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究竟有沒有記憶?美國心理學教授的答案是...
1
近日和朋友聊天,說到她的老公拒絕照顧小寶寶,理由是「我照顧了他,他也不會記得。」
我的父母不辭辛勞漂洋過海來照顧我剛出生的大女兒。整整五個月時間,和孩子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犧牲自己的作息來照顧她,帶著她去盪鞦韆,看天鵝。小傢伙每天開開心心。肚子餓了,小手就指著姥爺的房間。姥姥抱著她找到姥爺,姥爺立刻就歡歡喜喜地去給她熱奶。
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等到女兒三歲的時候,我給她說起來,她卻一點兒都想不起來了。
一歲以前的小寶寶的確是沒有什麼記憶的。
和我父母比起來,我這位朋友老公的精明不得不讓人佩服。
然而,這位聰明的朋友老公卻不知道,小嬰兒的大腦雖然沒有記憶,身體卻有記憶。
2
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自由思考。我們的想法可以決定我們下一分鐘要做什麼。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卻偏偏不聽話。馬上就輪到你上台演講了。看著下面幾百雙眼睛,你告訴自己要放鬆,要冷靜。可是你的心跳越來越快,你的雙手開始出汗,你的兩條腿就要逃離。
身體和思想有時候是分離的。
思想可以天馬行空,語言可以天花亂墜,身體卻是實實在在從來不說假話的。
身體的反應和思想脫節,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表現就是應激失調症(Stress Dysregulation, DSR)。
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齊廷(Daniel Keating)在他的新書Born Anxious(生而焦慮,第一版出版於2017年4月)中,總結了他和同行們幾十年來對應激失調症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揭開了身體記憶的謎。
3
應激失調症患者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吃飯吃不香,睡覺睡不踏實,總覺得馬上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遇到一點小事情就控制不住地發脾氣,碰到一點小障礙就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看到別人一個冷淡的眼神就覺得和這個人的關係即將終結。身邊處處都是危險,處處都要謹慎,彷彿還生活在危機四伏的遠古雨林里。
一個人一旦身處這種狀態,別人勸解的話完全聽不到耳朵里。即使聽了進去,即使不斷跟自己說「要放鬆」,也往往無濟於事。因為他們的身體在此時完全不受思想控制。他們的身體被一種叫做「可的松」的小分子激素控制住了。
一個正常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出大量的「可的松(cortisol)」。這種小分子激素會讓我們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精神緊張,為處理壓力做好身體上的準備。而當壓力得到緩解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又會釋放其它激素,比如說「催產素(oxytocin)」,中和可的松的作用,讓我們身體放鬆。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不妨把它們分別稱為「緊張素」和「放鬆素」。
在應激失調症患者身體里,緊張素遠遠超過了放鬆素,天平嚴重傾斜到緊張素一邊。最終的結果便是人長期焦慮。
4
在應激失調症患者,緊張素和放鬆素的失衡是怎麼樣發生的?
一個小寶寶的誕生,最開始是分別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DNA的結合。DNA結合以後,基因就開始不斷地工作,製造出我們身體的所有部分。其中就包括緊張素和放鬆素。
在小寶寶感受到壓力的時候,他們身體里的緊張素開始表達,導致他們發生一系列身體變化,孩子便會大聲啼哭起來。通過啼哭的方式,小寶寶告訴撫養人,「我不舒服!需要幫助!」
緊張素對於小寶寶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大腦還不會理性分析,他們還不會語言交流,他們的身體還不能自由活動。他們只能通過緊張素讓自己和撫養人交流,依賴撫養人來幫助他們分析壓力的來源(肚子餓了?太冷了?尿片滿了?),然後解決壓力。
壓力一旦解決,小寶寶的身體便開始分泌放鬆素。放鬆素就會中和緊張素,讓小寶寶安靜下來。
通過緊張素和放鬆素之間的動態平衡,我們的小寶寶的身體成功地處理了自己的壓力。
而在處理壓力的過程中,撫養人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5
一個合格的撫養人,能夠及時地接受到小寶寶發送出來的信息,和寶寶產生共情,並經過理性分析和合理的處理,最後幫助小寶寶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重複成百上千次以後,小寶寶的身體便得到了這樣的一種信心:緊張素釋放以後,我的壓力一定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有了這種身體記憶,孩子便有了安全感,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深處便會產生一種本能的信心:我的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在這種信心的指引下,孩子能夠平靜地面對問題,應用自己的理性思維最終成功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撫養人總是不能對小寶寶的壓力做出及時反應(請注意,這裡指的是「經常」不做出及時反應。偶爾幾次疏忽並不在此範圍內),或者有一次令寶寶陷入絕望的經歷,小寶寶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壓力一直得不到緩解,小寶寶的緊張素持續不斷地分泌出來。小寶寶的啼哭越來越厲害,緊張素的濃度也越來越高。
最後,緊張素就不僅僅是讓寶寶感覺到緊張了——它還會給表達放鬆素的基因戴上一頂帽子(甲基化)。放鬆素基因一旦戴上帽子,就會停止表達。結果,小寶寶身體里的緊張素無法得到很好的中和,寶寶就會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這個過程重複幾十上百次以後,孩子的身體得到了一種不好的記憶:一旦遇到壓力,緊張素就會不斷地釋放出來,無法控制。
放鬆素基因一旦被戴上帽子,就很難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取下來,更可怕的是,還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
就好像蒙特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一書里說過的那樣,「... he does not absorb only by means of the mechanical camera of his eye, but a kind of psychochemical reaction is produced in him, so that these impression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his personality.」 (嬰兒)絕不僅僅只通過眼睛來獲得信息。外界環境會令他的身體發生生理化學反應,而這些反應將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
蒙特梭利生活的年代裡,沒有人知道緊張素和放鬆素,更不用說基因甲基化。然而,蒙特梭利博士敏銳的洞察力卻已經預見到了一百年後齊廷教授的研究成果。
身體記憶往往發生在生命的最初(從懷孕到一歲生日),其能量和持久性遠遠超過了大腦記憶。這就是為什麼丹尼爾.齊廷教授說,「… there is no single period as important for life outcomes of developmental health as the period from conception to a child』s first birthday.」 對於生命發育健康來說,沒有哪一個階段比從懷孕到一歲生日這段時間更為重要的了。
我的父母給我女兒的每一點每一滴付出,雖然沒有被孩子的大腦記住,但是早已經寫入了她的身體里。
看來,朋友的老公雖然精明,免去了很多照顧嬰兒的幸苦,可是最後還是敗給了我那雙以付出為樂的父母。
>>>>
前期回顧:
這些睡眠訓練誤娃一輩子!(0-3歲父母須知)
嬰兒的情緒分化決定一生的情緒底色
還在為孩子鬧情緒而煩惱?情緒是我們忠實的朋友!
>>>>
下期預告:
睡眠訓練,如何做才是順應孩子的內在需求?(附送十一種催眠音樂,助您和寶寶香甜入夢)
愛之旅家庭教育用最簡單的語言闡述最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
後台回復「入群」,加入溫暖社群分享和探討個人經驗問題
推薦閱讀:
※中國普遍反對早戀的理由是什麼?
※父母跟你講過的哪句話在你印象里最為深刻?
※家庭情商教育入門(7):背叛之傷
※小時候被父母打,當時怎麼想,長大了怎麼想?
※許多中國孩子缺乏這項教育,不信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