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這一世,你為何而來
最近好幾位在gap year中的90後同學跟我交流,說到辭職是因為不喜歡之前的工作,但是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能做什麼。包括其他一些在職的好友,無論30歲,還是40歲,也是工作不開心,每天上班感覺度日如年,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
如何才能突破迷茫,快速找到答案?
首先,我要肯定所有有類似情況的同學們,迷茫是很正常的;很少有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最熱愛什麼,連梵高也是28歲才開始學習畫畫的呢。
其次,請你也分析一下,自己不喜歡目前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麼。直線老闆不好?跟同事相處不愉快?加班太多?還是工作內容不擅長呢?
如果導致你工作不愉快的,不是外界因素,而是沒興趣,那麼可以考慮下職業規劃,如果想探尋這一世自己真正的使命(是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使命),我的建議是,放慢節奏,甚至停下來思考。
這也正是gap year的價值所在!
很多西方人會在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的時候,給自己一個間隔年,去旅行來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方向。我們國人卻總是匆匆忙忙的急於儘快工作賺錢。
很多人可能會說,現實生活不允許自己休息那麼長時間。那我的建議是,刻意放慢工作生活節奏。因為堆得滿滿的腦袋是不會產生任何靈感的。
還有人會問,有沒有什麼幫助自己找到熱愛工作的方法呢?
如果你準備這麼做了,我給你推薦一本書,叫《這一世,你為何而來》(The highest goal)。這是我五年前看的一本書,對我個人很有幫助,絕非只是雞湯。作者是斯坦福大學企管研究所《個人商業創意課》的教授邁克爾·雷(Michael Ray),書中並不是用傳統的觀點直接點明創意,而是深入心理層面,引導每個人從自己的天賦、內在特質出發,透過「最高目標」的概念,了解自己這一生來到世上的目的、能達成的貢獻。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正經歷一段極度迷茫期,既不想在大公司做一顆螺絲釘,又擔憂自己去的創業公司隨時會倒閉;當時一點也不想上班。於是,在我30歲的時候,我任性地給了自己一個間隔年,在這期間,我獨自去了印度、巴厘島、西藏、埃及。。。很多國家和地區,靜心學習並四處尋訪大師,期待能夠讓大師通過「算命」或第三眼,幫我看到自己的使命。
當然,gap year結束之後,我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而我也不再執著於去尋找。
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在印度學習時,有天我很痛苦地跟一位老師說:I』m confusing and unhappy. 她跟我說,stay with
the confusing,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迷茫期,停止去尋找答案,然後答案自然會出現。事實上,沒有人能夠給你答案,除了你自己。
我們投入多年的時間接受教育,期待有朝一日能展開夢想中的生涯,最後卻發現自己困在一份極厭惡的工作上;我們花費許多的時間尋覓真愛,最後卻發現自己為了結婚而結婚困在沒有愛的家庭中。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判斷,來自於媒體、學校、父母與朋友,也就是社會的評價。認為擁有世俗定義中成功的生活,才會得到眾人的敬佩和社會的肯定。
其實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實際要找到什麼,我們不斷從一處航向另一處,滿心期待自己憑著好運氣,卻不是按著計划去尋找渴望的目標。
與其盲目地等待和尋找,不如好好反思!
《這一世,你為何而來》這本書里,講了一些激發靈感的方法,比如列出自己的愛好和願望清單。幫助我們去找到這一世的「最高目標」,並一步步地向這個目標靠近。
我想說,不要著急尋找,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一個「最高目標」(或許兩個、多個?我不知道),當你與之連結時,會覺得萬事萬物都為了你而存在,你擁有無窮力量、莫大的價值,知道自己為何而生、為何而活;遇到困境時,也不會絕望。
生命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他的答案,然而這個答案並不見得人人都會開啟,有的被忙碌的理由給堵住了,有的被情緒所掩飾了,有的則根本不去想它。
我們在城市裡生活的人恐怕都會有這種感覺,充滿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人憂慮不安,即便獲得別人眼中所謂成就的領導者,也不見得內心會快樂。
提升幸福指數的方法,就是讓工作變得具有價值與意義,重新找到力量。
當你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就能完成得很好,自然而然會得到他人的認可,財富也會隨著而來。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
我也一直在尋找「最高目標」,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呼喚使命,去年我放棄了高薪,開始轉型做一位幫助他人心靈成長的老師,開啟了自己新的旅程。
初期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既然選擇把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金錢,就不會太在意結果。現在,我每天晚上和周末都會工作,也沒有什麼收入,但我從來沒有覺得苦。因為,每一份努力都是在幫助自己積累,我知道我正在朝自己的最高目標靠近。
怎樣找到自己的最高目標?怎麼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並將五種需求進行了等級的劃分,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當人的低層次需求被滿足之後,會轉而尋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
有個同學說他的最高目標是learning,一個老外朋友說他的最高目標是adventure。看上去他們都已經達到了馬斯洛需求的第五層也是最高層,追求自我的滿足實現自我。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最高目標嗎?
在最新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加了第六層和第七層,而我們達這個層級的時候,往往希望奉獻愛和助人。
當你看到這裡,我要恭喜你,沒有選擇麻木的活著,而是意識到自己並不開心,開始思索人生的意義。
閱讀《這一世,你為何而來》,慢慢走上探尋之路吧!
讓我們告別無意義的人生,賦予我們生命更豐富的內涵!
最後,除了祝福,送給大家喬布斯的那句名言:
做你喜歡的,喜歡你所做的。
Do Only What You Love, Love Everything That You Do.
推薦閱讀:
※聖女的救濟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讀書文摘
※《智能時代 - 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未來》讀書筆記
※《槍炮、病菌與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