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跑者心態:那些比PB更重要的東西

今天,咱們不講乾貨,來聊點「務虛」的。

我們都愛跑步,跑了這麼多年,跑了這麼多步。跑步跑到最後,跑的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跑的是心態

你的比賽,你的訓練,你跑過的路,你跑出的每一步,都受你的大腦控制,也都映射出你的內心。你跑成什麼樣,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

可能有人想說,跑步就跑步唄,搞得這麼嚴肅深奧幹嘛,跑步不就為圖個開心嘛,又不是想去拿奧運冠軍。

沒錯,我們以跑步為樂。但這種快樂,我相信對很多人而言,絕不僅僅是那種膚淺的快樂——跑起來了就好,晒晒美圖,晒晒獎牌,讓別人覺得我很酷。

許多人在追求的快樂,是更深層的——那種積極的生活心態與健康的生活習慣,那種跑步帶來的自信心與自制力,那種不斷挑戰自我的成就感。

承載這些跑步意義的,正是個人心態的修鍊。

當跑者一天,就該有一天的跑者姿態,這也是我們為自己是一名跑者感到滿足和驕傲的本源。

修鍊好心態,與訓練好你的體能、技術、力量一樣重要,甚至比那些都更重要。因為通過兩個月的訓練,心肺能力就能大大提升,而關於一些問題的認知,卻可能需要我們參悟一生

比賽的心態

先說說比賽的心態。我們馬拉松跑者,跑起來是滿腔熱血,從不會叫苦,從不會示弱,這也是馬拉松精神的迷人之處。

但是,若想持續地跑,想跑得好,一直跑到老,僅憑一腔熱血遠遠不夠。

冷靜理性的敬畏之心

我有一位學生W,去年跟著我進行馬拉松周期化訓練。

訓練前全馬最好成績420,目標是破四。經過一個夏天的紮實訓練,進步非常顯著,在全馬賽前,他的半馬pb進步到了146。按預測,他的全馬完全可以跑到345-340,但是最後杭馬比賽,他只跑了352。

為什麼呢?是能力不足嗎?非也。

賽前,我給他制定了全程的心率區間策略,他只需要按照這個心率去跑就好。

但是,當他走上賽道,發令槍響之後,他就熱血澎湃,開始一路500配速狂飆,並且「感覺很輕鬆」,信心滿滿,以為可以這樣跑完42公里,一次性PB到330。但非常可惜,28公里時遭遇抽筋掉速,最後以跑崩收場。

追溯一下他跑崩的過程,崩在哪裡?

崩在心態。

有多少人,走上馬拉松賽道起跑之後,就被人潮帶著配速走,全然忘記了自己賽前的計劃?

有多少人,在賽道上壯志雄心,為了PB,為了跑進更好的成績,在前半程很興奮地用力,然後在後半程「出乎意料」地跑崩,掃興而歸?

比賽的氛圍讓人興奮,所以此時更應該理性和剋制,這不僅僅是為了跑出好成績,為了跑完的好心情,更是為了生命安全。

就像這位W跑者,從神經生理控制的角度來看,突然抽筋其實正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你運動強度過大,大腦預見假如再這樣跑下去,關鍵的內臟器官會遭受嚴重的傷害。於是,大腦通過神經控制,讓你感覺到極度疲勞,甚至調配心率的變化幅度、代謝副產物的清除速度,來阻礙你繼續以這樣的強度跑下去。

所以,他應該慶幸自己只是抽筋。而還有些跑者就是因為這樣逞能,最後倒在了終點線前。

在此也由衷地提醒,無論是新手菜鳥還是跑馬老司機,只要走上賽道,都必須對跑步、對馬拉松時刻保有敬畏之心,切勿任性和冒進。

雖然如今人人都跑馬,但畢竟從本質上講,馬拉松還是一項極限運動。鮮有人倒在訓練場上,卻常見人倒在賽道上,唯有冷靜、理性、剋制,才能讓跑步這條路走得更長。

擺正因果的超脫心境

再來談成績。雖然W跑者跑了352也是他的PB,但絕對不是他的真實水平。因為緊接著一周後的上馬,他按照先前我給的心率區間策略,結果卻輕鬆跑進了400——他說「這是他壓根沒想到的」。並且這還是在他上馬前一天跑了紹興半馬的前提下,

所以,單從第二次表現來看,頻繁參賽之下還能進四,說明他的實力遠不止破四。當然,他頻繁參加比賽這點,非常不值得學習。

那麼,他沒跑出真正實力的原因,除了任性之外,有沒有別的原因?

有,他沒有明白「成績」這件事的本質。

成績是結果,配速也是結果,它們不是刻意追求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

從單次比賽看,PB是一個好的配速策略的結果。如果想要PB,就應該以沉穩的心態,執行好預先的比賽策略,將心率分段控制在預期的區間內,而不是單看某一公里的配速。

從訓練過程來看,更快的速度是體能、技術、力量提升之後的結果。在更有效率的神經肌肉控制、生物力學技術、能量代謝的狀態下,在相同心率區間內輕鬆地跑出更快的配速,而不是每次跑步緊盯著配速看,使勁去跑得更快。

換句話講,我的那位學生,假如他在杭馬時,按照心率區間策略穩穩地跑,他的成績一定比352好很多,而且會是笑著跑過終點線。因為他完全具備這樣的實力,沒有充分跑出實力應有的成績水平,缺的那一課,在於心態。

所以,並不是具備了跑更快的能力,就能在比賽時發揮出最佳水平。我們需要看清楚因果關係,不能本末倒置。假如你想追求更好的成績、更快的配速,就要學會放下成績、配速,專心去做正確的事情,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看開的超脫。

訓練的心態

想要有好的比賽表現,就必須在訓練時下功夫,這已經是跑圈公認的真理。

訓練即比賽,比賽即訓練。所有基本功的修鍊都在平時,包括比賽心態。換句話說,假如你在訓練中,就是本著對跑步的敬畏之心、對成績的超脫之心,那麼你的比賽就不會出現「車禍」。

那麼,我們所說的「訓練的苦功」,到底苦在哪裡?又有何意義呢?

突破舒適區的勇氣和堅韌

我的另一位學生L,我一直記得,他在去年夏訓期間,第一次間歇I跑的時候,跑吐了。

他曾跟我講,每次I跑之前,都需要鼓起好大的勇氣。而當課表進行到進展期最後一次I跑訓練時,他跑完雀躍地跟我彙報,今天的跑步心情特別好,因為接下來終於不用跑間歇跑了。

這位學生在去年上馬比賽中,成功地實現個人PB,從330進步到322,這是他刻苦夏訓應得的回報——面對自己最害怕、最討厭、最想逃避的間歇跑任務,他每一次都勇敢地站在了跑道上,並且當心率飆升到頂點時,咬牙堅持更久的時間,因為他知道,痛苦本身就是意義

快樂是無法讓你進步的,只有痛苦才可以。

進步的過程,就意味著要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在痛苦中適應變化。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著接納痛苦的意義所在。

你最害怕的,往往是你最弱的,也是你最需要練習的。

你最習慣的,雖然往往是你最強的,但在它的邊界之外,就是你的弱點所在。所以,不要讓自己沉溺於「習以為常」的事,要勇於主動變化,讓自己在適應變化中變強。

我有時會在上課前,跟大夥開玩笑說:「平時咱們跑步都練腿、練心肺,今天來練練大腦。」事實上,我會更希望大家學會用大腦去跑步,學會在跑步中主動去思考,有意識地感知到自己無意識在做什麼,用自我更好地去掌控本我。

大腦是一樣很神奇的存在。它能夠在無形無意中,掌控我們的所有行為,包括生理活動。

就拿跑步時感到疲勞這件事來說,你跑著跑著覺得好累,這可能不是你真的力竭了,而是大腦故意讓你「覺得累了」,其目的就是讓你慢下來,讓體內各器官所承受的壓力值減小,回到正常的範圍,大腦覺得這樣才安全。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詭異?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跑步中經常會發生,當你習慣了慢跑以6分配速跑60分鐘,今天提升到540配速,可能跑到30分鐘時,你就感覺到了明顯的疲勞感。此時,如果你可以選擇放慢到600,當你慢下來,疲勞感就會逐漸消失。

但是,假如你選擇繼續咬牢540配速,是不是就會跑崩呢?真未必。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你順利跑完了,甚至還能在最後一公里衝刺。

這樣一個過程,可以說是「突破舒適區」的真實寫照。

這樣來解釋,是想鼓勵大家在練習時能夠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從你覺得舒服的配速、距離、訓練項目,乃至跑步環境、時間段、跑步氛圍等等「無形的限制」當中,主動地走出來。

去試著跑得更快一些,或者更慢一些,堅持得更久一些,或者跑量小一些,將那些不感冒的力量訓練、技術訓練放到日常訓練計劃里,在不喜歡的操場上進行間歇跑,在不喜歡的跑步機上進行坡度跑,嘗試早起和晨練,嘗試不約跑,一個人專註地訓練……

主動給自己一些變化,一些挑戰,完成更嚴苛要求的訓練,讓自己在適應變化中變得更強。

很多時刻,並不是我們真的做不到,而是我們不願意忍受,或者大腦讓我們覺得不能忍受多一些的痛苦。當然,這裡說的忍受,其前提無疑是安全,要在確保安全底線的領域內。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意識到自己應該有所變化,並在不適感來臨時,明白痛苦即意義,鼓勵自己堅持到底。

打磨短板的耐心與謙遜

都說,愛是克制。我時常會警惕那些讓我得意洋洋的能力,因為雖然長板是優勢,但是短板才是真正決定水平高低和潛力大小的關鍵。

當然首先,你得能夠辨識出當下自己能力短板在何處;其次,你能夠找對補強短板的正確方法;再次,你能夠讓方法扎紮實實落地,在行動中一一做到。

如果你能有一顆時時自省而謙遜的內心,你就能常看到自己的短處,不會因為一些成績而自滿。

如果你能夠擁有追求甚解、主動學習的積極心態,你就能常知常新,明辨是非,不會人云亦云、固守成規。

如果你能可以持之以恆地一遍遍練習,無論是否是自己喜歡做的,無論是否立馬見效,都能夠保持耐心去堅持,那麼進步會是一件遲早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你同時具備了以上的心態,那麼當你面對運動傷痛、成績退步等等問題時,你就能夠選對正確的解決方式,順利地度過這些瓶頸期,因為你懂得進步的回饋是需要方法、努力和時間的。

  • 訓練最忌什麼?急躁。

說的好聽些,也可以說是過強的上進心。

我常會遇到來找諮詢跑姿訓練課程的跑者,說到學跑姿的目的,有些人表示想趕緊學會,然後在最近的一場比賽中跑出PB。

有上進心是好事,但重點其實並不在上不上進,而是於怎麼求上進。

拿跑姿來舉例,技術這件事從來不是一個可以速成並立刻拿來產生效益的秘密武器。就像你不會跟你的游泳教練說:「快教會我自由泳,我要在下周的1500米游泳比賽中創造個人記錄!」

這聽起來很可笑、很荒謬對吧?可是,真的有很多人本著這樣的心態來學跑姿的。他們不明白,一項技術的掌握需要耐心練習,錯誤的糾正需要耐心練習,技術的嫻熟需要耐心練習。這些都是需要以時間為度量,去付出努力的,並非今天獲知了技術要領,練兩下,明天就可以上賽場出成績了。

當然,這與當前的跑圈氛圍也密切相關。PB始終是一個熱詞,每逢賽季,人們最關心的無非是跑了幾場馬拉松、PB沒有呀,彷彿年年PB才是理所應當的,沒有PB這個賽季就白跑了、這個訓練期就白練了。

這也導致許多人唯PB是從,就好像從前每逢期末考試,都看重考試成績和班級排名一樣。

PB真的那麼重要嗎?當十年之後,假如你還在繼續跑步,你回想此時,你是花了1年PB,還是2年PB,有沒有年年PB,PB了多少分鐘,這些重要嗎?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在一次次的訓練、比賽中,經歷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跑步怎樣豐富了你的生活,又怎樣雕塑了你的身材、你的心態甚至你的人生走向。

所以,關鍵在於你站在什麼位置來看待跑步這件事。如果把它視作一輩子會去熱愛的事,就不妨讓進步來得慢一些,再慢一些,畢竟人生的路還長。

  • 訓練最需要的是什麼?耐心。

看起來多麼平凡無奇的兩個字,背後卻是至高的境界——它不只意味著偶爾一次走出舒適區,而是一次次走出舒適區,反反覆復做同樣的事,並且在看不到效果回饋的前提下,忍耐,等待時間的答案。

誰人不想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能看到成效?誰人不想刷新PB,實力碾壓?誰人不想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喜歡的丟一邊?但是,任性是換不來進步的。

就拿補短板這件事來講,大多數愛跑步的業餘跑者,短板都在技術和力量這兩方面,就是因為不喜歡做,因為練了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如果要想持續獲得進步,就必須在這兩塊上耐心地打磨。在你喜歡的跑訓之外,不偷懶地完成每一次的力量訓練和技術訓練,專心地做核心力量訓練、肌肉耐力訓練、彈性訓練。

能夠做到這一點,真的不簡單。我身邊很多令人敬佩的300、250的大神們,就是這麼日復一日的努力著,他們在跑量之外的努力,是我們沒有看到的。

想要進步,就必須在各個專項訓練中耐心打磨短板。短板何來?就是那些你不擅長、不喜歡、不觸碰的東西。

而且,在跑步這個領域,所有的進步都沒那麼簡單——肌纖維比例的優化、能量代謝效率的優化、心輸出量的優化、神經控制的優化、肌肉肌腱強韌度和彈性的優化等等,都需要涓滴時間來匯聚,都需要長時間的反覆練習,將同樣的動作重複千遍、萬遍,並在看似重複的動作中,去用心感知和思考,怎樣能做得更好。或許1年、2年,也或許3年、5年,你才能夠看到顯著的進步。

  • 我的訓練心態與成長

回想我的跑步之路,我很慶幸,在我開始跑步的2007年,還沒有全民跑步、全民比賽的熱潮,我可以只是純粹地享受跑步本身。

那時候,沒有跑步APP,也沒有GPS手錶,我跑步時不記速度、不記距離,就看時間。在1個小時的時間裡,繞著操場,聽著音樂慢慢刷圈,也不跑快,就慢跑,也不管跑了幾圈,因為真的數不過來呀。過會兒看看時間,估算著「第二次呼吸」的極點會什麼時候到來,然後在感覺呼吸難受的時候,鼓勵自己咬牙堅持住,因為心裡清楚,翻過這座山,又是開闊的天地。

這樣的慢跑生活,我持續了7年,直到2014年,我才開始跑馬拉松。並且,在報名第一場半馬比賽之前,我進行了四個月的力量專項訓練。然後,循序漸進地增加跑量,在9個月以後,跑了第一場全馬比賽。

對於一個從來沒有追求過配速的我而言,並不太清楚,第一次半馬152,第一次全馬344,這樣的成績是什麼概念。在比賽中,我也全程沒有想過要跑多少成績、要跑多少配速,只是專註地跑,以自己日常跑步的體感去跑,跑到終點才知道自己的成績。

後來,慢慢地開始練速度、跑PB,有了成績的概念,進步是飛快的,很快就跑進了BQ——2015年北馬326,並在2016年如願去了波士頓馬拉松——我原本以為好遙遠的目標,竟然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

但是,進步也就此止步了。2016年我沒有跑出更好的成績。當然,背後有工作壓力劇增的關係,但事實上,這也暴露出訓練的短板:單純靠跑量堆積出的跑力,是會遇到天花板的。

2017年是我心態轉變的關鍵一年。我從對成績的追尋中抽身,這得益於我在跑姿技術上的教學與自我練習。

2017年夏訓期間,我把跑姿訓練放進了課表裡,即使今天沒有跑步訓練,也會早起到操場,去做跑姿專項練習,這樣的儀式感可以督促我保質保量完成訓練。

你們或許以為訓練的效果一定很顯著吧,其實並沒有。四個月的跑姿專項訓練,可以說沒有顯現出任何進步的績效。

夏訓期間,我的跑力依舊還是那樣。有位大神曾在操場看到我的T跑狀態後,對我說,預測我不會PB。事實上,9月的柏林馬拉松,我只跑了331,確實沒有進步。

可是,我在上海馬拉松時,卻意外地跑出了PB325,並在隨後的永康半馬比賽中刷新了PB130。而在這兩場比賽中,我全程都沒有看配速,也沒有想成績,我只是專註地去感知跑姿的每一個技術要點,然後盡量做對。就好像回到最開始第一次跑半馬和全馬,只是純粹地跑。

我相信,這只是訓練的一部分成果。它在告訴我,我正走在對的道路上,我需要繼續努力。

同樣,在指導學生們進行跑姿訓練和心率周期化訓練時,我看到很多人因為錯誤的心態,走了彎路,也看到許多優秀的跑者因為好的心態,聚沙成塔。

其實,在我跑步訓練和教學的十多年裡,你們遇到的問題、心懷的想法,我大部分都能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希望通過自己對心態問題的理解分享,來幫助大家少走一些彎路。

當我放下了配速和成績,當我耐心、專心地去做對的事情,反而收穫了好的結果。我會把成績視作結果、把配速視作結果,這樣的心態也是我在個人訓練中心態修鍊的收穫。

當我意識到,心態這件事是那麼的重要時,便有了寫此篇文章的想法,我想這也是我個人的成長吧。

生活的心態

跑步的心態從來不會割裂存在,我們怎麼樣對待跑步,事實上也正反映了,我們怎麼樣對待生活——如何看待進步,看待挫折,看待壓力,看待結果,看待過程,看待時間,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眼中的自己。

但凡想做好一件什麼事,都會經歷「痛並快樂著」的歷程:先是熱情主導,一發不可收拾,任性地揮霍喜愛;而後是理性學習,忍受一些枯燥與痛苦,為了自己的目標,反反覆復地去打磨,想要做到更好;最後是修鍊內心,學會克制與放下,對於目標的追求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當然,並不是任何人都會完整地經歷這三部曲。有的人會胸懷滿腔熱情,保持在第一階段;有的人會在第二階段上執著地追求;還有一部分人會不動聲色地走到第三階段。

區別在於,你想在這件事情上獲得什麼,或者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希望你在跑步的修行中,收穫謙遜、冷靜、理性、勇氣、堅韌、耐心,這些遠比PB更加可貴。

(謝絕轉載,感謝厚愛!愛跑步的知友們有跑步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科學跑」系列往期文章供君翻閱

肯亞玲:第十八節:想飛得更快更遠:你需要有效減少落地時間?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七節:冬天不想出門跑步?你只是缺一件趁手的戰衣?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六節:下雪天跑步不摔跤的秘訣是什麼??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五節:提高配速,心率不變甚至下降,是不是很逆天??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四節:冬天這麼冷,我該怎麼跑??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三節:跑步多少步頻才合適?如何才能提高步頻??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二節:當跑步遇到生理期,到底該怎麼跑??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一節:業餘跑者應該穿什麼跑鞋?越貴的鞋保護性越好嗎??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十節:跑步機訓練應該怎麼跑??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九節:如何讓跑步數據幫你改進跑姿、提高成績??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八節:我該如何安排訓練計劃?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七節:什麼樣的跑步落地方式是正確的??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六節:怎樣才能跑得更好?你的短板在哪裡??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五節:跑步減肥該怎麼跑?跑了不瘦,哪裡出錯了??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四節(下):我該如何進行心率跑?實踐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四節(上):你跑步從來不看心率?怪不得跑錯!?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三節:人人都會跑步嗎?怎樣提升跑姿技術??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二節:我每次跑步應該跑多遠?還在pk跑量就out了?

zhuanlan.zhihu.com圖標肯亞玲:第一節:我究竟應該跑多快?速度不是你想跑,想跑就能跑?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信馬游江,跑一場高顏值的馬拉松——記2016吉林馬拉松
開跑吧澄馬!2017撫仙湖國際半程馬拉松打響澄江
36歲辣媽跑齡2年:首馬321,兩周後PB309,跑步教我學會堅強!
特步動力巢Elite測評
初跑者專欄|有問必答

TAG:跑步 | 跑步愛好者 | 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