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語言的起源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在科幻作品中,那些超能力者能上天入地,能快速移動,能以意念移動物體,能將整片大海凍結成冰。

超能力者與普通人的關係,就像是普通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在這個地球上,人類就是擁有超能力的動物。人類能建其摩天大樓,能登陸月球,能創作精妙絕倫的樂曲,能發現簡潔得不可能不是真理的物理公式。

就學界共識來看,普通人的這種超能力來源,就是語言能力。

社會性動物也能依靠叫聲、氣味等信號來互相交流,但它們無法利用語言來交流。人類的語言有如下特徵:

交流作用:語言能用於命令、請求、通知、詢問、辱罵、啟發、教導、欺騙、娛樂、引誘等。如果沒有語言,要實現這些功能,需要繞很多圈子。

生成性:人類的語言能以有限的簡單元素組合成幾乎無窮多的不同意義的語句。換言之,語言能表徵非常豐富的信息。

數字化(正則化):語言的接受者能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自動降噪。比如,偶爾的錯別字不影響語言理解,甚至有些病句也沒關係。

指稱不在場的事物:語言能用來描述和言說不存在於言說者眼前的事物。比如,我眼前只有一台筆記本電腦,但我卻可以談天說地,談論假象出來的東西,談論當下並不存在的東西。「福爾摩斯是有名的偵探」這句話,大家聽起來都不會有什麼彆扭。不過,福爾摩斯可是不存在的人。

易學性:兒童能輕易地學會說話。不過,這種語言能力僅限於聽和說。讀和寫以及更複雜的計算、推理等能力,其實已經不是人類最初所指的語言能力了。畢竟,文字是幾千年前才發明的新事物。在文字發明後的大多數時間裡,大多數人也都不知道閱讀和寫字。

這種神奇的語言能力並非天賜。在丹尼特看來,語言也是通過自然選擇所設計出來的功能。只是,今天的我們想要探索語言的演化,實在是太難了。語言隨風而逝,不會留下任何化石證據。而根據選擇壓力來猜測語言的起源,我們能提出多種不同的假設,每一種似乎都挺有道理。

丹尼特在這一段中引用了許多他人提出的理論,這些我們暫且省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文。我們接下來看他自己最看好的一種語言起源的演化解釋。

人類語言的曲折之路

1.最初出現的原始語言類似猴子的叫聲,只能起到預警等簡單的作用。這種叫聲沒有語義,更沒有語法。

2.接下來可能會出現稍微複雜一些的肢體語言、手勢語言,叫聲起輔助和強調的作用。這個當下的人類主流語言剛好相反,聲音起主要作用,肢體語言起輔助作用。

3.再接下來,可能出現了一場類似孔雀尾巴的性選擇軍備競賽,雄性開始一展歌喉,雌性更偏好那些聲音控制能力更強的配偶。就像雄孔雀的華麗尾羽一樣,人類的發音系統也愈發炫麗。

更詳細的內容,丹尼特推薦我們讀James Hurford的The Origins of Language: A Slim Guide(2014),這是他在本章節多次引用的一本書。然而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所以只談談丹尼特自己做出了什麼補充:

如之前幾個章節中所提到的,語詞是一種能說出來的模因,它有著自己的適應度。其他研究者們總是費盡心機去思考語言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為什麼要演化出語言,語言這種昂貴的功能是如何維持下來的?而丹尼特認為,回答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把語詞看作與人類共生的模因,它們在利用人類自我複製。所以,哪怕它們對人類沒有什麼用,它們也能開枝散葉,流傳開來。

筆者的補充

丹尼特這一章估計是寫給同行們讀的,尤其是寫給那些支持喬姆斯基的人讀的,所以寫得曲折且複雜。我想換個角度重新闡釋語言的起源這個複雜的議題,以便大家更方便地理解丹尼特的主張和理據。

我們要回答「為什麼會出現語言?」或者「人類為什麼會說話」這樣的問題,也要將「為什麼」分為兩種,一種叫「何以如此(how come)?」,另一種叫「為了什麼(what for)?」

「為了什麼」相對簡單,為了更方便地交流。但「how come」就非常複雜。喬姆斯基曾經開玩笑地說,大概就是某個猿人的腦袋被宇宙射線擊中,然後發生基因變異,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突然變化,然後就突然會說話了。

喬姆斯基的主張,可以稱之為突變論。而丹尼特則支持漸變論,也就是說,語言是慢慢演化出來的,而不是突然出現的。這其實也是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至於具體是怎麼慢慢演變出來的,我們都不知道。複雜的語法結構是如何出現的?語詞是如何指稱不在場事物的?這些都有許多假說來解釋,但還沒有公認的解釋。

但是丹尼特所強調的是,這些都是沒有什麼神秘的,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會逐漸理解這些難解的問題。他所反對的主張,稱之為「本質主義」。本質主義認為,語言具備A、B、C、D這四種必要條件,它們合起來又是語言的充分條件。而在自然界中,不存在A、B、C、D這四種條件的前身,所以語言是不可能出現的。但語言又實際上出現了,這隻能說明語言的出現是個奇蹟,而奇蹟就是神或者超自然力量所導致的。

丹尼特認為,奇蹟並不是超自然力量導致的,奇蹟就是小概率事件。只要有足夠多次的嘗試機會,小概率事件也會發生。而且,A和非A並沒有清晰的界限,非A當然可以變成A,就像恐龍可以演化成鳥一樣。物種的邊界是模糊的,句子和短語的邊界是模糊的,方言與方言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甚至語言與語言之間的邊界也是模糊的。

如此看來,現代語言和原始語言之間的邊界也是模糊的。現代語言就是原始語言慢慢演化出來的。科學家們要做的就是描繪出整個過程的細節,而不是將之稱之為「奇蹟」然後訴諸上帝的神威。

生活在中國的人可能很難理解丹尼特的想法。這是因為我們經歷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教育,對無神論和科學都十分認同。在美國,大部分人都不理解演化論的力量,大部分人依然信奉某種形式的造物主。某些模因還藏在美國人的頭腦里,而丹尼特則致力於將它們一一點破。所以,這本書給中國人來讀,大家就會感到很困惑:為何如此簡單的常識,還需要反覆強調?

往後幾個章節是講文化的演化,這應該是大家最感興趣的章節。我想,本文的絕大部分讀者都不想成為專業的認知科學家,也不想成為專業的哲學家。大家只是想從丹尼特的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啟發,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後面幾章的內容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接近。前面幾個章節不是在講幾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就是談神經元、白蟻、基因、計算機、自動電梯等大多數人不關心的東西。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到底什麼是「時間」
【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在細菌和巴赫之前
首屆哲學書評獎 徵稿啟事

TAG:語言 | 進化論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