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資本過度聚集挑戰大
近幾年,共享經濟一路綠燈,迅速竄紅。共享經濟領域IPO融資一浪賽一浪,共享經濟一度被推崇為是創業的絕佳項目。你知道近四年,中國共享經濟領域有多少家平台嗎?產生了多少家共享企業嗎?
據《共享經濟白皮書(2017)》統計,從過去四年到現在,中國共享經濟領域有3000家平台,180家主要企業。其中,99%的共享企業創業失敗。好在,『有把傘』所在的共享雨傘行業經受了行業的考驗,依然屹立前行。
這兩年,共享經濟製造了資本市場的熱潮,是IPO融資項目的寵兒。共享經濟在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之後,也顯露了一些問題與挑戰。《共享經濟白皮書(2017)》研究者認為:共享經濟高速增長期之後,面臨著監管趨緊及資本過度聚集的挑戰。
回顧17年,共享經濟領域,融資不斷創造神話。據『有把傘』小編了解,截至17年11月26日,有關數據顯示僅共享單車領域總融資額遠超177億元。且就在17年年底,幾乎所有人都斷定共享單車行業大局已定,將形成三大巨頭的時候,後又傳出要合併的消息。就在大家認為行業不會再出現新的挑戰者的時候,小藍車『復活』了,定局再次被打破。最新消息得知,1月5日永久出行宣布完成1億元人民的天使輪融資,看來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又將掀起新一輪戰勢。
言歸正傳,在《共享經濟白皮書(2017)》主編談婧看來,目前共享經濟最主要問題就是資本過度聚集。通常典型的公司平均正常是1年/次或1.5年/次的頻率才能融資一次,且到了上市以前的階段,大概要30個月才融資一次,企業具備了盈利能力,現金流、利潤已經能夠支撐公司的正常業務運轉了,但是共享經濟完全呈現不一樣的情況,共享經濟頭部公司的融資頻率不僅快,而且伴隨著企業越來越走向成熟,融資頻率會越來越快,經調研,天使輪、A輪要10個月融資一次,到了後期E、F、G輪每半年就要融資一次。
但據『有把傘』小編了解,大多數共享企業早期並沒有找到自身的盈利點,基本上是邊摸索,邊燒錢運營,邊找盈利模式。資本的湧現,短時間內解決了共享企業現金流難題,但過快的融資,加速了創始人股權大大被稀釋,隨之而來的話語權也被降低,企業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就如談婧所言:當一些共享經濟企業被資本綁架之後,呈現出來的一些做業務的方式並不是為了客戶著想。
當前共享經濟需要應對的挑戰不僅僅是監管、資金過度聚集,共享企業還需要找出企業的自身盈利模式。雖然,17年共享經濟市場掀起一場『大地震』,國家監管加強,市場洗牌加速,規範調整在即,大批共享企業淘汰出局,但共享經濟的市場前景仍然是值得可期待的。
『有把傘』小編認為談婧一語點破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點:「共享經濟是一個相對年輕的事物,還沒有走完一個公司正常的周期,還需要時間找到盈利模式。希望不論是資本還是社會,給這個行業一些空間,讓它慢下來。」
推薦閱讀:
※互聯網的下一幕:人工智慧讓營銷更聰明
※由「互聯網+」引發出的「新媒體藝術+」的思考,數藝網創始人洪斌
※冷水君本期評測:華宇公司怎麼了?
※解決碎片化方法論–污染原則