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路》——相見恨晚的一本書

如果有人問我,上大學之前或者之後第一本要看的書,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吳軍博士的這本《大學之路》

前言

很久沒有讀過如此讓人豁然開朗的好書了。 按照作者的話說,「這既不是一本升學指南或子女教育指南,也不是一本介紹美國大學的大全「,本書講是作者結合自己求學、工作以及陪女兒選大學等經歷,闡述了高等教育的理念以及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特色。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介紹了大學的發展、名牌大學教育理念、作者的求學經歷美國大學管理方法以及美國名牌大學錄取方法,第二部分介紹了英美10所世界一流名校的辦學特色。

書中的內容很豐富,由上下兩冊,接下來我按照書中邏輯講講重要的、有趣的內容。

要點

1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

大多數學生、家長都覺得上大學是理所當然的事,不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亞裔家長往往從小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上大學這件事似乎成了家長實現自己夢想的延伸,很多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拿到那一張文憑。但實際上,人生是場馬拉松,拿到大學畢業證,可能只是拿到了不錯的站位而已,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退下來了。

其實,教育是一輩子的事,笑到最後的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當我們大學畢業後,我們的同伴大部分不會再堅持學習了,只要那時候我們還在不斷地完善自己,我們就能趕上並超過別人。

2 大學之道

2.1 大學的概念

什麼是大學?為什麼要上大學?然而作者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先從大學的歷史講起。大學早期的學生都是傳教士和社會精英,所以早期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素質、服務社會、獲得良知。早起大學以傳道授業為主,到了近代大學裡研究才開始興起,而在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了專才教育。

作者認為,大學不僅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和研究的中心,而且也應該是一個新思想、新文化的發源地,同事它還是年輕人的家,是他們度過人生最好時光的地方。

2.2 兩種高等教育理念

英國教育家約翰.紐曼曾經在《大學的理念》裡面提出了他所認為的大學的精髓,總結起來是兩點:

  • 除了聽課,學生應該在一起彼此交流,玩成一片(學的方式);
  • 大學生不應該專註於雕蟲小技,而應該擴展知識面,追求大行之道 (學什麼)。

而普魯士的威廉.馮.洪堡踐行的是另一種教學思路,雖然他也強調通才教育,但是他認為在一定階段以後,大學生應該集中在一個專業上發展,他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對一個專業有比較精深的了解。

對於剛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學生來說,似乎第二種教育理念更為適合。但是,雖然專才教育能培養出很好的技能人才,但是卻很難培養出行業領袖。這兩種教育理念很難兼顧,唯一的辦法就是延長教育時間,把教育分成本科的通才和素質教育,以及研究生的專才教育。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吉爾曼和艾略特,通過自己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實踐,為現代高等教育確立了一個樣板。

2.3 我的大學之路

作者的教育經歷十分漫長曲折,從1984年進入清華,到2002年進入Google,前後經歷了18年。他所學專業很雜,先學計算機,再學電子工程,最後又轉回計算機。讀書、工作經歷曲曲折折,讀書經歷非常不順。

不過作者認為,這些經歷也有很積極的一面。超長的教育經歷,幫助作者養成了一輩子學習的習慣。複雜的讀書經歷讓他受到了紐曼式的通才教育、素質教育,也受到了洪堡式的專才教育。以及,實際上每一次壞運氣都變成了好運氣,成為了很多事情的轉機。

最後作者結合自己經歷給了了年輕人三條建議:

  •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必擔心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會再跑了。一個善於學習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會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如果他還能堅持學習,就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了。
  • 能客觀對待成功和挫折的人,就能不斷地有好運氣。遇到挫折,能力、有點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再後來總能發揮作用。
  • 本科生應該去經過時間檢驗的好學校;研究生找一個機會多的好城市;博士生最重要的是教授和實驗室。

2.4 美國大學的管理

美國的教授分為終身教職通道和非終身教職通道,只有終身教職通道上的教授才有資格管理學校,教授治校主要是系這一級制度的制訂和執行,對系裡所有的事項進行完全的民主管理。

美國的研究性大學是一個大的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學院是最重要的教學與科研單位。學院下面設有系(教學的主體)和實驗室(研究的主體),兩者是不同維度的網格關係。美國大學的管理,總的來講是權力下放,各司其職,分為學校、學院、系三級管理,學校一級的管理部門,無權干涉學院和系裡的一些具體工作。

私立大學的收入主要是學費、科研經費、捐贈、收費培訓,支出主要是人員開銷、教學科研本身開銷、給學生的福利、前瞻性投資。一所大學財務狀況的好壞,與其學術排名和辦學水平的提升有直接關係。

美國的私立大學是一些獨立的學術和研究群體,很多方面都不受政府影響,而是按照自己的辦校理念辦事,比公立大學更靈活、更具有競爭力。各級管理部門和董事會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系一級是教授治校,校、院則是實行校長、院長負責制和董事會監督的管理機制。美國一流私立大學在管理的有效性和靈活性上,是當今世界上所有大學裡做的最好的。

2.5 美國私立名校的申請和錄取

美國名牌大學私立招生是一個非常不公平且完全不透明的過程。錄取不公平主要體現在:大學錄取時照顧校友子女、對各個族裔採取不公平的錄取政策、對家庭背景很強的學生進行特招。歷史上美國私立大學對猶太裔招生有歧視政策,但猶太裔在美國很多領域取得話語權後,這種歧視轉向了亞裔。這種歧視背後實際上有特殊的政治(拉攏拉丁裔)和經濟(亞裔不愛卷則)原因。

大學錄取的基本要求是:高中的平均分GPA、標準考試成績、AP課程、特長、書面申請材料。其中,不同大學看中不同的特長,並且特長並不能加分,而是根據自身特點和傳統把錄取名額分成不同的池子。

針對亞裔難進美國一流私立大學的現象,亞裔學生能做的的努力是:

  • 從單純追求熱門專業變成對各種專業都感興趣
  • 減少自己無謂的競賽,把時間花在找自己和學校的「鉤子」上
  • 在學校和各種場合勇於表現自己
  • 亞裔校友和家長要積极參与大學活動,積極為大學捐款

3 英美一流大學的踐行

書中這一部分通過作者本身與美國私立大學教師和校友的溝通交流以及和他女兒一起進行實地考察,講述了英美15所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與特色。

  • 劍橋大學:學院制;導師制;複雜而又傳統的制度
  • 牛津大學:與劍橋相比,更傳統、人文氣息更濃
  • 普林斯頓大學:遠離大都市;家庭氣息的學院制;優秀的本科通才教育
  • 耶魯大學:遠離大都市;耶魯精神——社會責任感、崇尚自由;學業寬鬆、強調課外活動
  • 賓夕法尼亞大學:簡單務實、關注社會;畢業後多進入華爾街、醫學院、法學院;強調科研;
  • 哥倫比亞大學:紐約;氛圍活躍、自由主義、孕育新思想;學科豐富、均衡;通才教育——核心課程組
  • 哈佛大學:標杆大學;課程設置豐富、培養定製化、嚴進寬出;以培養各領域最卓越的人才為目標;
  • 麻省理工學院:世界理工大學之最;最好的本科教學、功課負擔重;真正的科研;前衛而不拘小節、「書獃子文化」、「黑客文化」;
  • 加州理工學院:天才的搖籃;袖珍大學;培養天才科學家;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強在醫療、國際關係、天文學;象牙塔,與城市隔絕;選課特別自由、教學水平高;科研經費最多、科研機會多;
  • 斯坦福大學:矽谷的支柱、鼓勵創業;紐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嚴進嚴出;各個學科水平都很高
  • 衛斯理學院:專註本科通才教育的文理學院;美麗校園、生活條件好、充足的資源和良好的環境;
  • 杜克大學:校園巨大;可自行設計專業;課外活動多(尤其是體育);與當地社區結合緊密
  •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亞裔學生多;本科教育比研究生教育出色;
  • 伯克利大學:最好的公立大學;新思想、新思潮發源地;科研水平高,課程設置豐富;競爭激烈、全靠自覺、豐富多彩;

最後,作者對於美國大學排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國名校強調自身特色,不同的排名採用不同評價體系,最終排名未必公正。學生選校時還是要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學校特色來選,不能完全依據排名來選校。

評價

我可以斷定,這本書是我今年年讀過最有啟發性的書,雖然今年年剛過1/6。吳軍博?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邏輯嚴密而文筆亦優美流暢。還記得上學時讀他的《浪潮之巔》,書剛拿起便欲罷不不能,一口氣看完,讀完?分激動。

看這本書的前?章節,即闡述大學教育觀念的部分,頻頻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這部分對我個?人的啟發太?了了。而書中的第二部分,即講述英美?學辦學特色的部分,也極大地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對歐美大學的認知不不再停留在公眾號文章的水平。

?學的目的是什麼?現在每年有近千萬大學?畢業,卻很少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雖然我也對這個問題有過自己的思考,但相比吳軍博?實在太過膚淺。在書中,作者是中美教育的親歷者、美國一流大學的管理者、陪女兒一起選大學的?親,這三重身份的交融,讓作者對於高等教育理理念的認知,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對我最有啟發、印象最深刻的是兩點:一是作者頻頻提到的終?教育理念,即教育 是?輩?的事;二是紐曼、洪堡這兩種高等教育觀念及美國一流?大學對紐曼體系的貫徹。

就像某篇豆瓣書評所寫,"如果我能再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就好了",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

我畢業於?安電子科技大學,按照書中所寫,?電是一所把洪堡體系做到了極致的?學,十分重視並且擅長專業教育、技能教育,但缺乏紐曼式的教育。

其實回過頭來看,?電算是個不錯的學校,但可能並不不是最適合我的選擇。我在教師家庭?大,從小就受的是類似通識教育,所以興趣廣泛,?科理科都很喜歡;?性格略內向,不擅?與?交流,但實際上很喜歡與人溝通。西電這種單一的環境,既不利於我培養自己的人文、藝術素養,也不利利於我培養??的溝通交流能力。

更重要的是,雖然我上學時其實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我並未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採取對應的行動:加強跟同學、老師的交流,有意識培養?自?己人文藝術素養和專業技能之外的素質等等。

所以,讀完此書,再反思?己的?學經歷,感覺自己浪費了了太多時光,要是上大學的時候能看到這本書,可能我的??會不?樣吧。不不過沒關係,在?學畢業後兩年後才看到這本書雖然遲了些,但從現在做起,堅持終身學習,並且努?獲取接受教育的機會,還來得及。

總之,不論你是要選大學的家?、學生,還是迷茫的?學生,或是?學教育從業者,都能從這本《?學之路》上取得不不少的收穫。最後把書中結尾的?句話送給?大家也送給我自己:

在?學之路上,一個?人不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長。

推薦閱讀: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免考課程實施細則是?
聽IOT101君講什麼是物聯網
課內學課外補,為何成績還低?
《古文觀止-管晏列傳》這篇文章如何簡析?
如何評價俞敏洪在北大有什麼經歷?

TAG:大學之路書籍 | 讀書筆記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