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芬蘭教會我的
每一個來芬蘭讀書或者交換的學生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Why Finland?」。
連芬蘭本地人都會感到好奇,你們為什麼會選擇來這樣一個北歐小國學習。
人生中的很多選擇可能都是情非所願的妥協,或者並非所有人眼中看起來的最優選項,但也正因如此,常常有機會收穫到更多不一樣的體驗。
在瞭望塔上,整座城市的風光一覽無餘
這是從小在北京長大、念書的我第一次一個人遠行,暫時斬斷了與國內生活的聯繫,跑到芬蘭的一座小城市生活,並成功地將足跡印在了整個歐洲大陸。這半年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為所謂的旅行list增添上幾十個城市和國家的成果,也不在於那些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也許可供向別人炫耀的談資。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終於嘗試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並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各種滋味。
坦白地講,芬蘭的坦佩雷大學並不是我的首選,在申請荷蘭的萊頓大學落選之後,一心想去歐洲的我被調劑到這個比較冷門的國家的交換項目。算是沒能如願以償的,我踏上了前往坦佩雷的旅程,在這個此前並沒有多少了解的城市開始四個多月的交換生活。
一個人去看看世界並沒有說起來那麼輕鬆。當我拖著兩個幾十斤的箱子折騰到住宿的地方,在全是芬蘭語的超市裡一臉懵逼,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拿著Google Map在街上轉圈,用並不怎麼流利的英文處理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時,我才開始意識到旅行和生活還並不是完全一樣的。
以前總是羨慕別人在異鄉生活,遠離國內的擁擠和空氣污染,可以去很多地方看美麗的風景,卻忘了自己這麼多年沒有離開過故鄉原來是享受了多少便利。
熟悉的語言和生活環境總還是讓人覺得放鬆和舒適,而走在另一個陌生的城市的街頭上,周圍的人說著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儘管他們也會耐心的幫助你,仍然會覺得局促不安。
啟程出發前和很多人說我要去芬蘭了,一些朋友投來了疑惑的眼神,可能真正了解這個國家的人並不是很多。
芬蘭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屬於北歐五國之一,國土的很大一部分被森林和湖泊覆蓋,素有「千湖之國」的美稱。
赫爾辛基是芬蘭的首都,我所交換的學校位於坦佩雷,是芬蘭最大的內陸城市,距離首都約2個半小時的車程,據說這座城市是本地人心目中的最佳旅遊城市,也是芬蘭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坦佩雷的城區不大,甚至步行就可以達到大多數地方,除去市中心的區域,在大部分的地方你都不會見到太密集的人群,來到這邊才真正感受到「小國寡民」般的生活是怎樣的。
住的公寓在湖區旁邊,步行五分鐘就可以到湖邊,很多當地的居民也喜歡在湖邊健身、散步或者欣賞風景。剛到的一周里連續兩天跑到湖邊去看日落,支上三腳架一點點等著太陽落山,那一刻覺得什麼也不用想都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而在北京生活的日子似乎變成了很遙遠的記憶。
令我驚訝的是,在開學的orientation上我遇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看到這麼多人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到這個北歐小國念書,有和我一樣從世界各個大洲來的交換生,有本科突然決定轉學過來讀書的,有結婚工作以後還過來讀研的,也有全家一起到這邊生活的,想想人生有那麼多種可能,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
在申請交換之前,每個人都會告訴你交換的利與弊,選擇交換也許意味著你不得不放棄很多人在大學生活里視作最重要的一部分東西,但是幾乎每一個交換回來的人都會說:海外交換絕對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短短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並不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短暫的出走不會讓原本無趣的人突然變得有趣,也不會讓慘淡的人生在一夜之間褶褶生輝,那些原有生活中需要面對的挑戰和煩惱從來不會因此減少。
你的視野、閱歷、審美、看問題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會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從而讓你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完整也更加豐富,也讓個體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與蛻變。
所有經歷的窘迫、忍受的孤獨、解鎖的第一次還有曾經那些看起來難以抵達的遠方,現在想來都是20歲的時光里最溫暖又不可磨滅的記憶。
本文作者 @yiyi
歡迎關注她的個人公眾號:YIYI時光簿(yiyinotebook)
*本文原創,如想轉載,請獲取授權。如擅自盜用,將嚴厲問責!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旅人說
公眾號ID:travelwonderland
生活在別處,芬蘭教會我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