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抑鬱的契機,你具備了嗎?
看到題目,很多人可能會疑惑甚至滿臉不屑:擺脫抑鬱需要契機?它不是情緒的感冒嗎?通過藥物就能治療的問題需要什麼狗屁契機?
儘管很多人不認同,甚至很多抑鬱患者面對這個問題會感受到冒犯和更加無助。但僅靠藥物無法有效處理抑鬱問題,擺脫抑鬱毫無疑問需要契機!
今天上午,有朋友想給我推薦一來訪者——她的好友A。A從20多歲開始因抑鬱服藥,至今有將近20年服藥歷史了。問及情況,朋友告訴我:A的父母從小就對他管的很嚴,到現在依然如此。周末他們老同學想聚會,結果A無法出來,原因是父母擔心對他不好。「這樣我才能保護孩子免遭傷害!」這是父母的說辭。
站在A的角度,日常思考問題時最常見的擔憂是:這樣做我父母會怎麼想?他們是會高興還是會生氣?雖然一直常年服藥,雖然已上三年級的孩子看到叔叔伯伯們與孩子的互動時總會說「比我爸爸好」,雖然談起父親孩子的感受總是「有沒有父親毫無差別」,但A對當下的生活非常滿意:我一切都很好啊,父母照顧的我很好,我還有滿意的工作,有妻子兒子,我沒什麼需要改變的。
我問朋友:他對生活非常滿意,你為什麼還想讓A找我?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他在看一檔喜歡的電視節目,當時他父親突然發病,需要送醫院治療。但他居然無動於衷,只會說『我電視還沒看完呢!』所以我覺得他有問題。再說,他吃了近20年的葯,你不是說抑鬱光吃藥沒用嗎?也許你能幫到他呢?」
我沉默了一會兒,直接告訴朋友:我幫不到A,他缺乏擺脫抑鬱的契機。
朋友很吃驚,抑鬱康復需要什麼契機?
我解釋說,對抑鬱康復,契機包含兩點:
第一點,是個人改變的慾望,或者稱需要。這是所有動力的源泉。導致抑鬱的原因可能很多,但無論是炎症引起的生理反應,或者是非適應的思維或行為習慣導致的心理反應,都需要調整原有的思維與行為習慣,比如在抑鬱狀態下去改變飲食,去參加運動,去練習有效的思維處理技能,去練習多角度解讀問題等等……
抑鬱中,當來訪者能將抑鬱視為一種啟示,視為一種「我需要改變」的邀請時,擺脫抑鬱的動力或者說契機就出現了。
第二點,是有效的引領者。現實生活中,抑鬱患者看病吃藥,看心理醫生,花高昂成本進行心理諮詢,有些人最終擺脫了。但為何有更多的人努力改變卻長期無效,原因很可能在於缺乏有效的指引。
所以,對A來說,當他滿足於當下的狀態時,他沒有改變的契機。改變需要消耗大量的身心資源,沒有內在的動力,這隻能是幻想。這種狀態下,所謂朋友的熱心幫助,只會成為另一種傷害!
作為一名非傳統諮詢師,最後送給所有面臨抑鬱困擾的朋友一句話:逃避、拒絕痛苦時,痛苦有可能越滾越大;當面對並接納痛苦,將之視為一種改變的邀請時,痛苦將有機會變身成長的動力!
祝福每位有緣人!
推薦閱讀:
※關於抑鬱——家人來稿,一封許久沒動筆的訪記
※抑鬱症患者的數量近幾年一直在呈指數級增長~它的背後是什麼?
※5、關於「抑鬱」(原創)
※抑鬱症如何自救?
※如何有效處理抑鬱之五——建立積極的自我期待
TAG: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