初建於735年,當時是羅馬式建築,建於古代信仰中心聖里奧狄加的遺址上,可以說是是盧塞恩歷史相當悠久的教堂了。到了14世紀教堂改成了哥特式,1645年的一次火災之後,重建成了現今所呈現文藝復興晚期的建築風格。正立面的大鐘下有各式各樣的浮雕雕塑,尤其是一個抱著聖子的聖母浮雕,帶著皇冠舉著手杖,身披聖光,非常華麗。而門口的小廣場和背後的小花園裡,則大抵是一些噴泉雕塑、墓碑和樹木。雖然冬日裡樹葉子幾乎都掉光了,但從綠化密度來看還是可以想見夏日的鬱鬱蔥蔥。

霍夫教堂是現在盧塞恩最重要的教堂,也是居民的信仰中心。現在這裡也是演出教會音樂的重要場所。一本一本的聖經就放在門口書架上,供來禮拜的市民自行取閱。歐洲的確多靠自覺,這麼多書擺在這裡也沒有人拿,大家都是讀完後自覺地放回原處。

教堂內部的裝修也非常莊嚴肅穆,潔白的大理石牆面和鑲金的祭壇,無處不在的耶穌雕像和畫像,甚至還有松樹和花環的聖誕裝飾。禮拜席上則刻有生動細膩的雕刻圖案,是來自後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金光燦燦的祭壇,橙紅溫暖的燭光,色彩鮮艷的繪畫,都給這個教堂帶來了極強的宗教神秘感和儀式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有一台1640制的有4950隻銅管的管風琴,經常不定期有音樂會在此表演。在這個氛圍下演奏的宗教樂曲,相比更顯得莊嚴與隆重。

出來後背對教堂往前看,西面的卡貝爾廊橋筆直地朝這個方向延伸過來,連接了教堂前高高的石階路,就好像是通往教堂的神聖的參拜道一樣。

不過現在路中間立起了巨大的聖誕樹,璀璨的燈光在日暮西垂的時候格外絢麗奪目。當然了,歐洲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有著節日的喜慶裝飾。尤其是和德國極有淵源的瑞士,有非常多德國巴伐利亞風格的木筋結構的房屋,顏色的對比非常漂亮。

瑞士 盧塞恩 0°C—3°C 晴間多雲

夕陽已經沉入海底,此時的天空也漸漸暗下。再沿著盧塞恩湖走一走,全部點亮的街燈霓虹讓這個有些清冷的雨夜平添一份溫暖,樹上掛起細碎的彩燈,卡貝爾廊橋也點起一盞盞光亮,在湖面的漣漪里被攪散開來,一片街燈倒影,如夢似幻。連櫥窗里的煙斗都顯得非常溫暖,當然,撇去這個價格就更可愛了。

說起價格,那就要再多說一句了。

瑞士作為鐘錶之都,盛名在外,一直都是中國人「買買買」的好去處。在盧塞恩,我們也逛了幾家鐘錶店,無一例外都有著瑞士鐘錶店標配——中文提示+中文標籤+中國店員。李冰冰、黃曉明等鐘錶品牌的中國代言人出現的頻率出奇的高,滿世界都是他們的海報,看起來居然覺得有點親切哈哈哈哈哈哈。

回到公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下午出門的時候我們發現屋裡的暖氣不發熱,還以為是因為開的時間不夠,結果回來了之後房間里還是冷冰冰的。打電話給公寓房東,發現真的是壞掉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誒。結果修了老半天,無果,所以給我們免費升級到了隔壁一個70平米,更大更好(當然也更暖和)的公寓,算不算因禍得福呢?


DAY6 雪山、木屋、芝士鍋

厚厚的積雪落在因特拉肯的原野上

盧塞恩—因特拉肯

從盧塞恩到因特拉肯,是瑞士最負盛名的一段鐵路線——黃金列車。當然了,有著全景天窗的Golden Line自然是一票難求,而平日里普通的列車,除了窗子稍微小點(其實還是挺大的),也都是跑著同樣一段路線,經過同樣一些景色,但是票就要好買多了。平均每半小時就會有一班車從Luzern Bhf開往Basel SBB或Interlaken Ost方向,出發前直接在車站的自動售票機上買票就行了,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的。

但是!我還是推薦提前買票!雖然靈活性相對要小一點,但是可能會省下不少麻煩。第一,在Bhf買票的時候,那個機器插入信用卡之後,居然只識別帶PIN碼的卡,沒有交易密碼的信用卡是不識別的(這也和歐洲很多國家一樣)。在找車站工作人員尋求幫助之後,他把我的卡放在機器上面用免密快捷支付居然直接就成功了……第二,晚買票會漲價!會!漲!價!這就是靈活性的代價!我大概提前一個月查票價的時候還只要17—20CHF,結果臨到出發當天買票的時候直接翻了倍變成34CHF了,太肉疼了……答應我!提前訂票!好嗎!省點錢拿去吃肉!好嗎!

言歸正傳,我們九點多十點鐘左右來到Luzern Bhf,買了票上車,反正火車是不規定位置的,那就隨便找個靠窗位置坐好,等待車輛前往因特拉肯。沿途可以盡情欣賞黃金路線的美麗風景。

從溫暖明媚的開闊草原小,到白雪皚皚寒意料峭的阿爾卑斯雪峰。雪花落在因特拉肯原野上。如果偶爾有一陣大風刮過,把地面厚厚的積雪颳起一層,那就是雲霧繚繞的朦朧景象。一路大約兩小時的車程,每一分鐘的景色似乎都大不相同,看著非常享受。

時值聖誕假期,很多舉家出遊前去度假、滑雪的瑞士人都會選擇這班車。因特拉肯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通往周圍的鐵力士山、少女峰、雪朗峰等滑雪勝地都非常方便,所以很多瑞士人甚至歐洲人都會選擇到那裡度假。我們這趟車就是,到處塞滿了滑雪板,大大的滑雪衣和護目鏡也特別酷炫。對於歐洲人來講,滑雪是一項成本並不高昂(相對來說)的運動,而且老少咸宜,下至五歲上至七八十歲都很喜歡,所以普及率真的很高。不過在中國,滑雪的條件就相對沒這麼方便了。

我們因為酒店位置在因特拉肯西站周圍,所以買票要買到Interlaken West。從Luzern Bhf並沒有直達列車,要在Interlaken Ost轉車,兩分鐘就能從東站到西站,月台也只有兩個而已——

因特拉肯真的就是個小鎮,超小。

瑞士 因特拉肯 2°C—8°C 晴

拖著箱子咣當咣當地下了火車,再走個500多米,就到了我們這次住的酒店,Hotel Beausite。瑞士住宿的確不便宜,普遍都是1000+rmb一晚上,但是環境確實真的好。我們依然還是訂的三人間,還有個小陽台,一出去面對著的就是純凈的阿爾卑斯山雪峰,大片的綠地和森林,厚厚的積雪薄薄的霧,特別朦朧,特別夢幻。

辦理入住的同時,酒店也給我們提供了入住期間的免費公交卡,就是三張薄薄的紙,分別打著我們的的名字和有效日期。拿著這張紙可以免費乘坐因特拉肯所有的公交車,上車的時候給司機師傅看一下就行了。

午餐是在酒店外的Bakery匆匆解決的,畢竟外國人快過年了,到處都關門歇業,能找到開門的商家也是不容易了。反正也不怎麼餓,就一人一杯咖啡/茶再加一個麵包簡單墊墊肚子,準備晚上去吃芝士火鍋。一個麵包就讓我體會到了瑞士人「重口味」的飲食(畢竟在盧塞恩都是自己做飯,沒吃本地料理),重油、重糖,麵糰里不曉得放了多少黃油才酥脆成這樣,本身就很甜的麵糰里包裹著甜度更勝一籌的內陷,外面還刷了一層糖漿撒上糖粉和甜杏仁,真的是甜到齁。

吃完午餐,趁著午後陽光燦爛,我們在因特拉肯小鎮里溜達幾圈。深圳東部華僑城建了一個仿造的「茵特拉根小鎮」,現在身處正版的因特拉肯,自然要仔細逛逛。

雖說因特拉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聞名,但它本身也山清水秀綠草如茵,美麗的景色和乾淨的空氣讓這個小鎮本身也成為了一個度假勝地——這兒甚至還建起了賭場給人們打發時間呢!

沿著河流的方向一路向東走,路過鎮上的教堂,在厚厚的積雪上印上一串自己的腳印。人家家窗口上擺放著可愛的盆栽,太陽慷慨地灑下粼粼波光,野鴨和水鳥在清澈的水面上悠閑的游來游去。路旁的咖啡店擺著小巧的松樹,堆起的柴火上都已經積了雪。

偶爾還會聽到火車嘎吱嘎吱的路過,長長的鐵軌筆直的線條延伸出去好遠,整個世界乾淨的像一幅畫,色彩濃郁,一塵不染。

如果抬頭看看天上,會發現一個兩個巨大的降落傘,那是極限運動愛好者在玩滑翔傘。從阿爾卑斯的山峰上一躍而下,將自己毫無保留的交給大自然,隨著風的搖擺緩緩下落,飛過巍峨的雪山之巔,飛過純凈的森林與湖泊,飛過低矮的小木屋,飛過來來往往的人群。酷是很酷,但是……看起來真的好冷……他們真的不會凍僵嗎(黑人問號臉)???

在西站旁邊有一家MIGROS,這也是瑞士比較大的連鎖超市,裡面東西還蠻多的,很方便。後面則是他們的鎮公所(Gemeindehaus),大大的庭院可以隨便進,不過辦公區域倒是關上的。

這裡真的是意外之喜,完全沒想到會有這麼棒的地方——

大大的空地厚厚的積雪,一個腳印都沒有,一片白茫茫軟綿綿,像一塊巨大的棉花糖一樣。作為來自南方的崽,要秉承著「見到雪就會很興奮」的南方特質,尤其是在這等景色之前,必須開心的像個180斤的胖子。真叫一個可勁造啊,雪地里反正摔了也不疼,玩得瘋得很。幸好周圍沒人,要不然怕是會嚇到人家哈哈哈哈哈。

從小鎮邊緣向鎮中心走,經過的大概是居民區和小民宿,房子都是小小的矮矮的木屋,很溫馨的那種,沒有絲毫現代化都市那鋼筋水泥的冰冷和疏離感。

尤其是各家各戶門口還凌寒盛開著幾朵小花,掃開了雪架起聖誕樹,真是十分可愛了。

在因特拉肯的街道上,開著很多很多店鋪,大多是賣表的和賣紀念品的。除了店門口用巨大的中文寫著「瑞士名表、瑞士軍刀」之外,還有挺多中國店員的,甚至瑞士人也會用簡單的「你好、謝謝」來招攬生意。

還有比較特別的,是街道上偶爾可以看見的馬車——大概是可以坐著馬車在鎮上逛一圈,看看古時的建築,也聽馬車夫講講風土人情奇聞軼事。不過我看大多是外國人做這個,中國人倒是鮮少出現在馬車后座上。

同時,瑞士作為「瑞士蓮」等許多著名巧克力品牌的發源地,甜品部門自然表現不俗,可可的味道醇厚,瑞士卷也鬆軟甜美。而特立獨行的我們,也就是不買表,反倒拐進了巧克力店。因為不喜歡各種添加了堅果、果乾的甜的不得了的巧克力,讓店員小姐姐給我們找了很多種巧克力,試吃了一大堆推薦的,才最終找到合乎心意的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5%以上,啥都沒有添加,有點苦有點澀,但卻有著非常濃郁的可可香味。當然了,價格也不便宜,一小板大約100g是5.5CHF,但是真的耐吃,吃到回國還沒吃完hhhhh

旅遊重鎮必須要有巨大的聖誕集市,因特拉肯的集市規模就很可觀。

廣場中央搭起大大的雨棚,烤火的暖爐架起來,長桌木凳上鋪上毛茸茸的(仿)皮草墊子,看起來很是暖和。

周邊的小商鋪,咕嘟嘟煮著熱紅酒熱可可,大鐵鍋里溫著做好的酸菜香腸、芝士義大利面等傳統食物,還有很多小手工藝品正待出售。

最酷的是娛樂項目。因為歐洲的遊樂場相對還是不多,小孩子們的遊樂項目自然也沒有國內這麼方便和豐富(偶爾有個馬戲團巡演就能讓孩子們興奮好久),所以聖誕集市的遊樂項目也是很多孩子們一年中最期待的。大多是集市會搭設旋轉木馬,這屬於比較常規的。

再升級一點的就像中國的廟會日本的祭典一樣,有些套圈、撈金魚之類的小遊戲。

因特拉肯的最酷,直接因地制宜,開出一大片溜冰場,讓孩子們在賽道上盡情享受速度帶來的刺激和興奮——事實證明這個也的確頗受歡迎。

冰場後的一大片空地,則用作滑翔傘的降落區域,時不時就會有大降落傘「嘩啦嘩啦」地落下,五彩斑斕的,和逐漸點亮的霓虹燈一起,把這座平靜的小城烘托得熱鬧非凡。

逛了一圈,回到酒店稍事休息,就到酒店旁的B?ren Grill Stübli這家餐廳吃晚餐。這家餐廳,不僅僅有酒店前台的小哥哥極力推薦,在諸多攻略上,也是因特拉肯的必去餐廳——這家百年老店,據說有著全因特拉肯最美味的芝士火鍋。離我們酒店這麼近,也真是運氣很好了。

這家餐廳在工作日是不做午餐的,只從下午四點半開始提供晚餐。我們大約在18:30左右到達,店內早已有很多顧客,觥籌交錯,很是熱鬧。尤其是蓄著大鬍子、高高壯壯的大叔們,強行要湊在一張小桌周圍,大口吃著烤肉,時不時喝上一口大杯的啤酒,動作豪邁粗獷,但看起來很可愛。

店內的裝潢很溫馨,紅白花紋的桌布,松果松枝的小擺件圍著紅蠟燭,木質的牆面貼滿了充滿回憶的黑白老相片。一陣糾結之後,我們點了必吃的芝士火鍋Fondue,還有當晚推薦的燴牛肉。小姐姐得知我們是第一次嘗試Fondue之後,貼心的為我們講解了吃芝士火鍋的方法,還特別提醒我們小心燙,然後又邁著清脆的小碎步繼續去忙碌了。

食物很快就上來了,噼里啪啦擺了一大桌,從視覺上就要先征服你。

Cheese Fondue,芝士火鍋,也叫熱融乾酪,顧名思義是將硬幹酪放在一口小鐵鍋里,置於酒精爐上加熱融化,然後調以白葡萄酒和香料,最後蘸著麵包片吃。我們的Fondue端上來的時候早已是融化的狀態,不過鍋下面一直放著一個小蠟燭在保持溫度,還撒了一點點辣椒粉提味。傳統的Fondue只有麵包片,不過發展到現在,就和火鍋一樣,想吃啥就放啥,從蔬菜到肉類都能裹上芝士吃。拿一根長長的叉子,戳起一塊小土豆或者麵包,在芝士鍋里攪吧攪吧,等到麵包塊的六面都均勻的裹滿了濃郁的芝士,在提起來,在長長的芝士絲中一口吞下,一邊呵著熱氣嚷嚷著」好燙好燙「,一邊享受乾酪溶化後那綿軟的口感和麵包的勁道,口感真的很不錯。

但是!但是!味道我的確是不習慣……乾酪本就有濃郁的奶香,但在加入了白葡萄酒後,卻有著濃濃的酒精味,有點沖,更有點喧賓奪主。而且因為溫度不夠高,白酒內的酒精並不會揮發,甚至掩蓋掉了乾酪的本味。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偏要在乳酪里放酒,回來一查才知道,是為了幫助乾酪更好的融化,並保持流動的狀態。據說B?ren家已經是全鎮芝士火鍋中白酒比例掌握的最好的一家了,難以想像別家火鍋的酒精味會有多麼突出。

我們的套餐中還有酸黃瓜、西紅柿和腌過的小蔥頭,甚至還有一碟光口吃就能作為飯後甜點的冰糖燉梨……反正都是味道很重的東西,和乳酪味、酒精味混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反正一言難盡,推薦勇士們親自嘗試。

另外那盤燴牛肉是」正常「的味道,番茄打底,辣椒等香料調味,配上外酥里嫩的土豆餅,上面還澆了一勺酸奶油去腥解膩,蠻好吃的。不過反正是嘗鮮,也算圓了我一直以來對芝士火鍋嚮往。

這一頓飯吃的心情複雜,一邊嫌棄酒味怎麼這麼重,一邊彷彿鬼扯手一般根本停不下來,居然還成功完食,花費96CHF(好貴好貴)。直到我們離開,店裡還依然熱熱鬧鬧。人們歡聚的夜晚,也許才剛剛開始呢。

TO BE CONTINUED...


推薦閱讀:

2018義大利藝術之旅(四)用腳步丈量威尼斯,用版畫記威尼斯美院
黑山生活的小事兒
大西洋10大仙境
米蘭是古老,但也是時尚

TAG:歐洲自由行 | 旅行攻略 | 歐洲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