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作者:薄言(富書籤約作者)
一、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春節期間,人們多是三五成群聚會吃飯,侃侃大山,各種聊今生談過往,接著各回各家,第二天乃至一個假期反覆如是。
過完年有的人發現整個人貪眠了、變胖了、意志力薄弱了,需要用不少時間來恢復元氣,影響了生活,也耽誤了工作。
前幾天刷朋友圈,看到了曾經的同事兼好友D在自我警醒:喝酒喝到醫院急救,新年還是從粗茶淡飯開始比較好。
出於關心,我詢問了幾句,D才跟我吐露了原委。
原來,都是盲目合群讓其吃了苦頭,遭了罪。
D的家在西北城市,素來有濃厚的酒文化,有大碗吃酒的習俗。
正月里,D幾乎每天都不著家,不是在東邊舅舅家喝外甥的滿月酒,就是在西邊火鍋店推杯換盞,不然就是召集一大幫朋友胡吃海喝。
西北人喝酒,並不是三兩杯啤酒助助興,喝到興頭,是要斟上白酒放開肚子大肆喝的。
工作那會,D就被部門的同僚奉為「酒桶」,意思是沒人能喝過他,每次和其他部門拼酒,派出D多能鎮住全場,少有人見過他醉酒的窘態。
這次喝到住院,難以想像是喝了多少酒了。
我問他,你為何不會選擇拒絕這些大同小異的酒局呢?
D回答,難得一聚,如果不融入大夥,就會顯得不合群,特立獨行並不利於情感關係的維護。
我又問了一句,這種為了合群,喝到住院的酒局,導致身體零部件抗議,你覺得值嗎?
D半天才回復幾句話,吃一塹長一智,以後會選擇認為值得去的酒局,不再曲意逢迎,盲目合群;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有時合群,就是在討好他人。
心理學上,有種性格叫「討好型人格」,這種性格的人在日常交際中常常是自謙或自卑的,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期望通過跟隨對方的步伐來獲其認可。
討好型的合群,貶低自己,抬高他人,包含了不平等的人際交往方式。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揣測他人,而丟失了獨立的人格。
這種方式的合群,最危險的是精神上的討好,別人怎麼想,你也怎麼想,毫無主見,網路上的「鍵盤俠」恰恰是這種類型的人。
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盲目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二、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提出:
「群體中個人的個性因為受到不同程度的壓抑,即使在沒有任何外力強制的情況下,他也會情願地讓群體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
群體中的個人會表現出明顯的從眾心理,稱為「群體精神統一性的心理學規律」,這種精神統一性的傾向,易造成如教條主義、偏執、人多勢眾不可戰勝的感覺。
用勒龐的話說,群體相較於個人更難接受矛盾,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中國人的這種酒局觀便深刻地體現出這種從眾心理,耐不住別人的三聲勸酒,又不想落得不合群的差名聲,就心甘讓他人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盲目討好。
礙於人際關係、面子問題、懶得思考等因素的牽掣,人們常常選擇隨波逐流,惶恐標新立異會招致厭惡。合群既能避免深度思考,又能收穫好感,何樂而不為呢?
我喜歡A選修課,跟我攝影的愛好不謀而合,但是死黨們都傾向於B選修課,那我還是選擇B吧,這樣以後上課有人陪伴。
最近上火忌吃辛辣食物,可是同事們更鐘愛那家麻辣燙,要是我提出異議,豈不是掃了大家的興緻?
不知該選擇企業還是走進體制內,然而大家都說體制內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我還是隨大流吧,思考好費腦子。
低質量的合群,有時是一味地迎合討好他人,漸漸的,身體的稜角被磨平得如出一轍,在取悅別人的過程中喪失了自我,可悲可嘆。
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翻開歷史書冊,難有世人流於眾生之中而成大材者,而成功者多為另闢蹊徑,獨處一室,能夠在孤獨中尋得做事做人的真諦,最後獨佔鰲頭,品得芬芳。
孤獨即自由,高質量的獨處,讓人空出充足時間品味人生,將24小時揉碎了盡情利用,而非泯然於芸芸眾生中。從這個角度講,懂得獨處的人更能享受自由,享受獨處帶來的高質量回報。
低質量的合群,指的是不衡量投入與產出比,一味地放低姿態,討好他人。去參與無效低層次的社交,甚至有些仰人鼻息的意味。在討好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自我,或者被低端同化,讓自身停止成長甚至是倒退。
低質量的合群,就如同一款非常流行的手機遊戲「消消樂」一樣,當你和周圍同類人匯聚在一起,就會消失不見,倘若個性鮮明,不往上瞎湊,則能留存到最後。
高質量的獨處,說的是跟隨內心,有目標有規劃地行事,並非與社會脫節,孤僻厭世。
只要能比昔日有所進步,就會不惜一切選擇獨處,儘可能用高效率、低投入來獲取高回報。
高質量的獨處,彷彿落入灌木叢中的白楊樹,即便處境堪憂,也拚命向上伸長,不被周遭的環境同化,最終長成參天的大樹。
三、形體上的合群尚不危險,危險的是精神上討好他人
不合群不會摧毀一個人,孤獨更多時候會創造優秀。
小盧,是我在大學辯論社團認識的朋友,難以想像這外表文質彬彬、曾經不善言談的男生在辯論場上竟能口若懸河,舌戰群儒,多次榮膺最佳辯手的稱號。
多次的攀談交心過後,才知道小盧的「華麗轉身」源自於他的不合群,準確一點說,是他更側重討好自己。
小盧出生在一座小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辛勤耕耘的庄稼人。家鄉的偏僻程度,從他離家的交通方式的轉變就可見一斑。
首先要走路去村口,搭乘四小時才發車一次的班車去鎮上,接著換乘公交車去縣城坐大巴至市區,再轉乘動車到另一座城市求學。
對大山的層層眷戀,父母的殷切期盼,讓小盧不敢鬆懈下來,內心的自卑也使得他迫切想要改變與成長。
從大一開始,小盧每個學期都給自己制訂了不同的目標,包括學習、兼職、運動、旅遊、社團活動、實習等各種能夠豐富身心、提升自我的項目。
在舍友吞雲吐霧、與遊戲為伍、不點名就堅決逃課的日子裡,他在學生會裡成為了老師們的好幫手,斬獲各種獎學金、囊括了各種辯論比賽的獎項。
面對小盧這種「不合群」的行為,舍友有時也會揶揄冷笑他,頗有些酸溜溜地稱其為「大學士」。
形體上的合群尚不危險,危險的是精神上討好他人。
我問小盧,不合群,會讓你產生困擾嗎?
他的回答讓我醍醐灌頂,如果高質量的獨處可以讓我變得更優秀,那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他人眼裡的「異端」。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高質量的獨處,不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練書法,而是有獨立的思考,能夠遵從內心,不屈從,不討好,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小盧喜歡獨處,喜歡權衡利弊後行事,前人走過的路,他還會探一探再往前走。
一個人獨處,不為不必要的社交耗費時間和才氣。
享受獨處的小盧,可以在閑暇的周末自在欣賞一部哥特電影,給新媒體平台投幾篇影評;別人都說體制內高枕無憂,他偏偏放棄了選調生的資格,選擇自主創業。
合群浪費時間、精力,低質量的合群更是形同雞肋。
歲月流逝後,小盧的眼神從害羞膽怯變為神采奕奕,據他女友所說,小盧的眼睛裡有光,有種對未來充滿期許、無所畏懼的光芒。
四、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源於孤獨
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年代,一個普通人若想成為達官顯貴,務必要經過科舉考試,擇優錄用。
然而,卻有這麼一個人反而行之,不在官場上施展才學,卻鐘意遍游名山大川。他就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
從《儒林外史》一書中就不難看出,古人將入仕看得無比重要,認為讀書人考取功名是理所應當的事,這也是當時的主流思想。
按照眾人的方式而活,可視為合群,但是徐霞客卻不合群,甚至有些離經叛道,頗具俠客風範。
比起取悅眾生,徐霞客更想討好自己。
「父母在,不遠遊」,孔聖人的諄諄教誨深入影響著世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慶幸徐霞客有一位通情達理的母親,全力支持他出外遊歷,並給予一番告誡,男子漢自當志在四方,去天地間舒展胸懷,不要因為我,就變得像被籬笆束縛住的雞仔。
徐霞客在經過一天的奔波勞累過後,不管如何疲憊,是露宿街頭還是三餐不繼,都堅持把考察的收穫記錄下來,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徐霞客的獨處,並非單純的遊山玩水,縱情聲色,而是在一步步地完成目標,渴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在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
後人將其遊記資料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一書,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均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說:「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源於孤獨。」
不合群不代表不思進取,高質量的獨處都是在修身中朝著目標奮進。
五、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好好經營大浪淘沙後的關係圈即可
一次有幸的機會,筆者加入了「持續寫作大本營」的圈子,這是筆耕愛好者的集散地。
在寫作之外,每個人的職業不盡相同,所在地天南地北,有飽讀詩書的企業高管、有護送眾多考生上岸的公考培訓師、有懷揣文學夢的自由職業者、也有才情滿滿的大學生,都因為共同的寫作興趣匯聚到了一起。
在這裡,每天都有新想法的碰撞與產生,各位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所見所感。在群友們的帶領下,我對創作有了更大的興趣與愛好。
坦白說,有時對寫作有了鬆懈感,我就會翻看聊天記錄和群友們的文章,從中汲取正能量。
在這駕馬車上,每個人都盡己所能地互幫互助,這種高質量的合群有如海底探珠般難能可貴。
持續寫作營長定期發布寫作情報和推薦書單、每周有寫作大咖開展寫作分享會、群友共享自己創作的優秀文章激勵他人,目的在於讓大家有豐盈的輸入,才能有理想的輸出。
自從加入並置頂這個微信群,我就選擇性地忽略關係圈的一些雞毛蒜皮、事不關己的雜事。
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好好經營大浪淘沙後的關係圈即可。
作家周國平也是位喜歡獨處的人,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每天夜晚,每個周末,每年年底,只屬於我自己。在這些時間裡,我不做任何履約交差的事情,而只讀我自己想讀的書,只寫我自己想寫的東西。
高質量的獨處,並不介意高質量的合群,相反,高質量的合群更能讓人飛得更高,跑得更快。
不合群的人,通常都善做取捨,懂得舍多取少。
假設你有5個關係圈,但只有1個志同道合,能讓你獲得成長,那麼你就該丟棄剩下那4個關係圈。
當你摒棄低質量的合群,選擇高質量的獨處卻不被人理解時,請記住胡適說過的一句話:
「獅子老虎永遠都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是成群結隊。」
作者簡介:薄言,富書籤約作者,90後,國企管培生,愛攝影的社會新人,白天職場,夜晚碼字,從生活汲取靈感,願給你溫暖的感動,簡書@薄言君。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