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夏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夏」無疑是最為悠古的一個中國古代王朝名號,且不論文獻上的「夏」能否與考古發現的同期遺迹相對應,單從這一名號的首次使用、日後流傳與再度啟用上,便可看出「夏」在中國歷史語境中的重要地位。

考慮到本系列文章所涉及到的「朝代名」並不能在源起上找到一個最為真實的解釋,那麼本文關於「夏」的論述,也便不可避免地繞過「夏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一層面,直接從周朝以來,確實在歷史語境中發揮某種文化思想史性質影響的「夏」意象入手,去嘗試梳理一下這個構成我們族群名稱之一的「夏」,是根據怎樣的理由不斷被啟用的。

注意,下文即將展開的文字,是一種在意象上跳舞的寫作方式,極具冒險性,自然難免在臆想與腦洞中流連忘返,所以,下文全部論述與觀點,都只是寒鯤的「私貨」,歡迎討論與批評,有所啟發的話,自然是好的,不過,切忌完全當真哦。

夏之淵源:夏

「夏」早在「周」以來、「漢」以前的歷史長河中,便是我們族群的一個曾用統稱,根據胡鴻先生在《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一書中的論述,「夏」最早極有可能是「周人」用來自居的政治共同體統稱,所謂「諸夏」、「中夏」是也,它的對應面是不在周式統治秩序內的所謂「夷狄」。至於那個商以前的「夏」,不排除它是早期國家(夏朝)、部落盟主(夏後氏)、上古族群(夏人)中任何一個可能性,它的文明發展程度,應當最多與「早商」相當。

至於這個三代之夏的得名,寒鯤更傾向於是「夏部族圖騰的轉化」,就像其他古國名(古地名)的來歷一樣。至於那些更像是「形容美好」的詞義(唐之宏大、魏之巍峨、夏之華美),難免是後世附會渲染之詞,在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的前提下,難免求之過深,不宜奉為圭臬(以唐之名、以魏之名兩篇文章中,便存在過於倚重「形容美好」詞義的解釋,是這兩篇文章的缺陷)。

不過,「夏」字本身也有「西方」的含義,周人自稱諸夏、中夏乃至夏盟,既有可能是在繼承商前之夏部族在河洛(斟鄩)、河東地區(夏墟)的號召力,也有可能是以「西方伯長」政治地位自居的後續。當然,也有可能是相對於「商」偏居在西方的「夏」本身,與方位「西」在詞義上重合的結果

夏之攀附:胡夏

「夏」作為一個族群統稱級別的語詞,經過周秦漢之間千餘年的層累渲染,以及西周城邦共同體與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兩度持久性、系統性的「認同建構」,徹底成為「華夏文明共同體」的簡稱,並配合上「用夏變夷」的文化策略,為早期的東亞世界的各個晚熟族群,提供了一套足以實現「文明進化」的捷徑。(詳見胡鴻先生《能夏則大漸慕華風》一書論述)

赫連勃勃之胡夏國號的出現,便是這一現象的表徵,雖然赫連勃勃未必在具體執政舉措中表現出多少漢化的傾向,但他以《史記》中對於當時天下各族皆炎黃與三代之後的「擬制」為「媒介」,把自己的統治合法性附著在「匈奴乃夏族後裔」上,從而實現自身對於關隴漢民的政治影響力倍增,卻是毋庸置疑的「夷狄一方,用夏變夷」策略的初步展現。

至於「胡夏」之「胡」,是漢魏時期對匈奴族群的慣用稱呼之一,也就是說,此處的「胡」,並非泛指所有北族,而是取其指代「匈奴」之狹義。

夏之迴響:西夏

自從胡夏在今天陝蒙交界的統萬城附近奠都以來,在俗稱地名與行政區劃名上的「夏」便在黃河幾字區域落戶了,它就是由統萬鎮改制而來的夏州(431年)。有趣的是,同樣是北魏王朝,又在河東安邑之地,於公元494年設置了夏縣,兩個夏地便由此在拓跋鮮卑的治下開始「落實」到中國歷史地理流變的沿革之中。

李元昊的西夏王朝,之所以自稱為夏(也有邦泥定國、白高大夏國、西朝等自稱),便是一種來自地名上的延續。李元昊祖上一向是割據今陝蒙交界地區(夏地)的党項族裔節度使——定難軍節度使,又稱夏綏(銀)節度使,自李思恭參與平定黃巢以來便盤踞曾經的胡夏核心地區(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靜州),長達一百餘年,受李唐賜姓的李思恭甚至得了一個夏國公的爵號,所以李元昊的「夏」國號,有這麼一層地緣因素在。

西夏之西,既是當時夏政權對於自身的自稱之一(西朝)所致,也是其地理位置所致,所以便有了「西夏」這一合稱作為該政權區別於其他政權的標準簡稱。

至於西夏建國之後,以興慶為都,並最終導致了「夏」作為一個地名的西遷(從橫山到西套),給元以降的西套平原留下了「寧夏」的稱呼(元滅西夏而定名「寧夏」,類似於北魏-唐對於統萬城一帶曾定名為「平夏」),這就是「國名」與「地名」相互影響並導致遷移的又一歷史地理層面顯例了。

夏之漣漪:竇夏、明夏

夏、周、漢,三個國名在後世的啟用是極為特殊的。其他國名好歹還需要一個「同姓」(李唐)或「同地」(諸魏)的因素,但夏、周、漢便可以在後續統治者毫無任何親緣關係、擬制親緣關係、地緣關係的「橋接」下,被用來當做號召整個華夏文明的政治旗幟,被某些實力派用來命名其政權,因為「華夏」、「周禮」、「漢制」三個語詞,已然逐漸成為華夏文明本身的代表性語詞,以至於無需同姓、同地便可以之自居。

在「以周之名」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周禮之名且佔據周地的北周政權,可以看到就像我們現代姓氏來源之中總有一支能攀附到周室分封的那種血緣攀附三政權:武周(平王后代)、後周(虢國後代)、吳周(吳太伯後代)。

在「以漢之名」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四個完全與劉姓無干、與漢水流域無干邢漢(邢杲)、侯漢(侯景)、郝漢(郝定)、陳漢(陳友諒)政權,他們完全是對「漢」本身的聲威的攀附,試圖以此來號召所處地域的更為廣泛的「漢人」,以此來與同時期號稱「魏」、「梁」、「金」、「元」的政權相抗衡。

回歸到「夏」,隋末竇建德在河北地區建立的「竇夏」政權,與元末明玉珍在巴蜀地區建立的「明夏」政權,便是這種一不攀附家族血緣、二不攀附區域地緣的國名命名方式,這是一種試圖向歷史中較為光輝、悠古的國名靠攏的命名方式,以期增強自身相對於敵對政權的政治號召力,有某種復古情節

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古代政權的得名緣由,歡迎關注本專欄「寒硯筆記」。

已經發布了的同系列文章還有:

寒鯤:以周之名:中國古代的6個周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寒鯤:以秦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秦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寒鯤:以漢之名:中國古代的15個漢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寒鯤:以魏之名:中國歷史上的8個魏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寒鯤:以晉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晉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寒鯤: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寒鯤的可關注寫作平台

寒鯤的知識星球(小密圈)「寒鯤讀史精講」已然開啟,ID:32458470,以「讀史方法」、「歷史書單」兩大主題為主要方向,歡迎鐵粉加入。(詳細說明見星球資料頁面或下面的鏈接)

寒鯤的知識星球(小密圈)要「開張」啦!?

mp.weixin.qq.com圖標
推薦閱讀:

古代皇帝要去大便怎麼說,平民呢?
夏文化思考(一)漠視夏商史的周人
為什麼有人秦始皇陵地宮不能挖?
下一個人物,是誰?
趙匡胤因為一個鏡子當面羞辱宰相 都是沒文化惹的禍

TAG:夏朝 | 西夏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