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手工真絲地毯的興起

-1-

南陽地處中原地區,歷來就有「養蠶為業、植柞為本」的傳統,南陽絲綢始於漢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更是有「富家女兒婆家找,先問蠶坡有多少;柞墩好比搖錢樹,蠶坡類似聚寶盆」的諺語流傳。因此,南陽本地的蠶絲生產,為手織絲毯在南陽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經濟百廢待興,急需進口先進設備來發展經濟,但是由於缺少出口,中國外匯儲備不足,所以政府開始大力鼓勵和發展出口,以便創匯,進而進口國外的先進設備來發展經濟。

1971年,中美開始恢復建交,中國的出口產品備受西方中產階級的追捧,為了抓住這個機遇,周恩來總理下令生產手工製品以用於出口。此時,南陽響應了號召,利用本地悠久的產絲優勢,開始生產手工真絲地毯。

-2-

1972年,南陽淅川、南召、鎮平先後成立了地毯廠開始生產手織地毯。中國的手織地毯從民國30年代末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截止的這段時期,處於一個真空階段。50年代開始,北京和天津重新恢復了地毯的生產,南陽便派遣人員到北京、天津等地區學習地毯編織和生產技術。

但是南陽並未沿襲北京和天津地毯廠的圖案風格,而是獨創了波斯風格的地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南陽建立地毯廠是為了出口創匯,波斯風格的地毯在國際上已經受到認可和追捧。第二,南陽盛產蠶絲,真絲本就適宜編織高密度的地毯,波斯風格圖案細密,用真絲作為原料去編織,表達圖案更加適宜。

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南陽真絲地毯便開始發展起來。除了地毯廠生產地毯以外,南陽本地的農戶,也會利用農閑時期編織地毯。1974年,南陽地區的農戶中大概有140架編織地毯的機梁,750個編織工人,到了1988年,當地已經發展到兩萬架機梁,而編織地毯的織工也發展到了幾十萬個,可見當時南陽真絲地毯的興盛。

-3-

尤其是在1980-1988年,中東發生了兩伊戰爭,伊朗無暇顧及國內的傳統地毯業,給南陽絲毯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南陽真絲地毯也在此時,在國際上逐漸取代了伊朗真絲地毯,成為真正的波斯真絲地毯生產來源地。

直到今天,南陽地毯已經佔據全球手織真絲地毯生產的八成份額,「Nanyang silk rug」南陽絲毯也早已成為國際真絲地毯的最高質量標準,只要提起南陽絲毯,就代表著最好的手織真絲地毯,因此,大批國外客戶從南陽進口真絲地毯,在國際上買賣。

南陽真絲地毯就是這樣興起並發展起來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地毯行業的故事,想讀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關注天匠手工地毯部落。

推薦閱讀:

丁銘:如果經濟允許,一定選擇手工真絲地毯,而且是天匠品牌。
手工真絲地毯的裝飾圖案(一)
手工真絲地毯在歐洲的發展

TAG:地毯 | 手工製作 | 真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