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專題|從「超文本」到「資料庫」:重新想像網路文學的先鋒性

網路文學發展至今,已顯示出巨大影響力。近期媒體關於寫作軟體的討論,使得網路文學寫作中的「抄襲」問題浮現出來[①]。在資料庫消費的時代背景下,「抄襲」需要被重新定義,寫作軟體的存在及使用方式,則可能成為我們再次想像中國網路文學先鋒性的一個契機。「先鋒」(avant-garde)最初是戰爭術語,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出一種比喻意義:「有意識地走在時代前面。」[②]「先鋒」意味著某種事物具有超出自己時代的新特徵。所謂網路文學的先鋒性,簡言之,就是網路文學在實踐中所包含的對傳統文學生產機制所具有的超越意義。

一、「超文本」:落空的「先鋒性」預設

在中國網路文學發展之初,眾多作家和評論者都期待著網路媒介能夠給文學實踐帶來某種「先鋒性」,這種期待最終大多落到了「超文本」特徵上。「超文本」(Hypertext)最初是一種對信息技術的描述,最早被引進到中國也是在信息情報技術領域[③]。「超文本性」是指人們在閱讀和寫作時要涉及其他文本或材料,需要非延續性地從其他材料中獲取信息。

早在1994年,鍾志清就向國內介紹了「電腦文學」的「超文本」特徵[④],較早將「超文本」運用到中國網路文學研究中的是黃鳴奮和歐陽友權等人[⑤],「超文本」逐漸成為中國網路文學研究的重要概念。

在中國網路文學發展早期,網路空間確實有一些具有「超文本」特徵的實踐。例如,中國台灣地區1990年代中後期開始有網路詩歌寫作的「非線性的形式」(nonlinear forms)嘗試。[⑥]大陸先鋒作家陳村在網路論壇的實踐也被漢學家賀麥曉(Michel Hockx)稱為「連續不斷的先鋒性」[⑦]。1999年1月,新浪網與《中華工商時報》聯合舉辦為期一年的題目為《網上跑過斑點狗》的接力小說活動。

此後,許多文學網站舉辦了「小說接龍」「迴環鏈」之類的活動[⑧],但通常是應者寥寥,除了新聞話題,並未留下有影響力的作品。而在一些相對草根化的網站和論壇里,則自發形成了一些參與者眾多的實驗,例如在清韻書院上的「詩詞擂台」[⑨],在西祠衚衕論壇上的「網路文學夢殺遊戲」[⑩]等。

《網上跑過斑點狗》小說接龍

但是,這些「接龍」「擂台」「夢殺」之類的形式實驗,很多都是興盛於期刊連載機制,其「先鋒性」是紙質文學時代的先鋒性。隨著榕樹下、清韻書院和各種文學論壇的衰落,那些即便是帶著紙質文學時代的先鋒性預設也落空了。後來,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網路類型小說興起,又讓研究者很快操持起了精英本位的文化研究的批判武器。

對中國網路文學研究狀況做過深入研究的崔宰溶指出:「中國的網路文學研究還觸摸不到其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理論空談較多。」「中國的網路文學具有與西方的前衛的、實驗性很強的網路文學不同的獨特性,所以我們不能直接拿這些西方理論來分析國內的網路文學。」[11]面對這種困境,崔宰溶提出了立足本土,在網路文學精英粉絲評論的基礎上形成「土著理論」的建議。

二、媒介變革與「資料庫消費」:討論「先鋒性」的現實背景

如果引入「土著」視角就不難發現,相對傳統文學而言,讀者感受到的網路文學的獨特性,其實還在於其貼合了媒介變革所帶來的全新生活形態(例如網路時代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變化)。網路文學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網路性特徵的文學生產機制,這套機制的現實實踐為我們帶來了重新想像網文先鋒性的可能。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人們基於相似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逐漸形成了一些「趣緣社群」。以趣緣社群為中心,形成了豐富的粉絲文化。

約翰·費斯克認為,作為受眾的讀者粉絲(消費者)在整個文化生產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他們將原初的資本主義文化工業提供的文本進行交流、改寫,形成新的文本。[12]他們的消費方式,其實是「資料庫」式的:原作形成資料庫,讀者從中提取各種資料要素來進行創作/消費。

日本學者東浩紀發展了鮑德里亞、利奧塔等後現代思想家及日本學者大冢英志關於「宏大敘事」和「資料庫消費」的觀點,他認為,在日本,「從現代社會往後現代社會發展的潮流中,我們的世界觀原本是被故事化且電影化的世界觀所支撐,轉為被資料庫式的、介面式的搜索引擎所讀取,出現了極大的改變。在此變動中日本的御宅族們,在七十年代失去了大敘事,在八十年代迎向了對失去的大敘事進行捏造的階段(故事消費),緊接著在九十年代連捏造的必要性都放棄了,迎接單純渴望資料庫的階段(資料庫消費)。」[13]

中國的社會現實很多方面與日本都有差異,但受日本ACG文化哺育的中國年輕一代在文化消費上卻與日本御宅族[14]呈現出較大的相似性,基於角色設定和萌元素的「資料庫消費」的特徵越來越鮮明。[15]

從近20年網路文學發展歷程來看,隨著媒介革命的深入,網路文學創作也存在著從宏大敘事到擬宏大敘事,再到資料庫寫作的轉變。當然這種轉變並不是線性替換的,而是呈現出宏大敘事、擬宏大敘事和資料庫寫作共存的局面。

在網路文學發展初期(約1998—2003年)的作品主要還是傳統現實主義的,例如榕樹下網站的作品,很多都是傳統期刊文學的網路通俗版。安妮寶貝、李尋歡等人的作品較早地記錄並反映網路時代最早的「網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引起了「網民」的共鳴。

但是,隨著媒介變革的深入所帶來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深刻變化並不是傳統現實主義的敘事模式能夠捕捉並反映的了,因此,在早期的抒情、感傷故事之後,這類紙質文學時代的敘事模式很難再滿足網路時代讀者的訴求。這可能是榕樹下這類網站最終難以為繼的深層原因——互聯網經濟泡沫的破滅是其衰落的直接原因,但它在此前後一直都處於「沒多少人願為這類故事買單」的境地。

後來,隨著幻想類小說興起,各種新元素加入網路寫作,幾乎重新定義了「網路文學」這個概念。早期玄幻類、仙俠類小說雖遠離現實,但還是有完整世界 架構和情節及意義指向的,類型小說也多具有宏大敘事的形態。但在網路小說內部,也慢慢出現了一些「擬宏大敘事」的小說,即依託於某個類型故事的基本框架,寫讀者想看的「梗」[16]。讀者表面上是在消費類型故事,實際上是在消費「梗」之類的「數據」

最近的例子是商業成績和讀者口碑都較好的《顧道長生》[17],該小說的情節很簡單:主角意外得到修仙法寶,認識了修仙伴侶,然後一起去修鍊打怪。修仙打怪的情節則較弱,但作品亮點在於它集合了很多即時流行的「梗」。在此之前,該作者的代表作《文藝時代》還是一部以細緻講述中國電影圈的故事而著稱的「娛樂行業小說」,作者轉到仙俠小說的這種「跨類型」不是立足於某種類型來吸納其他類型的特色,而是帶領著一個「粉絲群體」/「趣緣社群」的遷徙。

因此,《顧道長生》所吸引的讀者,多數也是以前不熟悉(至少不是深度閱讀)仙俠小說、都市異能小說的讀者。那些熟悉的仙俠小說、都市異能類小說讀者反倒會指責說「這個作者寫的是言情文,是不講邏輯的,就靠淡淡地裝B。什麼修道什麼技能什麼背景,沒有來龍去脈合理與否的考慮,就是一副我寫出來了那就是這樣的架勢。但是她文字還行,寫出來給人感覺還比較自然,所以不細想就過去了。如果你多想想,就只能腦補了。」[18]

在這裡,《顧道長生》其實已經不是拘泥於某個類型的宏大敘事了,而是要借某個類型的擬宏大敘事,繼而進入「梗」的「資料庫消費」階段。具體來說,上面這位批評者所說的「只能腦補」的內容,對於本來一直看仙俠小說或都市異能小說的讀者來說確實是必要的,在他們看來正是這些內容才構成了「類型」;但對於大多數隨著作者睡覺會變白「遷徙」過來的讀者來說,就不是必要的,他們最看重的還是龐大的「資料庫」(準確地說現階段還是擬宏大敘事的「類型故事」)里的「梗」,而不是具體某個類型的合理性。

這種資料庫消費方式的極致,便是同人創作。同人創作的歷史遠比互聯網悠久,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這種創作/消費形式獲得了極大發展。所謂「同人創作」,就是讀者(作者)在已經成型的文本(一般是流行文化文本)基礎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關係、基本情節和世界觀設定進行二次創作。

而且採取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小說、繪畫、視頻剪輯、歌曲、遊戲等,不一而足,而同人作品對原文本的忠實程度並沒有定例,隨各衍生文本而定。[19]同人創作重要的不是還原、重複原作,而是在原作之外發展出一些自己想看的「小敘事」

總體而言,網路文學不僅在媒介技術上,也在敘述法則和生產消費模式上,與網路時代年輕一代的狀態合拍。但在傳統紙質文學及部分「古典」的[20]網路類型小說(如歷史類小說、都市類小說)中,傳統現實主義的規範(宏大敘事為主)仍然有很大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料庫消費」導向的網路文學創作,使部分作者只能求助於寫作軟體之類的工具。

三、寫作軟體與變化的「真實」:網路文學在資料庫消費時代的變革

現在媒體集中關注報道的寫作軟體,實際上只是一種作為寫作輔助工具的字型檔。 它們「能按照一定規律組合生成片語、句子、段落。生成器的主要原理是對關鍵詞的自定義組合,通過構建一些有規律的範式,將關鍵詞進行替換」[21]。例如「大作家」寫作軟體,在其工作台,用戶可以選擇故事背景、主題色調、元素類型、角色配置等構成故事的種種要素,每個要素又有若干細化的選項。選定要素組合之後可生成故事,但故事的拼貼痕迹還是很明顯的,需要作家進行細部調整。

實際上,那些使用寫作軟體的網路作家,一般也不會依賴寫作軟體來生成核心創意,而是借它們找一些細節內容進行改寫,比如景物描寫、外貌刻畫等。這種用法跟過去作家使用《文學描寫辭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中外文學名著描寫辭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之類的文學工具書相比,並無本質差別。目前寫作軟體的基本架構,也跟之前的「描寫辭典」高度相似。[22]

《文學描寫辭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

「描寫辭典」意義上的寫作軟體不是媒介革命的產物,媒介技術只是促進了其資料庫的擴充和使用效率的提升,但寫作軟體在今天的使用方式卻為我們反思網路文學中的傳統現實主義創作規範提供了契機

傳統現實主義小說規範其實是一套宏大敘事的規範(如完整的世界構造和因果鏈條、明確的價值指向等),是在笛福、菲爾丁、簡·奧斯丁、巴爾扎克等人的創作實踐中逐步確立起來的[23],這些規範都需藉助大量細節來保證,因而「細節真實」成為傳統現實主義小說最基本的要求。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世界構造,在網路小說「土著」評論中被稱為「世界觀」。

「世界觀」在漢語里原意為「對世界的總的和根本的看法」,被遊戲玩家和網路小說的「土著」評論者創造性地用來指「包含一個虛構世界並以此為核心的一套設定」,「為了構架出一個完整、自洽、有氣象的世界,世界觀設定通常要包含這樣幾大要素:歷史、地理、種族、政治、語言、物理、畫風等等。」[24]

相對於歷史類、都市類小說,在玄幻類、仙俠類小說這些遠離歷史與現實內容的小說類型的世界觀具有鮮明的虛構特徵,其內部的邏輯真實更加重要。如果我們以「世界觀」的視角來看那些傳統現實主義小說以及使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網路歷史類小說、都市類小說,就會發現這些小說里的細節性內容,其實也同樣是給定的「數據」要素,只是它們的設定者是「造物主」或歷史的推動力量。

傳統作家通過查閱資料、採風,甚至藉助《文學描寫辭典》來完成這些「數據」,而現在部分網路作家,可能因積累不夠,或更新壓力過大,無法依靠自己完成「數據」,但他們又必須建構起由數據支撐的傳統的宏大敘事「世界觀」,就只好求助於「加強版」的「描寫辭典」即寫作軟體。與此相印證的是,目前被指責使用寫作軟體「抄襲」的網路小說,也多是需要細節知識的歷史類、都市類小說。

以涉嫌使用寫作軟體抄襲而引起很大爭議的《寒門崛起》[25]為例,該作被指抄襲的內容主要是背景知識、外貌景物描寫等細節性內容[26]。實際上,正如不少讀者指出的,作為一部歷史類小說,「寒門(即《寒門崛起》——引者注)的火跟景物描寫關係不大,主要是融合了女頻的宅鬥風格,再加上人物的刻畫比較優秀。我也承認它抄襲了,但不能因為它抄襲就把書的優點抹得一乾二淨。」[27]

使用寫作軟體得到的細節描寫

這種「求助於軟體」的寫作方式(即多數人所批評的「用軟體抄襲」),是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成規在資料庫消費時代的「應激反應」,它暴露了網路文學創作中傳統現實主義「真實」原則的尷尬處境:雖然還佔據一定位置,但實際作用已經不大。在實際閱讀中,除了少數口味偏傳統的讀者之外,許多讀者其實是跳過細節描寫的,這些細節主要起「代入感」的作用(與讀者的現實經驗對接,使其能快速進入小說世界)。

實際上,這種需要細節來建構世界觀的小說(特別是歷史類小說)也在逐漸發生分化:有的成為更加註重細節的「歷史研究范」小說[28],如《宰執天下》;有的則吸納新元素,特別是二次元文化,為類型注入新的可能性,如《我的二戰不可能這麼萌》[29]。

通過追更、訂閱、評論、打賞等粉絲消費互動機制,讀者日益走向網路文學生產機制的中心。在資料庫消費時代,讀者與作者的關係是契約式的。可以設想,未來讀者與作者完全可能達成一種關於「真實」的「契約」——「我最想看的才是真實的」,當讀者為了讓作者「寫我真正最想看的東西」「寫得更多一點更快一點」的時候,有完整因果的、細節充實的世界觀就不再是必要的,「細節真實」成為協議意義上的「模擬」,「梗」成為「最想看的真實」

結語

在網路文學發展初期,研究者基於「超文本」理論對網路文學先鋒性的想像有其歷史意義。但因為中國網路與現實的特殊性,網路文學沒有在那種先鋒性路線上發展,而是迅速藉助類型小說的形式繁榮起來。在預設的「先鋒性」期望落空之後,研究者很快就轉向了對網路類型小說的文化批判。但千篇一律的毫無建設性的批判,也是一種喧囂的「失語」。

寫作軟體對於網路文學乃至整個文學的意義,不在於預言「智能寫作」的到來,而在於通過替代作者的部分勞動,提升「手工寫作」——最直接的就是將網路作家以前用於雕琢細節描寫的時間節省下來,讓他們更好地處理故事創意和一些「小敘事」(讀者想看的「梗」)。寫作軟體的存在,將資料庫消費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成規的困境暴露了出來。「真實」從「細節真實」到「想看的真實」的變化,展示了網文生產機制里孕育著的超越傳統現實主義的可能,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網路文學先鋒性的全新想像。

本論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張芯同學在資料搜集方面的幫助,特此鳴謝!

參考資料

[1]曾妮:《獨家揭秘網文寫作神器 日更三萬字「抄」三百本不是夢》,騰訊娛樂,2017年3月23日。

[2] 【美】馬泰·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顧愛彬 李瑞華譯,譯林出版社2015年,第112頁。

[3]大陸學界早在1989年就有介紹「超文本」概念的文章出現,例如劉植惠的《發展中的超文本技術——情報技術的新領域》(《情報科學》1989年第2期)、陶輔文的《「超文本」系統簡介》(《情報理論與實踐》1989年第3期)等。

[4]鍾志清:《新興的「電腦小說」》《外國文學動態》1994年第2期。

[5]早期使用「超文本」概念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黃鳴奮的《網路時代的藝術變革》(《新視野》2000年第4期)、《比特挑戰繆斯—網路與藝術》(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歐陽友權的《網路文學論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姜英的《網路文學的價值》(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等。

[6] 【英】賀麥曉:《中國網路文學》(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41—185頁。

[7] 【英】賀麥曉:《網路之主:陳村與連續不斷的先鋒性》(由元譯,《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5期)。詳細論述見《中國網路文學》,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59—107頁。

[8] 據歐陽友權等人考證,這些活動有「『花臉道』網站開展的『花臉道雙媒互動小說接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BBS留言跟帖小說《風中玫瑰》,中文網路文學網站的故事接龍『譜寫你自己的故事·千年之戀』,榕樹下網站的網友接龍小說《城市的綠地》,億接龍網站開設的《青青校園,我唱我歌》、《情愛悠悠,共渡愛河》等接龍作品欄目,文學咖啡屋網站開展的『多結局小說網路競寫』,以及網上流行一時的《超情書》《危險》等超文本迴環鏈接詩歌的文學實驗」。見歐陽友權、袁星潔編:《中國網路文學編年史》,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第60—61頁。

[9]紫茯苓練:《文學網站與清韻書院的創辦》,百度貼吧「清韻書院吧」,2015年3月23日。

[10]夢天:《詩網人生,快意江湖》,西祠衚衕,2015年5月20日。

[11]【韓】崔宰溶:《中國網路文學研究的困境與突破——網路文學的土著理論與網路性》,北京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12]【美】約翰·費斯克:《粉都的文化經濟》,選自《粉絲文化讀本》,陶東風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20頁。

[13]【日】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褚選初譯,台灣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第82頁。

[14]「御宅族」一詞源自日本,指代的是漫畫、動畫、電子遊戲、輕小說等亞文化的愛好者。(林品、高寒凝:《「網路部落詞典」專欄:二次元·宅文化》《天涯》2016年第1期)

[15]相關事例及論述還可參見高寒凝:《「萌」的生長》,《中國藝術報》2016年9月2日S03版。

[16] 「梗」主要指某些可以被反覆引用、演繹的經典橋段、典故。見林品、高寒凝:《「網路部落詞典」專欄:二次元·宅文化》《天涯》2016年第1期。

[17]《顧道長生》,作者睡覺會變白,2016年12月23日發佈於起點中文網。該作在起點中文網被劃入「都市類小說的子類型異術超能類小說」中,截至2017年4月17日11時,在該子類的月點擊榜排名第九(該子類共35109部小說)。就讀者口碑來說,在著名的網路文學土著評論陣地龍的天空論壇上,該作連載不久就引發熱議,且以好評居多。

[18] 碼到成工:《黑一輪<顧道長生>》,龍的天空論壇,2017年3月4日。

[19] 王玉玊、葉栩喬、肖映萱:《「網路部落詞典」專欄:同人·粉絲文化》,《天涯》2016年第4期。

[20] 「古典時代」的說法參照邵燕君、吉雲飛、肖映萱:《「古典時代」邁向「巔峰」,「二次元」展開「新紀元」——2016年度中國網路文學新趨向》一文:「中國網路文學『野蠻生長』的前二十年是得天獨厚的黃金時代,也是媒介轉型的過渡時代,我們這裡姑且稱之為『網路文學的古典時代』,它正在走向『巔峰』,出現經典性的作家、作品;與此同時,隨著『網路性』的深入,『二次元』文化也逐漸滲透其肌理。」(《文學報》2017年1月5日第9版)

[21]莫琪:《理工男告訴你,你們以為的網路小說生成器並不存在》,澎湃新聞,2017年3月24日。

[22]以《文學描寫辭典》(小說部分)為例,該書在「體例說明」中指出,「本辭典精選古今中外優秀中長篇小說和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二百九十九種,摘錄精彩描寫片段二千二百餘條;分為『景物描寫』、『場面描寫』、『人物描寫』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分成若干類,各類再設若干目,諸多目還劃分成若干細目。」(遼寧大學中文系七七年級:《文學描寫辭典》(小說部分)(上冊),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第1頁。)

[23]相關論述參見【英】伊恩·瓦特:《小說的興起》(董紅鈞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第1—32頁)和【美】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8—88頁)。

[24]傅善超、王愷文、吉雲飛、高寒凝:《「網路部落詞典」專欄:電子遊戲》,《天涯》2016年第5期。

[25]朱郎才盡:《寒門崛起》,2015年5月11日發佈於起點中文網,被爆抄襲後,該作曾被網站封鎖,整改之後恢復連載。

[26] 詳細分析可參見最早曝光此事的帖子,落花寄相思:《<寒門崛起>抄襲12年女頻<重生小地主>,多處複製粘貼》,龍的天空論壇,2015年12月15日。

[27] 一覺天亮:《<寒門崛起>無法模仿的神作》跟帖,龍的天空論壇,2015年12月15日。

[28] 吉雲飛:《「穿越救亡流」與「歷史研究范」》,《文學報》2016年10月13日第4版。

[29]《我的二戰不可能這麼萌》(月面,2014年—2015年在創世中文網連載),小說的一大亮點是有鮮明二次元文化特徵的「神姬」設定:希特勒、戴高樂等歷史人物都變成了萌性十足的「神姬」。

文:李強

編:楊采晨 秦雪瑩

weixin.qq.com/r/IXU1LR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第四十九個分享:YY的根本——對比
年榜專題|「歷史研究范兒」的「歐穿文」——評匂宮出夢《花與劍與法蘭西》
網文吐槽第三期——天蠶土豆!
一次轉折,一次高峰:唐家三少和他的《斗羅大陸》
星辰大海|中國網路文學的海外傳播

TAG:網路文學 | 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