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告引發的行業血案
最近,全球資本市場被血洗,A股更是血流不止。
話說在這種非常時期,醫藥股通常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選擇,吃藥嘛,就算經濟危機、房地產崩盤,該吃也得吃啊。
比如醫藥股龍頭,恆瑞醫藥,過去一年股價漲了一倍,如今外面風雨飄搖,他的股價也不過略微回調了10%。
真是久經考驗的股市定海神針。
不過,醫藥股里也有這麼一個板塊,未能躲過這場血光之災。
血製品行業。
天壇生物,從去年的高點40元附近,下跌至目前的24元;
博雅生物,從去年的45元跌下來,近期略有反彈,目前依然在33元的低位;
華蘭生物,從去年的高點37元,一路跳水至目前的25元。
……
前面兩家,君臨曾經進行過深入的分析,今天,我們再對華蘭生物進行一番抽絲剝繭。
即使全世界都將他們拋棄,君臨依然願意在這裡守候,因為我們知道,此中有真金白銀。
1
華蘭生物的大名,老股民應該九成九都聽過了。
他的主營很簡單,就是血製品,通過從人體採集的血漿中提純出臨床醫用的蛋白物質。
那麼就有兩個關鍵:一是血漿,二是提純。
血漿的採集量,是血製品企業的規模基礎,甚至稱之為生命線也不為過。
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你一身屠龍術(提純技術),若無龍可屠也很是尷尬的。
而提純技術,則是影響產品盈利的關鍵。
技術實力越強的公司,從同量的血漿中提純出的蛋白種類越多,量也越大,才能賺取越多的利潤。
可以說,當我們去觀察一家血製品公司的時候,只要抓住這兩點,就夠了。
因為根本不需要考慮下游的銷售問題,目前國內的血製品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國內血製品消費,6成是人血白蛋白,而其中的6成又是從國外進口的,佔比連年提升。
國內根本滿足不了需求缺口啊!
行業競爭也無需多慮,這個行業自2001年開始,政府就不再批准新設血製品企業了,就只有幾個玩家在過家家。
外部威脅?
至少目前看不到,2012 年衛生部進一步完善《單采血漿站管理辦法》,辦法條例中規定,血漿站的建設要向規模大、技術強的企業傾斜。
可以說,這個行業基本就是存量博弈,強者恆強,中小企業註定要面臨被吞併的結局。
正因為此,辦法實施之後,華蘭生物的年血漿採集量就從不到400噸,突飛猛進到了上千噸。
2
上一輪血製品牛市的時候,很多文章曾經對血製品的市場前景進行過暢想,認為其還有著10倍的發展空間。
比如下面這個表:
批簽發,生物製品只有通過檢驗和審批後才能出貨,此過程稱為批簽發。
目前我國血製品的消費結構為:人血白蛋白64%,免疫球蛋白31%,凝血因子類5%;
而美國的消費結構為人血白蛋白13%、免疫球蛋白43%、凝血因子類17%和其他類27%。
截至2015年,美國人血白蛋白的人均消費量是中國的 2.5 倍、靜丙是 15 倍、凝血因子是 15 倍。
這裡面,你別看人血白蛋白只有2.5倍差距,似乎很接近了,但你要知道,我國人血白蛋白的60%消費都是進口的,國產替代空間相當龐大。
一般來說,血製品是帶基因屬性的,國人血漿中提取的人血白蛋白更適合國人,所以,國產的人血白蛋白價格是比進口更高的。
這點很重要。
在幾乎所有的終端產品中,都是進口貨比國產貨有著更強的定價能力。
血製品是極少數國產比進口售價更高的商品之一。
這充分說明,國產血製品的需求之旺盛,以及潛力之巨大。
於是在2015年上半年,發改委等七大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放開血製品價格上限管制,改由市場自行調節。
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血製品價格應聲上漲,最少的白蛋白漲了10%,最多的破免漲了3倍。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更是直言:從血製品價格來看,在供不應求沒有緩解之前,除了白蛋白可以進口更低價格產品而難以提價外,其他產品都存在強烈的提價預期。
一句話總結就是:你只管生產,賣不出去算我輸。
去哪找這樣的好生意呢?
3
但問題偏偏就來了。
在2017年上半年的報告期里,華蘭生物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的批簽發量分別增長了39.7%、34%,而實際營收才僅僅增長了0.9%、27.7%。
不應該啊?!
營收增長下滑,接著就是扣非凈利增速的下滑,再加上少了4000萬的非經常性補貼,結果就是,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只剩下5%。
這可是大家寄予厚望的成長股啊,你就只有這麼點可憐的增長?
業績不達標,後果很嚴重,投資者奪路而逃,彼此踐踏,股價自然一落千丈。
問題出在了哪裡?
我們再翻看歷史數據,2015年之前,公司的存貨一直維持在一億以下;
但從2016年開始,存貨開始暴漲:2016年從0.93億增加到2.37億,2017年上半年進一步增加到4.35億。
這是真實存在的問題,但不是說好了,血製品供不應求,還有十倍的增長空間嗎?
難道都是騙我的???
流言紛紛出爐,當時就有人說了,華蘭的產品遭受了大面積的感染,導致客戶退貨,賣不出去。
謠言嘛,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畢竟行業龍頭上海萊士,2017年上半年的存貨也增加了1.2億,免疫球蛋白營收甚至出現了10%的下滑,難道上海萊士也感染啦?
這是一個行業性的現象。
行業問題就要從行業的高度去尋找原因。
下游需求是沒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在上游政策面。
「兩票制」落地。
兩票制要求,藥品在流通過程中只能開兩次發票,即藥品生產企業到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
這就嚴重壓縮了藥品的經銷層級,很多依附在這個食物鏈條上的三四線經銷商都失去了生存機會,被迫退出。
2017年之前,兩票制還在試點,沒落到實處。
但2017年1月,國務院下達了明確通知,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要率先推行藥品採購「兩票制」。
這還不嚇得中小經銷商趕緊甩貨,奪路而逃?
也就是說,血製品行業的困境,不是需求端出了問題,也不是供給端發生了變化,僅僅是中間的渠道流通過程中發生了一些阻塞。
那就好辦了。
只要基本面沒有發生問題,那麼半路上的任何坎坷,都將是一次撿便宜貨的超級良機啊!
還記得三聚氰胺之後的伊利么?
2008年之後,他的股價已經上漲了超過30倍!
還記得反腐敗之後的茅台么?
2014年之後,他的股價又上漲了10倍!
4
那麼誰,又會是血製品中的茅台和伊利呢?
讓我們看看血漿的採集情況。
從血漿採集總量來看,第一梯隊的四家公司基本差不多,都在1000噸水平線上。
其中,天壇生物通過對貴州中泰和中三所的收購,目前采漿量已經達到1171噸,躍居規模老大地位。
不過,從單站采漿量來看,天壇生物和併購狂魔上海萊士都相對較弱,排名墊底。
綜合兩項排名,華蘭生物都排名中間位置,不突出,也不偏科,靠綜合實力取勝。
說完血漿採集量,我們再來說說提純技術。只有兩條腿走路,血製品企業才能走的長遠。
從人體血漿中提純的臨床醫用蛋白可以分為三類: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類。
受限於國內血漿的提純技術,目前我國主要的血製品有11種(沒包含肌丙、凍干靜丙、靜注已免等小單品),而國外有近30種。
不得不說,技術差距相當大。
讓我們看看上市血製品公司的產品對比:
一目了然,只有華蘭生物和上海萊士做到了主流單品的全布局。
血製品行業是一個同質化嚴重的行業,不同廠商之間的同一產品,差異性是很小的。
所以,不斷研發,提純出別人不能做的新品,是最好的競爭策略。
出人意料的是,天壇生物是A股血製品公司里,研發支出金額最大的,研發佔比也是最大的公司。
偷偷說一句,這家國企真是個隱形的王者。
不過,華蘭生物也不差,在業內排名第二。
當然了,錢花了,還得有產出。
至少在目前,華蘭生物是少有的做到了全產品系列都有批量出貨的公司。
尤其在市場份額體現上,主流的9個血製品中,華蘭生物市佔率第一的有5個。
並且,在競爭最激烈的人血白蛋白和靜丙兩個大單品上,華蘭生物一直穩穩佔據著第一的位置。
這就不簡單了。
還有,在凝血因子類產品中,華蘭生物在「人凝血酶原複合物」和「人凝血因子VIII」兩個細分領域佔據了絕對優勢;
人纖維蛋白是上海萊士的絕對優勢產品,華蘭生物的市佔率雖然還不高,但也在穩步提升著份額。
現在,你應該明白我們為什麼給華蘭生物點贊了吧?
最近十年來,國內血製品行業風起雲湧,資本的湧入之下,各家巨頭合縱連橫,併購案超過了20起。
但在這麼多的併購身影里,我們極少看到華蘭生物的出手。
這是一家靠技術能力和產品質量,扎紮實實跑到行業一線的公司,能力全面,木桶短板幾乎沒有。
如今,雖然成長的過程中遭遇了坎坷,但生命中誰沒經歷過挫折?
2017年12月22日,華蘭生物老闆安康發布了增持計劃,將在半年內增持股本的1%。
風雨任他飄搖,我就是彩虹。
推薦閱讀:
※兩票制下害人的4種方式
※「互聯網+醫藥物流」,醫藥變革趨勢
※跟著「梅姨」有肉吃 英國醫藥公司三天之內收穫滿滿
※第二期Live開始報名啦:0經驗新人如何拿下MSL/MA面試?
TAG:醫藥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